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琴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2018,26(4):327-239
正1植物遗传资源应当是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的服务价值远高于经济生产总值,据Costanza等(1997,2014)研究,1995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33万亿美元,当时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NP)为18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25万亿美元,而全球GNP为68.85万亿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是国家公园保护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等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了各类保护地,自然环境得到恢复。Chen等(2019)发现,近30年来全球的植被叶面积在增加,中国植被仅占全球植被面积的6.6%,却为全球植被叶面积净增长贡献了25%,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正>癌症作为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严峻形势,至今仍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07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为76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到1320万.而国内癌症发病率每年激增3%~5%,全球新发癌症病人的20%将出现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也在中国.尽管国家和社会付出了大量努力,至今防癌、抗癌、治癌均缺乏特别有效的手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下,许多野生动物因生境退化和丧失而濒临灭绝。为了探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白唇鹿适宜生境的分布格局及保护状况,基于491个白唇鹿分布位点,利用GIS和Maxent模型模拟预测了SSP1-2.6和SSP5-8.5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全球气候变化对白唇鹿在2040年(2021-2040)和2100年(2081-2100)潜在适宜生境分布并对其保护空缺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受试者曲线和刀切法对模型模拟结果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从2021到2100年期间:(1)影响白唇鹿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植被类型、最暖季均温和最热月最高温和海拔;(2)白唇鹿潜在适宜生境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南部、三江并流区以及青海、四川和甘肃交界带;(3)白唇鹿潜在适宜生境平均海拔上升,质心向高纬度移动;(4)在SSP1-2.6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白唇鹿2040年和2100年位于中国生态屏障区、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之内的潜在适宜生境的平均最高和最低比例分别为76.11%和26.92%,而在SSP5-8.5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分别是69.41%和69.34%。本研究揭示了全球气候变暖主要通过对青藏高原暖季的增温效应影响白唇鹿潜在适宜生境,最高达到73.08%的潜在适宜生境还处于保护空缺区域。全球经济发展尽早进入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保护空缺区域进行保护地规划与建设将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医药行业.跨国医药公司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成长性对跨国医药公司有着长久的诱惑。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人口、流行病学和经济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世界的药品市场。人口正在增长和老化。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口将从2005年的65亿增长到76亿;并且人口老化的速度也正在加快;与2005年全球人口中有4.774亿(7.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比,到2020年,老年人将达到7.194亿人(9.4%)。据统计,80%的7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年至少服一种药;  相似文献   

7.
2020年“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给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危害。COVID­19的大流行影响了全球发展、世界格局乃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回顾2020年本刊新年寄语 “恐慌与激情过后,以理性与科学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文中提及“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了全球大流行状态。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不得不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无望,如果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跨年度的风险越来越大”。抗疫一年多,COVID­19疫情......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李红英 《生态学报》2014,34(23):7137-7147
着眼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之路的科学预测与分析,借鉴传统环境负荷模型以及资源与经济脱钩理论、区位熵理论等,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有关绿色经济指标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2001—2010年全球及中国有关绿色经济指标,依照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预计"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成本、人均绿色GDP将分别达到3.11×1012美元、0.37×104美元,生态负荷强度、资源脱钩指数及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分别为0.38、0.66、75;2020年中国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关口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生态系统压力逐年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绩效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逐渐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仍需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权责纷争;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迅速成长的新生学科,一经兴起便引起了全球的关注。2004年美国的《技术评论》将合成生物学列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2007年,美国生物经济研究会发表了题为《基因组合成和设计之未来,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的报告。美国《时代》周刊也将"创造生命"列为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态学报》1958,44(5):565
全球变化已经通过提高水温、改变降水格局和水流状况、促进物种入侵、增加极端事件, 对不同的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该文将全球变化背景下淡水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 (1)全球变化各要素对个体、种群、群落及至生态系统水平的影响; (2)全球变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 (3)淡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对策。最近10-15年淡水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快速发展, 取得的重要突破有: (1)阐明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水温升高的响应过程与机制; (2)揭示淡水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河流等)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变化因素的影响下呈现有机碳埋藏减少和矿化速率提高。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淡水生态系统全要素的系统观测与整合; 开展以“河流”为介质耦合多系统的碳输运和转化过程研究; 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揭示淡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主要引起3~6月龄马和免疫缺陷患者肺部相关疾病,病死率为50%~80%;此外还可以感染猪、羊、猫、狗、骆驼等动物。该菌不仅对马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危害免疫缺陷患者的健康,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公共卫生学的重视。马红球菌感染宿主后,其通过抑制吞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抵抗巨噬细胞杀伤从而进行免疫逃逸;此外,由于马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存在功能缺陷使其不能有效抵抗马红球菌感染。目前关于宿主感染马红球菌的免疫机制尚未阐述清楚,从马红球菌与宿主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就宿主感染马红球菌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马红球菌感染的免疫机制,同时为该菌所引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彩春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21,41(23):9536-9542
2021年2月18日,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与自然和谐共处: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危机的科学蓝图》。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三大环境紧急情况;人与自然关系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加剧环境风险、遏制环境恶化的全球承诺尚未兑现、环境风险威胁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多重挑战;全球亟需开展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框架的系统变革,加快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重点行动,改革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提高粮食、能源和水系统的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性,加强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健康的协同保护,进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该报告结合全球环境评估的最新进展,强调了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仍是未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我国社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有如下启示:(1)创新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探寻不同发展路径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社会-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特征与趋势;(2)注重科学研究对决策的支撑以及与国际重大议程的衔接,探索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石化资源日益匮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生物基产品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基础,发展可持续、可再生且环保的"绿色经济",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各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和计划,鼓励和刺激大型化工集团斥巨资投入以生物基产品为代表的生物经济;另一方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物基产品的发展。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全球主要生物基产品的市场现状、主要研发企业、生产状况等,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长达118页的报告中,Graham Brookes和Peter Barfoot详细分析了生物技术作物在1996-2006期间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生物技术作物的商业化给全球经济和环境带来明显利益,为全球粮食的安全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朱潜挺  吴静  王铮 《生态学报》2013,33(11):3499-3508
气候融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减排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发达国家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国际气候融资且发展中国家将其所获得的转移资金完全用于碳减排的经济机制下,在MRICES(Multi-regional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economy with GDP spillovers,GDP溢出作用下的多区域气候经济综合模型)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了模拟国际气候融资的模块.实验分析了气候融资在全球减排中的气候保护效益和对全球各国产生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持续的气候融资能有效抑制全球升温,但《坎昆协议》中提出的资金额度仅能使2100年全球升温比无资金转移时降低0.01℃,全球气候保护需要制定更长期的转移计划;气候融资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益,而发达国家虽然在转移初期会遭受轻微的GDP损失,但从长期看资金转移将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出现资金转移输出方和输入方双赢的局面;同时,国际气候资金适量转移至中国有助于实现资金的优化高效使用,中国在全球减排中的贡献不容小觑.气候融资是一项气候保护有效、经济效益显著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16.
ISAAA信息     
<正>2013~2019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研究与市场》(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了《2013~2019年农业生物技术市场全球产业分析、规模、份额、发展、趋势和预测报告》,该报告分析和预测了从2012年到2019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带来的收益。报告称,大豆和玉米是全球消费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由于人们肉类消费量的增加,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也随之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2030年生物经济:制定政策议程》的报告,对生物技术潜在影响最大的农业、卫生和工业三个部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制定出一份政策议程。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7%以上。报告提出,要利用生物技术应对各种挑战,并将生物技术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郦珊  陈家宽  王小明 《生物多样性》2016,24(6):672-1213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鱼类入侵现象也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全球淡水鱼类入侵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包括鱼类入侵的定义及分布、入侵途径和机制、产生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据统计, 目前全球外来鱼类达624种, 该数量超过30年前的两倍。外来鱼类主要通过水产养殖(51%)、观赏渔业(21%)、休闲垂钓(12%)、渔业捕捞运输(7%)等多种途径被引进。入侵鱼类对本地种产生了捕食、种内种间竞争、杂交和疾病传播等负面影响, 破坏本地生态系统, 但是其正面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影响也不可忽略。近20年来全球鱼类入侵日益受到重视, 相关论文发表数量翻了8倍。值得提出的是, 近10年来全球鱼类入侵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显著增加, 一些鱼类入侵模型已应用于五大洲的多个国家。我国淡水外来鱼类共计439种。然而, 我国关于鱼类入侵的研究起步较晚, 发表文献数仅占全球的3.7%, 且主要研究方向仍集中在入侵物种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基础研究上, 缺乏对于鱼类入侵机制及风险评价预测的研究。因此, 我们建议: (1)开展全国范围的本底调查并建立数据库, 实现数据共享, 明确鱼类入侵的历史与分布现状; (2)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 对鱼类入侵进行长期观测, 从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深入了解其入侵机制及其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 (3)加强增殖放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 (4)构建区域性外来鱼类入侵风险评价系统, 有效预测鱼类入侵活动, 评价入侵种的危害, 并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罕见病一般指患病人数不足总人口1‰的疾病,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约有7 000种。用于罕见病治疗的"孤儿药"已经成为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分支,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全球处方药销售额的19.1%。我国罕见病诊疗和孤儿药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学术价值。首先,我国罕见病患者的绝对数量多,利用质优价廉的自主药品代替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可大幅降低患者负担,并创造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基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四个顺应”为导向,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等三个领域,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这既与国际上对生物经济的主流声音形成了呼应,也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为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