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全部就地选取河滩砾石,以锤击法生产石片。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其它有凹缺器、薄刃斧、手镐、两面器和石球等;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占80.5%;石器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加工为主,另外有少数错向和双面加工,器型比较稳定;石器类型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同时呈现较强的石片工业特点。地貌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冉家路口遗址的时代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境内,埋藏于长江左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7年度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发掘范围分A、B两区, 揭露面积2004m2,其中A区出土石制品470件, B区140件。除B区有24件出自表土层外, 其余均出自底部砾石层。石制品原料取材于河流阶地底部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 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 此外可能还利用过碰砧法和摔碰法。石器以大型为主, 80%以上以石片为毛坯; 刮削器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此外还有凹缺器、大型石刀、尖状器、手镐、薄刃斧等; 石器采用锤击法直接简单加工而成,加工部位多集中于石片的远端及两侧, 以单面方式为主。地貌对比和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石器工业面貌在保留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特点的同时, 石片和石片石器也占据较大比例, 同样特点的旧石器遗址在汉水流域和洛南盆地也有发现, 说明这一区域可能存在着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永安黄衣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发现于红土台地网纹红土层下部和底部砾石透镜体中.上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5件,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33件.石制品的类型有石核、断块、断片、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和手镐等;它们以砾石为原料,打片采用锤击法,不预制台面;石器加工简单,大而厚重,属南方主工业传统.据南方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对比,遗址的年代可能为旧石器早期的晚一阶段,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4.
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2005年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人沟遗址于2004年发现, 2005年8、9月间进行试掘,揭露面积52m2。堆积共分6层, 石制品主要出土于第2—4层, 共获得1291件, 其中出自地层者1267件,其余为脱层,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工具包括第二类工具(使用石片)和第三类工具(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钻), 器型稳定, 加工较为精致。根据其文化特征判断, 该遗址的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 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5.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以北约500 m的图们江左岸第3级阶地,地理坐标43°5′20.4″N、128°57′20.9″E。该遗址发现于2007年,2010年发掘50 m2,出土石制品1253件、无人工痕迹砾石47件、动物骨骼3件。地层堆积包括7层,文化遗物出自第1、3、4、5层。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剥片以生产石叶和细石叶产品为主要技术特点,石器类型有雕刻器、端刮器、边刮器、两面尖状器等。其中,第4层石制品平面分布较为集中,应为原地埋藏,其中炭粒的14C测年数据为21350±120 BP(未校正),校正后年代处于MIS3阶段向MIS2阶段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6.
桃山遗址发现于2011年,2013年6-7月对遗址展开试掘,发掘面积24m2;共获得石制品982件,陶片46件,装饰品2件,未见动物骨骼。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钻具、石镞、细石核、细石叶、石叶等,类型较为丰富。石制品原料以凝灰岩、玛瑙、白云岩、玄武岩和燧石为主,原料较为多样。石制品的剥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压制法也有使用;工具的修理方面主要采用锤击法,同时具有压制法修理的石镞和刮削器等工具。该遗址所处年代位于晚更新世末期向全新世早期转变的时期,环境变化剧烈;遗址石制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性质较为独特,总体呈现出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面貌,层序清楚,对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演变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为探讨这一阶段东北亚与北美地区的人群迁徙与文化传播等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 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 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石钻、鸟喙状器等。石制品以小中型为主, 其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燧石、白云岩、玄武岩等, 全部为就地取材。三棵树遗址与后沟遗址同处泥河湾层上部, 处于后沟遗址下部和马梁遗址上部, 时代属于中更新世中后期。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讨我国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 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 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 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 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 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相似文献   

9.
西白马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报道的87件石制品均发现于西白马营遗址同一文化层,类型有石核、石器和废片等,其中废片包括完整石片、破碎石片、碎片与断块等。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石英以及硅质白云岩为主,个体以小型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硬锤锤击法,偶用砸击法。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修理采用硬锤锤击法。文化面貌属于华北小型石片石器工业传统。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 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 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 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 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 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 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 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 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 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池坝岭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境内,埋藏于长江左岸第三级基座阶地内。2007年,该遗址经过首次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14m2, 出土石制品213件。石制品原料 系就地取材于河流阶地底部的河卵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石器以大型为主, 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和石核, 刮削器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由硬锤直接加工而成且加工简单, 方向以正向居多, 加工部位多集中在单端或单边。石器工业面貌除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外, 石片和石片石器也占较大比例, 尤其是摔碰法的存在对探讨旧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和西南地区石器工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线索。依地貌地层对比和已有的测年数据推断,池坝岭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 对吉林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周边进行考古调查时, 在石人沟林场东北的红旗河第2级阶地发现了该地点, 并进行了试掘, 面积为69m2。共获116件石制品, 其中出土86件, 采集3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断块及废片。根据地层堆积、石制品特征组合及与周边旧石器遗址对比分析, 推测该遗址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3.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2012,31(4):344-354
2010年3月—5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 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 为耕土层, 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21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断块占一半多; 石器仅3件, 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48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 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 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 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4.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800m2, 出土石制品277件, 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 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 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特点。根据地貌、地层和文化面貌对比, 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色市上宋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出土了近300件石制品和玻璃陨石。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等。根据地质、地貌分析和出土遗物的特征,本次发掘区的地层堆积为次生堆积,所出土的遗物来自第四级阶地,其年代早于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形成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