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主动皮肤过敏试验及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体外溶血试验。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有轻微的过敏反应症状,无皮肤过敏反应。无溶血现象,对静脉血管、肌肉无刺激反应。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莲必治氯化钠注射液,除有轻微的过敏反应症状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毒性,采用动物实验法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对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结果: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5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小鼠微核试验该杀菌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各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及眼刺激反应积分均为0,均属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组动物与阴性对照组无可见不同.试验组动物皮肤致敏反应积分为0,无致敏作用;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无异常。结论:毒理学研究表明,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阻断和激活氯通道对葛根素注射液致家兔溶血反应的影响,探讨氯通道在葛根素注射液溶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葛根素注射液(0.75、1.5、3、6、12 mg/ml)与家兔红细胞悬液共孵育6 h,使用细胞图像记录系统观测葛根素注射液是否诱导红细胞溶血,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溶血率,并观测激活和阻断氯通道对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可引起家兔红细胞体外溶血,在所观察的1.5 mg/ml~12 mg/ml范围内,溶血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增强(n=3,P<0.01)。氯通道阻断剂Tamoxifen (20 μmol/L)、ATP (10 mmol/L)可有效抑制葛根素注射液的溶血作用(n=3~5,P<0.01);而使用低浓度ATP (50 μmol/L)激活氯通道,则显著增强葛根素注射液的溶血作用(n=4,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的体外溶血效应呈浓度依赖性,氯通道激活与葛根素注射液诱导的溶血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与比较不同放散试验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ABO溶血病检测的新生儿240例,取所有新生儿的静脉血样本2~3 mL,采用冷冻复融放散试验方法与改良热放散试验方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在240份标本中,冷冻复融放散试验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130例,阳性检出率为54.2 %;改良热放散试验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94例,阳性检出率为39.2 %;二者联合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100例,阳性检出率为41.67 %,联合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率和冷冻复融放散试验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率显著高于改良热放散试验检出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率(P<0.05)。临床最终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101例,阳性率为42.08 %,患儿ABO血型包括A型56例,B型45例。冷冻复融放散试验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3.8 %和95.5 % ,ROC曲线面积0.775;改良热放散试验检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 %和95.2 %,ROC曲线面积0.853;二者联合诊断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0 %和97.85 %,ROC曲线面积0.872,联合诊断特异性优于改良热放散试验检诊和冷冻复融放散试验诊断,且改良热放散试验检诊敏感性优于冷冻复融放散试验诊断。结论:相对于冷冻复融放散试验,改良热放散试验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敏感性更高,且不影响诊断特异性,两种放散方法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本研究采用一次限量法,用昆明种小鼠进行LPSp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了解LPSp的急性毒性;采用新西兰兔分别进行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了解LPSp的皮肤和粘膜刺激性;采用豚鼠进行LPSp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了解LPSp的致敏性;应用平板掺入法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考察LPSp的遗传危害.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LPSp对小鼠经口一次灌胃的LD50大于5 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别;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皮肤刺激和眼刺激积分均为0分,LPSp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无急性刺激性;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中,LPSp在各观察时间点的皮肤变态反应积分均为0分,其致敏率均为0%,说明LPSp对豚鼠无致敏性; LPSp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呈阴性(P>0.05);LPSp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亦呈阴性,LPSp 各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LPSp对小鼠经口毒性极低,属实际无毒级别,对家兔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性,对豚鼠无致敏性,对所试菌株和小鼠体细胞无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
260株气单胞菌的表型特性与毒素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山东省9市(地)临床和外环境等6种标本中检出的260株气单胞菌进行了表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52.69%),嗜水气单胞菌(23.4%)、豚鼠气单胞菌(23.08%)次之。自淡水鱼中检出维隆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各1株。随机抽取163株应用溶血试验、CHO细胞测毒素试验、兔肠结扎及CT基因探针杂交试验进行毒素原性研究,温和、嗜水及豚鼠气单胞菌均可产生溶血素、肠毒素,某些菌株的肠毒素具有与严乱肠毒素呈交叉反应因子(CTCE)。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注射用奥沙利铂冻干粉针制剂的安全性。方法:血管刺激性实验:主要观察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注射用奥沙利铂后48 h和2周的耳局部血管变化;溶血性实验:观察本品在4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全身过敏性实验:四组豚鼠隔日腹腔注射注射用奥沙利铂、5%卵蛋白或5%葡萄糖溶液,每大组随机分成二小组,第一组于首次注射后第14天,第二组于首次注射后第21天,静脉注射本品,观察30 min内动物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奥沙利铂对家兔血管无刺激作用,家兔红细胞无溶血现象,豚鼠未见过敏反应。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注射用奥沙利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aFe12O19微粒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BaFe12O19微粒进行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试验等.结果:BaFe12O19微粒无毒性,无致突变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结论: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血管内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虾青素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虾青素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虾青素对雌、雄大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19.0g/kg·BW。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未见该样品有致突变作用,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虾青素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实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虾青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SM)对庆大霉素(GM)耳中毒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异构体表达的影响,探讨SM对GM耳毒性的防护机制。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M组、SM组和GM+SM组,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NOS三型异构体在豚鼠耳蜗的表达;同时结合听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豚鼠听阈的变化。结果:GM+SM组豚鼠耳蜗诱导型NOS(iNOS/NOSⅡ)表达和ABR阈值均明显低于GM组(P〈0.01);且iNOS表达变化与ABR阈值改变高度相关(|r|〉0.7,P〈0.01);而各组豚鼠耳蜗神经元型NOS(nNOS/NOSⅠ)和内皮型NOS(eNOS/NOSⅢ)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M对GM耳中毒后豚鼠耳蜗nNOS和eNOS表达无影响,但可通过抑制GM所致iNOS高表达,以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对GM的耳毒性损伤发挥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1人为治疗组,接受黄芪注射液联合TP治疗,31人采用TP治疗.从总效率、疾病控制、毒副反应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效率、疾病控制、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心脏毒性、脱发、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注射液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ASS)对庆大霉素(GM)耳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M组、ASS4-GM组和ASS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透射电镜技术(TEM)、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用药前后豚鼠的ABR阈值、形态学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GM组ABR阈值明显升高;ASS组ABR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GM组和ASS4-GM组相比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GM组毛细胞损伤严重,出现了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而ASS4-GM组损伤较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用药后GM组豚鼠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ASS4-GM组caspase-3的表达稍有升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庆大霉素耳毒性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1.氯喹啉在20—40毫克/千克,每天两次,应用10—12天时,对家兔形成溶血素的能力无抑制作用,在40毫克时,反而刺激抗体形成(P<0.01一0.05)。 2.氯喹啉在0.2—1毫克/只小白鼠,每天两次,应用11日时,对小白鼠形成溶血素能力无抑制作用。 3.平行进行的6一MP试验,家兔形成抗体的能力受到抑制,小白鼠则不复有影响。 4.氯喹啉对豚鼠过敏反应无防止发生的作用。 5.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氯喹啉疗效机制的探讨,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时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鸡冠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卫生毒理学原理,对鸡冠花(Gelosia cristata L.)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As、Pb、Hg和Cu进行检测;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鸡冠花色素粗品、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鸡冠花色素粗品属于无毒级物质;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为实际无毒级物质。而且毒理学试验检测表明:均呈阴性,无致突变性。结论:鸡冠花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混合物)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48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杏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控制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66.67%(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合用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黄芪注射液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g/kg(d,14 g/kg(d和33g/kg(d的长期毒性(30 d).结果:黄芪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90.39g/kg和108.11g/kg,其95%可信限分别为87.57~93.31g/kg和102.90~113.58g/kg;大鼠连续注射30 d后,摄食量增加,体重增长一致,尿常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灵芝孢子粉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灵芝孢子粉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小鼠经口服LD50〈10g/kg,BW,属无毒级,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表子畸变表明该样品无突变作用、无细胞毒性作用无致突变作用对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30天喂养试验结果了大无毒作用剂量大于3.0g/kg,BW/d,可以作保护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黄芪注射液中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成分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豚鼠离体乳头肌的收缩力相对增强百分率为正性肌力作用的指标,研究了黄芪注射液及其各分离部分的活性,证明中性部分为有效部位,其正性肌力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并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证明其作用不是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也不依赖于儿茶酚胺的释放,活性部分的成分,通过柱层析分离出单体,并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标准样品直接对照,证明该单体为黄芪甙IV。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Zmu-1:DHP和DHP豚鼠组胺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差异,为哮喘研究提供具有较好反应性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活体气管插管及雾化组胺气体吸入,测定豚鼠气道阻力和肺动态顺应性;采用离体气管片组胺滴定法,通过气管片收缩测定气管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采用同位素标记药物配位法,测定豚鼠气道组织组胺H1受体的密度及平衡解离常数。结果当豚鼠吸人大于0.5mg/mL雾化组胺时,Zmu-1:DHP豚鼠气道阻力上升率和肺动态顺应性下降率与DHP豚鼠相比,其速度有增大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个品系豚鼠雄性个体比雌性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当组胺浓度为10-5mol/L和10μmol/L时,Zmu-1:DHP豚鼠气管片平滑肌的收缩率显著大于DHP豚鼠(P〈0.01~0.05)。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l受体的密度及其平衡解离常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的组胺浓度范围内,Zmu-1:DHP豚鼠气道平滑肌对组胺的敏感性大于DHP豚鼠,雄性豚鼠的敏感性大于雌性豚鼠。两个品系豚鼠气道组胺H1受体数量无差异,提示气道反应可能还受到平滑肌膜上其它受体和化学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