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颗粒溶素具有溶细胞作用和杀菌活性,其作用对象包括肿瘤细胞、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颗粒溶素是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化学刺激物,可以激活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包括调节激活T细胞表达和分泌(RANTES)、单核细胞化学引诱物蛋白(MCP)1、MCP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白介素(IL)-10、IL-1、IL-6和干扰素(IFN)-α。颗粒溶素与感染、癌症、移植、自身免疫、皮肤和生殖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基于颗粒溶素的多功能性,本文针对其作用机制和与临床常见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颗粒溶素具有溶细胞作用和杀菌活性,其作用对象包括肿瘤细胞、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颗粒溶素是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化学刺激物,可以激活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包括调节激活T细胞表达和分泌(RANTES)、单核细胞化学引诱物蛋白(MCP)1、MCP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P)、白介素(IL)-10、IL-1、IL-6和干扰素(IFN)-α。颗粒溶素与感染、癌症、移植、自身免疫、皮肤和生殖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基于颗粒溶素的多功能性,本文针对其作用机制和与临床常见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因子H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 fHBP)是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的一种关键毒力因子,其通过结合人类补体调节因子H(factor H, fH)使得细菌能够在人体血液中生存。同时,fHBP也是目前已上市的2种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B-fHBP和MenB-4C)的主要成分。fHBP蛋白作为疫苗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抗体,产生的抗体与外源细菌表面fHBP结合后,可阻止外源fHBP与体内fH的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系统,起到对外源细菌的杀灭和清除作用。现就fHBP作为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抗原成分在疫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细胞是保护性杀伤细胞,主要杀伤多细胞寄生虫,有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被抗体覆盖了的细菌和某些病毒的功能,亦有调节变态反应的作用。过去认为嗜酸性细胞能中和炎症介质而起抗炎作用;目前有人提出嗜酸性细胞可能是炎症反应的原发性介质,具有细胞毒性。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CF)的来源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补体系统、淋巴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某些癌肿(肺大细胞癌)等。ECF过多或活性过高是诱发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证明红细胞表面的C_3b受体能与循环系统中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粘附在一起。这种免疫粘附作用(RCIA)不但可能使循环复合物得到清除。而且T细胞区亦得以依赖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补体与疾病     
<正>过去十多年来,补体系统的作用——作为一种调节抗原与抗体间相互作用的后果的效应机理已经发展到几种其它功能方面。这是继观察到补体许多成分,除了诱发细胞死亡和溶解之外,还有其它生物学特性,例如免疫粘附、病毒中和作用、趋化性、非细胞毒溶酶体的释放和诱发嗜硷性细胞和胞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而产生的。属于补体系统的其它特性与骨的代谢,抗体产生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多种抗原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pH4)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了解IVIG中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和白喉类毒素6种抗原分别致敏人O型血红细胞形成红细胞-抗原结合物;然后,6种致敏红细胞分别与IVIG孵育,与特异性抗体形成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此复合物与补体反应,在541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并绘制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分别计算IVIG中针对上述6种抗原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采用此方法,用6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测定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10次,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结果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BsAg、破伤风类毒素和脑膜炎球菌P64k外膜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分别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较平缓,而白喉类毒素致敏的红细胞与供试品和补体反应后,测定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下降明显,呈典型的"S"型曲线。计算结果显示,IVIG中针对此六种抗原的抗体Fc段生物学活性相对于参考品均大于80%。Fc段生物学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采用多种抗原分别致敏红细胞,可以用来检测IVIG中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为深入了解IVIG制品中的多种抗体的Fc段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高纯度高得率的单核细胞(monocyte)并分析其在血栓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10位健康人的血样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来获得单核细胞,测定PBMC与单核细胞的得率。通过制备血浆中的高丰度蛋白β2GPI,并与其抗体构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来刺激细胞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组织因子TF和TNF-α的含量,构建单核细胞炎症激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单核细胞的得率较高,纯度和活性较好,且β2GPI纯化效果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β2GPI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实验组TF与TNF-α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本实验表明纯化的单核细胞被充分激活,在细胞水平上为研究机体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9.
免疫血清及补体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抗体、补体、补体加抗体对机械转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并比较其杀伤效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杀伤率为补体加抗体>单纯补体>单纯抗体。除去补体血清中的B因子,杀伤率明显下降,说明补体C_3旁路途径参与杀伤童虫的作用。童虫孵育于含有补体及抗体的培养基中72h后,虫体头背部体棘零乱或消失,有些体被破损及脱皮。  相似文献   

10.
<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治疗用途之一,是利用独特的细胞表面抗原,来清除不要的细胞。补体溶解或调理作用所致细胞破坏的效率取决于若干因素,例如抗体特异性和同型物以及靶抗原的某些特点。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重新分布,最终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表面消失,细胞可避免破坏。这个过程称为抗原的调变  相似文献   

11.
旨在构建新疆双峰驼天然单域抗体库,及从中快速筛选VHH抗体.采用两种不同的抗原(溶菌酶和cAb-HEWL23)用天然文库进行筛选,成功筛选到了相应的抗体,并融溶菌酶筛选的VHH抗体(A3-1,A4-1和A10-1)进行表达和初步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A3-1和A10-1具有结合溶菌酶的能力.该方法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可以快速从天然单城抗体库中筛选VHH抗体.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3.
奈瑟菌属孔蛋白作为免疫佐剂在B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活化中发挥作用。PorB能镶嵌在宿主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引起线粒体一系列变化,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病变。PorB通过TLR2转导其效应,可与补体抑制剂C4b结合蛋白结合,拮抗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PorB活化细胞的转录因子NF-κB,可增加宿主细胞抗凋亡因子的表达。淋球菌PorB作为主要外膜蛋白,其致病性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靶细胞免疫溶解作用在病毒感染时所产生的免疫病理和疾病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报告了仙台病毒感染的地鼠肾细胞在病毒特异抗体和豚鼠补体作用下产生细胞溶解的体外试验结果。细胞溶解率可达90%左右。抗体补体对靶细胞的免疫溶解作用和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七十年代,英国两名科学家发现β淋巴细胞的表面有抗体分子。这些抗体分子的尾部象爪子一样裸露在细胞表面,它一旦与抗原结合,β细胞就象触电一样活动起来,进行活跃的分裂,并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相对应的专一性抗体)。人造癌“hybridomas”是用一个myeloma细胞和一个激活了的β淋巴细胞融合而成(激活就是预先把β淋巴浸泡在少量聚乙烯醇中)。融合的结果,形成一个大细胞。它既具  相似文献   

16.
发酵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作为艾滋病的协同刺激因子,其作用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发酵支原体的膜表面有一种膜脂蛋白抗原物质,称M161Ag,它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从而释放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10,12,一氧化氮;还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致宿主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天然免疫,另外,M161Ag还促使未成熟的树突细胞成熟,通过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介导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重点介绍M161Ag的功能及其与配体相互作用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郎格罕氏细胞(LCs)来源于骨髓,属于绎突状细胞系统,通过电镜观察进一步了解其超微结构,利用^3H-胸腺嘧啶核甙标记,证明LCs具有分裂和增殖能力,用免疫组化手段标记LCs其中以T6单克隆抗体被认为是标记LCs较特异的抗体,也具有高度的MHCⅡ类抗原表达。在免疫作用方面,LCs表面有抗体Fc段受体和补体C3成分,其功能类似于其他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移行和处理抗原作用,激活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重组猪溶素(Recombinant Suilysin, rSLY)的生物学活性来分析猪溶素(Suilysin, SLY)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表达SC22株猪链球菌的猪溶素基因(sly),经Ni2+亲和柱、阴离子交换柱和凝胶过滤纯化获得rSLY制品。用微量法测定rSLY对人红细胞的溶血效价,用LDH法测定rSLY对人外周血白细胞、人胚胎肺源细胞、人胚胎肝细胞和人胚胎心肌细胞的毒性强度,并用水溶性胆固醇、人血清和特异性抗体阻断rSLY的溶血活性。用Luminex测定rSLY刺激小鼠后血清中前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我们测得重组猪溶素的溶血效价仅为0.125 nmol/L,但1 nmol/L rSLY对人外周血白细胞等的细胞毒性强度为20%~25%。水溶性胆固醇可阻断等摩尔浓度的rSLY,人血清样品(游离胆固醇的平均浓度为1~2 mmol/L)仅能阻断1 nmol/L rSLY的溶血作用。在人血清中添加15 mg/ml兔源抗猪溶素IgG可使10 nmol/L rSLY 的裂解强度从70%降到5%, 将猪溶素浓度提高到100 nmol/L时,红细胞裂解强度为60%。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rSLY后血清中白介素6、趋化因子KC持续上升,这与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的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组猪溶素不仅能直接损伤宿主细胞还能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并进而损伤招募到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血清阻断rSLY溶血作用的能力很有限,特异性抗猪溶素抗体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以金玉兰酶制剂(β-内酰胺酶)为抗原,制备出对β-内酰胺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抗体纯化和特性分析。采用Tas-ELISA,初步对牛奶中的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检测体系可实现对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检测,并且该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抗独特型抗体Ab2β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独特型抗体Ab2β由于含有抗原内影像结构而表现出抗原的部分生物活性。由于Ab2β具有模拟抗原的功能,使其在蛋白质、受体及疫苗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简述了抗独特型抗体Ab2β的制备和应用及其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Ab2β抗原内影像功能的结构基础,旨在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