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致脑损伤大鼠在不同时间段SCN8A基因的表达,探讨由于缺氧缺血导致脑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分为3 h、6 h、12 h、1 d、3 d、7 d六个时点,采用Rice法制作动物模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SCN8A基因表达产物Nav1.6蛋白在膜结构中含量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时点各组的差异。结果 HE染色可见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层次不清,细胞周围腔隙扩大,局部神经元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并有红细胞泄露到腔隙中,且损伤程度随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愈明显,细胞膜皱褶、破碎;线粒体堆积、嵴消失、空泡化,细胞核边集化、破损。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Nav1.6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缺血3 d、7 d均升高(P0.05),缺氧缺血3 h、6 h、12 h和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组织SCN8A基因的表达提高,且在3 d、7 d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缺血时Na+通道含量的改变,是造成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缺血缺氧可造成全身多个系统受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对脑损害最严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神经保护作用、神经再生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一种潜在的缺血缺氧保护剂,本文就近年来VEGF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设立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大、中、小剂量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采用硫堇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组织学分级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并计数各时间点Bcl-2、Bax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及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无锥体细胞缺失,未见明显免疫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于3 d时达到高峰(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组织学分级显著增高,积分光密度值增加。灯盏花治疗组,与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积分光密度值增加;而Bax蛋白表达则减少,积分光密度值降低;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 h、8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分为4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制备模型。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内,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 h时均达到峰值。而且,实验组中各亚组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缺血缺氧后不同时点NSE和S-100β的含量呈动态变化;二者可作为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细胞红蛋白(CYGB)是2002年德国科学家Burmester在小鼠和人体内发现的第四种携氧球蛋白,与肌红蛋白(MB),血红蛋白(HB),脑红蛋白(NGB)属于同一家族,是血红素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它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跟其他携氧蛋白一样具有携氧,贮氧,氧感受器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在脑特定区域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分布,能够受脑缺氧的诱导,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其在缺氧情况下表达上调,能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抵抗氧化应激所致损伤.缺氧所导致的脑损伤发生率很高,而且此类脑损伤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所以,对细胞红蛋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卒中,脑肿瘤等缺氧性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此综述,通过概括细胞红蛋白的结构,脑内的分布,对缺氧的反应等说明其对缺氧性脑损伤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后氯离子(Cl-)通道ClC2表达及其阻断剂DIDS对脑白质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新生3-5dSD大鼠,以改良Levine法建立慢性脑缺血缺氧模型。运用RT-PCR、活性氧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合髓鞘卢卡斯快蓝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对比观察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前后白质中ClC2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对比观察损伤前后及损伤后应用DIDS阻断ClC2表达对脑白质髓鞘发育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白质中ClC2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伴白质组织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P0.01);和iNOS、TNF-αmRNA的表达增加(P0.01)。在胼胝体等白质区髓鞘染色较正常明显浅淡,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ClC2阳性双标细胞数目则明显增多(P0.01)。2损伤早期应用DIDS后,ClC2mRNA和蛋白、活性氧浓度、iNOS、TNF-αmRNA的表达以及caspase-3表达等均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白质区髓鞘特异染色逐渐加深。结论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白质区Cl-通道表达升高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可导致由脑白质中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增多和髓鞘发育受阻。伤后早期应用DIDS阻断Cl-通道可降低caspase-3介导的凋亡发生,提示早期使用DIDS可部分保护缺血缺氧损伤后的OLs细胞。  相似文献   

7.
脑缺氧或缺血能造成脑组织损伤,通常认为这是由于脑的能量代谢衰竭、继发性局部血流失调,或某些自由基团的毒性所致。最近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在脑缺氧或缺血导致脑损伤中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为研究中风、围产期窒息和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等缺氧或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海马神经元受到缺血或经过一次癫痫发作,都能引起相似的神经元损伤。Rothman 通过对胚胎鼠的海马神经元的研究,认为缺血或癫痫都可引起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在离体海马组织的培养中,在起初48小时内,神经元对氰化物或缺氧不敏感。两周后,神经元之间出现了突触联系,并呈现自发电活动。这时,接触氰化物1小时,培养的神经细胞就出现较大的空泡,以后,多数神经元发生退变。如果预先用高浓度的  相似文献   

8.
S-100B蛋白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由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分泌过高具有神经毒性。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HIE脑损伤及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通过动态监测S-100B蛋白含量,了解脑损伤后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时间规律性,S-100B蛋白可作为脑损伤后神经生化新标志物。本文对血清S-100B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突触后密度蛋白-95抑制剂Tat-NR2B9c (NA-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将6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A-1组。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1 h后,NA-1组按照20μg/g的剂量在大鼠腹膜内注射NA-1溶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TTC染色显示,在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24 h后,NA-1处理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p0.05)。此外,建模7 d后,应用NA-1处理的大鼠的悬崖逃避反射、趋地反射和翻正反射时间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issl染色显示,建模3 d时,应用NA-1处理的大鼠的存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升高(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NA-1处理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NA-1处理可显著降低NA-1组大鼠脑组织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上调大鼠脑组织中p-Akt/t-Akt的蛋白比率(p0.05)。本研究表明,NA-1能够有效降低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神经行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NA-1还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铁是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铁代谢改变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儿HIBD后永久性神经伤残的重要原因。缺氧缺血后机体铁循环发生改变,并随着病程的发展引发脑内铁代谢紊乱,脑内铁蓄积,后经多种途径参与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因此,研究缺氧缺血如何造成机体循环铁与脑内铁代谢的改变以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阐明铁代谢紊乱在HIBD发生和发展中的机制,将为H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HIBD发病过程中铁代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铁代谢紊乱如何参与HIB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3,TRPC3)通道是胎儿期和围生期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研究证明,TRPC3通道是细胞内钙稳态的重要调节者,调节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在内的多条钙敏感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最终影响神经元的生存或死亡。但TRPC3通道在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取新生7 d的SD大鼠,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8% O2)2~5 h制备HIBD模型,观察腹腔注射选择性TRPC3阻断剂pyr3(5 mg/kg和20 mg/kg)对缺氧缺血处理后,急性期和长期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用pyr3特异性阻断TRPC3可恶化缺氧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障碍;脑组织含水量检测、TTC染色和患/健侧脑重比等结果显示,pyr3可加重脑水肿,增加脑组织梗死区体积和加重脑萎缩程度。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缺氧缺血可以导致患侧脑组织ERK1/2磷酸化水平一过性升高,阻断TRPC3可以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并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阻断TRPC3通道可以加重新生大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对ERK信号通路活性的调节作用有关,因此可能成为HIBD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
脑红蛋白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后由Burmester等[1]于2000年发现的体内第3类携氧蛋白,脑红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含量高达100μmol/L,占视网膜总蛋白量的2%-4%,其浓度约为脑中浓度的100倍,而体内不同组织脑红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均与组织的缺血缺氧密切相关。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氧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神经组织,临床实践中存在着与视网膜相关的大量的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的这种特征为我们深入研究脑红蛋白与视网膜细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临床基础。本文就脑红蛋白在缺血缺氧疾病中的表达展开论述,为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中脑红蛋白的表达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3.
缺氧缺糖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 ,NO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中 ,缺氧缺糖对NO合成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指示剂 ,对胞内钙离子和NO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 ,并用HPLC检测了缺氧缺糖导致的谷氨酸释放。结果表明 ,缺氧缺糖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NO合成增加。经过 2 0min缺氧缺糖处理后 ,胞外谷氨酸的浓度比对照组高出约10 0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NMDA)的拮抗剂MK 80 1对缺氧缺糖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和NO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去除细胞外液的钙离子和加入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都可以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NO升高。以上结果提示 ,缺氧缺糖引起神经细胞NO合成增加 ,这种合成受谷氨酸释放 ,胞内钙离子浓度和钙调蛋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细胞)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母系印记基因3(maternally imprinted genes 3,MEG3)在神经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OGD模型诱导N2a细胞凋亡模拟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损伤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EG3的水平;在N2a细胞中过表达MEG3,采用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2a细胞中过表达MEG3后对p53蛋白表达及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经OGD处理后,N2a细胞MEG3水平较对照组(常氧组)明显增强;在N2a细胞中过表达MEG3能够激活p53转录活性,增强p5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lncRNA MEG3可能通过p53促进凋亡,加重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线栓侧的梗死体积,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24h后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均可见到p53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6h内给予Epo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结论:Epo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缺氧时间刺激对神经细胞中外源性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vAd-HSP70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48h后给予感染细胞不同缺氧时间(缺氧0h,0.5h,1h,2h,3h,4h)刺激,再复氧处理后,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P70基因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转录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vAd-HSP70感染的神经细胞可检测到外源性HSP70基因的转录表达.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SP70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都增加,缺氧1h时最高(1.1539±0.0315,0.9699±0.0023),其次是缺氧2h时(1.0398±0.0723,0.9622±0.0026),随后依次降低,缺氧4h组(0.7477±0.0328,0.9335±0.0034)HSP70表达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2h内给予神经细胞再复氧处理外源性HSP70表达水平较高,有利于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一、概述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是指一系列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常规方法很难获得疗效的重度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大致分为中-重度围产期脑损伤、中-重度急性缺氧(缺血)脑损伤、中-重度中枢神经残疾、难治性自身免疫相关性脑病及代谢性脑病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发病率为3‰~5‰,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为10﹪~17﹪,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甙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谷氨酸相关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与方法:在离体海马脑片上观察人参皂甙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在培养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上分别观察人参皂甙对模拟缺血时谷氨酸释放和摄取的影响,以证明人参皂甙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减少谷氨酸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有关。结果:在人工脑脊液中导入谷氨酸(1mmol/L)20min,引起大鼠海马脑片OPS降低直至消失,恢复正常人工脑脊液灌流1h后OPS难以恢复。而使用人参皂甙可促进海马脑片OPS的恢复,作用以20μg/ml剂量组最好。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模拟缺血时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对照的数倍,而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显著减少。使用人参皂甙(20μg/ml)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并促进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结论:人参皂甙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间断性缺氧后,脑诱发电位与慢性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探讨脑诱发电位对缺氧性脑病的评估价值.方法:在建立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缺氧组(H组)和对照组(N组),H组随机分为缺氧2周组(H2组)和缺氧4周组(H4组)2个亚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各组大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组BAEP和SEP各波的峰潜伏期和峰间峰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氧组BAEP和SEP的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和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有相关性.结论:BAEP和SEP的改变与慢性缺氧性脑损伤及损伤的程度明显相关,是反映缺氧性脑损伤比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