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下颞和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前、缺失后修复前及缺失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在正中(牙合)位时,基牙和牙槽骨表面受力后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2.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的错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宝鸡、华县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颌骨标本进行观察及测量,以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类中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发现在该时期的人类中已可见到多种今天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统计了错(牙合)的发病率,并对一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标本的病理机制和病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正常颌位总义齿前牙排列的(牙合)关系,长期来传统观点的常规排列均为正中(牙合)时其上下前牙应呈1mm浅覆(牙合)的(牙合)接触关系,而且要求上下中切牙的唇舌向位排成垂直或稍微唇向位,因此临床长期来总义齿前牙排成覆盖极小的1mm浅覆(牙合)的上下前牙呈紧密的面接触关系。1980年Heinlein还提出应建立前牙的正中(牙合)接触起前导(Anterior Guidance)作用,可保护后牙免受偏斜接触。但近年来有提出不同观点,1980年前Zarb等提出正中(牙合)时相对的上下前牙间不应有任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咀嚼肌肌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按照佩戴咬合板接触点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咬合板与下前牙呈点状均匀接触;B组(22例)咬合板与对颌牙功能尖呈点状接触,对比佩戴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TA)和咬肌(Masseter muscle, MM)肌电电位变化。结果:静息状态戴咬合板前两组TA、MM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1个月后两组TA、MM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B组患者TA显著高于A组,MM显著低于A组(P0.05);咬紧状态下戴板一个月后两组患者TA、MM值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A组TA、MM值略高于B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明显下降,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下前牙和舌侧平板呈点状均匀接触的咬合板治疗TMD可更好改善咬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牙列牙周支持组织应力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阻应变测量实验应力分析手段,建立加载装置与应变测量系统,在模拟牙尖交错咬合状态下,对新鲜的离体颌骨牙列牙周支持组织作加载时的应力测试。加载装置中:加载模型用钴铬合金翻制,同原牙列为1:1几何尺寸,与对(牙合)牙列保持良好接触关系;制作70mm高度的圆锥体,加载力能均匀传递;采用丝杆加力,力的大小由标准测力器读出;在测力器上下各安置一个钢球,减少加载力偏心和歪斜。采用YJD-17型静动态电阻应变仪显示测试点应力值,配合P20K—17型预调平衡箱,进行多点切换测量。该实验系统对口腔生物力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焦虑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量表(STAI)、修正版牙科焦虑量表(MDAS)和VAS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前的SAI和TAI评分将牙列缺损患者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高焦虑组的VAS评分和MD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AI、TAI和MDAS评分分别与VAS评分显著正相关(r=0.664,r=0.758,r=0.437,p<0.05)。性别(女)、年龄(<25岁)、付费方式(自费)、居住地(农村)和收入(<4 000元)为牙列缺损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列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手术前的焦虑水平与术后的疼痛正相关。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居住地和收入是牙列缺损患者焦虑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中微型钛钉种植支抗(MIA)作用。方法:选择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选择11例单侧后牙正锁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胎。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T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牙合)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短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外科正(牙合)术是一门新的发展技术.我科针对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原则,培养专科护士,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医生.在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16.
韦玲 《蛇志》2014,(2):220-222
<正>功能矫治器大概可分为四大类[1],Activator是其中之一。Activator也称肌激动器,是由瑞典人Andresen在1908年发明的[2]。Activator功能矫治器主要针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矫治AngleⅡ类1分类效果明显,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即安氏Ⅰ型,磨牙至中性咬合,使颌骨的矢状关系及垂直关系得到改善。Activator还可用于AngleⅡ类2分类、AngleⅢ类以及开牙合畸形,但不适于AngleⅠ类牙列拥挤及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颌位全口义齿前牙有无正中(牙合)接触的两种设计,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颌基托纵折好发部位的横向拉应力及上颌前部基托下粘膜的垂直向压应力,前牙区无正中颌接触者明显小于有正中颌接触者。因此,作者认为前牙无正中(牙合)接触者可防止上颌基托纵折及减少前牙区牙槽骨过度吸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正确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咬合运动和关节下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完整、无第三磨牙阻生、符合颞下颌关节滑膜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行咬合运动,每次3-4个循环,每日3-4次,治疗周期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龙0.0125g+0.5ml2%利多卡因关节下腔注射一次,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60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2w疼痛消失,追踪3-12个月无复发。对照组的60例患者,2个周后有18例无效,无效率为30%,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个月后有22例无效,无效率为36.67%,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咬合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组,咬合运动能有效的治疗滑膜炎并减少患者的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19.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研究。采用T4K矫治器治疗患儿6个月,对比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模型测量值、X线头影测量数据以及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随访3年,分析X线头颅侧位片的检测数据。结果: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前牙覆合值、前牙覆盖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SNA角、ANB角以及U1-SN角和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B角、L1-MP角以及U1-L1角和下颌平面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上面高、下面高以及下面高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显示,ANB角和L1-MP角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而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覆盖均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T4K矫治器对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有利于其康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