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血管移植物自然内皮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血管移植作为自体血管代用品已被广泛使用了解内皮细胞的功能,来源,血管内皮化的过程,形成机理及影响内皮化的因素,对防治血栓形成,内膜增生,维持移植血管通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童中艺  彭芳  王佐 《生命的化学》2006,26(2):155-157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壁组织间的一层天然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受损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因此,直接修复受损血管内皮,促使血管重新内皮化已经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领域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参与受损血管的重新内皮化。该文就内皮祖细胞的来源、鉴定、参与重新内皮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和支架内皮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血管内支架产生的背景、发展进程及其应用于临床后出现的再狭窄问题,着重综述了十几年来内皮细胞种植血管内支架预防术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成果。血管内支架内皮化的最终实现可以使现行的血管支架具有正常血管内皮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理功能,是控制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问题的很有前途的支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当人体内血管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瘤、血栓、血管老化或破损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进行血管移植。血管代用品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血管、人造血管及复合血管。生物血管含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血管3种。后两种由于通畅率低,易发生退行性变及强烈的排异作用,目前临床已经很少应用。自体血管在外周血管重建中,用作为小口径血管的优良代用品,但其来源少,口径和长度也受  相似文献   

5.
人造血管轴向拉伸性能测试装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的人造血管纵向拉伸强度的测试方法,通过分析新旧两种方法的原理,论证了新方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方法,比较研究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的内皮化效果,方法:先制备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及获取培养鉴定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再和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将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种植于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以光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评价内皮化的效果。结果:旋转加压种植2小时末的复合血管腔内有大量内皮细胞,旋转加压种植9天后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普通灌注种植的复合血管内腔有内皮细胞附着,分布不均匀,未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结论:以旋转加压种植法在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效果满意,基本实现内皮化,可以满足复合血管内皮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进展,较早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心血管外科代用品当推人造血管。血管代用材料已有八十余年历史。早在1897年应用薄壁象牙。至1900年,出现了金属镁制成的血管。继后,有人试用焦糖制成园棒体,在手术时直接插入需缝接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丝涤纶人造血管行腹主动脉移植,结果显示,术后10天吻合口管壁有较完整的纤维组织性吻合,并有内皮细胞覆盖,血管内壁有血细胞形成的一薄层血栓覆盖,10天后开始机化学变成纤维组织,逐渐被内皮细胞覆盖,术后1个月移植血管内形成完整的内皮,但并不完善,3个月血管内皮才被一单层内皮细胞完整覆盖。  相似文献   

9.
以抗体阻断血管生成信号来治疗实体肿瘤显示了很好的前景,但鼠源抗体首先必须经人源化改造以降低其免疫原性才能应用于人体。本研究以同源模建预测了一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鼠源单链抗体E11的三维结构,以结构数据为基础并采取单个最相似框架区替代法对其进行人源化设计;合成并组装了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包含体形式的产物以凝胶柱色谱法复性,经ELISA检测表明,人源化后的单链抗体保持了与天然VEGF结合的活性,表明采取的人源化路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微囊化重组基因细胞移植治疗肿瘤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如果将此技术应用到临床研究,就需要制备大量的细胞活性良好、重组蛋白表达量高的生物微胶囊。种子细胞是生物微胶囊治疗作用的执行者, 是构建微囊微反应器的基本元素。如何获得大量高活性的种子细胞已经成为规模化制备生物微胶囊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限制因素。本实验考察了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扩增的重组CHO细胞进行包囊及微囊化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内规模化培养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重组CHO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内可以快速生长,并且对数期细胞包囊,微囊化细胞活性良好。制备的微囊化细胞可以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与培养板培养比较细胞生长较快、内皮抑素表达量较高。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能够在体外快速、大量扩增重组CHO细胞,满足微囊化细胞制备对种子细胞量与质的要求,微囊化细胞可以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  相似文献   

11.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和炎性胸水表达(P<0.05).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CD31、CD34、CD105及VEGF高表达,并且在存在着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结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现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的胸腔积液.检测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采用固态发酵进行果醋的制作,因此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是本实验的关键。通过对教材原实验装置的优化和再设计,并进行果醋的制作,学生不仅掌握了果醋的制作原理,还锻炼了工程学思想,模拟、体验真实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 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对EP系列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和纵向顺应性进行了体外测试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对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化处理和波纹化热定性对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影响较大。测试压力段的选择对人造血管成品的纵向顺应性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种特异性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调节因子,其结构与VEGF具有同源性。VEGF-C通过受体CEGFR-2和VEGFR-3发挥作用,其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点,并受多种因素的调节。VEGF-C对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活体内外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新生及丝蛋白材料血管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医用生物材料开发及组织工程中血管化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就与生物材料血管化紧密相关的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有关研究做一综述,分析了芽式和套迭式血管新生的模式及机制,特别是对丝蛋白材料的血管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深入探讨血管新生的模式和机制,进而阐明丝蛋白材料中毛细血管生长与生物材料微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出适合于细胞黏附、组织生长、血管化顺利进行的生物材料,促进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及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内皮功能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痛风患者123例,正常健康者1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痛风患者内皮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和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痛风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ICAM-1、ET-1、PAI-1与IMT密切相关(P0.01)。结论:痛风患者较对照组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27例患者均接受rh-ES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rh-ES用药1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患者客观有效率30.4%,疾病控制率78.3%。1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5月,中位总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28.6%。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23例(85.2%),Ⅲ~Ⅳ度不良反应8例次。结论: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或稳定患者生活质量。与其他单纯化疗研究结果比较,晚期NSCLC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三七皂苷单体最佳组合并观察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100mg.L-1OX-LDL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蛋白染料法测定黏附值,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三七皂苷单体最佳组合;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HU-VEC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结果:获得最佳PNS单体组合为:Rg1:Rb1:R1为1:10:1(Rg110-5mol/L、Rb110-4mol/L、R110-5mol/L),最佳单体组合显著降低LDH及ET水平,提高NO含量(P<0.01)。结论:由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的最佳单体组合对OX-LDL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