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自然界中,蜘蛛是各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稻、棉田中有40种以上。我县稻、棉田的优势种有拟环纹狼蛛、水狼蛛、草间小黑蛛、管巢蛛、沟渠豹蛛等,它们常守于水稻、棉花的上中下部,捕食量大,每天能捕食数只到十多只害虫,常捕食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稻螟铃等十多种害虫。它吃活虫,不为害水稻。每年从四月上旬到十月下旬均能捕虫,即在早稻、晚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利用蜘蛛治虫。我们对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第 5代稻飞虱虫量稻鸭共栖小区比对照小区分别下降 4 7.6 %、72 .8% ,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 5 0 .0 %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鸭共栖对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较差 ,水稻生长后期需结合采用药剂防治 ;稻鸭共栖可改变农田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 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64.8%和78.5%;稻鸭共育后15 d和45 d,稻田杂草平均减少67.7%和98.1%;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0.4%和62.0%.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1961年在湖南滨湖区水稻生长季节中每五日调查稻虫的结果。 查明该地区共有水稻害虫46种。田间虫口密度大小因稻田类型和季节的不同而异, 早稻田和中稻田有7种害虫数量较大, 一季晚稻田有9种, 双季晚稻田有4种。 全年内各种主要稻虫种群数量高峰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峰态的高低均有不同。种群数量较大的害虫, 依其高峰期出现的迟早顺序, 有稻象虫、稻蝗、二化螟、褐稻虱、黑尾叶蝉、稻苞虫、三化螟和粉白飞虱等。 在不同历史条件的稻田里, 稻虫群体组成及数量互有差异。老稻田稻虫种类较复杂, 主要稻虫虫口密度较高。新开稻田稻虫种类较少(如颤蚓、三化螟等), 而叶蝉和飞虱等较多。 分析了稻田历史条件、稻由生物学特性、还及气候和食料条件, 对于稻虫群体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稻田习见的肖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蛸(Tetragnatha)在稻田中结网张捕害虫,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蜘蛛。它也常生活于茭白和荸荠田等处。因它的身体和步足均细长(雄性的足通常较雌性的更长),故亦有人称之为长脚蛛。一般在植株上部结水平状车轮网,蜘蛛则停留在网一角的叶面上,常捕食(虫向)虫、稻纵卷叶螟、螟虫、稻螟蛉等害虫。静止时,前两对  相似文献   

6.
蜘蛛是农田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保蛛治虫不但已为人们认识,且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并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了解蜘蛛的各种习性,对认识蜘蛛和保蛛治虫都有重要意义。蜘蛛无翅能飞航,有关资料均有所述,但飞航行为的具体细节特别是蛛丝在飞航中的作用却所见不多,作者出于兴趣,对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有机农田害虫治理途径和方法,对华东中晚稻区稻鸭共作有机稻田以及常规对照稻田(根据杀虫剂施用量不同分为Ⅰ和Ⅱ)的蜘蛛和飞虱数量动态进行了连续2年的全季节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蜘蛛由9~10科组成,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常规稻田Ⅱ>常规稻田Ⅰ>有机田,而Simpson集中优势性指数均为有机田最高;3类稻田蜘蛛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动态比较一致,在水稻生长的早期,有机稻田中的蜘蛛个体数量低于常规稻田Ⅰ和常规稻田Ⅱ,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则相反.有机稻田中飞虱个体数量的季节波动比较大,而常规稻田Ⅰ和常规稻田Ⅱ中飞虱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有机稻田飞虱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常规稻田Ⅰ和常规稻田Ⅱ,但蜘蛛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稻田中蜘蛛个体数量跟随飞虱个体数量变化比较明显,而常规稻田Ⅰ和常规稻田Ⅱ则不明显.两年的数据表明,蛛虱比的最低值都出现在有机稻田,而整个生育季节的蛛虱比也为有机稻田低于常规稻田Ⅰ和常规稻田Ⅱ.研究结果说明,有机作物种植中害虫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生态学治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田养鱼(或称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这项技术迅猛发展。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5.0×10~6ha。长期的生产实践已证明,“稻田养鱼、稻鱼双丰收”,不仅能增加农田的经济收入,又可防病治虫,改善生态环境,能立体和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几年来,不少水产、农业科技工作者对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但对养鱼后稻田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未有深入研究。本文对稻田养鱼与水稻生长、病虫害和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种蜘蛛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才 《昆虫知识》1991,28(2):65-67,7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三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两种害虫(稻纵卷叶螟幼虫、褐稻虱若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的结果分析表明共存系统中天敌通过捕食害虫能明显地减轻水稻损失;在供试的密度范围内,褐稻虱自身密度每增加1倍,水稻损失率大约增加6%左右;稻纵卷叶螟幼虫密度的增加对水稻损失有加重趋势,但损失率的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u.)是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幼虫老熟后移至稻丛基部、叶鞘中或枯叶鞘内结薄茧化蛹,所以在稻田中很难找到稻纵卷叶螟的蛹。 1963年我在温州梧埏郊区丰产田中发现此虫能在水稻叶片中化蛹。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1.
廖艳阳  方俊  王智 《蛛形学报》2010,19(1):61-64
探讨了做好稻田蜘蛛越冬保护和增加稻田斑块异质性对稻田蜘蛛群落重建的作用及稻田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做好稻田蜘蛛的越冬保护和增加早稻田斑块异质性有利于早、晚稻田蜘蛛群落的重建,使早、晚稻田蜘蛛群落重建的速度分别加快8天和7天。同时也能维持蜘蛛群落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防止水稻害虫的早期爆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沿江稻田蜘蛛区系及数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蜘蛛是水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已获得国内外的公认,特别是对稻飞虱、稻叶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逐步摸清安徽水稻害虫的天敌资源,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生防工作,我们于1977年6月上旬至11月上旬,对安徽沿江地区稻田蜘蛛的区系及数量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一、沿江稻田蜘蛛区系组成及分布我们采用定点系统采集和随机采集相结合的办法,初步调查了安徽沿江三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十五个县(芜湖、当涂、繁昌、南陵、铜陵、贵池、青阳、东至、石台、望江、枞阳、无为、巢县、庐江、和县)的  相似文献   

13.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3种蜘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食虫沟瘤蛛(Oedothorox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水稻主要害虫飞虱(Nilaparvata lugeni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探讨多种蜘蛛对1种稻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2个。对模型进行主次分析表明,害虫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捕食量影响较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粽管巢蛛,其次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的作用稍小。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粽管巢蛛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和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微蛛科(Micryphantidae)的蜘蛛在农田蜘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蛛的个体虽小,但它们的数量多,繁殖力强,分布广,有飞航习性,利于迁移。且因个体小,便于荫蔽在稻丛基部或棉桃苞叶等处,甚至可钻进虫苞猎食害虫。在利用天敌蛛蜘消灭害虫方面,微蛛无疑是一类重要的研究对象。目前,农田中的微蛛已引起不少人的重视,本文介绍五种常见的农田蜘蛛,以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2)代稻纵卷叶螟与白背飞虱兼治技术的实施依据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be与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我县水稻生育中期的主要害虫。80年代以来,暴发频繁,是稻田害虫类的重点防治对象。过去,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防治适期,分别用药剂防治,但由于稻田用药次数增多,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更多地杀伤了天敌。为了减少稻田用药次数,1988年以来,我站开展了对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兼治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其控虫、护益、节本效果均较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的发生概况我县为单季中籼稻区,80年代,品种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保护和利用农田蜘蛛治虫越来越引人注目。因为蜘蛛类在农田中无农药摧残的情况下,一般能在数量上巨额增殖,分布又广,既能耐暑,又能抗寒。耐饥力强,寿命较长。还能在作物丛中上、中、下三部分分布不同类群,好似分工捕食害虫,构成比较完整的、相当强大的生态防御系统。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农田蜘蛛进行区系调查、饲养、保护等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  相似文献   

17.
以蛛治虫对优化稻田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稻田蜘蛛已知有 2 3科 1 0 9属 373种 ,其中东南、西南、华中、西北和东北稻区分别为 2 2 8、2 2 0、2 0 7、1 2 6和 97种 .田间优势种群较其它天敌相对稳定 ,蜘蛛与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和生态分布相关性强 ,彼此制约关系明显 .以蛛治虫 ,创造有利于蜘蛛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 ,保护了其它天敌 ,发挥多种天敌对稻虫的自然控制力 ,减少了环境污染 ,优化了稻田生态系统 ,使之呈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 深层施药防治水稻害虫,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的施药方法。不但治虫效果显著提高,残效期延长,而且能保护害虫的天敌,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华南农学院于1975年开始进行研究,为我国稻田深施农药打下了基础。湖北黄冈地区农科所在早稻、晚稻秧田、晚稻上试验,证明用呋喃丹、杀虫脒+乐果、叶蝉散等深施,能有效地防治水稻害虫,同时保护了天敌。湖北监利县病虫测报站防治褐稻虱试验结果,呋喃丹残效可达30天以上。江苏丹阳县农科所对杂交稻南优3号试验,用3%呋喃丹,亩施7斤(折合有效成分105克),残效可达70天。浙江嘉兴县农业局试验,呋喃丹和巴丹深施对褐稻虱、黑尾叶蝉,残效最长  相似文献   

19.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仇广灿  成长庚 《昆虫知识》1999,36(6):321-322
蜘蛛是水稻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群,对水稻害虫尤其对稻飞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稻田蜘蛛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并加以合理保护和利用,是稻飞虱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2]。1991~1996年,作者对盐城市的稻田蜘蛛种群的消长动态。控虫效应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991~1996年,每年选择肥力上等、长势均匀的杂交稻(组合为汕优63)田2块,为系统观察圃(不使用杀虫剂)。从7月1日至9月底,每5天1次,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盆拍法,每次抽查100穴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