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离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叶精油主要成分26个,鉴定了1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α-龙脑烯醛、反式-松香芹醇、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和石竹烯氧化物等。  相似文献   

3.
白兰花经水汽蒸馏得一淡黄色油状液体(出油率为0.24%)。我们应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分析方法,共鉴定出白兰花精油的24个化学成分,即2—甲基丁酸甲酯(methyl 2-methyl-butyrate),樟脑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香叶烯(β-myrc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油素(1,8-cineole),罗勒烯(ocimene),蒈烯-3(△~3-carene),邻—聚伞花素(o-cymene),α-毕拔烯(α-cubebene),顺式—氧化芳樟醇(cis-linalool oxide),α-依兰烯(α-ylangene),反式—氧化芳樟醇(trans-linalool oxide),β-毕拔烯(β-cubebene),芳樟醇(linalo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δ-杜松烯(δ-cadinene),反式—葛缕醇(trans-carveol),丁香酚甲醚(methyl eagenol),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丁香酚甲醚(methyl isoeugenol),异土清木香烯(isoaristolene)。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水蒸气蒸馏提取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地上部分精油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匹配度74以上的活性组分有柠檬烯、α-佛手柑油烯、顺式-β-麝子油烯等萜类化合物,反式-对-薄荷-2,8-二烯醇、顺式-对-薄荷-2,8-二烯-1-醇、香芹醇、反式香芹醇等醇类化合物,s-香芹酮等酮类化合物。通过纸上种子发芽的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小蓬草地上部分精油对受体植物油菜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50%抑制作用的丙酮溶液的适宜浓度IC50为0.6 mg/mL。  相似文献   

5.
桑品种龙桑一号(Morus alba)栽培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林场桑产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7月、8月和9月的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中的挥发性组分经水蒸馏提取后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桑叶精油的共有组分是植醇(醇类化合物)、六氢金合欢丙酮(酮类化合物)、二十七烷和二十五烷(烃类化合物)。棕榈酸为7月和8月采集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的共有第一主成分。顺式-β-金合欢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甜没药烯、反式-α-佛手柑油烯和α-姜黄烯是9月采集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的主要芳香组分。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9月份采集的干桑叶精油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佛手挥发油特征化学成分群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6个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确定其特征化学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其共有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群,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广东、四川、金华、广西、安徽佛手的挥发油中鉴定16种共有特征成分,按保留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为:α-水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α-萜品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γ-萜品烯、γ-萜品油烯、乙酸芳樟酯、顺式-水合桧烯、α-萜品醇、β-柠檬醛、α-柠檬醛,其占总峰面积的的比例大于82.9%;其中柠檬烯和γ-萜品烯是主要成分,两者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比例大于65%.结论:所建立的特征成分群能充分地袁征佛手挥发油化学组成,可以为佛手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维恩 《菌物学报》2015,34(2):321-327
超临界CO2萃取黄绿卷毛菇所得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分离和鉴定了25种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0.6%,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31.5%,包括反式油酸、顺式油酸、反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10)酸、顺式-10-羟基-6-甲氧基-十八烯(10)酸、反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11)酸、顺式-11-羟基-5-甲氧基-十八烯(11)酸、7-甲氧基-11-羟基-二十烯(11)酸和6-甲氧基-12-羟基-二十烯(12)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56.9%。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生理状态(健康、人为物理损伤、饵木、取食和产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取食危害状态的雪松Cedrus deodara的萜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种生理状态下,α-蒎烯在萜烯组分中均占有最高比例。健康状态下马尾松树干和树枝中的萜烯组分不同且含量有显著差异。随着饵木的衰弱进程,α-蒎烯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β-蒎烯的含量显著增加,我们推测,α-蒎烯与β-蒎烯的相对比例越小则寄主树势衰弱的程度越深,其两者比例的变化是马尾松寄主树势衰弱程度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与树枝的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类组分不同,同一产卵危害程度的马尾松树干上部和下部的多数萜烯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变化无明显规律。取食危害状态下马尾松和雪松萜烯种类不同且含量差异显著。重度产卵危害马尾松树干与取食危害树枝萜烯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差异显著。第13天的饵木与人为物理损伤的马尾松树干的萜烯中,饵木的β-蒎烯和柠檬烯相对百分含量均比人为物理损伤状态的高,而α-蒎烯则相反。α-蒎烯和β-蒎烯在取食危害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树枝,而β-月桂烯、β水芹烯和反式石竹烯在健康状态树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危害树枝。除了α-蒎烯和β蒎烯,健康状态与产卵危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萜烯相对含量大都差异显著。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在人为物理损伤与虫害状态的马尾松树干及树枝中含量差异较大。总之,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很可能是影响和调节松墨天牛取食和产卵行为最为重要的信号物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对寄主萜烯的触角电位(EAG)表明,该天牛对β-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他萜烯,乙醇也能引起较高的EAG反应活性,但总体上对单一萜烯的EAG反应活性不强,且存在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甜菊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hi)叶经固相微萃取(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从甜菊叶中共检出101种化学物质,其中从SPME萃取物中检出67种,SDE萃取物中检出80种,二者共有组分46种.主要成分为反式-α-香柠檬烯、β-蒎烯、石竹烯氧化物、匙叶桉油烯醇、橙花叔醇等,其主要成分与菊科(Compositac)其他植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杂交兰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结果表明,杂交兰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不同品种间花香释放量差异明显,‘K24’以桉油精(23.91%)和正己醇(13.74%)为主,‘K21-1’以反式–橙花叔醇(30.39%)和环己烷(22.99%)为主;‘红美人’以α-法呢烯(43.50%)和芳樟醇(34.52%)为主;‘K18’以石竹烯(43.57%)和α-香柑油烯(19.59%)为主,‘黄金龙’以β-月桂烯(25.23%)和α-香柑油烯(15.45%)为主;‘十八格格’以β-石竹烯(42.99%)和α-法呢烯(19.65%)为主;‘汉城公主’以β-石竹烯(52.40%)和α-法呢烯(9.99%)为主。‘K18’释放量和化合物数量在盛开期最高。在花器官不同部位中,花瓣和萼片主要释放β-石竹烯,唇瓣主要释放β-罗勒烯。  相似文献   

11.
建立降香药材所含挥发油相对密度及反式苦橙油醇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式苦橙油醇含量,采用HP-5色谱柱,FID检测器,以正十四烷为内标进行测定。比重瓶法准确性[RAD(相对平均偏差)%5%(n=10)]、重复性(RSD 0.04%2%)、中间精密度[RAD%5%(n=15)]均良好,可替代韦氏比重秤法(用量100 mL)用于降香药材相对密度检测。气相色谱法进样精密度RSD%=0.2%,重复性RSD%=0.5%,稳定性RSD%=0.6%,线性范围为0.203~5.080 mg/mL(r=0.9995),回收率为100.5%,RSD%=1.37%(n=6)。采用比重称法测定降香药材相对密度,供试品用量少(5 mL),方法简便可行,气相色谱法简单、灵敏、准确、重线性好,适用于降香油中反式苦橙油醇含量的测定,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出油率、相对密度、反式苦橙油醇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72%~3.50%、0.8680~0.9294/20℃、40.4%~85.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种植物源挥发物反式-β-法尼烯、橙花叔醇、6-甲基-5-庚烯-2-酮、顺-3-己烯乙酸酯、丁香酚、芳樟醇、顺式茉莉酮在玉米田中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为利用植物源挥发物对玉米田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7种植物源挥发物制作挥发物引诱球,利用水盆诱捕器、粘虫板和五点取样法调查百株虫量,比较7种植物源挥发物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结果】在7种植物源挥发物的筛选中,橙花叔醇对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较其它6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顺式茉莉酮对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较其它6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反式-β-法尼烯和顺式茉莉酮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较其它5种化合物和对照的诱集效果有明显差异;在橙花叔醇和顺式茉莉酮的小区试验中,2种挥发物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诱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橙花叔醇对黑带食蚜蝇和虎斑食虫虻Astochia virgatipes的诱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结论】在7种植物源挥发物中,对玉米田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橙花叔醇较好,顺式茉莉酮和反式-β-法尼烯次之。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分析细叶桉不同无性系叶片(Et09,Et12和Et16)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无性系Et09、Et12和Et16中分别检测出34、35和41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达到1%以上的成分分别有12、12和13种,占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18%、90.50%和91.19%。虽然细叶桉3种无性系叶片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出的成分类似,但其主要成分是有差异的。无性系Et09中的主要成分是桉叶素(31.77%)、α-蒎烯(18.62%)和D-苧烯(15.67%),Et12中的主要成分是γ-松油烯(16.60%)、α-蒎烯(15.11%)和β-蒎烯(14.19%),而Et16中的主要成分则为α-蒎烯(17.59%)、反式-β-罗勒烯(16.10%)和γ-松油烯(15.86%)。细叶桉不同无性系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细叶桉引种、杂交育种以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结合系统分离对国产漳州树兰花精油、福州树兰花精油和重庆树兰花精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正十一烷、芳樟醇、癸醛、胡椒烯、β-丁香烯、α-蛇麻烯、β-榄香烯、β-芹子烯、蛇麻二烯酮、蛇麻烯环氧物 I.十三酸甲酯、β-蛇麻烯-7-醇、蛇麻醇乙酸酯、杜松脑、正十七烷、深谷醇乙酸酯、正十八烷、正十九烷、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二烷等21种成分,其中β-蛇麻烯-7-醇代表优美树兰花香。另外,还测定了漳州、福州和重庆等不同地区树兰花精油各化学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理解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与二球悬铃木间的和昆虫与寄主互作机制,本实验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取食对其寄主植物二球悬铃木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以及该虫对这些化合物的行为反应。[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不同为害时间段中悬铃木叶片挥发物的变化。通过"Y"形嗅觉仪检测了该虫对不同处理的悬铃木叶片和其挥发物成分的行为反应。[结果]随着为害时间的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悬铃木未处理叶片中的挥发物有4种成分,包括:顺-3-己烯醇,1,8-桉叶素,(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和反式-β-石竹烯。在为害后叶片中,共检测到9种挥发性化合物,除了上述4种成分外,新增加了α-侧柏烯,桧烯,月桂烯,顺-3-己烯醇乙酸酯和γ-松油烯。行为学研究发现,悬铃木叶片能显著地吸引悬铃木方翅网蝽,其中顺-3-己烯醇,1,8-桉叶素对该虫具有吸引作用,而反式-β-石竹烯具有趋避作用。[结论]悬铃木叶片被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后会产生多种挥发物,其中一些挥发物能显著影响该虫的行为,可能在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些化合物可能参与悬铃木对该虫的间接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光果莸和粘叶莸挥发油的烯烃部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十二个单萜烃为:α-(艹守)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香叶烯、α-松油烯、对繖花烃、柠檬烯、β-罗勒烯-y、β-水芹烯和萜品油烯;九个倍半萜烃为:α-荜橙茄烯、α-(王古)王巴烯、α-雪松烯、β-石竹烯、v-杜松烯、l-香木兰烯、α-葎草烯、β-红没药烯和δ-杜松烯。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西藏簇角缨象天牛Cacia cretifera thibetana雌雄成虫对寄主核桃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方法】选取寄主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var Santai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对西藏簇角缨象天牛进行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测定。【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当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 4 mol×L~(-1)时,天牛成虫的EAG反应最弱,当化合物浓度为0.4 mol×L~(-1)时,天牛的EAG反应最强,其中对壬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84和1.74。"Y"型嗅觉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6种化合物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趋避作用;当浓度为2 mol×L~(-1)时,壬醛对雌性天牛成虫、β-蒎烯对雄性天牛成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5%和87%,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的趋避率最高为87%和78%。【结论】核桃树释放的7种化合物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有趋避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簇角缨象天牛林间引诱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 — 计算机联用仪,分离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叶精油主要成分26个,鉴定了1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有a — 蒎烯、β — 蒎烯,a— 龙脑烯醛、反式 — 松香芹醇,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和石竹烯氧化物等。  相似文献   

19.
油松毛虫雌蛾对油松松针两种手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 600 μL,对(+)-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的饱和剂量为800 μL。α-蒎烯右旋异构体的反应值高于(-)-α-蒎烯的反应值,说明(+)-α-蒎烯能够更有效的与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β-蒎烯则相反,(-)-β-蒎烯的EAG反应值高于(+)-β-蒎烯,说明β-蒎烯的右旋异构体不能有效的与多数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在饱和剂量下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和β-蒎烯消旋体的反应均与对其手性异构体反应相当,说明油松毛虫雌蛾用同一个感受细胞来接受α-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同样β-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也是被同一个受体细胞来接受。结果提示,手性化合物的比例可能在油松毛虫寄主识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自然传播媒介,为了解柑橘应对柑橘木虱胁迫的代谢组学变化,本文以柠檬为受体,进行柑橘木虱取食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不同阶段(0、12、24、48、72和96 h)采集柠檬叶为试验材料,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挥发性物质。主要结果如下:结合保留指数从柠檬叶中共检出37种化合物,包含15种萜类,6种醛类,6种醇类等;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柠檬烯、桧烯、月桂烯等;受柑橘木虱取食胁迫后,柠檬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产生明显变化,萜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桧烯、里那醇、(+)-香茅醛和橙花醇4种物质的含量在柑橘木虱取食胁迫96 h时分别升高2.1,2.9,7.8和3.2倍;α-石竹烯的含量下降1.9倍。(+)-柠檬烯、β-红没药烯和反式-α-香柑油烯等物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胁迫后的样品中新检出玫瑰呋喃氧化物、香叶醇和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等3种化合物。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桧烯、β-蒎烯、甲基庚烯酮、月桂烯、水芹烯等9种物质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α-蒎烯、莰烯、松油烯、γ-萜品烯等10种物质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聚类和热图进一步分析表明,胁迫不同时间的样品具有显著差异,且胁迫时柠檬叶挥发性化合物大部分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胁迫48、72和96 h后,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了解柑橘应对柑橘木虱等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变化及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