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与黄山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到:“马尾松分布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下;如果高于这个界限,则会被黄山松所代替。”这是海拔高度影响植物分布的一个实例。那么,黄山松与马尾松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就对此作一简介,以供读者在教学或野外实习时参考。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又称青松、山松等。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 Hayata)又称台湾松、长穗松、台湾二针松等。它们均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科,松属,双维管亚属。在三十年代,一些国外学者曾将黄山、庐山、天目山的黄山松定名为油松,1936年夏纬英根据其具有“树脂道中生”等稳定性状曾定名为黄山松(Pinus.  相似文献   

2.
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_(18:2(9,12));都同时含有3种Δ~5的不饱和脂肪酸:C_(18:2(5,9)),C_(18:3(5,9,12))和C_(20:3(5,11,14))。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不同群体马尾松核型分化式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永鑫  陆震   《广西植物》1990,10(3):201-207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树种。近年来对马尾松核型做了不少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一是取材产地和方法不同,有从单株上取材,有从多株混合种子作试材;二是取材产地局限。马尾松分布南自广西南部,东至福建东北部,西到四川东部大相岭东坡,北达安徽大别山以南及陕西汉水流域以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在西部地区可达海拔1500米以上。在这样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群体马尾松核型分化式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永鑫  陆震   《广西植物》1990,(3):201-207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树种。近年来对马尾松核型做了不少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一是取材产地和方法不同,有从单株上取材,有从多株混合种子作试材;二是取材产地局限。马尾松分布南自广西南部,东至福建东北部,西到四川东部大相岭东坡,北达安徽大别山以南及陕西汉水流域以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在西部地区可达海拔1500米以上。在这样广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赤松林的天然更新及其发展前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赤松(Pinus densiflora)是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的针叶树种,它在我国的分布自辽东半岛经山东半岛达江苏北部的云台山,分布区属暖温带东部滨海部分。区内年平均温度7—13℃,年降水量约600—1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5%以上。赤松在其北、西、南三  相似文献   

6.
喜马拉雅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Pinus longifoli- a)],是一种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尼泊尔、锡金到不丹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特有松树,生长在海拔1000~2000m,也能分布到500到2700m的高度,常形成大面积森林群落。在我国只分布在西藏吉隆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内切河谷,海拔1800~2300m地段,在海拔2100m的吉隆江村,生长良好。1988年由倪志诚收集,陈明洪播种于四川都江堰龙池的该树种,是迁入我国内地的首次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西北地区栽培的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 caribaea 12年生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高分布在3~14 m范围内,胸径生长分布于2~22 cm,林分的经济生长性状呈正态分布。在同等立地条件下,湿加松早期树高生长优于乡土树种马尾松,但马尾松胸径生长6年后有更好的生长量,12年生后胸径生长相接近,马尾松12年生林分中平均木单株材积优于湿加松林分,不过11年生后开始减缓,而湿加松保持持续生长势头。由材积生长来看,各树种个体材积生长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湿加松材积生长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和薪炭材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造林成本低和易于成林等优点,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经济意义、环境防护效能及美学价值,都是为人们所公认的。马尾松的干材成长阶段,是林木胸径和树高旺盛生长时期,林木与生长空间的矛盾及树木间的竞争较剧烈,天然整枝、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都很强烈。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个时期的立木密度,使其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对于保证林木成熟期的材积生长和取得最大生物量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试验目的就在于探明不同密度松树杆材林的生物量、林木分化与产量结构以及不同密度下的生态效应,为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制定疏伐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和薪炭材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造林成本低和易于成林等优点,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经济意义、环境防护效能及美学价值,都是为人们所公认的。马尾松的干材成长阶段,是林木胸径和树高旺盛生长时期,林木与生长空间的矛盾及树木间的竞争较剧烈,天然整枝、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都很强烈。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个时期的立本密度,使其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对于保证林木成熟期的材积生长和取得最大生物量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试验目的就在于探明不同密度松树杆材林的生物量、林木分化与产量结构以及不同密度下的生态效应,为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制定疏伐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厦门原有绿化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卅年来的努力已绿化荒山43995亩,市区各种绿地7440亩,行道树22339株,复盖率达13%,从绿化角度而言,已初具规模,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树种选择多以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为主,诸如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马尾松(Pinus niassoniana Lamb.)、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和银桦(Grevillea robusta A.Cunn.),以及桉树类(Eucalyptus spp.)等。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2.
本属与多种树种有菌根关系:如Pinus,Larix,Abies和Pseudotsuga,但在Larix林下,本菌往往与土壤中的鞣料相聚集,对周围某些植物根系不利。本属现知15种,本区6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层相对多度法和形率法 ,研究了几种主要树种在群落演替的不同序列各层中的相对多度及其在不同演替序列中材积和生物量的变化 ,从针叶林到混交林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由第 III层已退到第 IV层 ,生物量由 1 2 5 .75 t/hm2 下降到 84.86t/hm2 ,属衰退性种群 ;吊皮椎 (Castanopsiskawakamii)由第 I层逐渐发展到第 V层而趋于稳定 ,生物量由 5 .97t/hm2 增加到 2 7.3 9t/hm2 ;荷木 (Schima superba)由 I层发展到 V层趋于衰退 ,生物量由 9.3 5 t/hm2增加到 3 3 .71 t/hm2 ;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由第III层发展进入第 IV层 ,生物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针叶林正向着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并伴有中生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同时证明分层相对多度法不仅可以判别某一树种在某一演替群落中的发展类型 (衰退型、稳定型或进展型 ) ,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该植物群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铭  金则新  李月灵  王强 《生态学报》2015,35(7):2057-2066
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苦槠在8月呈"双峰"曲线,其他3个月份均呈"单峰"曲线;石栎和青冈在5月、8月和11月的P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月为"单峰"曲线。(2)马尾松和苦槠的Pn日积累值为8月最高,石栎和青冈为11月最高,且均与其他3个月均差异显著。4种优势种在4个季节的Pn日积累值的平均值大小为马尾松苦槠青冈石栎,差异显著。(3)4个季节中,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均以马尾松最高,表观量子效率(AQY)为马尾松最低。青冈在4个季节中具有最低的LSP、Rd和最高的AQY。苦槠和石栎的光合特性介于马尾松和青冈之间。(4)相对叶绿素含量以青冈最高,马尾松最低。总之,马尾松属强阳性树种,苦槠为阳性树种,石栎具有一定的耐荫性,青冈的耐荫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01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长江三峡地区4种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每一类型5个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每克干土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分别为 8.62×104 ~1.31×105 cfu 及 1.547×107~6.957×107 cfu, 但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所不同,其中单位重量土壤真菌数量 (cfu/g)多少顺序为:栓皮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细菌数量顺序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栓皮栎林(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真菌种类鉴定表明,青霉菌(Penicillium ssp.)、镰刀菌(Fusarium spp.)、木霉菌(Trihoderma spp.)和葡萄孢菌(Botrytis spp.)等是组成该地区土壤真菌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17.
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分析了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马尾松多呈单种聚集,其余树种中、强度混交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马尾松在空间大小对比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余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受压的树种;从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上看,该地林分是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8.
针叶树凋落物相当顽强且养分含量低,而阔叶凋落物通过增加可降解养分和促进微生物代谢来促进针叶凋落物的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凋落物和三个阔叶凋落物混合可能会增加真菌分解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会随着阔叶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而有所差异。我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西南地区马尾松与香椿(Toona sinensi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檫木(Sassafras tzumu)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共设置35种实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凋落叶相比,除马尾松+香椿,马尾松+檫木+香椿和马尾松+檫木+香樟组合中马尾松凋落叶占70%-80%以及马尾松+檫木+香樟+香椿组合中香椿凋落叶所占比例较小外,其余混合凋落叶均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中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的7:1:2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最主要的优势门,曲霉属是最丰富的真菌群落属。一针一阔(6:4)和一针两阔(阔叶凋落叶占30%-40%)组合的凋落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并且增加了可分解较难分解物质真菌菌群的相对丰度。可见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阔叶凋落物占30%-40%比例时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促进了针叶凋落物中难分解物质的分解。因此,香椿和香樟可能是构建马尾松混交林潜在的候选阔叶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9.
针叶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一支。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针叶树不仅为工业提供建筑、造纸等重要原料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北半球的生态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分类地位、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备受重视。然而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阻碍了这一进程,截至2013年4月,尚无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针叶树种。随着第2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也从转录组过渡到全基因组测序,后者已在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和黄杉属(Pseudotsuga)部分树种中开展。该文首次归纳了针叶树基因组特征,回顾了针叶树序列资源挖掘进程,并重点介绍了火炬松(Pinus taeda)、欧洲云杉(Picea abies)和白云杉(Picea glauca)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假牛肝菌属 Boletinus kalchbrenner,Bot.Zeit.25:181.1867. 本属与多种树种有菌根关系:如Pinus,Larix,Abies和Pseudotsuga,但在Larix林下,本菌往往与土壤中的鞣料相聚集,对周围某些植物根系不利。本属现知15种,本区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