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0月至11月,由新疆和田地委和行署实施的"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活动,历时31天,行程400多公里。科考队员肩负历史的责任与重托,在沙漠中徒步行走,一边考察,一边采集样本。在考察途中,大家在不同的地方都发现了一种虫子。首先是在细沙的表面看到它们行走后留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至11月,由新疆和田地委和行署全面规划、精心组织和实施的"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活动,历时31天,总行程约438公里。考察队对该流域历史时期的河流变迁、自然环境改变、历史动植物遗存,以及人类活动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考察和采集样本,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标本,以及获取各类信息上万条。螺类样本的主要发现地有两个:一个是克里雅河沙漠段圆沙古城遗址的城堡围墙下方,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和行署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顺利进行.2018年的第一个考察行程聚焦于沿克里雅河下游及该河的古河道,具体是:首先从于田县出发,沿河一路考察直至达里雅布依绿...  相似文献   

4.
2019年8月28日至9月12日,我们参加了新疆和田地区政府组织的"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队",对克里雅河上游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我们沿河溯源而上,进入昆仑山区.在高山的考察中,我们观察和记录了高山垫状植物.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0月至11月,新疆和田地区政府组织了"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队",对克里雅河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段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标本和资料。2019年8月28日至9月12日,在和田地区政府的继续支持下,考察队沿着克里雅河溯源而上,进入昆仑山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3日至15日,和田地区政府组织的"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队"第二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继续开展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的考察。在克里雅河下游的最后一个绿洲——达里雅布依考察时,看到当地人正在采收肉苁蓉。肉苁蓉,当地人称之为大芸。在2~3米高的柽柳(红柳)堆外侧挖有30~40厘米深的沟,可以看到接近柽柳根部的大芸的肉质茎。肉质茎呈现为棒槌状,淡褐色,15~20厘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徒步?如今,徒步是一种时尚的户外运动,深受人们青睐。对于徒步爱好者而言,跋山涉水乃是人生一大乐事。那么说到徒步,最早要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尼泊尔的远足旅行,自此之后人类才逐渐将其作为一项户外运动。徒步运动作为一项高难度户外运动,指徒步者依靠徒步行走有目的地穿越城郊、山地、丛林、沙漠、雪原、峡谷、江  相似文献   

8.
<正>沙漠中,有一个"小黑点儿"从远处急匆匆地跑来,它一边跑一边发出"Bi——Bi——"的叫声。哦,原来是只蓝色的小鸟,它正被一只恶狠狠的郊狼追赶呢!这是兔八哥系列卡通片《BB鸟和歪心狼》中经典的一幕。BB鸟在现实中的确存在哦,它生活在美国西南部以及墨西哥的沙漠地区,大名叫做走鹃。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西郊的索诺拉沙漠中,坐落着独具特色的亚利桑那-索诺拉沙漠博物馆(Arizona-Sonora Desert Museum,以下简称为"沙漠博物馆")。和常见的室内博物馆不同,占地40公顷的沙漠博物馆的大部分展区都在室外,且绝大多数"展品"都是鲜活的。沙漠博物馆一名多少有些误导人,其实它集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自然博物馆、出版社和艺术画廊于一身,是一家致力于对北美四大沙漠之一的索诺拉沙漠(及其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中国植物学会成立60周年,满足广大教师的愿望,新疆植物学会及其挂靠单位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定于1993年暑期举办全国首届高山植物、沙生植物中小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研讨会. 一、会议内容:1.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葡萄沟等地考察、采集;2.吐鲁番古迹、高昌古城、火焰山考察;3.胜利大坂亚洲一号冰川景观考察、采集;4.天池景观及阜康荒漠生态站原始梭梭林考察、采集;5.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考察、采集;6.参观中科院生物土壤沙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古、文史和动物学文献的考证,对黄斑巨鳖Rafetus swinhoei分布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研究,该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太湖、钱塘江、红河、马江流域和台湾澎湖水道,这些区域历史上记录的"鼋"都应为黄斑巨鳖而非亚洲圆鳖Pelochelys cantorii。黄斑巨鳖在台湾澎湖水道仅记录于1万年前,主要是由于人为影响,黄河种群自11世纪后未再有记载,近代其分布区更是急剧缩小,长江中游种群于19世纪末即已绝灭,长江下游和钱塘江种群在20世纪中叶绝灭,太湖流域目前已野生绝灭,红河和马江流域分布区虽未有明显变化,但在最近30年中密度急剧下降,野生种群濒临灭绝。建议重点在红河流域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红河与钱塘江之间是否有分布仍存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沙漠人工植被的生态学取向及其途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常兆丰 《生态学杂志》2004,23(6):167-170
水是干旱沙漠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在干旱沙漠生境中建造人工植被的正确方向是要建造沙漠人工植被 ,就必须以提供额外的水资源为前提 ;在不能增加额外水资源的情况下不应增加沙漠人工植被 ;增加沙漠植被应保护现有植被和建造半人工植被为主。考察种群生态适应性的一般过程 :一是目前有无这种植物的天然种群 ,二是历史上是否有过这种植物的种群 ,三是目前的生境条件是否满足这种种群或群落的需要 ,四是有无人工提供生态资源的可能性。封育保护和建造半人工植被是建造沙漠植被的主要途径 ,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要了解沙漠植物,首先要弄清楚"沙漠"的概念。广义的"沙漠"是指"荒漠",在我国古籍中,诸如沙漠、戈壁、大漠、荒原、沙磺、瀚海、漠境等都是对荒漠的称呼。在《辞海》和《简明生物学词典》的名词解释中,都同样描述"荒漠:气候干燥、降水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徒步科考队员的身体负重,组织方出资雇用了77峰雄性骆驼,为科考队驮负所有的科考装备(发电机、采样管材等)、设施、工具(锹、镐、锤、锯等)、个人行李(帐篷、睡袋、防潮垫等)、全体人员的补给(水、粮、菜及副食)。这是一个庞大的驼队,是21世纪中国境内组织的最大驼队。经过31天徒步沙漠的科考行程,对行影不离的忠诚伙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下达、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与北京动物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中国野马、野骆驼考察研究”课题,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于1981-1983年进行。研究人员多次深入新疆、甘肃、青海境内人迹罕至的山地、戈壁、沙漠进行考察,行程30,000公里,收集了丰富的考察资料,所获12号野骆驼标本超过各国现存标本的总和,写出有关论文、报告7篇,全面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并于1985年3月23日在乌鲁木齐通过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6.
杨开宝  刘国彬    吴发启  孙宝胜   《生态学报》2008,28(5):2042-2042~2051
从流域产流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改变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和流域蒸散发的变化等方面评价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流域水分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对小流域水环境变迁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地表径流量,径流模数1996~2000年平均较1980~1985年减少了36.1%;不同治理措施土壤水分状况不同,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和乔木林地均存在深度和厚度不等的土壤"干层";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储水差异很大,阴坡的水分环境优于阳坡,沟底优于峁顶,缓坡优于陡坡;林草措施对流域总蒸散量起着决定性作用,1991~1995年流域林草地面积达到最大,总蒸散量也达到最大,与治理初期相比,总蒸散量累计增加了56.3 mm.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9月11日至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组织了“拜城县乌孙古道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变迁综合考察”项目。在本次活动中,考察队自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格沟沟口向北行进,发现了多个点位的单体岩画和河岸岩壁上的5幅岩画。岩画的表达内容、凿刻和压磨技法均有着鲜明的特色,反映出不同先人、不同风格和使用不同工具的个性特征。本次黑英山岩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沈孝辉 《人与生物圈》2010,(3):64-69,F0003,F0004
<正>早就想和朋友们一起,从长白山南坡到西坡,再从西坡到北坡,完成一次火山锥体中上部云间花园的全程徒步穿越考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从策划到实施,事隔多年后才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9.
<正>沙漠是指沙质荒漠,有时也广义地包括沙地。在中国"雄鸡"状版图的颈背处,是我国广袤的西北干旱区。在那里至西向东串珠状地横亘着温带沙漠和草原沙地。沙漠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里泥土稀薄,基质疏松,土壤贫瘠!沙漠里多大风,风运沙移,沙暴肆虐!沙漠历来被人类视为生存的艰难之处,甚至禁区!  相似文献   

20.
<正>"笨贼"一箩筐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个全副武装的寻宝者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澳大利亚的丛林里。"伙计,机器有反应!这里有个巨大的坟包包,里面肯定藏了不少宝贝!"两人兴奋地用手电筒绕着坟包包照了三圈,然后才开始挖宝。"我现在差不多挖了有一米,哦,我看到了一大堆卵形宝贝!"寻宝一号一边吭哧吭哧地挖坟包,一边向同伴报告战况。突然,两只"野鸡"从黑影里冲出来,一边拍翅膀一边大声鸣叫。"救、救命呀!""这是哪里来的怪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