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山药貌不惊人,表皮簌簌落土,但是它几乎算得上菜市场中老百姓可以选购到的“最好”的蔬菜。山药原名薯蓣,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据宋代的《负暄杂录》记述,因为唐朝代宗皇帝(李豫)的名字讳豫,蓣豫谐音,改薯蓣为“薯药”;到了宋朝,又因为宋英宗(赵曙)讳曙,薯曙也是谐音,所以改薯药名为“山药”。  相似文献   

2.
山药新药源的调查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市场上作商品淮山药流通而药典未收载的山药(原植物为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褐苞薯蓣(D.persimillis Prain et Burk.),参薯(D.alata L.)),药用历史悠久,药源丰富,已形成了较大的产区,在质量方面,与药典收载的怀山药(原植物为薯蓣(D.opposita Thunb.))比较,其有效成分和主要成分如多糖,尿囊素和氨基酸等含量都极为相似,但在多糖的单糖组成上,占优势的单糖种类不同,在药理试验中,四种山药(包括怀山药)效果都基本相同,具有增强机体能力,助消化和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原植物为山薯,参薯及褐苞薯蓣的淮山药作为新药源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展选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94份山药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RAP标记并通过NTSYS2.10软件进行SHAN聚类分析、PROJECTION主成分分析;利用POPGENE软件估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从4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0对能产生稳定清晰可辨的扩增产物的引物,共扩增出75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6条,占总条带的81.7%。聚类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GS)为0.822时,可将94份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20份、第Ⅱ类43份、第Ⅲ类7份、第Ⅳ类3份、第Ⅴ类21份。第Ⅰ、Ⅱ、Ⅲ、Ⅴ类分别为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和参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与第二主成分可解释88.34%(82.10%和6.24%)的遗传总变异。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比较5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值,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现为Ⅰ>Ⅴ>Ⅲ>Ⅱ>Ⅳ,第Ⅰ类(薯蓣)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山药遗传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51.88%,大部分差异存在于群体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高。结论:山药种质资源丰富且群体遗传分化高,有利于山药新品种的选育。SRAP标记可有效应用于山药种质资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DNA指纹鉴定技术鉴别山药品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薯蓣皂苷(Dioscin)是甾体皂苷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豆科等植物中,尤其穿龙薯蓣、黄山药薯蓣等含量极高。祖国医学认为山药与穿龙薯蓣功能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现代研究表明薯蓣皂苷有抗肿瘤、改善心血管功能、免疫调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抑制结肠功能亢进等作用,本文将进二十年薯蓣皂苷药理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国产日本薯蓣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实验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野生日本薯蓣(DioscoreajaponicaThunb.)的多糖及尿囊素含量与薯蓣(DoppositaThunb,药材名山药)非常相近,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薯蓣具有极显著的降血糖和降血脂功能,与山药类药材具有相同的作用,证明国产日本薯蓣具备了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快繁山药     
山药(Dioscoreaopposita)又名薯蓣,为薯蓣科植物。我国山药资源丰富,主产河南,在黄河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山药的块根和珠芽(中药称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均可药用,具有健脾、固精、补肺、益肾等功效。但由于山药长期进行营养繁殖,导致其品质退化,产量?..  相似文献   

7.
紫山药又称为"紫人参",其肉色亮紫,富含特有的多糖、粘液质、蛋白质、淀粉、多种氨基酸、矿物元素等营养性成分,还具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薯蓣皂苷(天然的DHEA)、尿囊素、多酚、植物固醇,有8种类黄酮物质花青素等。因此,紫山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集美味和保健养生作用于一体的珍贵药食兼用的绿色食品。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紫山药的营养性成分、保健功能性成分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和展望。旨在提高人们对紫山药保健功能的认识,为今后科学地开发利用紫山药资源,促进紫山药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穿龙薯蓣     
穿龙薯蓣,主产于东北和华北,华中及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山野林下,在各地,又有穿山龙、地龙骨、野山药等俗称,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圆柱形,皮层纸状剥脱,内黄色,骨质坚硬,在地下约10厘米深模走;茎有纵纹,左旋缠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掌状浅裂,基部心形,具长柄。花序腋生,疏穗状倒悬,7-8月份开花;花小,黄绿色。葫果具三宽翅,8——9份成熟。在笔者家乡,东北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衔接的林间谷地,穿龙薯清常生长在柞、榨。锻、杨、榆等乔木组成的阔叶林中,野生…  相似文献   

9.
对收集的66份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表明,在15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片缺裂(1.18),其次是地下块茎形状(1.17)。叶脉数频率分布最高(92.65%),其次为叶先端渐尖(89.71%)。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66份淮山药种质聚为二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为薯蓣,第Ⅱ类群种质为参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496%,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山药抗病性因子,第三和第四主成分反应山药地下块茎形状因子,第五主成分反映地下块茎颜色。通过以上研究,为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药素     
山药素(batatasins)主要存在于薯蓣(Dioscora batatas,俗名山药)中。尽管在含有山药素的不同植物中,同时也含有ABA,但山药素抑制生长、促进休眠的效应远比ABA显著得多。山药的繁殖器官——小鳞茎是由其地上部分的侧芽膨大而成的。小鳞茎必须经历一个后熟或层积期才能萌发(J. Expt. Bot. 1975, 26:757)。Hashimoto和Tamur发现山药小鳞茎中山药素Ⅰ的丰度与其休眠的深度呈正相关(Phytochemistry,1973,12:2789)。山药素Ⅰ的化学名称为2,4,7-三甲氧基-6-羟基-9,10-二氢菲。  相似文献   

11.
福建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药(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对山药引种育种、资源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APD-PCR技术对来自福建不同地区的34份山药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0多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4条引物,共扩增出1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161,多态性比例为88.5%.应用DPS统计数据软件进行差异条带的遗传距离系数分析,构建遗传距离系数矩阵,然后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将34份资源分成4类:普通山药、田薯、扁山药和福建大薯.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普通山药分为长山药和棒山药2个亚类,这与经典的园艺学分类相符,在分子水平上支持了按园艺学薯块类型对山药资源进行分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以山药、日本薯蓣和黄独3种薯蓣属植物为材料,研究珠芽育苗中其茎叶生长与珠芽内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薯蓣在茎蔓生长过程中珠芽内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逐渐降低.山药和黄独的珠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茎蔓生长初期不断增加,随着茎蔓节数继续增加又逐渐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在叶片展开前不断增加,叶片展开后又急剧降低;日本薯蓣珠芽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茎蔓节数增加逐渐上升,但保持相对较低水平.3种薯蓣珠芽内α-淀粉酶活性均强于β-淀粉酶,其在茎蔓和叶片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薯蓣珠芽内淀粉主要在α-淀粉酶作用下转化分解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从而为茎蔓和叶片生长提供能量,且还原糖含量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山药营养全粉》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山药为薯芋科植物。全世界有九个属650余种。中国只有薯芋一个属,80余种。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均有自然分布。而江苏丰县早已建立了山药大面积的栽培种植基地。山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薯芋本经上品。[释名]薯芋、土薯、山芋、山药、玉延。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相似文献   

14.
重要的甾体激素药源——黄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眉吐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又名火头根、黄姜,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植物。黄姜多为雌雄异株,少为雌雄同株,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中,喜温暖,不耐寒,为亚热带的植物类型,在群落中为伴生种类。黄姜的根茎含薯预皂吉元,其含量为世界上薯统属植物之最,超过了墨西哥王牌小穗花薯预,且质纯易加工,是合成自体激素、盾叶冠心宁和避孕药的主要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用薯预皂着元为原料,加工生产强的松、黄…  相似文献   

15.
薯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mb),别名有山药、淮山药、山芋、延草、王芋等。属薯蓣科,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块茎肉质,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00cm,直径2~7cm,外皮灰褐,生有须根;茎细长,蔓生,有棱,光滑无毛,呈紫色;...  相似文献   

16.
薯蓣食品加工公司东方食品公司(三岛市)表示要委托本地的长泉町农协试验栽培作为原料的大和种薯的无病毒种薯。今秋可得出栽培结果。加工食品化的风波波及到以生吃为主的薯蓣。冻干和切片冻薯的年增长率为15~20%。其中,食品加工公司计划开发可望增加产量的无病毒种薯旨在一条龙化。该公司首先通过茎尖培养在试管内从无病毒化的幼苗中培育小薯块。在网室栽培小薯块,1987年秋能收获烟盒大的种薯。这种种薯现在供栽培试验。但是,东方食品商品开发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西地方特色山药品种(瑞昌山药,南城淮山,广丰千金薯,永丰淮山和泰和竹篙薯)光合生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其盆栽试管苗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含量以及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量,并对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江西地方特色山药盆栽试管苗营养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在5月~9月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7月或8月的15点达到最高值。江西地方特色山药盆栽试管苗营养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速率(CUE)、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适应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P)在5月~9月这5个月中也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7月或8月达到最高值,但其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在5月~9月这5个月中却"先降后升",且均在8月达到最低值,其中瑞昌山药在7月和8月的Ci无显著性差异,南城淮山和广丰千金薯在7月和8月的q N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江西地方特色山药盆栽试管苗在7月和8月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这为江西地方特色山药试管苗的移栽及其以后的水肥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zingibiernsis)、黄独(D.bulbifera)和山药(D.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并探讨这4个片段在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上的意义。结果表明,4种薯蓣属植物共22份材料的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026~1142 bp、1156~1178 bp、744~822 bp和355~599 bp。用PAUP 4.0b10和贝叶斯推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的黄独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较近;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非洲的黄独与云南的黄独的亲缘关系很远。但仅用这4个cpDNA片段还不能完全区分小花盾叶薯蓣和盾叶薯蓣,这说明基于这4个序列片段的系统发育证据与4种薯蓣属植物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盾叶薯蓣是我国特有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其根茎所含的薯蓣皂素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的前体物质。本文在预发酵酸水解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盐酸浓度、不同加水量以及不同中和试剂对薯蓣皂素提取率的影响,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水量。实验结果表明:HCL浓度为2.5 mol/L时,薯蓣皂素提取率最大,为2.408%;皂素含量随加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最佳的中和试剂为CaO。  相似文献   

20.
药源植物盾叶薯蓣甾体皂苷及皂苷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盾叶薯蓣是重要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其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居薯蓣属植物之冠,为我国的特有种。为了寻找高含量的资源、筛选新的生理活性成分,多年来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概括了盾叶薯蓣的资源分布、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