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巨自噬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由溶酶体介导,降解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巨自噬对心脏疾病调节有双向作用:通过清除损伤的细胞器和蛋白质聚合物,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严重损伤时,巨自噬过度激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本文综述巨自噬在心脏疾病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巨自噬的形成和凋亡的关系,探讨巨自噬作为调节因子,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双向作用,为疾病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疾病是指机体因先天或后天性因素破坏正常骨代谢,导致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类疾病.骨主要由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和负责骨重建的成骨细胞以及骨细胞构成.正常成人的骨形成量基本等于骨吸收量,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证了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清除机制,通过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受损细胞器或蛋白质,实现...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基于溶酶体的一种胞内降解途径,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稳态平衡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噬参与生物体发育、免疫反应、代谢调节、细胞凋亡和衰老等多种过程。自噬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30年,我们对细胞自噬的认识无论是在分子机制上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自噬的认识,该文主要对细胞自噬的概念、自噬核心机器的组成及调控机制、自噬类型、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细胞通过对自噬底物的识别、自噬囊泡的形成,再经过与溶酶体的融合,清除老化细胞器以及降解长周期蛋白和异常积聚蛋白。因此,自噬在蛋白质的代谢、细胞器更新以及组织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功能调控直接参与了机体对细胞稳态的维持和对疾病的抵抗。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噬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病、肿瘤、炎症和免疫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自噬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重视,研究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均已资助相关课题,这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在自噬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科学家在自噬的机制和疾病关系研究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本刊对自噬这一研究领域一直十分关注,为促进对该领域现状及发展的了解,本期汇集了6 篇述评和1 篇研究论文,作为自噬研究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本专题主要对自噬与一些相关疾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评述,并对自噬研究方法学和基本机制也进行了综述,同时报道了在果蝇脊髓小脑变性3型动物模型中开展的关于自噬与Sir2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性的研究,反映了目前自噬研究的一个侧面。马泰等主要综述了目前自噬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进展,评价了自噬的评估指标和这些自噬方法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自噬方法学上的基础交流。吴葩等介绍了PI3K复合物中各组分蛋白与细胞自噬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该通路在细胞自噬调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这一信号通路研究提供了信息。何云凌等很好地总结了低氧环境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对参与调节线粒体自噬的重要蛋白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为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线粒体自噬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前沿资料。谢凤等对心脏疾病状态下细胞自噬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心脏疾病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研究者从自噬的角度来探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林小龙等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对自噬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作了描述,介绍了血管内皮细胞在各种药物刺激以及相关蛋白质过表达情况下对于自噬的反应以及所引起的下游应答,探讨了自噬与血管疾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向波等介绍了细胞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描述了炎症-自噬-肿瘤的相关性以及自噬可能的抑瘤机制。曾爱源等利用果蝇的遗传性脊髓小脑变性3 型模型,研究了Sir2在自噬存在情况下对转基因果蝇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发现在自噬抑制后Sir2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揭示了Sir2通过自噬保护神经元、减缓神经变性蛋白损伤的作用机制。 本刊欢迎和期待更多、更好的有关自噬研究的来稿,以更广泛和深入地促进我国自噬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在稳定细胞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自噬影响血管功能,与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自噬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与血管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肺动脉高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关系及药物对血管壁细胞自噬的调控进行综述,希望从自噬的角度来了解血管的功能和病变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为治疗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细胞自噬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热点之一,广泛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自噬检测方法包括电镜、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自噬体及其标志蛋白.研究的深入对自噬的检测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噬功能障碍包括自噬体形成和降解障碍,因此,准确全面地评估自噬不仅包括自噬体的检测,还包括动态观察整个自噬性降解的过程是否顺畅(即自噬潮分析).另外,通过药物或基因干预技术来人为地调控自噬以观察其在体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也是自噬分析的重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不能作为自噬的依据,对任何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解释时必须慎重,特别是不能将自噬体的增多减少或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高低等同于自噬的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与髓核细胞的功能障碍或丧失密切相关。线粒体作为髓核细胞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主要来源,对维持髓核细胞生存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线粒体自噬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生理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一种主要机制。大量研究显示,线粒体自噬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缓解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文通过综述线粒体自噬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探究sirtuins、Parkin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α)等信号分子在线粒体自噬调控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总结线粒体自噬对椎间盘退变的具体调控机制,以期为椎间盘退变潜在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噬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方式,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由溶酶体介导,对细胞内衰老细胞器或受损蛋白质进行再次利用,以补充细胞在"饥饿"状态下的物质供给。自噬曾被认为是细胞对氧化应激的随机自我保护性反应,然而最近研究发现自噬体的形成具有选择性和高度保守性的特点。目前研究发现自噬在COPD、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损伤、肺肿瘤等肺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自噬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以阐明肺部疾病的可能发生机制,从而指导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是在腺苷核苷酸N6位置上发生的甲基化,在多种RNA代谢过程如m RNA剪接、翻译、运输、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对各种生命过程产生广泛影响。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通过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本文总结了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在雄性生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m6A修饰调节自噬水平在雄性生殖中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雄性生殖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途径,其调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心血管系统中,基础水平自噬对维持心肌正常收缩和传导至关重要,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理状态下,自噬水平明显增强.细胞自噬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s(miRNAs)在心血管系统发育、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以及不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s)自噬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miRNAs与CVDs自噬调节方面的进展进行归纳,针对miRNAs对CVDs自噬的潜在机制进行总结,望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保守的细胞防御机制,又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胞自噬活性改变.自噬活性降低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从基因组不稳定性、炎-癌链转化和演进、致瘤微生 物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细胞凋亡途径与自噬的交叉调节等角度探讨自噬抑制肿瘤的机理,以及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是一类依赖于溶酶体和液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在动物细胞中, 靶物质通过自噬体包裹被运送到溶酶体中,由特定的水解酶降解; 而植物和酵母细胞中该过程在液泡内进行。近年来,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鉴定到多个关键ATG基因, 它们对植物细胞自噬体的形成及自噬调控起到关键作用。该文全面综述了植物细胞自噬的调控及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卢俊阳  高秉仁 《生物磁学》2013,(3):570-572,518
MicroRNA(MiRNA,miR)通过调节信使RNA(mRNA)的表达,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特异性调节miRNA的活性,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开发miRNA靶向治疗药物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进一步证实。本文旨在综述MicroRNA在靶向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MiRNA靶向治疗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内非组蛋白,可由致病因素引发细胞被动释放或损伤、凋亡和坏死细胞主动分泌而产生。HMGB1可以在真核细胞坏死过程中被释放到细胞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MGB1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炎性介质,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着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HMGB1通过参与炎症过程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因此,HMGB1可能是机体冠状动脉炎性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对HMGB1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