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睾酮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LRP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据LRP后是否生化复发将分为生化复发组(n=34)和无生化复发组(n=56)。收集PCa患者基础资料,并检测两组术前血清睾酮、RDW、AAPR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RP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睾酮、RDW、AAPR对LRP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90例PCa患者LRP后生化复发34例,生化复发率为37.78%。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化复发组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睾酮、AAPR、RDW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PSA>20 ng/mL、Gleason评分8分、病理分期pT3期、RDW升高为LRP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睾酮升高、AAP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睾酮、RDW、AAPR单独与联合预测LRP后生化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54、0.772、0.922,三项联合预测LRP后生化复发的AUC大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RDW升高是L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血清睾酮、AAPR升高是保护因素,可作为LRP后生化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血清睾酮、RDW、AAPR联合预测LRP后生化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叉头框蛋白Q1(FOXQ1)联合检测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拟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10例,术前均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失访9例,101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未复发组(n=8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定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血清AG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NLR、FOXQ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化疗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前血清AGR降低、NLR升高、FOXQ1升高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GR、NLR、FOXQ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8、0.747、0.731、0.842。结论:术前检测血清AGR、NLR、FOXQ1水平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超声造影特征图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检测血清CEA水平和NLR,统计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两组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复发转移组增强强度略高,大部分为高增强或整体增强,造影剂分布尚均匀。18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峰值强度(PI)大于未复发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和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达峰时间(TTP)小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I、TTP、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3、0.764、0.763、0.781,联合PI、TTP、CEA和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9,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PI增大、TTP降低,血清CEA和NLR增高,联合检测TTP、PI、CEA和NLR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69例LR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生化复发分为生化复发组和非生化复发组。检测血清HMGB1、外周血CTCs并计算AAP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CTCs和AAPR对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169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发生率为25.44%(43/169)。与非生化复发组比较,生化复发组血清HMGB1和CTCs升高,AAPR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2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HMGB1、CTCs升高和Gleason评分8分为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AAP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联合CTCs和AAPR预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大于HMGB1、CTCs和AAPR单独预测。结论:血清HMGB1、CTCs和AAPR与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独立相关。血清HMGB1联合CTCs和AAPR预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构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95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PX3、CXCL9水平。术后行3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发生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3年,95例患者失访2例,复发转移36例。复发转移组血清CEA、CXCL9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GPX3水平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在肿瘤类型、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方面,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及血清CEA、GPX3、CXCL9水平为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og P 预测模型的ROC-AUC(0.95CI)为0.862(0.772~0.943)。结论:血清CEA、CXCL9水平上升,GPX3水平下降为NSCLC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血清CEA、CXCL9、GPX3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辅助预测NSCL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结合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对前列腺癌(PCa)Gleason分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PCa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并参照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PCa分级共识会议,将纳入研究病例分为低级别PCa组81例(Gleason 评分≤3+4)和高级别PCa组69例(Gleason 评分≥4+3)。另选取同时期内经病理学证实为前列腺良性增生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多模态MR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检查,并计算出前列腺健康指数(PHI)。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和PHI水平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及PHI水平鉴别PCa患者Gleason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的ADC值和Tmax逐渐减小,而SImax和Rmax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PHI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参数ADC值和Tmax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负相关(r=0.536、0.540,均P<0.001);多模态MRI参数SImax和Rmax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r=0.495、0.507,均P<0.001)。PHI水平与PCa患者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r=0.514,P<0.001)。以PCa患者Gleason分级作为状态变量,将多模态MRI参数和PHI水平联合分别作为检验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模态MRI参数(ADC值、Tmax、SImax、Rmax)和PHI水平联合鉴别低级别PCa组和高级别PCa组的AUC为0.875(95%CI:0.775-0.976,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83.7%,优于多模态MRI参数或PHI水平的单独应用。结论:多模态MRI参数联合PHI水平可作为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PCa的重要诊断依据,在术前Gleason分级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三叶因子3(TFF3)、热休克蛋白40(HSP4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140例接受CRS治疗的EOC患者,根据CRS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检测和计算血清TFF3、HSP40、N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OC患者CRS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OC患者CRS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5年,失访2例,138例EOC患者CRS后复发率为52.90%(73/138)。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化疗疗程≥6个、术后残留灶为最大残留肿瘤直径≤1 cm(R1)比例更大,术前血清糖类抗原(CA)125、TFF3、HSP40、NLR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FIGO分期Ⅳ期、术后残留灶为R1和TFF3、HSP40、NLR升高为EOC患者CRS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TFF3、HSP40、NLR单独与联合预测EOC患者CRS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763、0.765、0.911,术前血清TFF3、HSP40、NLR联合预测EOC患者CRS后复发的AUC最大。结论:术前血清TFF3、HSP40、NLR升高与EOC患者CRS后复发独立相关,可能成为EOC患者CRS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骨桥蛋白(OPN)、趋化因子配体8(CXCL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84例按照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345)和复发转移组(n=39),对比复发转移组、未复发转移组CA125、OPN、CXCL8、NLR,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判断CA125、OPN、CXCL8、NLR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的CA125、OPN、CXCL8、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术前新辅助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术后放疗、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PN偏高、CXCL8偏高、NLR偏高、肿瘤最大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阳性、ER/PR双阴性、临床分期为III期、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评估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OPN、CXCL8、NLR、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ER/PR、临床分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均存在一定联系,临床需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以防范。且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辅助评估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针阳性患者的术后病理特征及Gleason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单针阳性的86例前列腺癌患者展开研究,按患者年龄、手术前PSA检测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cTNM)进行分组,其中:年龄组(年龄≥70岁、年龄<70岁)、术前PSA组(PSA<10 ng/mL、≥10 ng/mL)、术前Gleason评分组(6分、3+4=7分、4+3=7分、≥8分)、临床分期组(cT1期组、cT2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单针穿刺活检,观察纳入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术后病理特征的差异和临床意义。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病理特征无差异,PSA≥10 ng/mL组Gleason评分≥7分和Gleason评分升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PSA<10 ng/mL组(P<0.05);cT2期组占比较低(P<0.05);cT2期组患者Gleason评分≥7分患者占比显著高于cT1期组(P<0.05),但两组切缘阳性和Gleason评分升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评分患者术后pT0、切缘阳性、Gleason评分升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评分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eason评分为4+3=7分患者病理分期>2显著高于6分、3+4=7分和≥8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PSA≥10 ng/mL、cT2期和Gleason评分≥7分是影响术后病理特征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单针阳性患者存在Gleason评分术后升高情况,部分患者伴有切缘阳性、病理分期≥T2特征,所以临床中无法将穿刺单针阳性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低风险检测指标,需要结合患者其它各项指标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4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观察术后7 d内切口感染情况,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术前血清SAA、NLR、PL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SAA、NLR、PLR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4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中,有54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92%。感染组术前血清SAA、NLR、PLR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切口长度、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无关(P>0.05)。术前手术时间偏长、血清SAA升高、NLR升高、PLR升高、手术方式为开腹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SAA、NLR、PLR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能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术前血清SAA水平及NLR、PLR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儿中升高,三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血清SAA、NLR、PLR、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肺外结核性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122例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对脓肿病灶进行针吸穿刺活检,脓液标本分别进行Xpert MTB/RIF检测、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检测、MGIT 960培养以及涂片抗酸染色。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比较Xpert MTB/RIF检测、TB-DNA检测、MGIT 960培养以及涂片抗酸染色四种方法对肺外结核性脓肿的诊断效能。对比Xpert MTB/RIF检测和MGIT 960药敏试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观察各类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结果:122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73例,非结核性脓肿者49例。Xpert MTB/RIF检测、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四种方法在肺外结核性脓肿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别为89.04%、20.55%、58.90%、36.99%,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pert MTB/RIF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Xpert MTB/RIF检测诊断肺外结核性脓肿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100.00%、100.00%、85.96%。Xpert MTB/RIF检测与MGIT 960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性脓肿诊断存在明显延迟,尤其以关节结核性脓肿诊断延迟时间最长,平均为103.5天;但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诊断延迟时间最短,平均为7.6天。结论:与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比较,Xpert MTB/RIF在肺外结核性脓肿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最佳,表明其可用作为疑似结核性脓肿患者的快速诊断工具,同时在结核耐药性方面亦可以做到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90天改良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63例,m 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79例,m RS 3-6分),比较其入院时一般人口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根据入院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计算出LM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LMR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LMR水平对急性脑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伴随房颤、尿素氮、白细胞、CRP较高,而LMR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MR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3.48±2.23 vs. 4.39±1.84,P0.05),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与低水平LMR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66、0.835,95%可信区间为1.668-2.559、0.759-0.946,P0.05)。入院时LMR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692-0.832),Youden法计算出LMR低于2.633(最佳临界值)预示预后不良,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47%。结论:入院时LM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负相关,低水平LMR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预警症状(腹部包块、便秘、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肛周异物感、长期腹痛、便血或肛门出血)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结肠镜检查数据,计算各个预警症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预警症状总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63%和94.33%。所有的预警症状诊断敏感度最高的是便血,敏感度为19.28%,最低的是腹泻,敏感度为2.41%。相对而言,便血和长期腹痛的准确度较高,分别达到了19.28%和11.45%。除了长期腹痛之外,其他所有的预警症状的诊断特异度都达到了90%以上。结论:超过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没有出现预警症状,用预警症状来诊断结直肠癌具有较低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预警症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6月于我院行EUS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取诊断的293例有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分析病变的超声特点,对比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在293例患者中,270例超声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EUS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2.3%。在多种隆起性病变中,以平滑肌瘤(30.7%)及间质瘤(32.4%)最多见,超声对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7.8%、95.8%。结论: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准确的初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肺超声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NRDS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肺病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肺脏超声检查。分析NRDS患儿肺脏超声特征性征象,比较肺脏超声对两组患儿各种征象的检出率,分析肺脏超声对NRDS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肺超声评分。结果:NRDS患儿全部存在肺实质征象,超声下肺组织回声呈肝样伴支气管充气征,轻度的NRDS患儿于肺脏超声下表现为局灶性的肺实质,且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重度的NRDS患儿于肺脏超声下表现为肺实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且支气管充气征随病情的加重而愈发明显。观察组肺实质、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弥漫性肺水肿、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线存在征象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实质、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三种特征征象同时存在时对NRD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00%,肺实质、胸膜线异常和支气管充气征三种特征征象同时存在时对NRD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100.00%。观察组双肺、左肺、右肺、双侧肺、双肺底肺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脏超声对NRDS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肺超声评分可以评估NRDS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BTG/Tob抗增殖蛋白家族(anti-proliferativeprotein family,APRO)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APRO家族6个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m RNA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相比正常胃组织,BTG2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BTG3在肠型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总体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BTG3低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对5-氟尿嘧啶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低表达BTG2的预后较差。结论:BTG2、BTG3的m RNA表达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有明显差异。BTG3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BTG2可能参与调节胃癌患者5-氟尿嘧啶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长程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 ET)的两种方法在诊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7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根据ET检测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ET检测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的10、20、30、40、50、60 min的双侧尺神经进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和ET阳性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指标,分析两组ET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ET检测的阳性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波幅降低百分比在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的10、20、30、40、50、60 min对比无差异(P>0.05),在20 min后观察组波幅降低百分比趋势稍比对照组慢。临床诊断结果阳性68例,阳性率为94.44 %。观察组ET检测的特异性为50.0 %,灵敏度为88.23 %,对照组ET检测的特异性为25.0 %,灵敏度为80.88 %,观察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长程运动诱发试验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诊断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且运动持续50 s,休息10 s,只做1个循环的方法,简单、快捷,可供临床诊断时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CA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记录24h心电图信息,将动态心电图检测为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心肌缺血)、B组(有症状心肌缺血),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心肌缺血发作阵次、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120例CAD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其中A组66例(占69.47%),B组29例(占30.53%),差异显著(P0.05)。A组ST段阵次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表现出昼夜节律,在时间段6:00-12:00最高,在时间段0:00-6:00最低(P0.05)。A组患者平均心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