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80—1982年东湖二种优势枝角类:透明溞(Daphnia hyalina)和隆线溞一亚种(Daphnia carinata ssp.)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种群变动和生产量的生态因子。尽管这二种枝角类在一年中有一段共存时间,但高峰期从来是错开的。一般来说,透明溞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或冬季;而隆线溞一亚种则出现在夏季或秋季源沓ㄋ蘑蛘纠此?1980—1982年透明溞的种群密度的年平均值为28.43(17.59—38.50)个/升;隆线溞一亚种为4.64(3.79—5.31)个/升。种群的瞬时出生率(b),;通常大于瞬时增长率(r);瞬时死亡率(d)与b的季节变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透明溞的年平均生物量为0.218(0.163—0.315)毫克干重/升,生产量为9.181(4.877—13.428)毫克干重/升·年,P/B系数为42.38(27.76—56.70)。隆线溞一亚种的年平均生物量为0.046(0.039—0.060)毫克干重/升,生产量为3.417(2.752—3.829)毫克干重/升·年,P/B系数为77.04(61.24—99.74)。    相似文献   

2.
溞类的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肢动物門甲壳綱中的枝角类(Cladocera)一般簡称为溞类。它們在天然水域(特別是淡水水域)中,种类和数量通常很多,成为淡水魚类的一項重要的天然食料。在有些漁場,大量培养溞类投喂魚苗和魚种,更是一項节省成本、促进魚体成长的良好措施。如果我們要估价某个水域的漁业生产力,亦要注意到这类动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短尾秀体溞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祥飞 《生态学报》1989,9(2):132-138
测定浮游动物的生产量是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量的测算可客观地评价不同种群对系统作用的大小。短尾秀体溞在我国广为分布,但其生产量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测定研究了东湖麦秋季的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的种群变化和生产量。在1983—1985年间,这种秀体搔在Ⅰ站的平均种群密度依次为7.67±12.39,11.15±20.58和10.14±11.19个/升;Ⅱ站则分别为7.36±11.07,7.37±16.16和9.69±14.65个/升。最高种群密度Ⅰ站可达95.7个/升,Ⅱ站为70.6个/升。 短尾秀体溞体长与体重(干重)的回归方程为:log W=2.0411logL 0.6462 用累计总增长法测定了这种溞在1983—1985年5—10月的总生产量。Ⅰ站依次为1.193,1.120和1.692毫克/升·年;Ⅱ站则分别为1.029,0.978和1.602毫克/升·年。 短尾秀体溞(5—10月)的P/B系数,1983年Ⅰ站为77.54,Ⅱ站为59.37;1984年Ⅰ、Ⅱ站分别为63.20和50.17;1985年Ⅰ站达78.29,Ⅱ站为71.59。  相似文献   

4.
通过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技术,在Ms无机盐十甘氨酸(7.7毫克/升)十天门冬素(1480毫克/升)十烟酸(0.15毫克/升) VB_1(0.25毫克/升)十VB_6(0.25毫克/升)十泛酸钙(0.25毫克/升) 2%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由小黑麦1号未授粉的幼嫩子房中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3.4—66.8%。将愈伤组织转移到N_6 2.4-D(0.5毫克/升) 动力精(2毫克/升) 2%蔗糖 1%琼脂的培养基上,或在愈伤组织转移到N_6 2.4-D(2毫克/升) 6-BA(2毫克/升) 2%蔗糖 1%琼脂培养基前后,分别注入2毫升的N_6 IAA(1毫克/升) 6-BA(2毫克/升) 2%蔗糖的培养液,均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小植株,但幼苗移栽时多数未成活,仅一株抽穗开花,然而不育。本文还讨论了外源激素对植株分化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清河水库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1970,1973,1974,1977,1978和1979年17次采样测定的结果,清河水库浮游植物量平均约6毫克/升,其中硅藻占58.6%,甲藻占25.9%。浮游动物量平均1.95毫克/升,其中桡足类约占44%,枝角类约40%,轮虫和原生动物约16%。浮游植物量上游和中游接近而远高于下游,一般秋季高于其他季节,但1978年夏季特别高。浮游动物量也是中游和上游通常高于下游,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在生物量中占优势的主要种类有:颗粒直链藻、扭曲小环藻、隐藻、角甲藻、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象鼻溞、长刺溞、多肢轮虫等。文中讨论了浮游生物分布和变化的某些规律和水库的营养类型及鲢鳙鱼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报道了湖北武昌县牛山湖1984—1986年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和分布。观察表明,牛山湖有浮游动物47属,89种,其中多数为广温性世界种。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为1574个/升(507—3025个/升),其中以原生动物、轮虫占绝对优势,甲壳动物次之;平均生物量为0.6082毫克/升(0.3378—1.0164毫克/升),以甲壳动物为主。牛山湖浮游动物的现存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据推测与鱼的摄食作用有关。为此建议应适当减少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  相似文献   

7.
越冬池冰下水体理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越冬池底层水温一般为1—3.5℃,2月份最低(平均1.03℃)。采用扬水曝气,水温低于0.5℃。 2.明冰下的光照达数千以至上万lx的一般一天有6—7小时以上。乌冰下的光照亦可达3×10~3lx以上,仍有较大的产氧潜力。 3.明冰下的光合作用日产氧量为0.21—12.45,平均2.34±2.11毫克氧/升·日。补偿深度平均为1.13±0.35米。底泥耗氧率平均为0.40克/米~2·日;水呼吸耗氧率为0.04—3.76,平均0.62±0.52毫克/升·日。 4.铵氮各池平均值在0.05—1.29毫克/升总平均0.19(1979年)及0.54(1980年)。硝酸氮各池平均值多在0.1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含量很低,最高0.013,平均0.0027毫克/升。磷酸盐含量平均为0.049(1979年)和0.040(1980年)毫克P/升。 5.发现了冰下表层有对藻类的光抑制和营养盐对光合作用的限制现象。试用冰下施无机肥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植物名称:华西贝母(Fritillaria sichuanicaS.C.Chen,sp.nov.) 材料类别:取2—3年生的幼嫩贝母鳞茎和4—5年生的老贝母鳞茎。经0.2%升录消毒15分钟,无菌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将鳞茎切成0.3—0.5厘米的小块。培养条件:(1)诱导出愈伤组织及叶状体的胱分化培养基是MS_9(MS NAA 1毫克/升 2.4-D2毫克升),(2)形成小鳞茎、不定芽及分化出根、苗等,用培养基MS_(16)(6BA13毫克/升 NAA0.5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朝鲜黄×二南24)F_1×京黄13]F_1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花药在N_6+TiBA(1毫克/升)+KT(2毫克/升)+CH(300毫克/升)+C 0.5%+蔗糖(12%)的固体培养基上予培养14天后,再在N_6+2.4—D(2毫克/升)+KT(1毫克/升)+丝氨酸(100毫克/升)+谷氨酰胺(800毫克/升)+肌醇(5000毫克/升)+蔗糖(12%)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获得了胚状体和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对2日龄的食蚊鱼仔鱼的急性毒性,96小时LC50是:铜,0.28毫克/升;汞,0.58亳克/升;镉,10.2毫克/升;六六六(丙体),0.53毫克/升;对硫磷,0.3毫克/升。依据20天的生长数据求得的铜、镉和对硫磷的最大允许毒物浓度分别是0.015—0.030、0.005—0.010和0.0015—0.0030毫克/升,相应的应用系数分别为0.05—0.1、0.0005—0.0009和0.005—0.01。    相似文献   

11.
溞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rustacea),枝角目(Cladocera)的通称,大多数的种类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水域中,是淡水中一类重要的浮游动物。由于它们的身体一般侧扁,常在水中作短距离的跳跃式的行动,有如跳蚤一般,故称“水蚤”,或简称为“溞”。每当春末或秋初,溞类在较少流动的肥水中繁殖得很多时,常使海水呈棕红色,因此俗称“红虫”。又因它们是金鱼和其他养殖鱼类的食料,故又称之为“鱼虫”。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岸带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江苏海岸带水域(119°15′—123°30′E,31°40′—35°15′N),分析鉴定1980年8、11月和1981年2、5月浮游动物样品。结果如下: 1.初步鉴定浮游动物98种,其中水螅水母类29种、管水母类4种、栉水母类2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46种、糠虾类6种、磷虾类2种、樱虾类4种、浮游腹足类1种、毛颚类8种及浮游幼虫多类。 2.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是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为主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等是组成调查区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 3.浮游动物生物量,5月最高,平均达195毫克/米~3。11月最低,平均为85毫克/米~3。8月的和2月的分别为146毫克/米~3和106毫克/米~3。 4.浮游幼虫的数量,8月高最,平均达188个/米~3。2月最低,平均不到1个/米~3。5月的和11月的分别为6个/米~3和3个/米~3。 5.江苏海岸带水域能有3个全国有名的渔场存在、这和该区具有形成渔场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 6.不同生态类群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基本上反映了江苏海岸带水域各个季节水文状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厂是一个棉布漂炼、染色、印花加工的工厂。印花污水含有各种染料、助剂等有机物和无机盐,颜色多变且深。有机物浓度若按COD计算,漂炼车间污水为1000—6000毫克/升,pH>11;印染车间污水为200—400毫克/升,pH7—9,氨氮20—50毫克/升。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与天津大  相似文献   

14.
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芥菜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含0.5毫克/升NAA、0.5毫克/升2,4-D和1毫克/升BA的Nitsch培养基中发育成愈伤组织。“黄辣芥”子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无生长素而含有3毫克/升BA或2毫克/升KIN的MS固体培养基上分化了芽;即使是低水平的生长素(0.05毫克/升NAA)也不利于芽的分化。当芽长到2—3厘米高时,将其从愈伤组织上切下,转移到不含细胞分裂素而有0.01—0.05毫克/升IAA的MS培养基上,很快长出根,从而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多倍体变种NP_(CO)N22的十三烷1:13二羧酸高产发酵进行了研究。乙醇、可溶性淀粉、尿素、磷酸氢二铵等为较好的碳、氮源,但尿素等氮源的量增加时则完全抑制了二元酸的合成。烷烃发酵的适宜起始pH值在6~7之间,而发酵过程中则以维持pH值在8~8.5为佳。通气量Ks=0.8毫克分子O_2/升/分时,二元酸的产量最高。苯巴比妥和巴比妥酸钠能明显促进二元酸的合成。以乙醇和蔗糖为碳源,结合补料及调节pH,发酵190小时,十三烷1:13二羧酸产量分别达77.2克/升和72.5克/升。热带假丝酵母多倍体变种能氧化从癸烷至十八烷的正烷烃为相应碳链的长链二元酸,但以十三烷1:13二羧酸的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MS、N_6、B_5、Blaydes、I、Fox等七种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2,4—D0.1—2毫克/升、萘乙酸0.2—6.0毫克/升、吲哚乙酸2.0毫克/升、激动素1—4毫克/升、水解蛋白300毫克/升、6—苄基膘呤等组成20组培养基,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进行组织培养,分别从根、茎、叶(主脉和侧脉部分)、叶柄、花序基部、花瓣和嫩果等9个组织部位中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进行鱼类天然饵料生物资源调查采集的标本中,鉴定出6种枝角类,为我省的第一次纪录。其中高原角壳溞雄体为我国新纪录,现记述如下:1.镰角秀体溞Diaphanosoma excisum Sars生活于池塘和冬水稻田中。雌体怀夏卵2—3个,多出现在秋季。长宁县一块冬水稻田中生物量达到468个/升,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长肢秀体溞、台湾温終楹褪钙郊茁殖妫?而镰角秀体溞为该水域的优势种渌窘诤苌俪鱿?9月发现少量雄体。采集地点:长宁和宜宾。2.薄片宽尾溞Eurycercus lamellatus(O.F.Mülle雌性体长2—2.22毫米。生活于湖泊近岸和草原沼泽,水深不超…  相似文献   

18.
(1)提供了一种快速水解液,蛋白貭或多肽完全水解仅需20分鉀至2小时,其配制方法是:12NHCl:85%甲酸:水=2∶1∶1。水解温度160—180度。(2)提供了氨基酸高溫层析法及正丁醇:呲啶系統可在4小时內完成单向层析,10小时內完成双向层析,其溶剂系統各成分的比例如下: 酸性溶剂系統:(1)正丁醇:85%甲酸:水=15∶3∶2。(2)正丁醇:冰醋酸:95%乙醇:水=4∶1∶1∶2。溶剂(1)适用于单向层析和双向层析的第一向,溶剂(2)适用于单向层析。硷性溶剂系統:正丁醇:呲啶:60%乙醇:水=5∶1∶1∶1。此溶剂适用于双向层析的第二向。(3)高溫层析的温度有二种:(1)在40—45度进行(2)60度进行一半移室温完成。前者較易操作,重复性也較強。(4)引用了等的吲(口乃木)醌显色法,对氨基酸的分辨极有帮助,并发現一些氨基酸的衍生物或多肽也均显不同顏色。(5)經选择后的新华定性滤紙层析效果頗佳。  相似文献   

19.
用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的小鳞茎常规消毒,切成0.4×0.4厘米的小块,接种在MS+6BA10毫克/升+ NAA1毫克/升培养基内,在15—20℃自然光加1000勒克司日光灯,每天10小时光照15天后,形成愈伤组织块,一个月后每块形成10—66个胚状体。将胚状体移植于生长培养基MS+6BA2毫克/升+NAA2毫克/升内继续培养,15天后  相似文献   

20.
银杏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银杏(Ginkgo biloba Linn.)种子胚剪成2—3段,培养在White+2,4-D5毫克/升+NH_4Cl5.34—53.49毫克/升+LH200—4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培养10—25天后在胚轴的伤口上形成芽,再转移到加有0.05%活性碳的上述培养基上,6—10天后生根长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