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长效甲状腺刺激物(简称LATS)对离体正常小鼠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用配对实验法,将小鼠甲状腺两叶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瓶内,一组加LATS-IgG,另一组加正常人IgG作对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的摄碘率、碘的有机化作用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别增加37.5%、85%和150%。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大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简称TPO)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高了约三倍。说明LATS可能通过促进摄碘和活化TPO酶,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用离体培养和放射免疫测定方法证明,每毫升培养液中加50μILATS血清(McKenzie活性为4,000%),正常小鼠甲状腺释放T_4和T_3均可增加十多倍。如果先用~(125)I体内标记2小时,再将甲状腺摘出体外培养,则LATS组不仅总的释放率增加,而且释放物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激素碘占16.6%,无机碘占83.4%;而对照组分别为2.1%和97.9%。  相似文献   

2.
龙玉  唐卉 《蛇志》2013,25(2):219-221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催化碘离子氧化、酪氨酸碘化及碘化酪氨酸偶联,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酶.TPOAb是TPO的特异性抗体,TPOAb与TPO结合后可抑制TPO活性,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甚至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妊娠期妇女TPOAb阳性率为15.3%~16%[1];国内研究显示,妊娠前半期TPOAb阳性率为9.17%[2].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甲状腺功能异常的TPOAb(+)孕妇自然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子痫前期及后代智力减低等发病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但TPOAb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后代智力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对妊娠、妊娠不良结局及后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枢5-羟色胺(5-HT)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加重大鼠冷冻加束缚应激性溃疡。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了脑室注射5-HT对胃粘膜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应激180min大鼠的胃粘膜ATP酶的活性较非应激发对照鼠升高42.6%;如应激前10min向侧脑室注射5-HT50μg或腹腔注射四碘甲腺原氨酸(T_4)200μg/kg,均匀进一步提高应激后胃粘膜ATP酶的活性。在侧脑室注射5-HT后应激180min的鼠,血浆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T_4水平均与胃粘膜ATP酶的活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用高效液相层析测定观察到,应激鼠胃粘膜ATP和ADP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应激鼠,分别为非应激鼠的70.3%和76.8%。腹腔注射T_4进一步减少应激后胃粘膜ATP和ADP的水平。这些结果提示,中枢5-HT可能通过甲状腺激素提高胃粘膜ATP酶的活性,使ATP和ADP含量下降,这可能与其加重溃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为载体介导的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基因体外转染肺癌细胞,检测感染细胞内TPO蛋白的表达,为放射性碘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获得的含TPO基因的质粒pcDAN3.1-hTPO进行扩增、纯化,并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将肺癌A549细胞在体外复苏与培养并分为两组:转染质粒peDAN3.1-hTPO的为实验组,转染空质粒pcDAN3.1的为对照组.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为栽体,介导TPO基因转染肺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肺癌细胞中T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表明质粒pcDAN3.1-hTPO中插入的基因为hTPO基因,其片段大小和方向正确.②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活力及数量正常,细胞活力为96%,细胞生长密度为1× 106/ml,满足实验要求.③质粒转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显示:在实验组中,肺癌A549细胞有TPO蛋白的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无表达.④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实验组的肺癌A549细胞中,TPO蛋白表达阳性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可达75%,而在对照组中TPO蛋白表达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①获得的hTPO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报道完全一致.②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的介导下,TPO基因能够有效地转染肺癌细胞.③转染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肺癌细胞能够在体外成功地表达TPO蛋白.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与碘摄入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甲状腺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来实现的.脱碘反应是调节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重要方式,不同碘营养状态下甲状腺组织I型脱碘酶(D1)基因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是甲状腺功能调节的重要机制.在成功建立碘缺乏与不同程度碘过量的.Babl/c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DlmRNA表达水平,同时以125I-rT3,作为底物,结合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测定甲状腺D1活性,此外,应用竞争结合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甲状腺组织激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碘缺乏时,D1 mRNA表达和D1活性均显著升高,甲状腺组织内T3与T4水平均显著降低,但T3/T4明显升高;碘过量可明显抑制D1 mRNA表达,但对D1活性并无显著影响,甲状腺组织内T3/T4有所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甲状腺I型脱碘酶在甲状腺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碘缺乏时D1 mRNA表达及活性的上调可促进T4向T3的转化,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过量碘对Dl基因表达的抑制可防止过多的T3对机体的损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甲状腺素(T_4)在外周组织5′单脱碘为3.5.3′-三碘甲腺氨酸(T_3)而使其生物学活性大大提高,故催化此反应的碘化甲腺氨酸5′脱碘酶被视为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不同胎令脏器该酶活性的研究将为了解胎儿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共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将对人胎肝匀浆碘化甲腺氨酸5′脱碘酶研究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生成素 (TPO)有望成为特异性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理想药物 .对TPOcDNA离体细胞表达和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初步尝试 :构建了pcDNA3 TPO高表达质粒 ,基因转移离体细胞 ,检测表达产物rhTPO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 ;pcDNA3 TPO分别注射正常小鼠和血小板减少症小鼠 ,小鼠血浆中检测到rhTPO的表达 ,并且正常小鼠血小板水平上升至 1 .9倍 ,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减小、恢复的速度加快并达到原来值的 1 .8~ 2 .0倍 .该结果为TPO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  相似文献   

8.
50年代前,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一直被认为是甲状腺所分泌的、唯一直接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的激素。1952年Gross和Pitt-Rivers首次发现:人类血清中存在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此后的研究证明:T_3也是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浓度虽仅为T_4的1/40;但无论在动物或人类,T_3的生理作用均比T_4大3~5倍。给予无甲状腺病人T_4后,可转变为T_3;正常情况下至少约有1/3的T_4在外周转化为T_3。这些发现使人们对T_4是否具有生理作用产生疑问。既然T_4通过转化为T_3间接发挥作用,那么T_4本身是否还有生理作用?如果分泌的大部分T_4转为代谢更强的T_3,为何机体需要两种形式的甲状腺激素?T_4仅仅是T_3的前身吗?它是否有不同的独立功能?  相似文献   

9.
答:二者是不一样的。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激素的总称。一般可以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分为两大类,即四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e,3,5,3’,5,—letraiodothyronine,T_4),也就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_3)。两者的生理作用基本一样,但每日的分泌量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碘摄入水平对小鼠子二代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断乳1个月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高碘组5HI、10倍高碘组10HI、50倍高碘组50HI。给以不同浓度碘水[〈0.25μg(LI)、1.5μg(NI)、7.5μg(5HI)、15μg(10HI)、75μg(50HI)]喂养3个月后,连续传2代。各组子二代鼠20,40日龄时处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作甲状腺形态学观察,用图文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滤泡的体视学参数:滤泡平均面积(SA)、滤泡腔平均面积(SB)、上皮细胞层厚度(L)和滤泡腔体积与滤泡体积之比(VA),以期为甲状腺结构改变提供定量依据。结果 20日龄时,与NI组相比,LI组与50HI组T4明显降低;40日龄时,与NI组相比,LI组T4明显降低。形态学观察,NI组甲状腺多为中等大小滤泡,上皮细胞多为单层立方状;LI组甲状腺呈明显的滤泡增生,上皮呈柱状多为复层;50HI组甲状腺与适碘组比较,上皮细胞变扁平,腔内蓄积大量胶质。体视学参数测定:LI:L,SA均明显增大,VA明显减低;5HI组和10HI组与NI组比较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50HI组,L明显减低,SA,SB,VA均明显增大。结论碘缺乏及高剂量碘过量均可引起子二代鼠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碘缺乏时子二代小鼠发生了明显的滤泡增生性甲状腺肿;高碘摄入时子二代小鼠发生了胶质蓄积性甲状腺肿,但肿大程度远不及缺碘所致的肿大。子二代小鼠对碘过量有较强耐受性,当碘摄入量为正常50倍时,才会明显影响到甲状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冷暴露长爪沙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产热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李庆芬  黄晨西 《动物学报》2003,49(5):571-577
为探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在野生小哺乳动物产热中的调节作用 ,对正常及肾上腺去除的长爪沙鼠进行了冷暴露研究。正常雄性长爪沙鼠在急性冷暴露 ( 4± 1℃ ,1天 )条件下 ,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没有显著变化 ,肾上腺皮质酮含量增加 4 5 8% ,差异显著 ,血清皮质酮水平有增加趋势 ;慢性冷暴露 ( 4± 1℃ ,3周 )后 ,肾上腺皮质酮含量增加到对照的 2 14倍 ,血清皮质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肾上腺去除的长爪沙鼠冷暴露 3周后 ,褐色脂肪组织 (BAT)产热 (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线粒体GTP结合数量 )增加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以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均有增加的趋势。表明冷暴露条件下长爪沙鼠肾上腺皮质酮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从而抑制BAT的产热 ,皮质酮对BAT产热的抑制部分是通过抑制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以及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CR)在碘有机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分析和同位素技术测定甲状腺H2O2浓度、CR活性和蛋白结合碘(PBI),观察CR所引起的H2O2变化对PBI形成的影响。结果:Graves病甲状腺CR活性高于正常,其H2O2水平和所形成的PBI亦明显高于正常;加CR抑制剂后,Graves病和正常甲状腺CR活性降低近84%,同时H2O2下降近45%,PBI形成随CR和H2O2水平降低而减少;而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系统可使PBI恢复正常。结论:CR通过其所产生的H2O2影响PBI的形成,抑制CR活性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前,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一直被认为是甲状腺所分泌的、唯一直接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的激素。1952年Gross和Pitt-Rivers首次发现:人类血清中存在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此后的研究证明:T_3也是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浓度虽仅为T_4的1/40;但无论在动物或人类,T_3的生理作用均比T_4大3~5倍。给予无甲状腺病人T_4后,可转变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收的GDM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血清HbAlc水平≤6.5%55例,6.5%63例。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孕检的110例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bAlc、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中不同HbAlc水平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Alc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初次测量、二次测量时的血清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_3)、总甲状腺素(T_4)、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bAlc水平6.5%的患者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HbAlc水平≤6.5%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HbAlc与T_3、T_4、FT_4、促甲状腺素(TSH)无相关性(P0.05),而与FT_3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bAlc水平可较好地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多处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状态,且HbAlc与甲状腺功能指标FT_3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碘131(I131)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9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碘131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并发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2%,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心脏病、肝功能受损及血象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4%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31治疗甲亢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轻,可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在种系发生上是最古老的内分泌腺,也是合成T_4的唯一场所。它还分泌含碘量比T_4少的其它碘化甲腺原氨酸,如3,5,3′-三碘甲腺原氨酸(T_3),3,3′,5′-三碘甲腺原氨酸(简称反T_3或rT_3)及T_2等。虽然,本世纪初即已发现T_4,以后相继又发现了其它几种碘化甲腺原氨酸;但对这些碘化甲腺原氨酸在外周组织的代谢过程一直认识不清,致使对一些生理和病理现象困惑不解。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对碘化甲腺原氨酸的代谢,特别是对它们在外周组织脱碘代谢过程的研究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碘131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碘131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碘131治疗组采用131I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他巴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促甲状腺激素)、FT(free triiodothyronine,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ree thyroxine concentration assay,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及TRAb(TRAB 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ie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和比较患者甲亢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碘13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64.5%,P0.05);两组患者血清T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碘131治疗组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碘131治疗组,而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明显低于碘131治疗组(P0.05);碘131治疗组复发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优于他巴唑口服治疗,可明显增加血清TSH水平,降低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且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和丙基硫氧嘧啶(PTU)灌胃分别制成大鼠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简称甲低)模型。灌药后甲亢组心率、氧耗量、肛温以及血浆T_3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在甲低组则均降低。氚标8-羟基-2-(二正丙氨基)-四氢化萘([~3H]8-OH-DPAT)的受体结合实验显示甲亢组海马的5-HT_(1A)受体结合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皮层减低,下丘脑、脑干和纹状体无显著变化。Scatchard分析示甲文组[~3H]8-OH-DPAT在海马中的最大结合容量(B_(max))增加,皮层减低,K_D无变化。甲低组在上述脑区均未见显著变化。上述5-HT_(1A)受体的变化是否与甲亢并发精神神经障碍的机制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负反馈调节是维持血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稳定的最重要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位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i,PVN)的促垂体区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神经元是HPT轴的核心调节区域。研究认为在血液循环中,不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参与HPT轴的负反馈调节,甲状腺素(T4)也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伸长细胞的脱碘酶2(Dio2)催化脱碘来影响细胞中T3的可用性,从而参与其中。促垂体区的TRH神经元通过甲状腺激素转运体摄取循环中的TH,而TH进入PVN的TRH神经元或垂体促甲状腺区细胞核与甲状腺激素受体(TRs)(特别是TRβ2)结合后,可招募辅因子,共同参与相应靶基因的调控。此外,中枢神经系统伸长细胞表达的焦谷氨酰肽酶Ⅱ(PPⅡ)可降解释放的TRH,从而影响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到达垂体门静脉的TRH水平。综述了参与HPT轴调节的分子元件,以期为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轴异常疾病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雌性大鼠甲状腺系统的潜在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2只离乳3周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灌胃)及TDCIPP低、中、高剂量组(50、100、250 mg/kg·d,溶于玉米油)(n=8),灌胃给药21 d,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血和甲状腺、肝脏,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素(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用于检测甲状腺形态学病变;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DCIPP染毒后大鼠甲状腺出现滤泡排列不规则、胶质变少、滤泡增生、肥大等现象,TDCIPP低剂量组的血清TSH水平和高剂量组的T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表达和中、高剂量组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高剂量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P<0.01),三个剂量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细胞色素氧化酶-3A1(CYP3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大鼠暴露在50 mg/(kg·d)以上剂量的TDCIPP,即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的增生,改变血清中甲状腺素的水平,干扰甲状腺的功能,表现出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