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秦安中新世哺乳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是記述甘肃秦安蓮花鎮发現的板齿象(Platybelodon)和无角犀(Aceratherium)的零星材料。这些化石是秦岭地貭队104队1958年发現后寄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产这些化石的詳細地点及层位皆不知,随化石所附野外标籤的記录,說明这些化石是产在一种“紅色粘土夹砾石結核层”中。  相似文献   

2.
1958年在巴伦-哈勒火車站为敷設电綫而挖掘坑洞的时候,发現了象化石的牙齿。这些牙齿現保存在烏兰巴托国立大学地貭系里。象化石牙齿发現于哈勒河第二級超河漫滩阶地的原生层中。阶地高3—4米。由于蒙古灵生紀动物羣过去很少研究,这一发現值得描述发表。象化石以两个第三臼齿为代表。牙齿后端大大收縮以及沒有后方牙齿挤压面可以証  相似文献   

3.
粵北“紅层”中发現了巨型龟类和恐龙蛋化石 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广东省地貭局提供的线索,派出工作队到南雄盆地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脊椎动物化石調查与采集工作。他們在南雄盆地发現了巨型龟(可能是海龟)、小型恐龙、大小不等的恐龙蛋和鱷类及原始哺乳动物等化石。巨型龟类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現。恐龙蛋化石在我国华南也是首次发現。  相似文献   

4.
1962年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別收到地貭部石油地貭局和浙江省地貭局地貭研究所古生物室寄来两件鱉类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虽然保存都不完整,但它們代表鱉类(trionychids)化石在該两地区的首次发现,故簡单記述如下。笔者对上述两单位的負責同志将他們发現的标本寄与我所研究,刘宪亭先生对本文提出宝貴意見,杜治同志摄制象片,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第四紀地貭研究室收到了河南地貭局区域地貭測量队寄来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批材料采自洛阳西南約4公里的东沙坡,其中除一些破碎的肢骨外尚有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利齿猪(Listriodon)的上門齿。利齿猪化石在世界各地多分布于中新世地层內,此外,仅在西瓦立克土新統底部有过少許发現。我国曾在甘肃永登的甘肃組下部咸水河系以及內蒙通古尔层內先后找到过这类化石.近年来,在陕西蓝  相似文献   

6.
一般介紹 石千峯地层在我国华北相当发育,但由于过去未曾发現过能够鉴定的化石材料,因而关于它的地貭年代問題,多年来一直是有关学者們的爭論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已开始有了化石記录;虽然材料还不很多,但对其地貭年代的鉴定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57年春,地貭部地貭博物館胡承志同志,在云南路南早第三紀地层中采集了一种奇蹄类的化石,代表一种新的原始爪蹄兽类。本文主要是关于这一新种的描述,此外,对过去路南地区发現的另一种系統关系倚不清楚的奇蹄类Lunania youngi的性貭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8.
1959年11月中央自然博物館收到北京市密云县文化館韓光宇、楊家祥二同志送来的象化石一块,但仅存有左右下頜骨及左右第三下臼齿。据韓、楊两同志談:化石发現地点在密云县火車站南半华里的新建汽車站院内,系1959年打井时发現的。化石产出的位置距地表9米,化石地点的地层:上层为黄土,下层为砂砾层,化石即埋藏在砂砾层中。标本上尚附有一小部分砂土,石化程度不深。根据上述地层情况,地貭时代似应为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三紀的河狸化石自1942年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P.)研究了山西榆社的材料后,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任何新的发現或报导。1960年夏,河北省煤管局地貭队于河北省张北县瓦房营子附近的汉諾坝玄武岩的粘土夹层中采到一批标本,經由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室轉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多破碎,其中有一河狸类的下牙床較为完整,与其共生的还有一兔形类的上前臼齿,河狸类的一左胫骨及魚的鳃  相似文献   

10.
“河套人”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过內蒙伊克昭盟南部的无定河上游,早在1922年就发現了更新世晚期的人类化石;所得的材料(一枚門齿化石),經过研究后,名之为“河套人”。它代表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北方生活的一种原始人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室今年夏天組織了一个野外工作队,从調查这个地区的第四紀地貭概况和其变化的历史入手,研究过去各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遺址和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并扩大  相似文献   

11.
在欧亚大陆中新統和下上新統发見的几种安琪馬类化石,一般都认为是从北美进入这一大陆的这一馬亚科的旁枝。Anchitherium是这类旁枝中最有名的代表。这是一种齿冠較低、結构簡单、以嫩叶为食的馬类。早期中新世的Anchitherium个体較小,晚期的类型变得稍大,但齿冠的基本結构并无多大变化。齿冠保持簡单結构,而个体逐漸增大是晚期安琪馬类旁枝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典型的安琪馬化石过去都只在中新統內发現。在上新統內发現的安琪馬类,性貭都巳相当特化,个体变得很大。欧洲上新世的安琪馬化石  相似文献   

12.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13.
匼河一带的旧石器时代的遺址,发現于1957年,1959年进行过采集,在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协作,进行了正式的发掘工作。根据調查和发掘的結果,进行研究,現在已經发表了正式的报告(賈兰坡、王择义、王建,1962)。发現化石和文化遺物的地方共13处,都在匼河附近,黃河的东岸和北岸,属于山西芮城风陵渡公社。其中除西矦度发現化石的地点,年代較古,属于更新世初期和6060地点  相似文献   

14.
通古尔河狸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內記述的內蒙二連通古尔的河狸化石是属于单沟河狸(Monosaulax)的一下頜骨。标本是由中苏古生物工作者在1959年采集的。它是继河北张北的张北单沟河狸(M.changpeiensis Li)之后該属化石在我国的又一次发現;但无論从它的地貭时代或牙齿型式来看与张北种都有不同。通古尔的标本是中新世晚期的一种較为进步的单沟河狸,  相似文献   

15.
旧大陆鸵鸟化石研究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献概述、图書目录、鴕鳥化石研究史根据发現的鸵鳥化石(骨骼、蛋、蛋壳)数量来說,中国和苏联占第一位。在苏联烏克兰南部,鴕鳥骨化石的发現特別多,可是在北高加索,罗斯托夫地区及北哈薩克斯坦,只有个别的骨化石发現。鴕鳥蛋壳化石,除了在烏克兰南部的发現很丰富外,在阿塞拜疆、南哈薩克斯坦和謝連金-达呼尔(外貝加尔区)也有所聞。在苏联所  相似文献   

16.
(一) 引言自1958年在内蒙中南部黃河两岸发現有許多旧石器地点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它們的情况和石器的性貭,于1959年8—9月間又进行了一次調查,共发現了68处旧石器地点,其中有10个地点发現于沙砾层中,41个地点发現于山頂的地表上,17个混有极少量的細石器的地点,发現于黄河两岸近处的地表上。另外,还发現有32个新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17.
哺乳类化石与更新世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現代哺乳类地理区划的研究,表示哺乳类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土气候带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在第四紀地貭研究中,化石哺乳类常被用来作为了解更新世气候变化的依据。在欧洲的第四紀研究中,常根据某些种或属的出現或存在,或哺乳动物羣的总体性质的变化,区別出所謂“喜暖”或“喜冷”的动物羣,来了解更新世气候变化的过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化石哺乳类作为古气候的指示化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必須根据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四川石油勘探局的一个野外队由关耀武領队,在四川渠县湧兴区平安乡太平砦,发見了些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送到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所发見的比較保存較好的剑龙化石,而且是由地貭工作者亲自在产地采集的材料,所以特別值得重视。因为以前的材料都很破碎,有些产地不是那末肯定。  相似文献   

19.
非洲乍得新发現的南方古猿材料法国地貭学家巴尔包(J.Barbeau)在非洲中部乍得发現了一块南方古猿的破碎头骨。由法国巴黎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皮維坨(J.Piveteau),于1961年5月間向法国科学院作了报告,簡报在法国科学院的会議記录上发表(1961,t.252,p.3851—3852)。据研究者柯奔(Y.Coppens)的报告,这个头骨发現于乍得拉尔沟(Largeau)西南約200公里的一个地方,其地层为厚約20米的湖相堆积,与一种极为古老的短冠齿的象类共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夏季,湖北省通山县大地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們,在距大地村半华里的山洞里发現了熊和羚羊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得悉后,就派遣了一个野外工作队前往化石产地进行了調查和試掘。現将这个化石产地的洞穴及化石观察情况,簡略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