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种植年限对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薰衣草病害防治和增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采集新疆伊犁霍城县种植年限1、3、5 a,以及未种植薰衣草土壤,对ITS序列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样品组真菌多样性和群落分布规律及与种植年限的关联。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Shannon指数逐渐降低,而Chao1指数先降低后增高。在种植薰衣草土壤中共检测到12个门,28个纲,72个目,146个科,236个属。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为优势菌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子囊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担子菌门逐渐增高,而球囊菌门先增加后降低。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Xylodon、锐孔菌属(Oxyporus)、镰刀菌属(Fusa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均属于植物致病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Xylodon...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15种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1种杜香属(Ledum)植物和Cassiope fastigiat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 (包括5.8S)序列.加上从GenBank下载的13种杜鹃属植物和Bajiaria racemosa的ITS序列,以C. fastigiata和B. racemosa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对杜鹃属的亚属和组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杜鹃属是一个单系类群,叶状苞亚属为杜鹃属的基部类群; 2)杜香属确应归并到杜鹃属中,且与有鳞杜鹃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有鳞杜鹃亚属和杜香构成一个单系分支,该分支是其余无鳞杜鹃花的姐妹群; 4)由无鳞杜鹃花组成的一个分支的内部支持率较低,其中常绿杜鹃亚属和映山红亚属均为内部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而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均为多系类群; 5)在马银花亚属中,长蕊杜鹃组和马银花组均分别得到强烈支持,马银花组与异蕊杜鹃亚属可能构成姐妹群关系,异蕊杜鹃亚属和马银花组组成的一个分支可能与映山红亚属构成姐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ITS序列探讨杜鹃属的亚属和组间系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报道了 15种杜鹃属 (Rhododendron)植物、1种杜香属 (Ledum)植物和Cassiopefastigiat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 (包括 5 .8S)序列。加上从GenBank下载的 13种杜鹃属植物和Bajiariaracemosa的ITS序列 ,以C .fastigiata和B .racemosa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对杜鹃属的亚属和组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杜鹃属是一个单系类群 ,叶状苞亚属为杜鹃属的基部类群 ;2 )杜香属确应归并到杜鹃属中 ,且与有鳞杜鹃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有鳞杜鹃亚属和杜香构成一个单系分支 ,该分支是其余无鳞杜鹃花的姐妹群 ;4 )由无鳞杜鹃花组成的一个分支的内部支持率较低 ,其中常绿杜鹃亚属和映山红亚属均为内部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 ,而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均为多系类群 ;5 )在马银花亚属中 ,长蕊杜鹃组和马银花组均分别得到强烈支持 ,马银花组与异蕊杜鹃亚属可能构成姐妹群关系 ,异蕊杜鹃亚属和马银花组组成的一个分支可能与映山红亚属构成姐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毛茛科乌头属植物57种、5变种的种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种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颇为稳定,种子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仅露蕊乌头的种子表皮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疏密不一的瘤状纹饰;(2)种子形态在亚属水平上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其中的单型亚属——露蕊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具有较为复杂的网状凹陷,与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相当平滑)明显不同;(3)种子形态在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中都有明显的分化,所观察的牛扁亚属的种子可分为两个类型,乌头亚属的种子可分为4个类型.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乌头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和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究伊犁薰衣草不同季节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子技术对伊犁薰衣草的根际土壤真菌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根际真菌多样性的情况,分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从薰衣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出94个真菌菌株,隶属19个属,薰衣草根际真菌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月>9月>7月。相对于9月与7月,4月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菌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2,3(2):193-200
木蜂族Xylocopini共分为三属:厉蜂属Lestis分布于美洲;突眼木蜂属Proxylocopa主要分布于旧北区西南部;木蜂属Xylocopa全世界均有分布。据Hurd & Moure(1963)记载,东洋区木蜂属153种,旧北区76种。本文记述我国木蜂属24种,隶属于十个亚属,即分布于东洋区的典型亚属:绒木蜂亚属Bombioxylocopa,蓝胸木蜂亚属Cyaneoderes,尖足木蜂亚属Hoploxylocopa,夜木蜂亚属Nyctomelitta;分布于东洋区及旧北区的亚属:宽足木蜂亚属Platynopoda,毛带木蜂亚属Zonohirsuta;分布  相似文献   

8.
32种杜鹃花属植物亚属间杂交的可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平 《广西植物》2018,38(12):1566-1580
为探索杜鹃花属植物亚属间杂交的可育性规律,该文对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n)及马银花亚属(subgen. Azaleastrum)、映山红亚属(subgen. Tsutsusi)和羊踯躅亚属(subgen. Pentanthera)的亚属间杂交进行了研究,共涉及杜鹃花属植物5亚属15亚组32种,杂交组合118个。结果表明:(1)杜鹃花属植物的亚属间杂交存在明显的生殖障碍,其可育性水平与亚属及其类群组合有关,高、中、低与不育比例为2∶16∶8∶92,可育比例仅20.0%,杜鹃亚属与马银花亚属等4个亚属级组合杂交未显现可育性。(2)亲本杂交组合方式对亚属间杂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类群组合有明显的向性。以杜鹃亚属做母本与常绿杜鹃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杂交的可育组合比高于反交,且在有关大王杜鹃、粘毛杜鹃、露珠杜鹃和马缨花的杂交中也是如此,但与银叶杜鹃亚组杂交正好相反;另外,12对单向可育组合,分布于常绿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等4类亚属级杂交组合中。(3)杜鹃花属的亚属间杂交不亲和与败育现象明显,不可育组合百分率占80%,不能坐果是败育的主要表征,所有可育组合的绿苗率比值和单位种子数比值无一例达到相应母本的自然授粉水平。(4)双亲系统分类上的关系对亚属间可交配性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可育程度一致,染色体倍性也有一定的作用。(5)有关研究为探索和认识杜鹃花属植物亚属间进化遗传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考,银叶杜鹃亚组可能是解释常绿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进化遗传联系的重要类群,杜鹃亚属的多鳞杜鹃可能与常绿杜鹃亚属具有广泛的血亲关系,其中多鳞杜鹃与岷江杜鹃彼此为生态相邻种并有可能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有遗传渗透,百合花杜鹃和毛肋杜鹃分别与映山红亚属、腺果杜鹃与马银花亚属,越峰杜鹃和繁花杜鹃分别与映山红亚属,大白杜鹃与羊踯躅亚属间的联系均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文贞  李超 《昆虫学报》1990,33(2):247-249
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原只有两个亚属,Smit在1983年将角叶蚤科有关属和亚属与角叶蚤属合并,同时建立两个新亚属,现包括下列几个亚属:(1)Amonopsyllus Wagner,1938,(2)Celeophilus Smit,1983,(3)Ceratophyllus Curtis,1832,(4)Emmareus Smit,1983,(5)Monopsyllus Kolenati,1857,(6)RosickyianaSmit,1972,本属共计有72种和亚种。亚属Emmareus计载有9种,近来又发表Ce-ratophyllus(Ceratophyllus)chasteli Beaucournu, Monnat & Launay,1982应归到此亚属中。本亚属青海只有粗毛角叶蚤(C.(Emmareus)garei Rothschild,1902)和北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膜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是双子叶植物纲防己科(Menispermaceae)、千金藤属(Stephania)植物。根据雌花花被状态、雌雄花的萼片和花瓣数量、根的形状等,千金藤属植物分为山乌龟亚属、粉防己亚属和千金藤亚属。千金藤属植物全世界有60种,我国有39种1变种。千金藤亚属植物在我国有12种,如千金藤、光叶千金藤(S.japonica var.timoriensis)、桐叶千金藤(S.japonica var.discolor)、雅丽千金藤(S.elegans)、纤细千金藤(S.gracilenta)、草质千金藤(S.herbacea)、西南千金藤、四川千金藤(S.subpeltata)、景东千金藤(S.chingtungensis)等。  相似文献   

12.
杜鹃花属植物的可育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平 《生物多样性》2019,27(3):327-96
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可育性研究的成果和进展, 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1)杜鹃花属的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n)和羊踯躅亚属(subgen. Pentanthera)中存在多倍化现象, 甚至存在同一物种有多种倍性。(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 除了常见种内杂交及自交情形外,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杜鹃亚属和映山红亚属(subgen. Tsutsusi)内种间杂交十分普遍, 也有跨亚组之间的自然杂交案例。(3)杜鹃花属植物中自交亲和(self compatibility, SC)与自交不亲和(self incompatibility, SI)现象并存, 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 Fortunea)兼具自交败育到高可育性的所有类型, 而在映山红亚属与马银花亚属(subgen. Azaleastrum)中自交不亲和现象则更为常见。通常自交被认为是杜鹃花物种的被动适应, 但对于一些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局域种而言, 则可能是一种主动响应。(4)不同分类等级(亚属、组和亚组)间的人工杂交研究表明, 杂交亲和性或可育性与双亲的系统发育关系及染色体倍性具有明显的关联, 并反映在发育阶段和各项亲和力指标的变化之中。常绿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间的远缘杂交相对比较容易, 常绿杜鹃亚属与映山红亚属间、映山红亚属与杜鹃亚属的正反交、映山红亚属与羊踯躅亚属的正交以及常绿杜鹃亚属与羊踯躅亚属的正交、马银花亚属与杜鹃亚属正交等也有亲和的案例。(5)自交不亲和亲本的介入可大幅度增加种间杂交的不育比率, 并导致其由双向可育到单向不育再到双向不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少英  刘洋 《四川动物》2005,24(1):98-103
绒鼠属于1896年建立?针对该属有几个亚属、多少个有效种的问题10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般认为该属有3个亚属:Eothenomp亚属、Anteliomys亚属,和Caryomys亚属。部分人认为只有前两个亚属;少数人认为没有亚属分化。至于该属的种类争论更大,命名的种类多达20个,但没有一人同时承认20个种,比较多数人认为有11个种。我们通过研究该属部分种的阴茎形态学认为:该属有3个亚属,即Eothenomys亚属、Anteliomys亚属、和Caryomys亚属。  相似文献   

14.
根据前翅间插缨的有或无,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常分成两亚属,即指名亚属Haplothrips和无间插缨亚属Trybomiella.目前中国已知18种简管蓟马均属于指名亚属Haplothrips.记述了采自菊科鬼针草花上的无间插缨亚属Trybomiella 1新纪录种,钳端简管蓟马Haplothrips(Trybomiella)articulosus(Bagnall),该种原产于非洲大陆.中国Trybomiella亚属曾记载有2种,其中顶简管蓟H.(T.)apicalis(Bagnall)已转移到Plicothrips属,而色带简管蓟马H.(T.)aurocingulatus Pelikan是Dyothrips pallescens(Hood)的同物异名.首次报道该亚属在中国的分布.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獐牙菜亚族(subtribe Swertiinae)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分类处理较困难的一个亚族。为探讨该亚族各属之间和属内的系统关系,选取了该亚族86种及变种,采用ML和BI方法对样本的叶绿体基因mat K和rbc L片段进行分析,构建了该亚族的系统发育树,用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MCMC)的分子序列贝叶斯分析推算了该亚族的关键演化时间点。结果显示:①龙胆亚族和獐牙菜亚族各自为单系,且互为姐妹类群;②獐牙菜属、假龙胆属、肋柱花属和喉毛花属均不是单系群,各属的种在系统发育树上互有交叉,特别是獐牙菜属的多个种分别聚到不同的支上,与其它属是并系关系;③獐牙菜亚族49个种在约4 Ma开始形成;④分子数据支持何廷农分类系统对于獐牙菜亚属和多枝亚属的属间划分,部分支持多枝亚属下多枝组和宽丝组的划分;⑤异型花属、獐牙菜属、假龙胆属、喉毛花和肋柱花属的属间分类以及獐牙菜属肉根亚属密花组的系统位置仍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刘维德 《昆虫学报》1959,(4):388-392
一、序言 黄虻亚属(Subgenus Ochrops Szil.)隶属双翅目的虻科虻属(Tabanus,Tabanidae),主要分布于旧北区,已知约30余种,本亚属虻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体色黄绿、灰黑或近金黄色;2.复眼中部有一条显著而细窄的黑带;3.额板(Callus)一般不大,中额板(middle callus)与之远离,额板和中额板的轮廓常不固定;4.触角各节都呈黄色;5.盾片无纹饰;6.r_4脉皆有坿枝。本亚属的虻类中有几种  相似文献   

17.
庄平 《广西植物》2018,38(12):1588-1594
该研究以杜鹃花属5亚属3组17亚组38种和共计91个可育组合及109个不育组合的杂交结果为依据,通过杂交可育指标频度分析,初步揭示该属植物种间可交配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育性等级频度的研究,可得到种间可交配性排序结果,即亚属级:常绿杜鹃亚属内杂交杜鹃亚属内杂交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亚组级:银叶杜鹃亚组×同亚属的其他亚组云锦杜鹃亚组内杂交云锦杜鹃亚组×银叶杜鹃亚组银叶杜鹃亚组×杜鹃亚属各组三花杜鹃亚组内杂交云锦杜鹃亚组×同亚属其他亚组云锦杜鹃亚组×杜鹃亚属各组常绿杜鹃亚属的其他亚组×杜鹃亚属各组。(2)种间可交配性与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及染色体倍性有明显的关联,与分类系统中所反映的类群亲缘关系契合,原始的杜鹃花属植物类群如常绿杜鹃亚属可能比较进化类群具有更广泛的可交配性。(3)坐果率、绿苗率、绿苗系数和单位可育种子数量及其等级频度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杜鹃花属植物杂交可育性数量特征,但也分别存在某些局限性,建立综合评价方案和可育性等级频度指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沼兰族是兰科植物的大族之一,约2000种,除了极地和沙漠地区,全球均有分布.该族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其在东南亚、热带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有关于该族植物形态和分子系统的研究,但有关该族亚族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清楚,属的界定争议也较大.该文基于核基因片段 ITS 和叶绿体基因片段 mat K 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理分析法,对现有沼兰族主要属的123种植物和10个外类群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沼兰族主要分为3个亚族分支,包括附生的鸢尾兰亚族(Oberoniinae)、地生的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和沼兰亚族分支(Crepidium clade).鸢尾兰亚族包括6个属、羊耳蒜亚族分支包括5个属、沼兰亚族分支包括4个属;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应归并为鸢尾兰亚族;Disticholiparis 属与 Stichorkis 属的模式标本相同,应并入 Stichorkis 属;沼兰属(Cre-pidium )和无耳沼兰属(Dienia )的唇瓣结构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为单系类群.此外,在收集野外实验材料过程中,发现了2种产自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沼兰族新种,分别命名为麻栗坡羊耳蒜(Platystyliparis mali-poensis G.D.Tang,X.Y.Zhuang & Z.J.Liu)和秉滔羊耳蒜(Cestichis pingtaoi G.D.Tang,X.Y.Zhuang &Z.J.Liu).  相似文献   

19.
沼兰族是兰科植物的大族之一,约2 000种,除了极地和沙漠地区,全球均有分布。该族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其在东南亚、热带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有关于该族植物形态和分子系统的研究,但有关该族亚族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清楚,属的界定争议也较大。该文基于核基因片段ITS和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理分析法,对现有沼兰族主要属的123种植物和10个外类群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沼兰族主要分为3个亚族分支,包括附生的鸢尾兰亚族(Oberoniinae)、地生的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和沼兰亚族分支(Crepidiumclade)。鸢尾兰亚族包括6个属、羊耳蒜亚族分支包括5个属、沼兰亚族分支包括4个属;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应归并为鸢尾兰亚族;Disticholiparis属与Stichorkis属的模式标本相同,应并入Stichorkis属;沼兰属(Crepidium)和无耳沼兰属(Dienia)的唇瓣结构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为单系类群。此外,在收集野外实验材料过程中,发现了2种产自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沼兰族新种,分别命名为麻栗坡羊耳蒜(Platystyliparis malipoensis G.D.Tang,X.Y.ZhuangZ.J.Liu)和秉滔羊耳蒜(Cestichis pingtaoi G.D.Tang,X.Y.ZhuangZ.J.Liu)。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株龄薰衣草花生物学性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 以昆明薰衣草CAS08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vandula latifolia Medik.)为试材, 对不同株龄(一年生 、两年生和三年生)薰衣草的花枝、 精油提取率和精油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株龄薰衣草的单支花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P 〈0.05); 薰衣草花精油的提取率在不同株龄间有差异, 分别为一年生熏衣草花精油提取率3.40%、 两年生2.37%和三年生3.60%; 薰衣草CAS08花精油的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芳樟醇、樟脑和红没药醇, 株龄对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薰衣草产业化发展及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