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泥盆世始叶蕨(新属)及叶子起源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滇东南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西根阶)地层中一陆生植物新属,种-纤细始叶蕨(Eophyllophyton bellum gen.et sp.nov),植物体矮小,多次二叉分枝,远端枝二列互生长出次一级二叉分枝为主的末级枝,枝系起源叶顶生成侧生,多次分叉,缩合,扁化,蹼化并部分并合,生殖单位可下垂,由二枚顶端内卷的孢子叶组成,孢子囊圆至肾形,沿远,端加厚带开裂,成列侧生在孢子叶相对面的叶轴上,上述特征表明新植物远比同期的莱尼类,三枝蕨类和工蕨类复杂和进化,并显示出和工蕨类的某些亲缘关系,文内还探讨了枝系起源叶(大型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2.
早泥盆世始叶蕨(新属)及叶子起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滇东南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西根阶)地层中一陆生植物新属,种-纤细始叶蕨(Eophyllophyton bellum gen.et sp.nov),植物体矮小,多次二叉分枝,远端枝二列互生长出次一级二叉分枝为主的末级枝,枝系起源叶顶生成侧生,多次分叉,缩合,扁化,蹼化并部分并合,生殖单位可下垂,由二枚顶端内卷的孢子叶组成,孢子囊圆至肾形,沿远,端加厚带开裂,成列侧生在孢子叶相对面的叶轴上,上述特征表明新植物远比同期的莱尼类,三枝蕨类和工蕨类复杂和进化,并显示出和工蕨类的某些亲缘关系,文内还探讨了枝系起源叶(大型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3.
4.
5.
刺镰蕨在早泥盆世是一种广布于世界的植物,尽管报道自许多地点,但远未完全地了解它,其主要原因是能育材料罕见。我们观察的标本采自贵州早泥盆世的丹林组。它显示具柄的孢子囊侧生于靠近叶腋的轴上,我们的标本近似球形的孢子囊和它的形态略小于雷诺的肾形孢子囊外,其它方面如:带状的营养轴上具有疏螺旋排列的镰刀状叶,具短柄的孢子囊侧生于轴上以及管胞具穿孔壁等性状与雷诺修订后的刺镰蕨完全一致。我们同意雷诺的观点,将镰蕨目升为纲,与工蕨纲和石松纲并列。它的系统位置是介于工蕨纲和石松纲之间。其下包含一目、一科三个属——镰蕨属、巴拉格瓦纳彻属和星木属。这种植物的生殖部分在中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王士涛  王俊卿  王念忠  张振贤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57-167,T001,T002
描述了产自广西东部平乐下泥盆统贺县组的一脊椎动物群中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 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平乐圆盘鱼(Discaspis pinglensis get. et sp. nov.)。圆盘鱼鳃囊 数目多达32对。同层产出的尚有保存较完好的胴甲鱼目中华鱼科化石。该动物群的发现为 华南区早泥盆世晚期脊椎动物群的演化及其生物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8.
古木蕨——云南早泥盆世一植物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滇东南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西根阶)地层中一陆生植物新属、种——曲轴古木蕨(Gumuia zyzzata gen.et sp.nov.)。植物矮小,匍匐或直立生长,二叉分枝。能育轴上孢子囊侧出,居于顶端或侧部位置,后者呈亚对生、交互对生或互生在曲折能育轴的折点上。孢子囊圆至横椭圆形,无柄或极短柄,成熟时通常切线垂直茎轴着生,并沿远端开裂。在系统分类上,依据新植物孢子囊侧出的性状,它暂被归人工蕨类,这有待于解剖结构的进一步证实。文中还对合轴分枝这一重要性状的发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盔甲鱼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Pragian期坡松冲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一新属种,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pisjanvierigen.etsp.nov.),该属至少具有31对鳃穴,这是迄今为止记述过无颌类中的最高数目。基于昭通标本,建立了盔甲鱼类一新科,昭通鱼科(Zhao-tongaspidae),该科隶属于多鳃鱼目。箭甲鱼属(Antiquisagittaspis)是新科的可能成员。文章认为,昭通鱼科与都匀鱼科(Duyunasp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系统地记述了四川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植物化石,共计9属13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 和三个新种。它们分属于苔藓植物(?)和早期维管植物的四大类(Rhyoiophytina、Zosterophyllo-phytina, Trimerophytina和Lycophytina)。根据植物组合的面貌,还讨论了平驿铺组的地质时代相当于欧洲的西根期(Siegenian),并可能包括部分吉丁期(Gedinnian)和最早的埃姆斯期(Emsian)。  相似文献   

11.
12.
海南岛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描述了海南岛昌江县石碌地区昌江组首次发现的牙形刺Palmatolepis gracilis gracilis Bransonet Me-hl,P.gracilis sigmoidalis Ziegler,Polygnathus ansatus Ziegleret Klapper,Polynodosus germanus(UlrichetBassler),Neopolygnathus dentatus(Druce)等和白沙县金波地区南好组第二段的Siphonodella levis(Ni),Polygnathus cf. inornatus Branson等,共8属20种,并据此将含化石地层分别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和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指出以往认为是中泥盆统吉维特阶带化石Polygnathus ansatus Ziegleret Klapper与法门期牙形刺化石共同出现于昌江组并非构造混杂所致,但并不排除可能是化石再沉积作用的原因。同意将Polynodosus属从Polygnathus属中分离出来,在我国首次采用Polynodosus。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晋囊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建立了内蒙古中部乌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晋囊蕨诉一个新种Chansitheca wudaensis sp .onv.。新种的小心片Sphenopteris型,囊群椭圆形,由4~10个孢子囊组成,着生一示羽片背面,位于中脉的两侧。环带横列于孢子囊的上部,完全,单排细胞,细胞数目约为18个,这些特征表明新种属于里白科。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早泥盆世无颌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文中记述了华南鱼类两个新属,即 Gantarostrataspis gengi gen. et sp. nov. 和 Gumuaspis rostrata gen. et sp. nov.,同时对含鱼层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孢子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研究了滇东南早泥盆世文山古木坡松冲组和坡脚组中的孢子组合,共计17属29种,包括1新种,由老至新分为PE组合和ES组合。通过和国内外相应组合的对比,PE组合的时代为Siegenian,ES组合的时代为早Emsian,确定坡松冲组的时代为Siegenian,坡脚组的时代为早Emsian。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早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jiangolepisliujingensisgen.etsp.nov.采自广西六景,Buchanosteus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云南昭通箐门沟箐门水库附近的几件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盔甲鱼类一新种,层位是下泥盆统坡松冲组。新种云南龙门山鱼(Lungmenshanaspisyunnanensissp.nov)与属型种江油龙门山鱼在纹饰上存在明显等异。其头甲侧凹应为自然边缘,龙门山鱼侧背孔并不存在。本文描述的骨鳞鱼类为目前所知层位最低的骨鳞鱼类化石,其额筛甲前端向下强烈弯曲,具分离的前上颌骨,具有杨氏鱼的一些特征。其眼眶凹非常大且深,下颌垂直凹线的位置十分靠前,k/m值在已知的骨鳞鱼目种类中为最大。昭通三歧鱼(SanqiaspiszhaotongensisLiu)新材料补充了正型标本在感觉管系统保存上的不足。文中对有关的生物地层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甲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iangolepis liujingensis gen.et sp.nov. Buchhanosteus 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 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动物化古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的鱼类化石产自湖南石门大京州的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在中国泥盆纪地层分区上,化石产地属于华南区的湘、鄂、川交界分区(侯鸿飞等,1988)。该分区泥盆系为一套厚度不超过500m的近岸海相碎屑岩沉积,仅发育中泥盆统上部至上泥盆统(图1),并普遍超覆在志留系温洛克统之上,以角度不整合伏于石炭系或二叠系之下。上泥盆统分两个组,从下而上分别为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黄家磴组系杨敬之、穆恩之(1953)创立,标准地点在湖北长阳马鞍山东端的黄家磴。岩性为砂岩夹少量页岩,植物化石丰富,并含有误订为植物化石的湖北长阳鱼(Changyanophyton hupeiense Sze,1952)。根据植物化石组合面貌,黄家磴组的时代被认为是晚泥盆世早期。写经寺组是谢家荣、刘季辰(1927)创立的。岩性分为二段:下段以泥灰岩为主,含Yunnanella abrupta、Yunnanellina triplicata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砂页岩为主,含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除大致与黄家磴组相似外,还有一些新的分子,如Leptophloeum guanzhuangense、Cyclostigma hunanense等。根据动、植物化石群的性质,写经寺组的时代大致与法门期早期相当。多年来,在这一分区的泥盆纪地层里,很少鱼类化石。杨敬之、穆恩之(1953)曾提及在湖北长阳写经寺组底部发现的鱼化石,这些鱼化石与腕足类Yunnanella、Tenticospirifer等共生,但种属并未定出。已记述过的鱼化石只有湖北长阳黄家磴组的长阳鱼(潘江,19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