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骚扰蚊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龙  张永生 《昆虫学报》1987,(4):450-452
1981年6月5日作者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采获一批蚊蛹,获得成蚊,当时鉴定为溪边伊蚊Aedes(Ochlerotatus)riparius Dyar et Knab。1984年5月26日又在上述地区同一生境采获一批幼虫,并将部分幼虫养至成蚊,在形态上与81年获得的成蚊完全相同,但幼虫却与溪边伊蚊幼虫有明显差别。经研究确认此系一新蚊种,因成蚊与溪边伊蚊相似,故命名为类溪边伊蚊,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T.(T.)vicinus(Edwards,1914)(附近杵蚊)在我国有比较广泛的记载。它和bam-busa(Yamada,1917)(竹生杵蚊)近似。Edwards的原描述比较简单,并限于成蚊。实际两者的主要区别除了Edwards提到的本种前足跗瓜的特征外在于:vicinus雄蚊第九腹节背叶宽而末端高度倾斜,各具刚毛25根以上,幼虫的栉齿至少部分生在骨片上,腹刷毛  相似文献   

3.
尤蚊属在我国首次发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蚊属(Udaya)是蚊科(Culicidae)的一个小属,迄今仅知2种。分布于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此前我国尚未见纪录。最近,我们在整理云南省蚊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银尾尤蚊Udaya argyrurus(Edwards,1934)1雄蚊。这是我国蚊科建国以来继霍蚊属(Hodgesia)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新纪录属。兹简报如下:尤蚊属Udaya Thurman,1954中国新纪录模式种:Paraedes(Udaya)argyrurus Edwards,1934Thurman于1954年在拟伊蚊属(Paraedes)之下建立了尤蚊亚属(Udaya)。Matti-ngly(1957)根据其触须长度和明显的跗白环等特征,将尤蚊亚属从拟伊蚊属分出并提升为属级阶…  相似文献   

4.
我国蚊类两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调查滇西的蚊类中,发现两种我国的新纪录,即巨蚊属的毛足巨蚊Toxorhynchites kempi Edwards,1921和伊蚊属纷蚊亚属的杂斑伊蚊Aedes(Finlaya)poecilus Theobald,1903。前者与我国南方的巨蚊常见种紫腹巨蚊Toxorhynchites fravelyi Edwards,1921较近似,但可根据成虫的鳞饰和雄蚊后足跗节1腹面有无密生毛列,和我国巳知的其它巨蚊区分。后者翅具白鳞斑和各足股、胫节具很多白环等特征在该亚属中较为独特,因此容易与其它种区分。它们的主要特征如下:1.毛足巨蚊Toxorhynchites kempi Edwards,1921雌蚊前胸后背片除上缘外大部平覆银白鳞;…  相似文献   

5.
辛东伊蚊幼虫及蛹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东伊蚊Aedes (F.) sintoni Barraud,1924 模式标本产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克什米尔,其幼虫至今不详。 1980年笔者等在进行云南蚊虫调查时,在滇西北高原地区,海拔3,500米的德钦县树洞中,采获一批辛东伊蚊幼虫及蛹,并育出成蚊。鉴于Barraud 1924只描述过辛东伊蚊的成蚊,对幼虫及蛹未作描述,故将所获之幼虫及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Aedes(Finlaya)alboniveus Barraud,1934(银雪伊蚊)是我国发现的又一种白雪伊蚊亚组(niveussubgroup)种类。本种的成蚊外表与本亚组的novoniveus Barraud,1934(新雪伊蚊)近似;幼虫则与albolateralis(Theobald,1910)(侧白伊蚊)和watteni Lien,1968(鳞雪伊蚊)不易区分。但这种伊蚊雄蚊器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抱肢基节的背脊作时子状,末端并有一典型的粗弯刚毛。这与本亚组所有种类都尾不同,因而是鉴别本种的良好特征。 采集地:福建(谭璟宪等,1958)。幼虫孳生在树洞。  相似文献   

7.
Aedes(F.)gilli(Barraud,1924)(全背伊蚊)属纷蚊亚属(Finlaya) 的白环伊蚊组(alboannulatusgroup)。成蚊的喙深褐色;前胸后背片是宽鳞,上部有窄鳞;中胸盾片前部3/5金黄色()或白而带黄色光泽();后跗节Ⅰ—Ⅲ基部具白环。幼虫头毛5-C和6-C单枝而特长,远超过头的长度,我国伊蚊幼虫中是有这样头毛的只此一种,因而容易辨认。  相似文献   

8.
那坡伊蚊 Aedes mubiensis Luh et Shih,1958 系陆宝麟、薛景民于1958年(军事医学杂志1:222—226)根据广西那坡的成蚊标本所记述,迄今未见幼期的形态记述。笔者于1982年8月,在贵州省宽阔水林区王家水库山腰泉水坑(海拨1,500米)采获一批孑孓并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蚊,经雄蚊尾器鉴定确证为那坡伊蚊。兹将幼虫和蛹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1985年4~11月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共发现蚊虫7属34种,包括按蚊属3种,伊蚊属17种)库蚊属10种,阿蚊属、直脚蚊属、杵蚊属和巨蚊属各1种。其中单环伊蚊(Aedesunicinctus,为我国新纪录,阿萨姆伊蚊(Ae.assamensis),金背伊蚊(Ae.gilli)、金叶伊蚊(Ae.oreophiles)、美腹伊蚊(Ae.pulchriventer)和金毛巨蚊(Toxorhynchitesaurifluus)为湖北省新纪录。原见于文献报道的黄边巨蚊(Tx.edwardsi)经核对实为金毛巨蚊之误。单环伊蚊1985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林区松柏镇附近的山坡上(海拔800—1,200米)的树洞内采集到,其主要特征有:幼虫头毛4细小,常分2—3枝…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我们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竹筒内采集的蚊类幼虫标本中,发现一种伊蚊头毛1-c形态特殊,经饲养,获得幼虫及皮、蛹皮和成蚊,鉴定为赖氏伊蚊Aedes (Finlaya)reinerti Rattanarithikul and Harrison,1988,是中国新记录。该蚊种形态特征易与近缘种台湾伊蚊区分,将其各期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巨蚊属(Toxorhynchites)属双翅目、蚊科(Diptera:Culicidae)、巨蚊亚科(Toxor-hynchitinae)。下分Ankylorhynchus、Lynchiella和Toxorhynchites三个亚属。至1981年止,全世界已知巨蚊有67种,5个亚种,我国已见报道的只有巨蚊亚属中的7种。巨蚊有两大特点:一、雌雄成蚊均不吸血;二、幼虫捕食吸血蚊类的幼虫。因而可利用它们来防治吸血蚊类。国内外学者曾对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研究,本文仅就我国已知的巨蚊种类的生态习性作简要综述。一、金毛巨蚊Toxorhynchites aurifluus(Edwards,1921)分布:台湾、广东、湖北;国外见于印度尼西亚。模…  相似文献   

12.
刺扰伊蚊(Aedes vexans)实验养殖的研究国外资料较多,而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于1983年6~9月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五林洞进行了刺扰伊蚊实验养殖的初步观察。蚊种采自该区林间、草甸及畜圈内的饱血雌蚊。饲养在19—23℃、相对湿度70~80%、光照以自然光为主的室内。幼虫饲养在搪瓷盘内,以622料粉为饲料(小白鼠饲料、鱼骨粉和酵母粉,比例为6∶2∶2)。成蚊饲以5%的葡萄糖水。据857条幼虫饲养观察,1—4龄各龄期平均发育时间,依次为2.3天、1.6天、1.6天和3.6天,蛹期均为3天。结果表明,在18~22℃水温中刺扰伊蚊完成幼虫和蛹的发育共需10—14天,…  相似文献   

13.
植物性驱蚊剂的开发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昆虫的习惯化行为反应是制约有效植物性驱蚊剂发展的障碍之一.为了了解登革热重要媒介昆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对植物性驱避剂的行为机制,本研究在分析了香茅油溶液对幼虫存活影响和对成蚊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将白纹伊蚊幼虫于经稀释的香茅Cymbopogon nardus油溶液中饲养,然后通过局部涂肤的方法,测定白纹伊蚊雌蚊的刺叮选择行为变化.结果显示,香茅油对成蚊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但是幼虫经香茅油溶液饲养后,尽管仍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但是44.5 mg/L和178 mg/L的低浓度香茅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减弱.说明幼虫期对精油溶液的经历,可诱导白纹伊蚊刺叮选择行为的习惯化反应,从而降低植物性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抗溴氰菊酯的蚊虫品系,对比白纹伊蚊敏感株和抗性株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差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再以LC_(50)水平的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进行群体筛选至第11代,并通过接触筒法检测各代成蚊抗性。以白纹伊蚊敏感株和获得的抗性株(第9代)雌蚊吸食含2型登革病毒(DENV-2)的血餐,于感染后0,4,7和10 d解剖蚊虫,收集中肠、卵巢和唾液腺,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织的DENV-2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量。【结果】白纹伊蚊经溴氰菊酯筛选至第9代后抗性趋于稳定。第9代抗性株幼虫的LC_(50)为0.053 mg/L,抗性倍数为10.58,成蚊生测的蚊虫死亡率为80%,已达到中度抗性。感染后0 d,所有蚊虫的中肠均可测得DENV-2,而且抗性株的平均病毒感染量高于敏感株;后续时间点敏感株与抗性株蚊虫中肠均保持92.75%~97.18%的病毒感染率,且二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4 d,两株蚊虫的卵巢中均可检测到DENV-2,感染后7 d和10 d的卵巢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4 d时(P0.05),但在7 d和10 d两个时间点,敏感株和抗性株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抗性株平均病毒感染量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显著高于敏感株(P0.05)。蚊虫唾液腺于感染后7 d检测到DENV-2,10 d时唾液腺的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升高且两株蚊虫之间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溴氰菊酯的筛选使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抗性水平逐渐升高,建立了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的实验室品系。DENV-2对白纹伊蚊抗性株和敏感株各个组织的感染率相近,但感染量有所不同,说明对溴氰菊酯有中度抗性的白蚊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液法测试了竹叶花椒果实的水蒸汽蒸馏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并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研究了精油对这两种成蚊的熏杀活性;此外,采用GC-MS分析了该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1)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Ⅰ、Ⅱ、Ⅲ、Ⅳ龄期幼虫及蛹的LC50值分别为25.634/61.472、31.763/76.431、52.356/110.172、258.497/121.884和198.263/162.048mg.L-1;(2)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LC50值分别为24.957和29.517μg.cm-3;(3)在147.52μg.cm-3熏杀剂量下,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3.493和2.993min,24h致死率均为100%;(4)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10种,占精油总量的67.122%,为竹叶花椒果实精油的主要成分。竹叶花椒果实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作用速度快,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蚊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石臼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9°25′,北纬35°33′,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深水港口。1986年我们在港区内对蚊虫种类及成蚊越冬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7、8、9月份,在港区内寻找积水处(海水及淡水)捞取孑孓,实验室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1986年1月中旬,对港区的人房、花窖、下水道及暖气管道等查看有无成蚊栖息越冬,采用捕光法或计数法(蚊数/一刻钟)记录蚊密度及种类。结果捞取孑孓38瓶,羽化成蚊后鉴定有3属14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潘氏按蚊(济南按蚊)An.pattoni海滨伊蚊(东乡伊蚊)Aedes togoi刺扰伊蚊Ae.vexans朝鲜伊蚊Ae.korei…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金线伊蚊及其近缘种分类系统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wards(1932)《蚊科属志》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清理,使属级与亚属级分类学上的混乱状态,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了较大至很大的澄清,成为蚊虫分类学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某些亚属内的混乱状态,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例如,伊蚊属的芬蚊亚属(genus Aedes, subgenus Finlaya)在组级分类上还很混乱。Edwards(1932)将这一亚属分为A~H八个组。其中D~H五个组都为异源组。在这一点上当然不可向他苛求,因为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18.
重庆蚊子种类很多,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有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等四种,它们如何越冬,在消灭蚊子与疾病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蚊虫越冬调查以及越冬蚊虫生理的研究,报告得不多,冯兰洲在1937年曾就北京主要蚊种进行研究,观察到以卵越冬者有:仁川伊蚊Aedes(S)chemulpoensis、汉城伊蚊Aedes(F.)seoulensis、朝鲜伊蚊Aedes(F.)koreicus、多斑伊蚊Aedes(O.)maculatus等四种。以幼虫越冬有:帕氏按蚊 Anopheles(M.)pattoni、林氏按蚊Anopheles  相似文献   

19.
一.1954年3—10月,在长沙市初步调查蚊虫,共採得蚊种9属26种。其中有按蚊属1种、拟三翅蚊属1种、Uraunotaenia属2种、Orthopodomyia属1种、番蚊属1-种、曼蚊属1种、阿蚊属土种、蚊属3种及库蚊属15种(其中2种未定名)。所採得的9属26种蚊虫中,有树竹拟三翅蚊、Uranotaenia bimaculata、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及罗宗番蚊4种,在湖南尚系首次报告。 二.长沙市蚊种的分佈,郊區有25种、中心區有13种。较为常见者有致乏库蚊、三 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貪食库蚊及骚扰阿蚊六种。 三.”长沙市各种成蚊的停歇处,主要是山陵、住宅、郊野及猪、牛栏。 四.在长沙市所发现的蚊虫中,只发现17种幼虫。各蚊种幼虫孳生地的范围是有差别的。致乏库蚊及贫食库蚊范围最广;Uranotaenia bimaculata、othopodomyiaanopheloides、黑足伊蚊的幼虫,只在树洞渍水中发现。 五.各蚊种幼虫间共生情况,已在文中讨论。 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黑足伊蚊在傍晚时吸吮人血。 七.将湖南省已肢知蚊虫编为俭索表,以便有关工作人员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供给教学、研究所需的大批成蚊和幼虫,需要在试验室内饲养,现将我们饲养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的方法简介如下。 一、成蚊的饲养 温度、湿度、通风和合适的饲料是成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温度 埃及伊蚊所需温度较高,以26—29℃为宜。在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需在养蚊室内增设电炉(用导电器调节),以保持室温恒定。 湿度 一般保持60—70%相对湿度。可在蚊笼上放潮湿的泡沫塑料或温纱布,必要时还需在室内放水盆以增加湿度。 通风 养蚊室如无窗户,则需安装一个小电扇,使室内空气流通。电扇还可使热源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