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区桂西南部咖啡植区调查,发现为害小粒种咖啡(Coffea arbica)的蚧虫种类很多。经初步鉴定有: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绿绵蚧(Pulvi-naria psidii Mask)、褐盔蚧(Saisstia nigra Nietn)、土字盔蚧(Saisstiu oleae Bern)、吹绵蚧(Icerya sp)、粉蚧(Pseudococcus sp.)、咖啡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等7种。它们主要寄生在咖啡的嫩梢、芽、叶背、果柄和根等部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害根部的根粉蚧,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是一种带毁灭性的害虫。本文系作者1959—1960年对该虫调查和防治试  相似文献   

2.
王子清  张晓菊 《昆虫学报》1990,33(4):450-452
本文记述葵粉蚧属一新种,取名为耕葵粉蚧。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该粉蚧发现于七十年代初,对此蚧虫的经济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过程。最早只知其寄生在高粱的根部。后来在玉蜀黍的根部,有时也在玉蜀黍近地面的叶鞘内发现寄生着密集的虫体。被寄生的植株,轻者生长发育缓慢,矮小细弱,减少产量;重者难以结实,甚至枯萎而死。该蚧虫或造成局部地区的玉蜀黍农田受害日趋明显,或在其分布区内大发生,此起彼伏,难以掌握,所以旧稿数易。根据这一害虫的发展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尽快进行对该蚧虫的观察研究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控制其猖獗的措施,确保粮食丰产。现将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次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自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仑镇发现以来,中国大陆再无系统性的调查。近年来作者在云南省收集蚧虫期间,在多地发现七角星蜡蚧为害,现对其在云南省的发生情况进行报道,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9月,对云南省15州(市)的64个县(区市)进行了系统调查,详细研究了七角星蜡蚧的分布、寄主及一些生物学习性。[结果]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腊县(勐仑镇和磨憨镇)、勐海县(打洛镇),普洱市的宁洱县,德宏州的盈江县(那邦镇),红河州的河口县、金平县(勐拉乡和者米乡)4州(市)7县(市)9地有分布,新增8个分布点。除宁洱县外,其余发生地均位于边境线上,表明其可能为境外多点入侵。在云南该虫危害寄主植物共4科4属5种,包括杧果和莲雾2种经济树种。七角星蜡蚧多寄生在叶片背面,沿叶脉分布,1年发生多代。在河口县的龙船花上,该虫每雌产卵38~50粒,虫口密度达185~250头·叶-1。[结论]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零星分布,尚未造成严重损害,但有向内扩散的趋势,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4.
柑橘白轮盾蚧Aulacaspis citri Chen是危害柑橘的1种重要介壳虫。分布于四川、云南、重庆、广西诸省市。在四川,柑橘白轮盾蚧已成为发生普遍而严重的蚧类之一。该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在枝、叶、果上吸取汁液,严重时引起枝梢干枯,叶片。果实脱落。影响柑橘生产。本研究于1996年4月23H至1996年8月12日,在四川农业大学张家坪柑橘园,采用随机抽样调查10株树,每株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方位20片叶,分别记载每叶雌成虫数。结果见表1。通过表1资料知柑橘白轮盾蚧雌成虫在柑桔园的空间分布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Mulsant)是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前常常划圈。本研究旨在了解雌虫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xb.叶片的行为选择。【方法】在(26±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每株保留5张叶片(从生长点往下分别为第1-5位叶),接入1头已饥饿24 h怀卵雌虫。24 h后,检查每片叶正面和反面上的卵数,并测量划圈面积和取食面积,然后计算雌虫对叶片表面和不同叶位叶片的产卵选择百分率、划圈选择百分率和取食选择百分率。【结果】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仅在所划出的圈内取食,单日划圈面积和单日取食面积均以南瓜上的最小。雌虫对叶片表面的产卵选择性随瓜类植物种类而异,但划圈和取食时均喜欢选择叶片反面。雌虫不喜欢在第1叶和第2叶的叶片上产卵。雌虫的划圈和取食最喜欢南瓜和棱角丝瓜的第2叶和第3叶,但对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没有偏好性。【结论】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产卵不喜欢太幼嫩的叶片,而划圈和取食偏好于瓜叶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5,(5):480-488
茉莉叶螟是福建茉莉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州一年发生10个重迭世代,完成一代需时18—167天。以幼虫在树丛叶片间越冬,3月底或4月初出现成虫。雌蛾产卵块在叶片上或粘结一团悬掛于虫丝上,最多产卵201粒,卵期2.5—10天。幼虫吐丝缀枝叶,躲匿其中食害叶片、花蕾和小枝,引起树枝枯死不能萌芽开花。幼虫期9—140天。幼虫在树丛间化蛹,悬挂于被害枝叶的虫丝上,蛹期4一23天。天敌以大腿小峰(Brachymeria obscurate Walker.)、姬蜂(Xanthopimpla punctata Fabricius)、寄生蝇(Nemorillamaculosa Meig.)及一种细菌的寄生率较高。 本文还作了茉莉叶螟的形态描述,并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7.
柏桂华  柳俊 《昆虫知识》1994,31(6):344-346
绣球长白蚧LopholeucaspishydrangeaeTakahashi寄生绣球花、冬青卫矛(俗名大叶黄杨〕,是我国大陆地区新记录种。在南京地区是绿篱——冬青卫矛毁灭性害虫之一,尤以中央路分布较集中。若电、成虫集中在寄主的枝干及叶片上,造成成片、成柬死亡。1982~1988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至危害该虫多发生在密闭不通风、生长势差的卫矛绿篱植物上,尤以2年生以上的老枝条发生危害严重。以苦虫、成虫寄生在枝干及叶片上刺吸汁液。被害严重的枝叶卷缩,发黄成片枯萎死亡。致使原中央路绿岛上的绿篱全部覆没而换上栏杆。该虫还…  相似文献   

8.
<正> 大豆根绒粉蚧Eriococcus sp.属同翅目,蚧总科,绒粉蚧属,是寄生大豆根部的害虫。1977年在菏泽首次发现。鉴于国内尚无报道,故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为害和寄生 大豆根绒粉蚧的幼虫及雌成虫为害大豆根部,被害主根呈灰黑色,木质部纵裂,受害严重的植株不能正常结荚,或荚果干缩卷曲,叶片失水干枯。此虫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第一代还寄生在小旋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的地下茎上。  相似文献   

9.
<正> 桔绿绵蜡蚧Chloropulvinaria aurantii(Cockerell)又名黄绿絮介壳虫,在上海发生普遍,是海桐重要害虫,亦为害夹竹桃、柿、杜仲、山茶、桂花等。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和叶片上为害。严重时可使枝叶枯死,并诱生煤烟病。 此虫在上海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4月变为成虫,雄虫交配后死亡,5月雌虫从腹后分泌出一个蜡质卵囊,产卵于囊中,每头雌成虫产卵数百粒至2千余粒,产卵后干缩死去。5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先群集在枝条上为害,后迁至叶片上,在叶片上沿主脉寄生。8月出现第2代成虫,8月下旬产卵,9月孵化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澄清香梨Pyrus sinkangensis果实上红色斑点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果实的蚧虫种类及扩散传播途径。【方法】以定点人工接虫法观察两种盾蚧对香梨果实各发育阶段造成的危害特性,悬挂黄板阻截法监测了杨盾蚧若虫的扩散距离。【结果】在香梨果实幼果期危害果实的是杨盾蚧Quadraspidiotusslavonicus (Green)1龄若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1龄若虫随风从香梨园周边杨树林带飘落到香梨叶片、果实上并在香梨果实表面危害形成红色斑点。在自然风力2-3级时,杨盾蚧1龄若虫最远可扩散到50m处,黄板上截获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01头/cm2;风力5-6级时,可扩散到150 m处,黄板上截获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24头/㎝2。在香梨果实膨大期,即7月中旬梨圆蚧第2代1龄若虫在梨树靠自身爬行能力扩散到果实上,并在香梨果实表面危害形成斑点(危害果实着色部位时可形成深红色斑点;危害果实未着色部位形成深绿色的斑点),使果实畸形。【结论】在香梨果实幼果期果实上引起红色斑点的蚧虫是杨盾蚧1龄若虫;杨树林带的高度、风力的大小以及虫源木上的虫口数量是影响杨盾蚧扩散数量和距离的重要因素。在香梨果实膨大期(即7月中旬)在香梨果实表面危害形成斑点,使果实畸形蚧虫是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的第2代若虫。  相似文献   

11.
马华  潘卉  吴捷  李恺  孙瑛  陈秀芝 《昆虫知识》2014,51(1):90-98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el收割对宫苍仁蚧Nipponaclerda biwakoensis Kuwana密度及其5种寄生蜂寄生率和共寄生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上海九段沙湿地上沙的芦苇未收割区和收割区分别设置16个和20个样方,于2011年7月和9月进行重复采样,对未收割区和收割区的蚧虫密度、寄生蜂寄生率、共寄生关系和雌性比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芦苇收割能够显著降低蚧虫密度(P<0.001);从7月到9月,寄生蜂总寄生率呈增高趋势,但7月芦苇未收割区和收割区间寄生蜂总寄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9月芦苇收割区寄生蜂总寄生率则显著高于未收割区(P<0.001);而寄生蜂总寄生率与蚧虫密度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寄生蜂对芦苇收割的响应不同,且存在时间差异性。7月,Aprotocetus sp.的寄生率最高,且在收割区的寄生率显著高于未收割区(P<0.05),而其他寄生蜂寄生率均较低。9月,Aprotocetus sp.的寄生率呈下降趋势,而其余寄生蜂寄生率则呈升高趋势;而且除Encyrtidae sp.外,其他寄生蜂寄生率在未收割区和收割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此外,芦苇收割还显著增加Boucekiella depressa与Astymachus japonicus的共寄生率(P<0.001),并显著减少B.depressa与Aprotocetus sp.的共寄生率(P<0.001)。除Aprotocetus sp.(P<0.05)外,芦苇收割对寄生蜂的雌性比率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寄生蜂对芦苇收割的响应,不仅依赖于蚧虫密度,而且还与寄生蜂的扩散能力和竞争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有关。因此,芦苇收割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寄生天敌和宫苍仁蚧的高营养级互作关系,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柿斑叶蝉(Erythroneura sp.)在山东荷泽地区柿园和零星柿树上普遍发生。1969—1972,1974—1975年我们对此虫做过一些观察。鉴于国内尚未有关于此虫的报道,故将部分结果整理如后。 一、为害和寄主 以成、若虫聚集叶背,初沿叶脉吸食汁液,叶面出现褪绿斑点,叶背无任何症状。以后随着受害加重,斑点密集并遍及整个叶片。至7月中下旬以后被害叶片苍白、上卷,中脉附近的组织变褐。至9月中旬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树势。越冬卵产在当年生枝条的皮层内,也影响树体的正常生理。 通过调查和接虫试验,证实柿斑叶蝉只为害柿树(品种间无差异)。第一代成虫盛发时,有极少数只取食同株柿树上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的叶片,但并不在上面产卵。  相似文献   

13.
橄榄片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尚进 《昆虫知识》2003,40(3):266-267
研究表明库尔勒香梨上发生的蚧壳虫优势种 ,并非习惯上称呼的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 sus (Comstock) ,而是橄榄片盾蚧Parlatoriaoleae (Colv e)。橄榄片盾蚧 1年发生 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 ,产卵繁殖后代 ,严重危害寄主枝条、果实及叶片。防治的关键时期是 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寄生于壳斗科(Fagaceae)植物的蚧虫种类繁多,经初步整理,已达10科64属152种之多,几乎是我国已知蚧虫种类的1/5~1/4,其中栎链蚧属(AsterodiaspisSignoret,1876)是专性寄生类群之一。本属主要分布于东洋区,部分种类零星分布于全北区。本属迄今已知24种,其中我国已记载11种。我们在进行栎类蚧虫区系研究中,又发现该属1新种,现记述于下。异形栎链蚧Asterodiaspis deformis,新种(图Ⅰ,Ⅱ)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报道了寄生于鲫(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锚首虫一新种, 鲫锚首虫(Ancyrocephalus carassii sp. nov.)。该虫几丁质结构与寄生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河鲈锚首虫(A. mogurndae)在整体上很相似, 尺寸略大, 但鲫锚首虫的背联结棒上有两个突起, 背中央大钩基部较后者更粗壮, 且在近钩顶处有一明显的小凹。这是首次在鲫上发现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的寄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叶片从叶芽到成熟叶4个发育阶段(叶芽、幼叶、近成熟叶和成熟叶)的4种叶表面结构(表皮毛、气孔器、角质层、腺体)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叶片上、下表面具单细胞非腺毛和头状腺毛两种表皮毛,其密度在叶芽阶段最大,之后随着叶片的生长和展开表皮毛密度逐渐降低;气孔器主要分布于下表面,叶片近成熟时气孔器密度最大;角质层具有条纹状结构,其隆起程度在近成熟叶阶段达到最大;叶片基部两侧具锯齿状突起,每个突起上有一个腺体,腺体发育成熟后可分泌透明黏液。说明叶片表面各结构特征是臭椿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陈又清  王绍云 《昆虫知识》2006,43(4):549-552
研究一个世代中紫胶蚧KerrialaccaKerr寄生对久树(Schleicheraoleosa(Lour)Oken)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对整株寄主植物(久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被寄生的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增长比例相差2%~4%。紫胶蚧寄生对被寄生枝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长度和枝径的增长小于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表面积增加的幅度比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的表面积增加幅度大17%。紫胶蚧寄生对枝条和整株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样,反应了紫胶蚧和寄主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采取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对于寄主植物而言,被寄生的枝条合成的营养成分有部分被紫胶蚧吸收,生长受到影响,如果被寄生过量,甚至会死亡;而对于整株植物而言,在害虫侵袭下,会出现超补偿行为,生长量超过未被寄生的植株。对于紫胶蚧,寄主植物这种防御行为对种群繁衍有利,其他未被寄生的枝条的超补偿生长,为紫胶蚧后代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研究紫胶蚧寄生对久树生长的影响,为充分利用紫胶蚧种虫和寄主植物资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竹釉盾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我们在部分竹区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为害竹类叶部的蚧虫颇多。其中尤以竹釉盾蚧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是竹业生产的一大害虫。现将观察资料整理于下。 一、分布及危害 竹釉盾蚧Unachionaspis bambusae(Co-ckerell)。隶属于盾蚧科釉盾蚧属。此蚧遍布我市郊区竹林及野生竹丛,分布于我省的宣城、广德、郎溪、芜湖、当涂等县;江苏、浙江也有分布。 竹釉盾蚧食性较杂,主要寄生在毛竹、淡竹、野生小竹、白乌哺鸡竹、水竹、刚竹等竹类的叶片背面为害,受害部位形成褐黄色斑点,叶尖枯焦,大量发生时,斑点联成片,致使整个叶子枯黄而凋落,严重影响竹子的正常生长,给竹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吴世君 《昆虫学报》1986,(3):306-307
笔者在皖南竹林内采集蚧虫标本时,发现线盾蚧属(Kuwanaspis Mcgillivray 1921)一新种,因此种第2对臀叶分裂成6小叶,故命名为多叶线盾蚧,现记述如下(单位均为毫米)。 多叶线盾Kuwanaspis foliosu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红圆蚧在不同定居地(果、叶、枝条和树干)的密度分布。结果表明,红圆蚧密度在果和树干上较高,在枝条和叶片上较低。红圆蚧的生命表研究说明,红圆蚧以各种虫态越冬,但低温对其存活影响很大。越冬成蚧存活率仅有18.3%,各世代累积存活率在0.54% ̄3.8%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