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对65种半干旱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半干旱草原科尔沁沙地65种植物新采种子和埋藏1年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埋藏1年后,有38种植物的种子仍具有活力.新采种子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下降;而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埋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植物生态类群(杂草、草原植物、草甸植物、沙生植物)而异.种子埋藏1年后,多年生植物萌发率没有明显提高,而1年生植物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对于新采种子和埋藏1年种子萌发率间相差10%以下的物种,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差巴嘎蒿)、埋藏抑制型(如大籽蒿)和埋藏不变型(如鹤虱).  相似文献   

2.
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性特征,种子重量与其它许多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有关,种子重量的分异与其它一些植物性状及环境的变化关系在进化生物学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内容,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种子重量被发现与下列的一些植物学和群落学性状有关:植物的生活型、种子的散布能力、种子的散布方式、植物的高度、植物的冠幅、植物的比叶面积、植物的寿命、动物的捕食、植被中植物的数量或多度、土壤中种子的数量或多度、种子的休眠、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等,另外生态因子如降雨、温度、坡向、海拔、经度、纬度、光强和干扰等都影响种子的重量。种子的重量被认为是在大量小种子和少量大种子之间的进化折衷,在一定的能量限度内,较大重量的种子一般具有较少的数量,而较小重量的种子一般数量较多,这是种子重量和数量方面具有的一种反向关系。与其它性状相比,很多研究都表明种子重量和植物的生活型的关系密切。没有散布结构或风散布的种子比以动物和水作为散布媒介的种子重量要小。种子重量与捕食的关系现发现有3种格局。种子重量和形状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的关系有4种格局。在干旱和阴暗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有变大的趋势。大重量种子比小种子赋予幼苗较优势的竞争地位,其原理尚有争论,尚不清楚是否是幼苗阶段的竞争决定了世界上大部分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种子重量与植物系统学相结合,探索种子重量的变化规律;2)调查群落三向(纬度、经度和海拔)性的种子重量谱变化规律;3) 群落演替与群落种子重量谱的变化;4) 种子重量与群落中植物个体和种子的数量的关系及机理研究;5) 微生境、微地形如坡向、坡位和林间隙等对种子重量的影响;6) 全球气候变化和种子重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植物界中有花植物有大约30万种。大体上说,世界上有多少种花,就有多少种种子。种子形态的多样性,是植物为繁衍后代有利于自身传播、生存而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然而,由于种子一般比较小,有些肉眼看不清楚,它们的美丽动人之处往往不像鲜花那样被常人关注。 细观各类种子,可谓千姿百态。 种子的大小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如原产于印度洋西部岛屿上的复椰子,种子大如蓝球,重达10公斤;而玄参科寄生杂草独脚金的种子,直径不过0.3毫米,可以从针鼻中穿过;一些兰科植物的种子,更是微若粉尘,200万粒才重1克。  相似文献   

4.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若采集时期不同,其休眠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也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特性,是种子植物进化的一种稳定对策。野生植物特别是原产温带的植物,其种子大多有深而长的休眠期。关于种子休眠的概念有多种,这些概念引出了许多学说、假说和模型。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型,一般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机体休眠;机体休眠又可分为外部休眠、内部休眠和综合休眠。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也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的居群和植株时,若采集时期不同,其休眠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亦可能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也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能有效地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机理及其解除方法,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6.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它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植物分类中被列为蕨类植物门,属于高等植物。它与其他高等植物如种子植物和苔藓植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如它是以孢子进行繁殖而不是种子,这就相同于苔藓植物而区别于种子植物,它的输导组织已有原胎的维管束,这就相似于种子植物而不同于没有真正维管束的苔藓植物。所以蕨类植物既可以称孢子植物,亦可以称维管束植物。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上有35万种植物,其中将近2/3是靠种子繁衍的。植物王国争奇斗艳,种子世界自然也是异彩纷呈。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千奇百怪。且不说那些奇花异草,咱们常见的种子就长得各不相同:蚕豆和菜豆的种子是肾脏形的;豌豆和龙眼的种子是圆球状的;花生和大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的;瓜类的种子是扁圆形的……为了方便传播,许多种子还给自己加上了额外的  相似文献   

8.
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产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千粒重和萌发率等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野牡丹属不同植物果实中都有浅、深两种颜色种子,其数量比多在1:2左右。种子形状为类肾形、类三角形、类半圆形、类圆形。浅色种子较饱满,能萌发;深色种子多数干瘪,不能萌发。同种植物浅色种子的千粒重约为深色种子的2倍;不同植物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展毛野牡丹〉地苍〉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野牡丹。野牡丹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7.55%,地苍最低,为12.63%,种子萌发率与采种时期有密切关系。对种子表面做电镜扫描,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和细叶野牡丹种子表面纹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突起;地苍种子表面呈不规则的皱痕;展毛野牡丹种子表面有脊和谷,脊顶部有突起,谷布满穴。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11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并分析了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植物中,仅有5种植物(金花小檗、匙叶小檗、锥花小檗、鲜黄小檗和刺黄花)种子萌发率超过50%,其中金花小檗最高(86.7%);有2种植物(巴东小檗、华西小檗)种子始终没有萌发,其余4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均在10%以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均在10d以后,匙叶小檗种子萌发的持续时间最长(40d)。11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均有较弱的正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海拔有较弱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地中海沿岸沙丘种子大小对植物及其种子多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分析了地中海沿岸沙丘3种微生境(灌丛下、灌丛之间的开阔地、路径)以及整个沙丘生态系统的种子大小与土壤种子库中休眠种子的数量、土壤种子库中总种子的数量、地上植被中各个植物种的个体数量和幼苗数量、每种植物在小样方中的出现频率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也分析了种子尺寸(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与土壤种子的长久性、土壤种子库中休眠种子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分析了具有不同种子大小的植物在沙丘生态系统和各微生境的分布比率,验证了生活周期短的植物的种子在土壤中更长久和被干扰的微生境具有更多的休眠种子这种假说。结果发现,在地中海沿岸沙丘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别大的种子和特别小种子的植物种类都很少,不同植物种子的大小呈现近正态分布,但绝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重量都不超过10 mg;微生境影响种子尺寸与种子长久性的关系,在灌丛下、开阔地区域等两个微生境以及整个的沙丘生态系统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p<0 .0 5 ) ,而在路径这种关系不很明显;种子多度与植被物种出现频率呈现强烈的正相关(p<0 .0 5 ) ,没有发现种子大小与土壤种子库中休眠种子数量、种子库中总的种子数量、植被物种出现频率、植被的物种多度、幼苗植物多度等方面有显著的关系;具有中度大小种子(0 .1~10 mg)的植物在总的土壤种子库、休  相似文献   

1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它在生殖上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胚(幼小植物的雏体),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为果实。但自然界中也有些植物在开花后不经过受精作用也能结出果实,但无种子。因此在发育成熟的果实里,有的含种子,有的不含种子;前者称为有籽果实,后者称为无籽果实,生物学上也把后者称为单性结实。在被子植物中,能够结出无籽果实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经过授粉和其他刺激而产生果实的,如香蕉、凤梨、无子柑桔、无籽柠檬,在番茄、南瓜、黄瓜、胡椒等植物中也偶有发生;这种…  相似文献   

12.
潘扬  罗芳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4,34(10):2490-2497
在种子植物-动物的互惠关系中,植物果实成熟后需要吸引种子传播者取食果实,传播其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同时又要防御种子捕食者过度消耗种子。果实内的次生物质(如:配糖生物碱、大黄素、辣椒素)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依赖脊椎动物传播的肉质果中往往含有与植物茎、叶内相同的次生物质,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未成熟果实内富含次生物质(如:单宁、大黄素),主要保护未成熟种子不被潜在的捕食者和食果动物取食,这些次生物质的含量通常随果实成熟而降低;其它次生物质(如: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而增多,可能起到吸引食果动物的作用。在对脊椎动物捕食的抵御中,果实内不同类型的次生物质促使成熟果实对所有脊椎动物都有毒性(专毒性)或者仅对种子捕食者有毒性(泛毒性)。肉质果内的次生物质对植物-食果动物相互关系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动物取食频次和数量、抑制和促进种子萌发、改变种子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吸引传播者等生态作用而实现。某种次生物质往往集多种生态作用于一身。目前对肉质果内次生物质与脊椎动物相互关系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未来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次生物质与果实生理生化、形态学等特征对食果者的综合调控机理;次生物质在种子传播后的调控作用对植物种群或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从动植物协同进化角度探讨植物次生物质的产生、防御和吸引策略与脊椎动物对果实的选择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等。开展脊椎动物传播肉质果实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完善种子传播机制、植物繁殖和更新格局,丰富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蚂蚁与蚁运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蚁运植物(myrmecochore)即指种子靠蚂蚁携带散布的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蚂蚁与蚁运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由于蚁运植物种子上附生有蚂蚁喜食的油质体,蚂蚁取食油质体后,将种子丢弃在蚁巢附近,从而使植物得以扩散。蚁运植物广布全世界,但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蚂蚁主要搬运草本植物和部分灌木植物的种子。对蚂蚁与蚁运植物互惠共生关系的研究表明:蚂蚁的搬运有利于保护和传播植物种子;蚁巢有利于种子萌发,出苗和建群;蚂蚁的搬运是影响某些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蚂蚁与蚁运植物互惠共生对自然群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明党参种子散布和种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伞形科濒危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的种子生产、散布和种子库动态进行了研究。明党参平均每株产生完好种子132粒,86.36%来自顶生花序,不同生境中个体产生的种子千粒重有差异;其平均1.06m高的花葶在种子散布过程中易倒伏,使种子远离母株;种子散布格局为聚集型;种子库密度随时间逐渐下降。明党参种子产量和不同时期种子库密度均低于同科非濒危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2个种的种子库均为非持续型;明党参具有低种子数、大粒种子、种子散布远离母株以减少种内竞争的K对策,在受到人类大量采挖和生境干扰后种群不容易迅速恢复;而峨参采取高种子数、小粒种子、种子近母株密集分布和产生无性系的r对策,种群受干扰后易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陈进 《生物多样性》2002,10(2):213-218
在种子传播过程中动植物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植物通过食果动物对其种子的传播可能获得逃避种子捕食者、占据新的生境斑块和基因流动等好处,而动物通过消化果肉获得营养和能量作为回报,动植物彼此相互作用,进而可能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动植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在种、属或科水平以上的多物种的多配协同进化,或者通过关键种的协同进化来带动其他食果动物和植物相关性状的进化。“果肉防御假说”则认为果肉原本是保护种子的防御组织,后来才进化成为吸引食果动物以促进种子传播的物质。然而,食果动物和植物一对一的协同进化的例证并不多见;适合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在时空上难以确定;食果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速度不一致;植物与种子传播者的选择压力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和不平衡,加上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这种选择压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有可能变得不显著。种子传播中动植物在进化意义上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对食果动物和植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对系统发育中相联系的不同种的动植物关系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动植物关系对物种分化的影响,有可能为检验食果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新的证据。食果动物传播种子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动植物关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仍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福建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外来植物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志勇 《广西植物》2017,37(3):280-293
通过对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的调查,初步统计出平潭岛共有种子植物127科369属541种,其中,原生植物330种,隶属于91科234属,外来植物211种,隶属于79科160属。与邻近大陆区域、东南沿海岛屿的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较大陆地区原生种子植物,平潭岛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单种科数量多,优势科少。与大陆植物种类相似性小,平潭岛原生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种和属)与鹫峰山有最高的相似性,与虎伯寮区系的属区系分布类型关系最近。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种和属)与上海崇明岛有最高的相似性,而平潭岛大金山岛区系的属区系分布类型关系最近;(2)127科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个类型和7个变型,369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4个类型和12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其次,缺乏起源古老的区系成分;(3)平潭岛原生种子植物与大陆地区的植物种类相似性相对较低,具有典型的海滨特色海岛乡土植物;(4)外来植物与平潭岛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及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极显著相关(P0.01),并对原生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构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坝子村仿野生天麻种植地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植被组成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有23科、28种野生植物,其中种子植物19种、蕨类植物5种、藓类植物4种,种子植物中有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2种、灌木植物5种、乔木植物7种。试验地优势植被类型为乔木与灌木;试验地海拔、土壤水分对植被有较高的影响,且土壤水分与海拔之间正相关;川榛(Cor)、茅栗(Cas)数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小果珍珠花(Lyo)、杜鹃(Rho)随海拔的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沙丘区植物植冠储藏种子的活力和萌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10种植物的植冠储藏(成熟后在植冠中保留至翌年5月)种子的活力及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典型沙生植物(流动沙丘及半固定沙丘植物)沙蓬、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的植冠储藏种子80%以上具有活力,而非典型沙生植物的植冠储藏种子有活力的不足80%,甚至在30%以下;典型沙生植物的植冠储藏种子表现出“速萌型”的萌发特征.植冠种子库使典型沙生植物种子的脱落延迟到风季结束、雨季来临的时候,而且此时的种子活力较高、萌发迅速.植冠种子库是典型沙生植物适应流沙和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比较详细地概述了过去数十年关于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有性生殖特性发生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植物相对生长速率加快,植株达到有性生殖所需形体大小的时间变短,开花期提前,生殖器官的生物量也相应提高,其主要表现为开花数量、花粉和花蜜产量、果实数量与大小、种子大小与产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大多数农作物而言,种子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种子数量的增加,而与种子大小变化关系不大。通常,高浓度CO2对豆科植物种子含氮量影响比较小, 却能显著地降低非豆科植物种子含氮量。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殖生物量增加趋势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不定型植物>定型植物,豆科植物>C3非豆科植物>C4植物,栽培植物>野生植物。针对国内外对CO2浓度升高影响植物有性生殖特性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今后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对横县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横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 269种,隶属于163科65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而裸子植物则贫乏。在科属种组成上,以大科、区域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生活型组成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兼备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与邻近地区相比较,横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广东紫金县相似性较高,区系成分组成则与广东新会区、紫金县相近。因此,横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起源古老,具有一定特有现象,与广东地区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