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蕨类植物的VA菌根及其协同进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的VA菌根及其协同进化的初步研究赵之伟张涛和兆荣(云南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研究所,昆明650091)StudiesonVAMycorrhizalStateofPteridophytesandTheirCoevo...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国内外众多的试验表明,VA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促进植物对养分吸收和物质转化,从而大幅度增加寄主生物量,但也有试验表明,接种VAMF后,寄主生物量并无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菌根接种物本身的特点及外界条件有关,其中土壤中磷的含量是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土壤P过高,对菌根的形成有影响。本文就刺槐接种VAMF,在不同立地环境下寄主生长变化及不同施磷量对VAMF侵染能力、孢子产生量、植株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南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云南热带,亚热带地我的256种蕨类植物的VA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具有VA菌根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2囊霉巨孢囊霉球囊霉,硬囊霉属和盾孢囊霉属的25种VA菌根真菌,其中,8种属于国内新记录种。本文对这些植物的VA菌根状况及其进化进行了讨论,并对25种真菌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四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 种移栽到温室中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 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VA菌根真菌孢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宿主依赖性和季相变化。在相同气候条件下,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种群组成不同; 同种VA 菌根真菌在不同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 孢子的丰富度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影响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热带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六种VA菌根真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热带地区野生或从野外移栽于温室中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六种VA菌根真菌: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 Rothwell et Trappe,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 Trappe,瘤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 Janos & Trappe,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 Gerd 相似文献
7.
8.
VA菌根共生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VA菌根共生的起源和进化赵之伟(云南大学生物学系,昆明650091)OriginandEvolutionoftheVAMycorrhizalSymbiosis.ZhaoZhiwei(BiologyDepartmentofYunnanUniversit...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热带、亚热带生长的256种蕨类植物VA菌根的调查,发现蕨类植物VA菌根营养者所占的比例低于被子植物;在真蕨类植物中,植物具有由VA菌根营养经兼性VA菌根营养向自养方向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泡囊丛枝(VA)菌根对玉米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玉米为材料,利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了缺P土壤上施用植酸和卵磷脂时接种几种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lmous versiformea,Gigaspora margarita)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玉米生长70d后,收获测定距根表不同距离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增加了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Gigaspora margarita菌根菌的作用大于其它2个菌极菌,不同P源对磷酸酶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Seasonal variations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fections and VAM fungal (endogonaceous) spore densiti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rhizospheres of Welsh onion Allium fistulosum) and corn (Zea mays) in Beijing from 1986 to 1987.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ccurrence of VAM and VAM fungi, several soil factors (contents of N, P, and organic matters, pH) and climatic factors (soil an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photoperiod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tentatively evaluated with linear correlation and relational grade.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two plants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tion of their growth period, especially in June and September during the whole year the infe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Spore densities in the rhizospheres of two plants varied greatly and two 'peaks appeared in June, Jul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throughout the year. In the rhizospheres of Welsh onion and corn in Beijing, the investigated soil factors showed little Change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plants, so it was considered that climatic factors were more important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VAM occurrence in the:same.region. Analytical results of linear correlation and relational grade indic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VA mycorrhizae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hole year. 相似文献
12.
卡氏小鼠种群数量变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卡氏大鼠种群数量变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种群数量年间变动较大,季节较化一般出现2个高峰。分别在5-6月和11月,与农作物的成熟,收获以及小鼠繁殖活动有关,1月份的种群数量多及2、3月份的平均气温高低,对当年5月份种群数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提出了3个回归方程式,可初步估计当年5月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几个猕猴桃品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建立了3个猕猴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空气温度、光量子通量密度、空气相对湿度)的经验公式;比较了3个品种对环境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在育种工作中,为选择具有理想生理特性的品种和确定品种适生区等提供生理学依据。研究表明美味猕猴桃的生理活动对空气湿度变化反应强烈,当光量子能量密度为300-3500μmol·m^-2·s^-1,气温为32-35℃时最适合其生理活动。相对于秦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3—2014年四季度月在金门岛北部海域获取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监测数据, 分析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盐度、悬浮物、营养盐、叶绿素等的关系, 初步探讨涉海工程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 鉴定出的浮游植物隶属3门43属82种(不含未定种), 群落构成以硅藻为主, 其次是甲藻, 蓝藻仅1种。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 3月物种贫乏, 1月次之, 7月和11月最丰富。四季丰度平均为47.09×103 cells/L, 1月丰度最高, 7月次之, 11月最低, 3月高于11月少许。四季优势种均为硅藻, 13个优势种分别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短角弯角藻(Ecampia zoodicaus)、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igua)、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ul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异常角毛藻(Chaetoceros abmormi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utum)、宽角曲舟藻(Pleurosigma angulatum)和美丽曲舟藻(Pleurosigma formosum)。不同季节优势种有一定程度交错, 仅在单季占优的有6种, 有2/3在3个以上季节出现, 具槽帕拉藻、骨条藻为四季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总体较好, 群落结构稳定。与毗邻海区相比, 本区物种丰富度偏低, 丰度高于毗邻海区, 种类组成相似, 优势种却有较大差别。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 溶解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仅在1月与丰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是促使丰度为四季最高的原因。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和冲击波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 大量海洋工程建设案例表明, 施工期造成的浮游植物丰度下降趋势和优势种更替混乱在工程结束后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沱江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沱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环境因子,于2013年对沱江10个采样断面按季节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种,以中小型枝角类和剑水蚤为主; 尽管桡足类密度与枝角类接近,但由于体型原因桡足类生物量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检出浮游植物7门95种,优势属7个,全年均以硅藻为主。两类生物在上游资阳市区的断面中总生物量最高,中游农村断面最低; 其生物量季节变化也趋于一致,均在丰水季节8月取得最高值,枯水季节2月最低。与历史数据相比,呈现出浮游植物增多,浮游甲壳动物减少的趋势。根据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冗余分析(RDA)的结果,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在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溶氧高的环境中较大,桡足类对溶氧的要求比中小型枝角类高。浮游植物对高温、高营养和高pH较偏好,尤其是一些优势属。尽管受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力却极弱。在流速缓慢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江段浮游植物密度已高达2.7107 cells/L,浮游动物尽管能选择性地以部分浮游植物为食,对其控制力却极弱,如不加强污染控制,沱江可能有暴发水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水肥充足栽培条件下,光照强度是影响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的主导因素,最大自然光强下群体光合未测到光饱和点。群体光合速率随CO2浓度(50—900ppm范围)的增加而提高。土壤呼吸释放的CO2量占群体光合速率的11.68%。高产群体所形成的独特环境对单叶光合速率影响很大,群体生长下的单株,在8×104一9×104Lx光下的单叶光合速率为果穗叶高于下部和上部叶,品种、密度间差异不大;冠层自然状态下的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上部叶却高于中、下部叶,高密度下,紧凑型品种高于平展型品种,低密度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大田玉米、高粱、芝麻、豇豆叶片水势、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田间生长的玉米、高梁、芝麻、豇豆在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作物气孔开闭与光强密切相关:夜间气孔关闭,rs高;白天气孔开放,rs低。ψ_(WL)、TR与环境因素(气温、RH、ψ_(WV)、光强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四种作物ψ_(WL)日节奏为“正弦曲线”状,13:00—15:00小时ψ_(WL)最低,黎明前最高。中午ψ_(WV)和土壤含水量愈低。ψ_(ML)愈低。四种作物TR在早晨逐斩增高,13:00—15:00小时最强;傍晚前又降低;夜间TR最低。干旱植株ψ_(WL)、TR低于灌水植株,而rs高于灌水植株。 相似文献
18.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9,(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海美山双角花介(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不同形态型与海洋环境的对应关系。从水深7.5~81 m的83个东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中获取了2 512枚B.bisanensis壳瓣,它们包含大小两个形态型:M型平均壳长0.75 mm,G型0.62 mm。研究结果显示M型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水深20~40 m的砂质海底,而G型主要在长江口以南20~60 m的粉砂质海底。两个形态型对于其他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同样显示显著差异,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溶氧量与M型和G型分布的相关性最强。总体来看,G型与M型相比,除了偏好较低水温和较细的底质沉积物之外,对于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的适应范围也更加宽广。B.bisanensis的两个形态型可望成为东海海洋环境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汾河蓄水区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变化范围为5.83-181.00 mg/m3,各采样点7月的叶绿素含量整体较高,S8河段(南中环桥-祥云桥)具有最大值181.00 mg/m3,而S1河段(柴村桥下)平均含量仅10.60 mg/m3。叶绿素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氮磷比及pH相关性显著。P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盐、水文气象状况以及水体光合作用强度都是影响汾河蓄水区水环境的因素,其中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影响更为显著。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的空间分布差异小,但相对多度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样点之间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