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MNNG在 pH6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极为迅速,较易受光照作用而分解。 2.MNNG诱发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AS 1.271 菌株获得最高突变率的适宜条件是: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早期,采用0.05M pH6的TM缓冲液,所用剂量为1000微克/ 毫升,于30℃处理45分钟,在这样的处理条件下,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达20%左右。 3.在所获得的1775株突变菌株中,有947株经过营养缺陷型的鉴定,其中有核酸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的单一和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核酸碱基缺陷型中,腺嘌呤缺陷型较多,氢基酸缺陷型中以组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金建中 《遗传》1981,3(5):35-39
(十一)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 (物理因素诱变)实验原理 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营 养缺陷型。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 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 核昔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型经诱 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 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 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择紫外线作为 诱变剂,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采用逐个测定法检 出缺陷型,最后用生长谱法鉴定缺陷型。实验原理 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营 养缺陷型。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 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 核昔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型经诱 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 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 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择紫外线作为 诱变剂,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采用逐个测定法检 出缺陷型,最后用生长谱法鉴定缺陷型。  相似文献   

3.
用甲基磺酸乙脂(EMS)处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BF-7658的孢子,从中分离到氨基酸、维生素和嘌呤、嘧啶的单项和多重营养缺陷型共47株。营养缺陷菌株和原养型的出发菌株比较,除MA-46突变株的α-淀粉酶活力稍高于出发菌株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α-淀粉酶活力降至原水平1/6—1/9左右的维生素或嘌呤嘧啶缺陷型VPP-36,VPP-37,酶活力完全丧失的脂肪族氨基酸缺陷型NA-27等,经EMS诱发回复突变后,从回复体中分离到α-淀粉酶高产菌株十余株,最高增产幅度比原始菌株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4.
经亚硝酸或转座子Tn5诱变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分离到了23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11株需要色氨酸,7株需要组氨酸,2株需要亮氨酸,1株需要脯氨酸,1株需要异亮氨酸的不完全营养缺陷型和1株需要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双重营养缺陷型。检测了这些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结瘤和固氮表型。2株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和异亮氨酸不完全营养缺陷型菌株为Nod~+和Fix~+,11株色氨酸营养缺陷型中的3株虽然不能固氮,却能作为营养缺陷型结瘤。其余色氨酸、脯氨酸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只能形成无效根瘤,以这些菌株接种所形成的根瘤中仅包含原养回复突变型。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TA5H5不能形成任何类似根瘤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生质体去细胞壁技术,以血红铆钉菇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6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稳定性试验确认1株突变株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L-半胱氨酸缺陷型菌株,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景】营养缺陷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子标记,但是目前在灵芝中还未有研究和应用报道。【目的】为灵芝遗传转化研究、杂交育种和菌种鉴别提供亲本材料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紫外光诱变、单单杂交、孢子单核化的方法从灵芝单核体菌株出发得到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结果】获得8株稳定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突变菌株和7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结论】灵芝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在添加外源营养物的基础上可恢复正常生长,可以为灵芝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和灵芝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简讯     
用曹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提高谷氨酸生产菌的转化率用亚硝基胍处理谷氨酸生产菌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B_9菌株,在100株营养缺陷型  相似文献   

8.
1.试验确定了Candida utilis的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它与γ-射线(Co60)剂量之间是成指数曲线的关系。其年致死剂量(LD50)为52,200伦。 2.在获得的2,012株营养缺陷菌株中选出了31株稚生素B1的缺陷菌株,共占整个营养缺陷型的1.54%。 3.在细胞大小,菌落直径,氧的吸收以及假菌丝发达程度等方面;缺陷菌株均比原始菌株显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在生长曲线方面,缺陷菌株的对数期一般均比原始菌株有所延长。 4.在细胞色素系统方面,在整个维生素B1的缺陷菌株里,仅发现5株是缺细胞色素a的,其余的B1缺陷菌株与原始菌株溲有差别。 5.所获得的B1缺陷菌株经两年多、20—50次左右的转接保存,它们对稚生素B1需要的缺陷特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周文龙  唐亮  成凯  刘忞之  杨燕  王伟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2):1999-2008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非蛋白质类巯基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等行业,且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遗传工程育种是提高细胞内GSH含量的重要策略,但在遗传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营养缺陷型遗传标记可能会影响菌株的正常生长,且不利于高密度发酵的进行。为回复工程菌株的营养缺陷型,利用g RNA转录表达框和靶基因同源DNA片段直接共转化酵母细胞,由细胞内表达的Ⅱ型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将营养缺陷型GSH工程菌株W303-1b/FGP回复为原养型菌株。结果显示,与营养缺陷型菌株相比,原养型菌株生长周期缩短,且可以利用简单的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方便菌株的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面包酵母、假丝酵母、啤酒酵母和奶酒酵母等四种酵母的核黄素、自溶浸出物比率进行研究,选定了核黄素及自溶浸出物比率较高的奶酒酵母(MY-1)作为出发菌株。经连续3次EMS诱变,依次选育富含核黄素的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菌株(Ml-3)和腺嘌呤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M2-8)。对所得的菌株进一步进行抗铵突变株的选育,最终得到富含核黄素的营养酵母突变株(M3-20),其核黄素含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约215%。  相似文献   

11.
在丙酸发酵过程中,乙酸为主要副产物,维生素B1与乙酸合成途径相关,筛选维生素B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助于降低乙酸的合成,提高丙酸的产量。以费氏丙酸菌IFFI.10019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育种获得维生素B1营养缺陷型费氏丙酸菌二株,其中Pf007菌株的丙酸产量由原来的1.1 g/L提高到2.1 g/L,提高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红色链孢霉(Ncurospora crassa) Rnase N1.高产菌株的选育和Rnase N1.的鉴定。 1. 以红色链孢霉3.1602(鸟氨酸缺陷型)为原始菌株,经1/5000三乙撑四胺30℃振荡处理2小时,继以柏钻照射4分钟(13.2千伦琴/分钟),照射剂量为52.8千伦琴。分离得到红色链孢霉OA047菌株(鸟氨酸一腺嘌呤双重营养缺陷型)。以红色链孢霉3.1604(野生型)为原始菌株,经100微克分子MNNG 28℃振荡处理2小时,分离得到红色链孢霉WA011(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这两个菌株在改良的File’s培养基上,比原始菌株产酶能力分别提高约20倍。  相似文献   

13.
马明  庄重 《生物学通报》2009,44(1):52-53
判断营养缺陷型菌株中间代谢产物合成顺序在高三复习阶段习题中较为常见。列举了与判断营养缺陷型菌株中间代谢产物合成顺序相关的基本概念,分析并介绍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判断思路和方法,即逆向推理和正向分析2种方案。  相似文献   

14.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微生物,但由于其菌丝体和孢子均含有多个细胞核,并且对多种抗性药物具有抗性,导致其遗传转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其他模式丝状真菌困难。目前米曲霉遗传转化主要采用营养缺陷型作为筛选标记。尿嘧啶营养缺陷型是米曲霉转化中最常用的一种营养缺陷型标记,其筛选标记基因pyrG编码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为尿嘧啶的前体尿苷合成所必需。本研究以米曲霉3.042为背景,利用紫外线诱变和5-氟乳清酸(5-FOA)胁迫筛选获得5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经DNA测序5株菌株均为pyrG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确定为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以筛选到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为背景,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米曲霉转化系统,成功构建了米曲霉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为筛选标记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双向复合磁场在诱变育种中增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orcardiasp HD9611经双向复合磁场 +UV复合诱变处理 ,与单纯UV处理的结果相比 ,其诱变致死率和营养缺陷型突变率均有明显提高 ,并且经双向复合磁场 +UV复合诱变处理所筛选出的菌株酶活比单纯UV处理的对照菌株平均酶活相对提高17.2 %。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应用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方法,解除谷氨酸生成中的反馈抑制,以提高谷氨酸产生菌的转化率。首先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处理B9得到一株不产生谷氨酸的精氨酸缺陷型B9-17,然后用硫酸二乙酯处理B9-17得到一系列回复突变株,从中选得一株B9-17-36菌株,通过摇瓶试验、中型扩大试验及大型生产,证明该菌株比亲株B9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原生质体的再生率,用正交实验筛选了制备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PW208菌株原生质体的条件。最佳条件为用柠檬酸缓冲液配制1%蜗牛酶,在30℃酶解60min后再经后处理可得99%的形成率和43%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8.
以携带pUB110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BR151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作诱变剂,直接在LB平板上进行诱变。从2949个菌落中筛选出一个转化频率低于出发菌株2~3个数量级的突变株,并对其营养缺陷型、UV的敏感性及Km抗性和质粒进行了检测,确证其转化能力降低为自然感受态缺陷而非营养缺陷型的改变或重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营养缺陷诱变对金顶侧耳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顶侧耳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配制杂交菌株,通过营养缺陷型标记对其后代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不亲和性因子和营养缺陷标记所在的连锁群及其排列顺序。截止目前的试验数据表明,金顶侧耳至少由6条染色体(连锁群)组成。其中A因子存在的第1连锁群上分布着ade2、pab1、ade5、met2、met7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B(Bα、Bβ)因子存在的第2连锁群上分布着cho1、ad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3连锁群上分布着met9、arg1、his1、ade7、his3、met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4连锁群分布着nic1、nic2、ade4、pdx2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5连锁群分布着pan1、ino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6连锁群分布着il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金顶侧耳与其他担子菌的遗传图谱相同,第1连锁群A因子附近均分布着Ade及Pab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分型血清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金葡菌荚膜流行型,用5型和8型国际标准菌株的菌悬液免疫家兔,吸收除去交叉凝集素研制出金葡菌5型和8型荚膜分型血清,并应用于333株临床菌株荚膜分型。该血清效价为1:1280和1:640,与本菌及其它同型菌株玻片凝集反应呈强凝集,与其它型菌株不凝集,且与美国标准血清同时对333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型比较的符合率为100%。333株金葡地方菌株荚膜分型结果显示,8型菌株占绝对优势,所占百分率为70.9%;5型占6.3%,5型和8型菌株共占77.2%。这与国外金葡菌荚膜5型和8型占70%-80%的报道相似。试验为金葡菌疫苗株选择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