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倍体小黑麦的酯酶同工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黑麦的酯酶同工酶研究中,一些报道指出,六倍体小黑麦的胚乳产生5条快速移动带,带1、2和3来自小麦,带5来自黑麦,带4是杂种带;小麦和黑麦胚乳样品机械混合物的酶谱中,只有1、2、3和带5。在比较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和某些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时,我们看到在两者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都有上述E_1区5条标志带。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八倍体小黑麦表现出另外  相似文献   

2.
用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非特异性酯酶是普遍地存在小麦干种子的胚、糊粉层和胚乳内的。当种子萌发1—2天时,酯酶在各组织内的活性有所增加。但当种子萌发3—5天时,酯酶活性在糊粉层和胚乳内开始减少,而存在胚内的酯酶活性则保持不变。用组织等电点聚焦,也可以测得酯酶活性在各组织内的变化情形。用这一方法在小麦胚内可以得到10条(位在PI6.2—5.4范围内)同工酶带。这些酶带在种子的5天萌发期间保持不变。在0—2天,从糊粉层和胚乳释出ⅠI(PI 7.2—6.4)和Ⅱ(PI6.2—5.4)两组共17条同工酶带;但当种子萌发3天后,第1组(PI7.2—6.4)同工酶开始消失(第Ⅰ组同工酶在胚内不存在)。第Ⅱ组(PI6.2—6.4)同工酶中,除PI6.1逐渐消失和PI6逐渐形成的酶带外,其它的酶带与胚释出的同工酶变得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铜陵牡丹和垫江牡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牡丹的POD同工酶酶谱共栓出7条酶带,其中铜陵牡丹分离带为7条,垫江牡丹为3条,铜陵牡丹多出4条特有酶带,且活性较强;EST酯酶同工酶中,两种牡丹共有酶带为5条,活性上略有差异,铜陵牡丹特有2条酶带,垫江牡丹特有1条酶带。  相似文献   

4.
臭鼩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o.5毫米)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臭鼩(Suncus m.murinus) 心肌、骨骼肌、肾脏、脾脏、肝脏和脑6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臭鼩6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分别具有11—24条酶带,存在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实验还发现其酯酶同工酶存在异型酶。臭鼩6种组织的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则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灌浆期种子胚乳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具有 D 染色体组的节节麦、偏凸山羊草和粗厚山羊草都有1条迁移率相同的 E_(1-1)带。在普通小麦(AABBDD)和二粒系小麦(AABB)的酶谱中,E_(1-1)和 E_(1-2)各自由两条紧密靠近的带构成。这两个种的 E_3区都有5条带。虽然两个种的小麦之间这些带的迁移率没有差异,但是,其活性不同,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二粒系和普通小麦之间正反交杂种的酶谱大多倾向于母本类型,表现出 D 染色体组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驼背鲈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6种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中的5种同工酶(酯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酯酶检测到3条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编码。乳酸脱氢酶检测到5条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C位点具有组织特异性。苹果酸脱氢酶检测到3条酶带,由1个基因座位编码,6组织均有相同的3条酶带,组织差异性不显著,而且只发现了上清液型,线粒体型的苹果酸脱氢酶没有发现。苹果酸酶有4条酶带,由2个基因座位编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6种组织都有发现,只有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7.
6-BA对平菇和香菇菌丝体两种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平菇、香菇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 6 BA(6 苄基腺嘌呤 )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 ,探讨了 6 BA对平菇、香菇菌丝体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ER) 2种同工酶的影响。结果显示 ,6 BA浓度在 5 g/L培养液和 15 g/L培养液时分别诱导出平菇、香菇菌丝体中各 1条新的酯酶同工酶带产生 ,不同的 6 BA浓度对平菇、香菇菌丝体其余的酯酶同工酶带强度也有影响 ;6 BA不能诱导平菇和香菇菌丝体中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产生 ,但在浓度为 15 g/L培养液时可使PER同工酶带增强 ;6 BA对平菇和香菇菌丝体中EST ,PER2种同工酶的Rf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玲玲  方亮  廖亮  樊启水 《广西植物》2003,23(6):558-560
对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进行了核型研究 ,并对 7个茶叶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大叶龙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3 0 =1 8m +1 0sm(2SAT) +2st(2SAT) ,酯酶同工酶酶谱能反映茶叶品种的区域性特征。大叶龙茶酯酶酶谱发生变异 ,即突变体 (大叶龙 )比母株 (宁洲群体种 )少一条C5酶带。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猕猴桃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溃疡病前后,此6种同工酶谱带特征在不同抗感品种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未感染溃疡病菌前,抗(感)品系枝条、叶片POD同工酶均有2条酶带,PPO同工酶有3条酶带,但感病品种酶带颜色深且粗,而抗病品种酶带颜色浅且细,叶片酶带颜色深于枝条;SOD、CAT同工酶谱带均为1条,Rf值分别为0.38、0.28,感性品种较抗耐品种谱带亮度高活性强;自然发病后,抗(感)品系POD、PPO同工酶谱带数都增加,分别为4、3条和5、4条,且抗病品种新酶带出现较感病品种早且酶带粗颜色深活性强,感病品系虽也有新酶带出现,但酶带少活性弱,抗病品系枝条、叶片POD、PPO同工酶新谱带的Rf值分别为0.63、0.67和0.85、0.87;抗感病品种SOD、CAT同工酶都被诱导产生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Rf分别为0.32和0.27,新酶带现色时间迟,且酶带颜色浅活性弱,但抗耐品种较感性品种谱带亮且活性强;EST同工酶于自然发病前后变化不大,与抗病性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选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淀粉酶(AMY)、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等六种酶的同工酶系统对14个紫色甘薯品种(系)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三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很丰富,分别有13、11、10条酶带;淀粉酶(AMY)、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等三种酶的同工酶酶带相对较少,分别为4、7、7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紫色甘薯品系或品种分成7类:I类包括品系A1、A2、A7;II类包括品系B1~B3;III类包括品系B7和B8;IV类只有品系B9;V类包括品系A3、A4、A6;VI类只有品系A5;VII类只有品种"山川紫".  相似文献   

11.
梁涛  杜振华  黄慧宇 《遗传》1990,12(5):1-3
以普通小麦为遗传背景,分别附加了天蓝冰草1个染色体组中的1条染色体的7个异附加系为材料,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各异附加系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同工酶酶谱带分析,找到了5个异附加系的特征谱带。通过异附加系间的酶谱带差异比较,可将所有异附加系鉴别出来。为今后鉴别异附加系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5种樱桃属植物的POD、CAT和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5种樱桃属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酶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樱桃属植物共电泳出12条POD同工酶酶带、4条CAT同工酶酶带和8条SOD同工酶酶带;其中,POD同工酶酶谱具有5条共同谱带,CAT同工酶4条,SOD同工酶5条。冬季休眠期的樱桃属植物,POD与SOD同工酶谱带的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植物之间的谱带差异较大;而CAT同工酶谱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小麦为遗传背景,分别附加了天蓝冰草1个染色体组中的1条染色体的7个异附加系为材料,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各异附加系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同工酶酶谱带分析,找到了5个异附加系的特征谱带。通过异附加系间的酶谱带差异比较,可将所有异附加系鉴别出来。为今后鉴别异附加系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灵芝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灵芝属(GanodermaKarst.)9株灵芝进行品系间鉴定,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菌株(16 d)中共检测到40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3至6条酶带,9个菌株共有4种酶谱类型。在相异系数为0.62时所有供试菌株归为1个群,在相异系数为0.81时,把9个菌株分为5个群。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灵芝属真菌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红英  易道生  高建林 《生态科学》2006,25(4):339-342,353
文章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广东韶关地区的棕背树蜥(CalotesemmaGray)的肝脏、肌肉、心脏、脑、生殖腺五种组织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过氧化氢酶(CAT)三种同工酶,研究结果,酯酶(EST)同工酶有两条共有的酶带,Rf8除了肝脏不具备外,心脏、肌肉、脑和性腺共有,体现肝脏的特异性,性腺酶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淀粉酶(AMY)同工酶有一条共同酶带,肝脏酶带最为复杂,其次是生殖腺和雌体心脏,五种组织中有三种组织出现雌雄差异;过氧化氢酶(CAT)有两条共有的酶带,肝脏和生殖腺的酶带复杂,而且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心脏、肌肉和脑酶带相似,呈现不同组织的同源性.上述果表明三种同工酶在不同的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和差异性,雌雄个体间同一种酶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三种瘤背豆象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法 ,分析了 3种瘤背豆象属豆象 :绿豆象 Callosobruchuschinensis L.、灰豆象 C.phaseoli ( Gyllenhal)、鹰嘴豆象 C.analis ( Fabricius)幼虫的酯酶同工酶。从酶谱的酶带数、迁移率、酶活性强弱 (酶带染色深浅 )、酶含量 (酶带宽窄 )等方面的比较发现 ,3种瘤背豆象属豆象幼虫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探讨利用酯酶同工酶电泳法鉴别豆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张以忠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11,31(2):233-23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荞麦属8个种(含大粒组7个和小粒组1个)33份材料发芽种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不同酶带合计22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4到8条。其中,甜荞有8条带,苦荞为7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谱带与细野荞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和苦荞酶带分别与大野荞和毛野荞相似,并分别与F.megaspartanium和F.pilus聚类最近,支持F.megaspartanium和F.pilus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及它们的杂种后代的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二蚊种的酯酶均有4个基因,并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利用酯酶抑制谱也肯定了遗传分析的结果。磷酸甘油脱氢酶(GPD)于中华按蚊有2个基因,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仅1个基因。碱性磷酸酯酶(APH)、过氧化物酶(POD)在中华按蚊都较在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多出1条酶带。乳酸脱氢酶(LDH)、辛醇脱氢酶(O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带二蚊种相同。酸性磷酸酯酶(ACP)在二蚊种内都未能显示清晰酶带。这些事实指出二者是关系很近的近缘种。对不同地理区域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贵阳按蚊的酯酶比较也获得一些关于它们演化关系的信息,并发现这3个种的具有分类特性的酯酶带。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三系及其杂种F_1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及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114套杂交稻 F_1及其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干种子胚的酯酶同工酶,6条主要酶带分别命名为1 A、3A、4A、5A、6A 和7A。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各有其特点。杂种 F_1的酶谱出现7种类型。当不育系具有6A 时,常与恢复系的3A 或5A 形成酶带互补的杂种,3A和6A 互补只有营养优势。5A 和6A 互补才有经济优势。本实验证明杂种 F_1酶谱的形成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可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荞麦属植物三叶期幼叶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8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和小粒组1个种)29份栽培及野生荞麦植株三叶期幼叶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共31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4~9条,其中甜荞有8条带,而苦荞为9条.酶带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谱带与细野荞(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酶带分别与大野荞(F.megaspartanium)和毛野荞(F.pilus)相似,并分别与大野荞和毛野荞聚类最近, 提示大野荞和毛野荞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的祖先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