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铃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善干  陈德明 《昆虫学报》1995,38(2):184-18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雌蛾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上皮环,位于第八、九腹节之间。羽化2天雌蛾的腺体细胞方形,比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大。腺体折皱,表面密布小毛,小毛无孔。表皮可分二层:上表皮和内表皮。上表皮致密,较薄,厚度均匀。内表皮厚度有变化,较厚,由12-14层呈螺旋状排列的几丁微丝组成,有上皮丝穿人,构成孔道。顶部细胞膜组成微绒毛,底部细胞膜有内折。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氏复合体、脂肪滴、糖原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大的细胞核位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2.
二点螟性外激素的化学结构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触角电位(EAG)技术,从70种合成的标样化合物中,确定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为二点螟性外激素的候选化合物。借助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TLC)和酯化反应,对此虫雌蛾腹尖提取物分析,显示出仅有与烯醇相同保留时间的活性峰,排除了烯醛存在的可能性,用田间诱蛾试验验证室内分析的结果证明:烯醇张烯醛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随着烯醛在混合物中的比例增加,诱蛾活性也越来越低,只有烯醇单独存在时,才具有最高的诱蛾活性,而且高于一头未交配的活雌蛾诱蛾活性。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对雌蛾腹尖提取物进行分折,也证实了二点螟的性外激素成分是Z11-16:OH。  相似文献   

3.
陈萍  伍德明 《昆虫知识》1993,30(1):28-30
<正> 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分布于我国台湾、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一般报道认为该虫主要危害水稻,但在滇西的德宏州5县1市,是甘蔗和水稻的重要害虫。为害甘蔗、水稻造成枯心、白穗及螟害节,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经调查为害甘蔗的  相似文献   

4.
大螟雄蛾触角对性外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生理试验显示出: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雄蛾触角对Z11-16:Ac(A)oZ11-16:OH(B)激起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Z11-16:ALD?,E11-16:Ac(D),Z9-14:Ac(E)和Z7-12:Ac(F)四种化合物也能激起较强的EAG反应;A化合物的刺激阈比B高,此两种化合物5:5比例时,激起的反应最强烈。电生理的试验推测,雄蛾触角对A和B两种化合物的感受,是通过触角内两种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受器。A和B不同比例混合后,田间诱蛾试验证明:在9:1,8:2,5:5的比例时,其诱蛾量远远超过单独的A化合物;E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起抑制诱蛾的效果,上述试验表明,Z11-16:OH是大螟的性诱剂。  相似文献   

5.
桃蛀螟性外激素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宇  刘孟英 《昆虫学报》1990,33(2):254-256
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通常是几种化学物质以一定的比例构成的混和物。为了进一步进行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性外激素微量组份的分析,首先要确定性外激素分泌腺体的部位。 一般状态下,桃蛀螟雌蛾的尾部(7—8节间膜、8节、8—9节间膜、9—10节。)缩于第7腹节内;召唤雄蛾时腹背部弯曲,伸出尾尖(Konno等,1980)。Konno等(1982)通过对桃蛀螟雌蛾尾部的提取,鉴定出该虫性外激素主要组份为反-10-十六烯醛(E-10-16:Ald)。由此可见,其分泌腺体大致位于尾郎,但具体位置和形态结构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鱼类性外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激素(Pheromon)是指动物释放于体外的,能引起同种另一个体产生一种或多种特异性反应的化学物质。外激素在动物个体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外激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昆虫和哺乳动物。近年来,对鱼类性外激素(Sexpheromone)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性外激素在吸引异性。    相似文献   

7.
红尾副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红尾副鳅的耗氧率变化及窒息点。结果表明,红尾副鳅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红尾副鳅其耗氧率昼夜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4.0℃时,平均体重4.0 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659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38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930 mg/(g·h);平均体重为7.9 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175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09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251 mg/(g·h);平均体重9.5 g的红尾副鳅平均耗氧率为0.0534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0509 mg/(g·h),夜间平均耗氧率为0.0559mg/(g·h),窒息点为1.137 mg/L。本研究表明红尾副鳅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室内饲养方法,旨在为防治药剂筛选和农药毒理学实验,以及开展对甘蔗二点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提供发育良好的试虫。用玉米棒在室内继代饲养甘蔗二点螟,在第1、4、7、10代观察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评价其饲养效果,并在第5代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进行对比,观察各生长发育指标及生命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在第1、4、7、10代的孵化率和羽化率均在80%以上,幼虫存活率各代均在40%~60%之间,单雌产卵量在25~50粒之间;玉米棒饲养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均高于用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玉米棒饲养的种群净增殖力R0(26.17)、内禀增长率rm(0.08)及周限增长率λ(1.09)均高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且世代发育历期T(38.8)短,增加了世代数。因此,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其多项发育指标优于甘蔗饲养,且饲养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室内大量且继代饲养。  相似文献   

9.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 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8~9节之间,为一个可外翻的腹褶,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形体。羽化后2天未交尾的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腹面中央由密集的柱形细胞组成,向两侧延伸至背部,细胞由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上有多层几丁质,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10.
Scha.  GA 曾仁光 《昆虫学报》1992,35(3):290-293
本文通过对草莓毛管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Cockerell)性外激素腺体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对腺体的外形、大小、位置、数目作了描述;通过对腺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电镜观察,揭示了该虫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成期、释放性外激素期和衰老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飞行磨(Flight mill)装置对三化螟Tryporysa in certulas(Walkr)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及大螟Sesamia infirence(Walker)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 果表明:三化螟与二化螟成虫的飞翔能力基本一致,其有效飞行日龄均为4天,成虫羽化后无明显的生殖前期(<1天),卵巢发育为II级时(1日龄)飞行能力最强。最远累计飞行距离可达32公里以上。雌雄虫具有不同的持续飞翔能力。大螟是这三种螟虫中飞翔能力最强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持续飞行能力,雌、雄虫可分别达32与50公里以上,大螟的有效飞行日龄一般为6天,且具有2-3天的生殖前期,卵巢发育为II级时飞翔能力最强,随日龄的增加,飞翔能力逐步下降,大螟成虫具有远距离扩散飞翔能力及一定的迁飞生理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硬蜱盾窝腺释放性信息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 《昆虫学报》1992,35(2):148-153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13.
陈长琨 《昆虫学报》1992,35(2):142-147
用电镜和光镜以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蜕皮腺的形态与结构,及其在5龄—6龄幼虫的蜕皮期和预蛹—蛹的变态期的变化,并对蜕皮腺分泌的蜕皮液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幼虫期的蜕皮腺共有15对,其中12对位于胸部1—3节和腹部1—9节的背侧面,其余3对位于前、中、后胸基节窝的外侧,至化蛹30小时后逐渐解体;(2)蜕皮腺的分泌细胞均为“液泡型”,在幼虫每次蜕皮期间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蜕皮过程的结束,细胞由分泌状态进入静止状态,体积逐渐变小,色泽由乳白色趋向透明,液泡变小或消失,内质网数量溅少,液泡内含物对PAS反应减弱;(3)蜕皮前蜕皮腺分泌细胞的内含物PAS强阳性,表明蜕皮液是粘多糖或糖蛋白性质的,它通过导管分泌到新旧表皮层之间.  相似文献   

14.
大袋蛾性信息素分泌的时辰节律和内分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博光 《昆虫学报》1988,(3):236-242
本文报道用定量生测方法发现在成虫期短、无多次生殖循环、成虫不取食的鳞翅目昆虫中存在内分泌对性信息素的控制.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雌虫的信息素腺体含量表现每日双峰的时辰节律.将雌虫饲养于两种光暗条件下,不同雌虫的峰期被错开,将恰在峰期前的雌虫中抽取的血淋巴注射于处于低含量期的雌虫中能诱导被注射的雌虫显著增加信息素的分泌.除头、摘除咽侧体或切断心侧体与咽侧体之间的神经均有效地消除信息素的分泌,但对摘除咽侧体的雌虫重植咽侧体却未能恢复其信息素的分泌.然而对低含量期的雌虫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738,能诱导其显著增加信息索的分泌,而江射却未能恢复交配后雌虫的信息素分泌能力.根据本文结果讨论了Barth(1965)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皮肤腺结构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子鳄有三种皮肤腺:背腺、泄殖腔麝腺和下颌腺。背腺位于背中线左右两侧第二行鳞片下方,其确切位置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表1。幼鳄背腺形态多种多样,但显示出是一种退化器官,未观察到腺开口,也未观察到半成鳄和成鳄的背腺,因此扬子鳄背腺可能不具功能。泄殖腔麝腺位于泄殖腔腹唇内,梨形,腺管开口于泄殖腔腹壁,成体腺腔很大,腺的底部壁较厚,腺细胞明显地分成若干小叶,其它部位壁较薄,小叶不明显,属全泌腺,分泌油脂物,繁殖期特别发达,但性未成熟个体亦具功能,是一种信息素下颌腺位于下颌后方两侧皮肤内,圆柱状,脉管开口于下颌腹侧皮肤表面,成体腺腔不规则,腺壁厚,从包囊到腺腔,腺细胞可明显地分成三个区,属全泌腺,分泌油脂物,在繁殖期特别发达,此腺到性成熟才具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三化螟种群系统的最优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学报》1995,38(3):296-304
以三化螟Tryporyza invertulas(Walker)种群动态模型和水稻产量损失预测模型为基础,根据水稻插植期、品种抗性,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杀虫剂多次使用等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各种不同组合对该虫种群动态、水稻产量损失串和净收益的影响,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研究三化螟种群的最优管理决策。其中,对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作了一点改进,它综合了前人所提出的种群动态模型的优点。建立的系统模型能够提供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在内的、对三化螟种群实施有效管理的最优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藏酋猴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描述,主要研究了甲状腺C细胞和甲状旁腺嗜酸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8.
应用触角电位(EAG)技术,从54种标样化合物中,发现4种对甘蔗条螟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用田间诱蛾试验测定这4种化合物不同比例的活性,结果表明,只其中三种:顺-13-十八碳烯醇醋酸酯(A)、顺-13-十八碳烯醇(B)、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C)同时存在才具诱蛾活性(不低于1头活♀蛾诱蛾活性)。而当反-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D)存在于上述三种化合物中,则有明显抑制诱蛾的效果。当A,B,C,三种成分比例为4:2:4时,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