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在1950年曾进行了有机磷剂处理种子防治蝼蛄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50%E605乳油,50%E605活性炭粉剂(1959—1962年天津农药总厂产品)。 (二)处理方法 1.田间试验:(1)闷种:将种子置入一定浓度药液内,使充分沾药,立即捞出闷种3小时后再摊开晾干;(2)浸种:将定量种子置入一定浓度的药液内时翻  相似文献   

2.
1.小白鼠吞食“E.605”後的中毒症状为:痉挛、呕吐、流泪、不成次地排便,最後痉挛加剧,突然间尾竖直作惊慌状,爬行数秒钟,而倒伏气绝。 2.小白鼠吞食“E.605”致死50%剂量介於10—20毫克/千克。雌雄两性或不同体重的小白鼠对“E.605”的忍受力,未见有显明的差别。 3.小白鼠吞食“E.605”後,中毒死亡距各鼠最後一次吞食药剂的时间:吞食5毫克/千克/每日剂量的,为7小时,吞食10毫克/千克/每日,1毫克/千克/每日递增,或2毫克/千克/每日递增3种剂量的,平均各约为2小时,最快的仅为16分钟,最慢的不超过11小时。 4.小白鼠连日吞食“等剂量”的“E.605”,如吞食剂量远较各该鼠的一次吞食的致死剂量为小时,未见有因连日剂量积累而致中毒死亡的趋势,但个别对药剂忍受力小的鼠只在吞食“E.605”的剂量已接近於各该鼠的一次吞食致死剂量时,也能在再一次或多次接受一定量的“E.605”,而遭致中毒死亡。这点似可以解释为鼠体内胆硷酯酶受抑制後的恢复速度赶不上继续给药的被抑制量的缘故。小白鼠每日吞食的“E.605”剂量如果是逐日递增的,则在某一日或连续几日内的剂量已经增加到接近或达到各该鼠的致死剂量时,便中毒死亡。各该鼠中毒致死前的最後一次所吞食的“E.605”剂量,起了重要的致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机磷杀虫剂问世以後,很快的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和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兴趣。到现在为止,尚不到十年的短短时期中,有机磷杀虫剂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E-605等有机磷制剂已经成为大规模使用的药剂,并且应用范围逐渐在扩大中。石仓秀次等1952年统计E—605能防治的害虫即有五,六十种。  相似文献   

4.
E-605和E-1059在植物上的残效期和残留量的测定,不仅关系到对害虫毒效的持久性问题,同时还牵涉到处理植物对人、畜的毒害问题,所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据国内试验报道,叶面喷洒0.01%E-605或E-1059乳剂,对棉蚜可以保持毒效5—7天,至第8天效果减低。如以1%E-1059进行喷雾,施药后11天,棉苗上仍无蚜虫,但以2%E-605及 0.125%、0.065%E-1059 处理的棉苗,则虫数显著增加,至18天后各处理均有蚜虫。  相似文献   

5.
黄土区土壤放射性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学循环和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剖面分布的总趋势是沿发生层往下逐步减少。其生物积聚系数因不同核素而变动在1.06—1.44间。放射性物质在各类植物体内的含量顺序是:牧草>农业作物≥灌木≥果树>乔木。植物对α放射性的富集系数一般均小于0.10,而β放射性的富集系数大都处于0.5—1.0间.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土壤放射性可分为积累、消耗和中间3种平衡类型。  相似文献   

6.
Y1转座酶关联转座子(Y1ATs)的活性催化位点为一个酪氨酸,能够切割和连接单链DNA,在原核生物分布广泛。为探究Y1转座酶关联转座子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 ente)基因组中系统进化特性,通过Hmmsearch程序对Y1转座酶关联转座子进行了挖掘分析。结果表明,Y1转座酶关联转座子广泛分布于96.84%大肠杆菌基因组和80.4%沙门氏菌基因组。根据序列比对和蛋白结构域预测将Y1转座酶关联转座子分为10类,均隶属于IS200/IS605超家族,其中11 645个属于IS200家族,4 811个属于IS605家族。IS200家族广泛分布于S. ente基因组中(72.24%),而IS605家族广泛分布于E. coli基因组中(89.38%)。IS200拷贝数以及完整拷贝数显著高于IS605。IS200家族仅含有一个Y1转座酶编码区,而IS605家族含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Y1转座酶和TnpB蛋白。IS200家族的Y1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95.3%),而IS605家族的Y1和TnpB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为研究转座子在原核生物的遗传进化模式提供重要参考。IS200家族具有高度保守的Y1转座酶,且完整拷贝数比例较高,提示该类转座子可能具有转座活性,对其活性的挖掘有利于研制转座子介导的新型高效基因编辑工具。  相似文献   

7.
文献摘要     
本题目的系统研究是在1950—53年进行的。采用的技术详述於第一文中,共包括下列各项目:放射性双(双二甲胺基磷)酐溶液的制备;试验植物(苹果砧木,苹果幼苗,菊花,蚕豆等)的繁殖方法;浸渍植物叶而不致沾染茎的方法;施行微滴喷雾的方法;喷有药液植物的维护方法;设计制造气流仪器,用以观察气流对蒸发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素剂是高效的杀虫剂,但是由于这些杀虫效力大的磷制剂在温血动物体内也能引起象在昆虫体中所发生的病变:它能影响昆虫体内胆硷酯酶的活力,同样地对哺乳动物体中的阻硷酯酶也会发生抑制作用,因而对人畜表现了极大的毒性。例如,在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中,对人的致死量1059仅12—20毫克,E605为10—20毫克,铁普(TEPP)为20—100毫克。当然,不同的磷素剂表现出的毒力是不同的。在现有的一些有机磷杀虫剂中,我们也发现有些种类对  相似文献   

9.
曹骥  贾佩华 《昆虫学报》1951,(1):286-290
根据前一作者在美用小盒试验,DDT,毒杀芬(Toxaphene),TEPP等粉剂对棉蚜毫无熏蒸作用可言,氯丹(Chlordane)熏蒸作用极微,而E605(Parathion)及666熏蒸作用则极强(1)。1950年春作者等在花盆内进行土壤灌注抗蚜试验,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系学生在动植物野外实习期间,在云南威信县与四川省交界的长安镇大雪山白鹤池林场(27°53'605'N,104°46'15.3E,1510m)采到一蛇类标本.  相似文献   

11.
古柯的遗憾     
古柯是同罂粟、烟草等齐名的含生物碱植物,叶片中所含的可卡因(cocaine)是重要的局部麻醉药物,也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三大毒品之一(另两种是海洛因和大麻)。 古树是古柯科植物的泛称,常见的有高根古柯(Erythroxylum coca)、爪哇古柯(E.novogranatense)和东方古柯(E.kunthianum)。它们跟咖啡、茶叶一样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森林的庇护,树态为小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膜质矩圆的叶片,交互生长在深褐色的枝条上,叶腋内簇生着1—3朵极不显眼的小花。  相似文献   

12.
植物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植物-病毒互作,影响病毒的侵染过程.为了研究eIF4E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功能,建立了一种快速的套叠PCR新方法,成功构建了番木瓜eIF4E和eIFiso4E基因的hpRNA结构,并将其连接到改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为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番木瓜eIF4E和eIFiso4E基因在病毒侵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反]-β-法尼烯合成酶基因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是绝大多数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可使蚜虫产生骚动、从植株上脱落,并吸引蚜虫天敌,有效控制蚜虫危害。EβF合成酶是催化合成EβF的关键酶,目前该基因已从薄荷、香橙、花旗松、黄花蒿、洋甘菊等植物中得到分离鉴定。植物中表达EβF合成酶基因以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合成EβF是控制蚜虫危害的重要策略。文中概括了当前植物抗蚜转基因研究现状,综述了植物EβF合成酶基因及其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针对当前转基因植物的EβF生成量较低等问题,展望了EβF合成酶基因在植物抗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成  李琳  王晓蕊 《植物研究》2004,24(2):226-235
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绢藓属(Entodon C. Muell.)植物在中国以及在河北省的研究背景.对采自河北省的210余号绢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鉴定,整理出河北省绢藓属植物14种2变种,其中有河北省新记录2种:细疣绢藓(Entodon verruculosus)和中华绢藓(E. smaragdinus).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划分原则\[1\],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 compressus var. zikaiwiensis)、亮叶绢藓(E. aeruginosus)、陕西绢藓(E. schensianus)、中华绢藓、短柄绢藓(E. micropodus)、和细疣绢藓6种为中国特有分布.作者根据标本编制了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概述了每一种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对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同时检测15种自由态雌激素(Free estrogens, FEs)及结合态雌激素(Conjugated estrogens, CEs; 包括雌激素手性分子、异构体、单位点及多位点结合的CEs)的方法, 探讨目标污染物17β-estradiol-3-sulfate (E2-3S)与其他类型雌激素(包括自由态雌激素与其他结合态雌激素)间的转化关系, 研究E2-3S在有/无植物水平流人工湿地(HFCWs)中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 在停留时间为1.5d的工况下, E2-3S在HFCWs进水端基质水平距离0 cm深度15 cm中转化率已达98%, E2-3S可转化为其他雌激素, 产物以FEs为最丰富(均占70%以上), 植物可以显著提高湿地DO浓度, 使FEs残留浓度比无植物CW(U-CW)更低, 有植物CW(P-CW)和U-CW对总雌激素去除效率分别为86%和58%; E2-3S的主要转化路径为经硫酯键断裂形成E2再氧化生成E1, 其次路径为直接氧化为E1-3S再水解生成E1, 少量路径为羟基化形成E3-3S再水解生成E3, 此外, E2-3S还可以产生痕量双位取代D-CEs(<总雌激素的5%), 且植物系统中存留量更低。  相似文献   

16.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3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样品包括了《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该类群的15种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处理上存在分歧的种。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ACG/M—CTG,E—AGG/M—CTG,E—AGG/M—CAT用于选择性扩增,其中EcoRI引物的5′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这4个引物组合共得到298条扩增带,其中278条带是多态性的。计算了样品间的Nei和Li(1979)相似性系数,基于这一相似性系数应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2)支持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大样弄岗金花茶归并到淡黄金花茶的观点;(3)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区早、晚稻白翅叶蝉发生相当普遍,为害极其严重,尤其是矮秆品种,受害更加厉害。用E605防治,效果虽好,但不够安全,我们于1965年9月在本所进行了苏化203及磷胺乳剂的防治试验。 试验稻种为浙场九号,用40%苏化203乳剂(苏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位于大别山舒城县小涧冲林场秋季开花的16科28属33种1亚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超长球形(P/E=1.00—2.32),P/E值最大的为山芎(Co-nioselinumchinense),大小为2.38(2.22—3.47),最小的为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大小为1.03(0.91—1.24);花粉最大的为异叶败酱(Parinia heterophylla),大小为47.9(39.5—52.0)μm×44.9(40.0—48.0)μm;最小的为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大小为20.1(18.0—22.0)μm×15.4(13.0—18.5)μm。萌发孔主要有3孔沟(65.6%)、3—5沟(17.2%)、3—5孔(8.6%)及散孔(8.6%)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细网状(31.4%)、长刺状(22.9%)、微刺状(14.3%)、粗网状(11.4%)、条纹-穿孔状(11.4%)及颗粒状(8.6%)6种类型。通过分析该地区植物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分布、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为地层中化石花粉重建该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必要的古生态学研究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区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增加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室内研究了光谱、光强度对棕榈蓟马雌成虫的趋、避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40—605 nm波谱内棕榈蓟马雌成虫对14个单色光刺激的趋光行为反应为多峰型。其中蓝光483 nm处峰最高,趋光反应率达34.96%,其次为绿光498—524 nm、562—582 nm、紫外光340 nm处;其避光行为反应共有3个峰,其中紫外光380 nm处最高,避光率18.08%,另外2个峰分别在橙光605 nm、紫光420 nm处。在趋光率较高的单色光(340、483、524、582 nm)和避光率较高的单色光(380、605 nm)以及白光刺激下,棕榈蓟马雌成虫的趋光率随光强增强的增强而提高,而避光率则随着光强的增强而降低;光强最弱时仍均有一定趋光率,最强时均未出现高端平台。因此:棕榈蓟马雌成虫对不同单色光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光谱和光强度对其趋光行为和避光行为有较大影响,光强度的影响作用与波长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所在广东肇庆和陆丰地区发现一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丁公藤属(Erycibe)植物(当地叫包公藤),它的乙醇提取物和总生物碱,在几种实验动物上均显示有较好的药理效果。本植物在形态学上与丁公藤(E.obtusifolia Benth.)和光叶丁公藤(E.schmidtii Craib)很相似,但在同地采到的这两种植物样品均无效。为了确定有效植物的种而专门进行了有关分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