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并接受原发病灶切除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7.8%及50.3%;中位生存时间为(22.9±5.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N分期、原发病灶手术方式、肝转移时间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等6个临床因素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P0.05)。结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早期明确诊断与手术治疗,并对肝转移灶局部设定合理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通过PCR扩增外周血DNA,经过查找数据库发现TLR4基因启动子区域有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率和疾病无进展时间(PFT)率,分析基因型频率以及单倍体频率对患者生存影响。结果:200例患者生存时间在4~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OS率和PFT率在不同手术方式、癌症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生存资料进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37853920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AA、AG、GG具有较好的预后(P0.05),而ss77136219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GG、GA、AA具有较差预后(P0.05)。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共有四个单倍体型分别为AA、AG、GA、GG,频率分别为26.3%、21.7%、38.5%、21.6%,经过Cox多因素分析AG型患者具有较好预后(P0.05),而GG型患者具有较差预后(P0.05)。结论:TLR4基因启动子SN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中与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为结直肠癌化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新鲜组织标本,部分用于提取组织RNA和组织蛋白质,部分用于肿瘤药物敏感实验(MTT法).病理学诊断为中分化腺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为化疗高敏感组和化疗低敏感组,进行cDNA阵列实验比较筛选差异表达基因,Western Blot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肿瘤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得到对5-Fu+CF+L-OHP(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作用敏感的5例(高敏感组),不敏感的5例(低敏感组),cDNA阵列结果显示化疗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4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9个;叶酸多聚谷氨酸(FPGS)的表达在高敏感组中均高于低敏感组,HSP27在化疗低敏感组中的表达均高于高敏感组,与基因芯片中cD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在结直肠腺癌化疗敏感性不同的病例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4g讨C反应蛋白(CRr')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术前、术后CR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术前CRP为(28.64±7.15)mg/L,术后降低为(7.8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高于对照组的(1.13±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表达与年龄和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术前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和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和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RP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CR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对结直肠癌基因突变状态的识别以及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精确分类,可实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而精准治疗的实现有赖于基因测序技术。目前,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基因捕获技术,集中对研究者感兴趣的候选基因或外显子进行平行测序,极大拓展了对肿瘤特征基因的认识,为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整合癌症基因组数据库IntOgen已明确72个结直肠癌驱动突变基因,包括“TP53”、“KRAS”、“PIK3CA”等;癌基因数据库Cancer Gene Census目前收录的结直肠癌突变基因有59个,包括原癌基因“BRAF”、抑癌基因“SMAD4”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已收录55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包括“SRC”、“APC”等。本文通过26篇国内外文献,对结直肠癌基因突变检测的共识基因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诊断、分型、预后、治疗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突变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兴组学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拓宽。以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循环肿瘤细胞、肠道菌群及代谢物为主的新型标志物逐渐成为肿瘤诊疗研究中的重点方向,在CRC的早筛早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和新型肿瘤标志物在CRC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检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CRC的诊疗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MLH1、hMSH2、hMSH6和hPMS2四种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癌患者标本1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LH1、hMSH2、hMSH6和h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间关系。结果:17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6.2%(11/177),hMSH2蛋白的缺失率为4.0%(7/177),h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1.7%(3/177),h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8.0%(14/177),四者之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19.8%(35/177)。四种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均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P0.05),另外,hMLH1及h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hMSH6蛋白的表达缺失还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缺失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在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出现缺失现象,且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hMLH1、hMSH2、hMSH6和hPMS2四种基因的突变,为临床判断预后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在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选取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2例,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5)。其中观察组根据术后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化疗方案,对照组直接选用FOLFOX4方案,随访观察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研究发现,观察组检测到1例Nras基因突变,3例Braf基因突变,19例Kras基因突变,2例Pik3ca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个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为3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5个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Ⅲ~Ⅳ级肝肾损害、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指导术后化疗,可以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频发的重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虽然多种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潜在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致使患者依从性差,进而导致化疗以失败告终。基于此,亟待挖掘高效低毒的抗结直肠癌药物以应对现实的临床治疗窘境。中药单体成分作为中药发挥药效的主要效应物质,在临床抗结直肠癌方面优势凸显。与合成类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丰富,安全性高,在结直肠癌防治方面呈现出较大潜力。因此,本文从化学活性物质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中药单体活性成分的抗结直肠癌作用和主要分子机制,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中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中药单体成分抗结直肠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炎症标志物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行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PNI,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数(NE),计算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NE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成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根据术后1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术后有无并发症及不同预后患者的PNI、PLR、NLR,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术后有26例(17.33%)发生并发症,124例(82.67%)无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死亡19例(12.67%),生存131例(87.33%)。并发症组术前PNI低于无并发症组,PLR、NLR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死亡组术前PNI低于生存组,PLR、NLR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术前营养风险、术中出血量≥200 mL、PLR≥147.98、NLR≥2.86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4 cm、脉管癌栓、浸润深度为T3+T4、PLR≥147.98、NLR≥2.86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前PNI下降以及PLR、NLR升高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三者是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和KRAS/NRAS/BRAF突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及ARMS-PCR法检测694例CRC组织中MMR蛋白表达和KRAS/NRAS/BRAF突变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694例患者中, MMR蛋白表达缺失(deficient MMR, dMMR)62例(8.93%), KRAS突变333例(47.98%), NRAS突变31例(4.47%), BRAF突变20例(2.88%)。dMMR状态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肿瘤长径≥5cm,隆起型,低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常见。KRAS突变易发生于黏液腺癌中。NRAS突变在年龄≥60岁患者中更常见。BRAF突变在右半结肠,黏液腺癌及低分化组织中的检出率高,且其在dMMR肿瘤中的突变率较高。Kaplan-Meier分析显示:BRAF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低于KRAS/NRAS突变及完全野生型患者,且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低于KRAS突变及完全野生型患者;MM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livision)检测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在这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0%、58.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7%、6.67%(P<0.01)。β-catenin与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此外,E-cadherin蛋白表达还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结论β-catenin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均有异常表达,E-cadherin可通过对β-catenin的调节,间接地影响Wnt信号通路传导。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新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lluoproteinases7,MMP-7)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方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MMP-7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0%(77/100)和13.33%(8/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65/lOO)和15.00%(9/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7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此外,MMP-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也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MMP-7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7,P〉O.05)。结论MMP-7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相关,检测癌组织中MMP-7和Survivin的表达有助于为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755662,rs11548059,rs1049829,rs1803976)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共计192例结直肠癌患者(CRC)和256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样本,以聚合酶链反应和Taqman探针分析方法,检测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55662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在CRC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在rs11548059、rs1049829和rs1803976位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P=0.700和P=0.959)。此外,rs755662还分别与早期发病(年龄≤50岁,P=0.026)、分期(Ⅳ期,P=0.038)以及分化(P=0.040)有关。与正常对照组比,rs755662与Ⅲ期和Ⅳ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和0.003)。结论 MIF基因5′-UTR区域rs755662(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患者发病年龄和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CD15 mRNA和nm23H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指标。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技术。研究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中CD15和nm23H1的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84.4%和66.7%。CD15mRNA高表达及nm23H1mRNA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状况密切相关,提示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均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树兰(杭州)医院2016—2017年经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维生素D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以及白细胞介素-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含量为(6.43±3.71)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21±3.54)ng/mL,(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为17.5(8.97~42.9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5(3.51~13.79)ng/mL,(P<0.01),且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水平可能具有相关性(χ2=7.4,P<0.01)。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核转移、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预后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新型、有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miRNA-499、miRNA-146、miRNA-14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37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无远处转移组(n=167)和有远处转移组(n=180),同时搜集健康对照组患者(n=193)。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患者外周血miR-146a rs2910164 GC、miR-149rs2292832 CT和miR-499 rs3746444 TC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证实携带miR-146a rs2910164 CC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远处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CC vs CG, p=0.006; CC vs GG, p=0.047)以及无远处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CC vs CG, p=0.02; CC vs GG, p=0.012)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期分析显示携带miR-146a rs2910164 CC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理低分化组和高分化组(CC vs CG, p=0.03; CC vs GG,p=0.047)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推测携带miR-146a rs2910164 CC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更低,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肿瘤位置对于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87例我院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位置,以结肠左曲为分界点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组,按照严格的配对标准进行1:2配对,最终获得右半结肠癌组16例,左半结肠癌组3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右半结肠癌组ORR为56.3%,左半结肠癌组ORR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右半结肠癌组DCR为87.5%,左半结肠癌组DCR为9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0)。右半结肠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5.0个月,左半结肠癌组mPFS为7.7个月,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基因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91H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行CR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组织标本80例(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lncRNA91H表达,设置干扰序列,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COX分析lncRNA91H和预后关系。结果:癌组织lncRNA91H相对表达量为(1.83±0.14),癌旁组织为(0.36±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91H表达在不同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浸润深度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转移、浸润深度、lncRNA91H表达是影响CR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扰序列作用于lncRNA91H表达后,培养24 h、48 h、96 h时lncRNA91H表达组吸光度(OD)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OD均显著上升(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67±1.23)%,转染lncRNA91H细胞凋亡率为(25.37±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91H可以作为CRC患者预后特异指标,并且与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浸润深度间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