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受到临界全致死剂量——8.5Gy~(60)Co照射后的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的自我更新力进行了测试,并对照射后4个月,造血功能业已恢复的小鼠HSC的造血重建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骨髓连续移植实验所测得的照后3个月中骨髓CFU_s的自我更新潜能明显衰退了。用照射后造血恢复小鼠的CFU_s给全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进行移植治疗,发现其移植效力比正常的显著减弱。在受体存活30天时,CFU_s的再生速率只有正常的1/17。通过对性染色体追踪观察的资料分析,此种小鼠的??造血细胞在受体中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嵌合体。以上事实反映出,照射后小鼠的HSC的造血重建功能大大削弱了,揭示出残存干细胞质量上的缺陷。对于这种潜在的残留损伤的机制,从“干细胞增殖力耗竭学说”和“基因自我修整假说”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CFU_s的剂量-存活曲线和干细胞移植后受体存活率测定法,摸清了F_1小鼠在临界死亡剂量—8.5 Gy γ-线照射后,存活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只有照前的1×10~(-4),约为20个左右的CFU_s或200个左右的HSC。因此,用造血干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估计辐射剂量和放射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检测指标。这一细胞阈值的测定,为一些疾病的骨髓输注或骨髓移植治疗时的细胞数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探讨Exo-1基因缺失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的影响。方法以CD45.1小鼠的骨髓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为供体,以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或Exo-1基因和端粒酶基因双敲除小鼠为受体,在给予不同剂量X线照射或不照射的情况下,重复进行静脉注射全骨髓细胞或分选的骨髓造血干细胞(c-kit+、Sca-1+、lineage-,KSL),于移植后1个月取外周血,流式分析嵌合率。结果未经X线照射及1 Gy、2 Gy照射情况下,端粒酶基因缺陷受体小鼠的外周血中供体来源的细胞嵌合率较低;6 Gy照射后,供体来源的外周血细胞嵌合率仍低于50%,而且端粒酶基因缺陷受体小鼠在移植后1个月内死亡较多;3 Gy照射可形成较高嵌合率,Exo-1基因缺失对端粒酶缺陷小鼠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以端粒酶缺陷小鼠作为衰老模型研究造血干细胞植入效率时,3 Gy X线照射能够有效地形成较高的外周血供体细胞的嵌合率,但是Exo-1基因没有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在端粒酶敲除小鼠的植入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500~3000rad、局部照射后一年内骨髓中CFU-S数的变化动态,同时了解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的功能之演变过程。实验发现,500rad照射后局部骨髓中CFU-S含量明显减少,恢复不稳定,同时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的功能亦有相类似的波形起伏的损伤修复过程。1000rad局部照射的骨髓中CFU-S有更显著的降低,恢复缓慢而不稳定,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的功能早期明显受损,以后虽有修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2000rad以上的X线照射可导致局部骨髓长期再生不良,造血微环境亦见剧烈而持久的功能缺陷,这一结果表明:局部照射后,屏蔽区正常造血干细胞不能在照射部位骨髓中正常种植增殖,其原因与局部造血微环境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Dexter体系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胎肝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技术。培养的胎肝造血干细胞(CFU-S)有旺盛的增殖力。半同系移植研究证实,5×10~6个培养细胞(含780~1200CFU-S)可使9.5Gy γ-线照射的受体小鼠30d和60d存活率达80%和74%。1个月造血功能恢复。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征象,并在受体内形成了稳定的嵌合体。说明体外培养的胎肝细胞能有效地重建造血。观察小鼠移植后14.5个月的远期疗效,其造血机能健全,体内CFU-S的移植效力与正常相似。然而CFU-S的再生速率和自我更新力均较正常同龄鼠低,揭示出长期增殖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功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罗汉果和熟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文研究罗汉果和熟地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3个月,流式细胞仪测量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变化;小鼠用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1个月后,流式细胞仪测量罗汉果或熟地对于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分析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喂养罗汉果或熟地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比例降低,粒细胞的比例增加,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增加,尤其是长期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罗汉果或熟地喂养1个月,小鼠的粒细胞和T细胞都有明显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罗汉果或熟地长期服用会增加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了辐射所致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干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升血汤促进辐射后骨髓移植小鼠造血与免疫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多项血液学及免疫学指标研究了中药升血汤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结果证明,升血汤有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小鼠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的功效,表现在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恢复,小鼠外周血象的改善,脾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数的增加,明显促进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为升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为相关放射性造血功能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的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对照组、普通组(注射1次UCMSC)和加强组(注射2次UCMSC),放射组、普通组和加强组的小鼠均经2 Gy射线照射剂量辐射1 h,建立辐射损伤模型。UCMSC悬浮液(每次注射剂量均为230 IU/g)经尾静脉注射方式分别在辐射12和24 h后给予小鼠。照射处理后定期在第1、2、7、14 d对小鼠进行心脏取血并做血象分析,测定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组能改善外周血的数目,血清中SOD活性有所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勋湘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6):597-601
用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或呋喃硝胺)处理正常和亚致死量γ-射线照射小鼠,探讨正常体内造血和再生骨髓中造血重建与组胺受体的关系。发现非毒性剂量的甲氰咪胍对正常小鼠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小鼠体内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生长和亚致死量照射后CFU-s产率的恢复。组胺可能与骨髓的再生有关,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1.
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在大鼠2/3肝切除前8h热休克(46℃,30min)处理(HS-PH)的肝再生期间(0-144h)保持性热休克蛋白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68(HSC70/HSP68)分布和含量变化、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分布、种类和活性变化.并把上述结果同只进行热休克(46℃,30min)(HS)和只进行2/3肝切除(PH)时这些分子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三种处理均可提高ACP、AKP活性和HSC70/HSP68表达量,但它们的变化规律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HS-PH后ACP活性增强是与140kD酶活性增加有关,而AKP活性增强则与140和160-180kD的酶活性增加有关.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CP、AKP和HSC70/HSP68均在肝细胞的热休克反应和肝再生中起作用;它们可能均参与这些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但ACP可能在启动肝细胞增殖中起主导作用,AKP和HSC70/HSP68可能在胞质分裂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回转器重现了在TEXUS火箭抛物线飞行的微重力实验中轮藻假根内平衡石向假根基部方向的运动。在快速回转器上回转15 min时,假根中的平衡石复合体中心离假根顶端的距离比在原来沿重力方向生长的假根中的距离增加了60%。细胞松弛素D的实验证实平衡石的这种运动是和肌动蛋白丝相关,而且在重力场中作用于平衡石的向基力也是肌动蛋白丝产生的。因此回转器和细胞松弛素D的实验证实了在地球上,平衡石的位置取决于作用方向相反的重力和肌动蛋白丝作用力的动态平衡的假说。然后在快速回转器上,平衡石中心在一个新的位置上维持了30 min左右的稳定,也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一新的状态是在原先的向着假根顶端的重力和向着假根基部的肌动蛋白丝作用力的平衡在回转器上被打破后再经约有15 min时达到的。更进一步的快速回转器实验还展示了可能因平衡石位置的这一变化而启动的肌动蛋白丝的再组织和由此产生的平衡石向假根顶端方向再转运的过程。快速和慢速回转器实验在这里的结果有差异,推测是和回转器上颗粒的振幅随回转器转速的增加而减小有关。加之,轮藻假根的单细胞性质,因此在假根处于回转轴上时,快速回转器是更适合这项模拟失重的研究。总之,在失重条件下平衡石和肌动蛋白丝的关系是可以利用回转器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以拐芹(Angelica potymorpha)的叶柄为外植体,在附加2,4-D(1mg/L) KT(0.5mg/L)MS培养基上诱导脱分化,40天内可形成愈伤组织。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经过继代培养,可在20天内形成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和非胚性愈伤组织(Non-Embryogenic Callus,NEC)。将不同天数的培养物作为样品,提取其内源激素;气液相色谱(Gas-Liquid-Chromatography,GLC)测定结果发现,内源ABA,GA_3,CTK和IAA的水平都有变化,尤其是ABA,GA_3。这些结果表明内源ABA和GA_3在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AFLP分析技术,比较了红莲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找到一不育系特异条带TA1。以该条带DNA为探针与不育系、保持系以及F1杂种线粒体总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黄化苗期三者均转录一个RNA分子,但转录产物分子量各不相同,说明三者该片段阅读框架不同。经测序,该片段长202bp,序列内含密码子ATG、ATT、AGA、AGG以及正向重复序列5’TGTAC3’、5’ATTATTTT3’和倒重复序列5’GGGAAACA3’。上述特点表明该片段可能是某一蛋白编码序列,并可能与红莲型水稻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密度梯度、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作适当的组合和配比:即不连续密度梯度1.000—1,400g/mlNaBr溶液、离心力168,000g、22小时,10℃,在Beckman L8-80型、区带头Ti-14一次超速离心将血清中四种主要脂蛋白和无脂血清相互分开,获得五个明显的蛋白峰。前四个峰经琼脂糖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免疫双扩散和分析超速离心鉴定分别为VLDL、LDL、HDL_2和HDL_3,不含清蛋白。峰五为无脂血清,仅含0.046mg/dl胆固醇和0.2mg/dl甘油三酯,本法重复性佳,分离样品多(50ml),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可延长离心机头的使用期限。已用于研究各种因素对脂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代谢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Two benzofurans, 4-hydroxydehydrotremetone and hydroxytremetone,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roots and hypocotyls of seedlings. 4-Hydroxydehydrotremetone represents a hitherto undescribed compound.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harpin_(Pss)之前、同时、还是之后向烟草植株或悬浮培养系加阴离子通道的抑制剂DIDS(4,4’-diisothiocyanat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或AgC(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都可以抑制harpin_(Pss)诱导的烟草植株过敏反应和悬浮细胞的活性氧的释放及胞外碱性化。DIDS和A9C还可以抑制harpin_(Pss)诱导的Ca~(2 )内流。而且DIDS的抑制效率比A9C高。推测质膜上的阴离子通道对钙离子通道有着正调节作用,harpin_(Pss)通过阴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胞内Ca~(2 )浓度,从而启动这些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