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人们对阴道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清晰。研究发现很多妇科疾病的出现伴随着阴道菌群失调,因此研究正常的阴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人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组成和类型的研究,阐述了阴道中常见乳杆菌如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在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乳杆菌在防治妇科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并推进其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常阴道内虽然有多种微生物存在,但这些微生物与宿主阴道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的生态平衡,并不致病。乳杆菌是维持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微生物,它在维持阴道酸性环境和拮抗病原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阴道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治疗不规范造成病情延误或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难治性阴道炎。补充乳杆菌可能恢复正常的阴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难治性阴道炎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了乳杆菌制剂在难治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使用方式的选择,包括抗菌药物与乳杆菌制剂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与乳杆菌制剂序贯疗法及阴道菌群移植等。

  相似文献   

3.
乳杆菌与滴虫性阴道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 概 述滴虫性阴道炎是育龄妇女的主要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在妇科门诊中滴虫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虽然滴虫病无全身性播散,不致命,但所致外阴瘙痒,长期恶臭,白带的刺激,迁延不愈引起精神烦躁,夜不能寐,以至情绪改变,严重影响健和生活。本病在国外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以将其归于性传播疾病范畴,成为社会问题。在我国。近几年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最近报道又显示滴虫病与高危妊的关系,如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等;与产生、术后定植的关系。建议妊娠妇女再进入围产期前筛选滴虫性服道炎者为高围妊娠;建议对将进行产科和妇科…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正常人及支原体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菌群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支原体性阴道炎分泌物中,乳杆菌的分离率和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而其他条件致病菌的分离率和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说明支原体性阴道炎患者阴道的正常菌群失调较为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抗支原体外,尚需调整阴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功能状态及口服甲硝唑治疗后阴道乳杆菌功能的重建情况, 为TV的乳杆菌补充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TV患者及健康非孕女性各30例, 采用前后对照、标准对照的方法,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阴道乳杆菌功能(定植密度、乳杆菌分级、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体外增殖能力), 研究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的变化和重建情况。

结果

TV患者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16.90±7.51)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26.67%, H2O2阳性率为60.00%,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71, 24 h菌液浊度为42.9 MCF。TV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32.09±8.79)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39.13%, H2O2阳性率为60.87%,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62, 24 h菌液浊度为45.6 MCF。TV患者治疗前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减少, 乳杆菌分级异常, 产H2O2能力、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均P < 0.05)。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增加(P < 0.05), 但未恢复正常, 乳杆菌分级、产H2O2能力增加不明显, 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较治疗前增强, 但均未恢复正常。

结论

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减退, 治愈后未能完全重建, 需帮助恢复阴道乳杆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疗法在女性不同阴道炎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阴道炎症,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共计89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上采取抗(真)菌药+乳杆菌制剂,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7d及14d治愈率)。结果治疗效果比较(7d和14d治愈率):单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分别为91.34%和99.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细菌性阴道病(BV):分别为98.50%和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滴虫性阴道炎(TV):分别为98.41%和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感染:分别为88.12%和99.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杆菌制剂配合抗(真)菌药在治疗不同阴道炎中的效果不同,疗程不同。  相似文献   

7.
乳杆菌制剂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本文对32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以乳杆菌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前后阴道分泌物pH及阴道常见的乳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的定量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后阴道分泌物pH明显降低,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多,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数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阴道炎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配合治疗产后滴虫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患滴虫性阴道炎的产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连服7 d,同时每日晚塞1粒乳杆菌活菌胶囊入阴道,连用10 d;对照组应用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连服7 d。2组患者14 d后复查并检查白带常规,对其临床治愈率、白带清洁度、pH进行比较。30 d后随访检查滴虫性阴道炎复发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pH均有降低,但研究组pH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阴道清洁度I、II度比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配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阴道微环境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乳杆菌制剂对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对62例滴虫性阴道炎病人分别进行甲硝唑与乳杆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阴道pH值,两组的短期疗效及半年期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阴道pH值均明显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显著差异;两治疗组短期疗效相似,但三个月及半年期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乳杆菌对滴虫性阴道炎有较持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饲喂乳杆菌对雏鸡盲肠8种正常菌群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鸡乳杆菌培养物饲喂新生雏鸡来观察其对雏盲肠8种正常菌群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饲喂乳杆菌增减物后,10日龄前,盲肠内大肠杆菌数明显降低(P〈0.01),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数明显增多(P〈0.01),其它菌群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从60例健康女性阴道中筛选出产生细菌素的优势乳杆菌进行鉴定,并为研制开发微生态制剂提供优良可靠菌种。方法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19株乳杆菌,其菌株发酵乳酸量高并且产生细菌素。对19株乳杆菌进行了多项理化鉴定。结果19株乳杆菌分别为:格氏乳杆菌9株,唾液乳杆菌1株,卷曲乳杆菌9株。结论筛选的19株乳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中的优势有益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都产生细菌素,其中16株产生过氧化氢,某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LBS培养基分离乳酸杆菌,观察阴道炎患者乳酸杆菌变化的情况。结果172例阴道炎病例中,乳酸杆菌数量平均数明显减少。结论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阴道菌群的改变是阴道炎发病的重要原因,重新构建阴道正常菌群是阴道炎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分离率75.44%,平均活菌数均值(log10~n±SD)7.2810±1.1618。常见的阴道乳酸杆菌种的分离率及活菌对数值为:嗜酸乳杆菌(33.3%,7.6883±1.4076),唾液乳杆菌(10.53%,6.4949±1.4254),乳酸乳杆菌(8.8%,8.0687±1.7102),德氏乳杆菌(7.0%,8.1134±0.6311),赖氏乳杆菌(7.0%,7.3349±0.9052)。揭示这几种乳杆菌可能是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属的重要成员,其生理学意义及种类、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乳杆菌干预的影响。 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月开始接受乳酸杆菌干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持续干预3个疗程后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指标(p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乳杆菌分级),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炎发生率以及研究组患者乳酸杆菌胶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2月,研究组、对照组p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乳杆菌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使用乳酸杆菌干预,在优化阴道微生态、减少阴道炎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且不会引发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杆菌属细菌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IN患者137例,根据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CIN Ⅰ组(84例)和CIN Ⅱ、Ⅲ组(53例).选择同期100例宫颈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阴道菌群数量.根据患者阴道内乳...  相似文献   

16.
人类阴道微生物群是由200多种细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组成受到基因、民族背景、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其中乳杆菌是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在健康女性的阴道内主要有L. iners、L. crispatus、L. gasseri和L. jensenii这4种乳杆菌。阴道内乳杆菌主要通过代谢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此外,阴道乳杆菌还可通过产生过氧化氢(H2O2)和细菌素等物质发挥抵御致病微生物入侵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女性阴道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尤其是乳杆菌含量的减低有关。本文将围绕阴道内乳杆菌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 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就诊的114例老年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乳杆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培菲康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乳杆菌组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给予阴道用甲硝唑栓。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阴道pH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乳杆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90 3、4.069 9,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的患者3、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26 0、6.983 7,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乳杆菌组(χ2=5.499 4,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阴道pH值明显低于乳杆菌组和对照组(t=3.736 1、4.353 8,均P<0.05)。结论 口服培菲康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病,不仅能提高近期疗效,对于长期预防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 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