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蒲公英为常用中药和民间草药。古方记载蒲公英为“解热凉血之要药” ,“至贱而有大功”。味苦、甘 ,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湿热的功能。用于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疬 ,疔毒疮肿 ,目赤肿痛 ,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胃炎、肠炎、痢疾、肝炎 ,胆囊炎、尿路感染 ,蛇虫咬伤。内服 :煎汤 ,10~ 30g ,大剂量 6 0g ,捣汁或入散剂。外用 :适量 ,捣敷。现代临床研究表明 ,蒲公英可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 ,对某些疾病表现出广谱抗生素作用 ;从治疗病毒性感冒和治疗肝炎的效果分析 ,…  相似文献   

2.
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地锦草在不同地区有许多别名,如地锦、血见愁(华北、东北、西北)、血筋草(华东地区)、斑鸠窝(贵州)。(《本草纲目》将地锦列入到草部。李时珍曰:“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壮如蒺藜之朵,断茎有汁”。地锦草为一种我国常见的中草药,在民间和中医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痢疾等疾病,由于其疗效显著而受到临床医学和化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杨昭华 《蛇志》2007,19(1):83-83
防风为常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防风”。《图经本草》中载:“防风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似,茎叶具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蒿而短小”。据上述与今用的关防风相符。《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了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庚蔚注云:“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说明菌  相似文献   

5.
“海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但现今海桐科的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Ait),并不是其原植物。从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到清初的《花镜》,都有“海桐”的记载,但对其形态描述却很简略。宋代的《图经本草》说它“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海药本草》说它“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花镜》对海桐没有专门记述,而是在“梧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立荣  任玉翠 《昆虫知识》1999,36(4):251-253
蚂蚁自古就是人类的美食,据唐党先生等考证,我国食蚁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周礼·天宫·鳖人》(公元前240年前),当时周朝宫庭曾用(蚁幼虫)作醢(酱)供祭祭及天子馈食,并认为蚁子酱作为秦代以前帝王食品是可以确信的,唐、宋、明、清食蚁的史实在古籍中亦多有文字记载。蚂蚁人药的最早记载为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也将蚂蚁作为中药收录,赵学敏认为蚁幼虫有“催乳汁、泽颜色”等功效,可合“壮药(即滋补药)”[1]。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蚂蚁作为功能性食品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杜韶荣  .杜若甫 《遗传》1985,7(2):45-45
在近代文献中,遗传性的多乳畸形报告已 有多起。最近,郑令文又报道一个连续四代有 遗传性多乳畸形的家系,且有一例六个乳头[Lll0 宋代苏轼(公元1036-1101年)《东坡志林》卷 三((记范蜀公遗事》hl中也有一则有关记载,现 抄录如下:“李方叔言:范蜀公将莞,数日,须 发皆变苍,郁然如画也。公平生虚心养气,数尽 神往,而血气不衰,故发于外耶?然范氏多四乳, 固与人异,公又立德如此,其化也必不与万物 同尽。盖有不可知者也。元符四年四月五日。J, 文中对多乳畸形遗传虽无详尽记载,但“范氏多 四乳,固与人异刀一语,已明确指出范氏为一四 乳家系。宋元符四年四月五日是1101年5月 4日,是一代文豪苏轼去世的当年。  相似文献   

8.
魔芋亦名蒟篛(Amorphophallus river),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川、滇、黔、闽、粤、湘、鄂、陕等省均有分布。魔芋用途广泛,我国药用有悠久历史,宋代《开宝本草》、《国径本草》记载:“块茎入药,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行游等功能。”常用作治疗咳嗽、疝气、乳痛、瘰疬、烧伤、蛇咬等。在日本有较大面积栽培,1967年为26.4  相似文献   

9.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0.
金铁锁总皂甙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金铁锁为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学名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别名麻参、昆明沙参、独丁子、蜈松七、白马分鬃、金丝矮陀陀等。滇南本草记载:“金铁锁、味辛辣、性大温、有小毒、吃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胃气心气痛。攻疮痈排脓。”民间以其根配方用于外伤止血及铁打损伤、风湿疼痛及胃痛。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曾报导金铁锁乙醇提取物在小鼠实验中有镇痛作用。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分析,金铁锁根部主要含五环三萜皂甙,水解所得甙元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