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农业部网站宣传资料称,我国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是"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欧洲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等传闻是否属实?我国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日前农业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解答了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种种疑虑。转基因带来医学"曙光"在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高度关注始于2009年,当时农业部发放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引发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质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有关转基因的争论已经严重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1-5]。"美国科学院证明转基因有毒"、"世界卫生组织拒绝承认转基因食品安全"、"美国卫生部证明转基因有风险"、"美国人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自己不吃、都让中国人吃了"、"转基因正成为超过原子弹的杀伤武器"等流言在国内网络广泛流传;转基因科学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公众"推销"转基因,并成为跨国公司"代言人"等传言已成为一些公众反对转基因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3.
梁力文  邢永忠 《遗传》2015,37(11):1075-1085
<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但是近10年来,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在我国却愈演愈烈,从乡村到城市、从普通人群到专家、从传统媒体到网络、从谣言到科学澄清、从无端谩骂到科学解释,无不充斥着关于转基因是非的争论。这些争论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转基因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还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要让争论更加理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20世纪末引起全球性的争论,一些人反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本文概述了转基因植物产生的必然性、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以及必须建立的安全性保障,阐明对转基因作物和技术应采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20世纪末引起全球的争论,一些人反应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本文概述了转基因植物产生的必然性,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以及必须建立的安全保障,阐明对转基因作物和技术应采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生物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医药、农业、环保、生物材料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动物转基因的应用及其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概述,并从全球角度对转基因生物安全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正>自1982年转基因"超级鼠"出生至今,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转基因技术已经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并且在动物育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改良动物生产性状、提高动物抗病能力、构建生物反应器和疾病模型方面的应用,并就转基因动物育种产业化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机遇还是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成才 《植物学报》2013,48(1):10-22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 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现状、几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终结果, 以及如何科学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以期帮助公众科学地理解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转基因技术经历了从诞生、成长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等阶段,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本文简单介绍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发展历程以及产业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转基因技术的创立,是一场生物学的革命,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争论,归根结底本是一个科学问题。只是因为转基因技术涉及食品、医疗等民生领域,各类社会主体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争论,科技之外的各类因素,如政治、经济、贸易保护、产业竞争、社会伦理、宗教信仰及民族感情等也掺杂其中,才使得有关转基因的讨论不再局限于科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体内长距离水分运输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为植物生理学家和生理生态学家所关注。木质部探针技术的问世,掀起了近年来植物生理学界最为激烈的一场争论。提出了已经有100多年,风行40年的内聚力-张力(Cohesion-Tension, C-T)学说受到质疑。随后维护派和质疑派围绕木质部探针技术、压力室技术(C-T理论的主要支撑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展开辩论。进一步从物理学原理和各种实验上就C-T理论的3个支柱(木质部导管或管胞中巨大的张力、沿树高的压力梯度、连续水柱)进行争论。这场争论似暂告一段落,C-T理论没有被推翻,但仍留有问题期待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一种生物技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预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等比较成熟的方法。近年来,又出现了性腺注射法、RNA干扰法、基因打靶结合克隆法等新技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各种转基因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对各种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本文还对转基因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转基因技术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转基因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很长时间,取得的成果和实效有目共睹。然而,似乎新的事物总是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和磨砺,随着大众媒体日趋发达,众多不和谐乃至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屡屡发出,质疑与忧虑齐飞,惶惑与无语一色,在公众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转基因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中没有跨物种的转基因!随意融合不同物种的基因会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专家在转基因作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上就一直争论不休,并严重地影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解决的方法就是在转基因植株筛选后将选择标记和其它一些辅助序列剔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成果,详细地论述了这些转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比较了它们彼此间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预测了该技术在生物技术和商品化农业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张增一 《生命世界》2008,(7):96-101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发生在生物学家赫胥黎与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以下简称威氏或主教)之间的著名争论几乎成了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同义词。丹皮尔的经典教材《科学史》认为,威氏是顽固的宗教势力的代表,他“企图用讥笑来摧毁进化观念”;赫胥黎则是科学的代言人,是捍卫科学真理的勇士。于是,这场争论就成了“科学真理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冲突,成了科学真理终究能  相似文献   

16.
<正>转基因抗虫棉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种植,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转基因抗虫棉的产业链条中,农民是转基因技术最直接的使用者。通过近年对长江和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集中种植区域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对转基因技术和种子市场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转基因技术——"我们还是不太懂"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你知道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60年代DNA结构的发现和70年代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操作技术(基因工程)日趋成熟。由于利用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可以人为地制造出自然界中以前并不存在的新型转基因生物,因此,该项技术一问世,对各种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的争论就伴随而生。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组织部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了"转基因安全与公众意识论坛",论坛就公众与社会关注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进展、我国转基因重大专项所取得的成果、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及转基因的伦理问题等多个主题组织了专家研讨,同时专家还与到会的公众、媒体和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增长,转基因安全性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其中花粉扩散引起的转基因向近缘种飘流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因拆分技术为采用生物学措施控制转基因飘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基因拆分技术是基于内含肽intein介导的蛋白剪接功能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已在拟南芥、烟草、小麦等作物中证明多个基因拆分后能重新组装成有活性的功能蛋白,这为通过基因拆分技术控制转基因飘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本文对基因拆分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用于限控转基因飘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以来,针对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严峻压力,如何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客观性保持一种科学性的认识,是摆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科学家面前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从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旨在还原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真实性,并简要提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