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免疫反应 机体对自身和异己物质所产生的种种识别和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体液免疫是由血液循环中的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参考;细胞免疫则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与抗原之间的反应,由T淋巴细胞参考,与抗体无关。T细胞分化为各种类型,与所产生的各种淋巴因子协同作用。 2.细胞融合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3.抗原 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具两种性质:即免疫原性和免疫专一性。根据其来源又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相似文献   

2.
若有一种异种蛋白质,不经消化吸收途径而直接被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则此异种蛋白质可以影响体内的蛋白质生成机制,使其生成一种新的蛋白质。此新的蛋白质若在体内或体外遇到上述异种蛋白质,则可与之特异结合,并起沉淀或其他反应。此新的蛋白质称为抗体;影响机体以生成抗体的异种蛋白质称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称为抗原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不同的ELISA方法比较了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sh)7种单克隆抗体对完整病毒及其外壳蛋白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在两种ELISA方法中的反应特性各异。这可能由于ELISA方法对抗原结构的影响而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的不同。比较烟草花叶病毒群的7个分离株对RMVsh单克隆抗体和兔多克隆抗体的反应。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能与属于RMV的3个分离株起反应,并能将它们区分开来,与属于TMV的4个分离株均无反应。而兔多克隆抗体与这7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反应,但难以区分各株系。表明单克隆抗体在株系鉴别上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不仅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它与生命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生命现象和生理活动往往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各种生物都有其特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各不相同,本文仅就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加以阐述。如果将异种蛋白质(称为外源物或异物)注射到人或动物的体内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如浆细胞)便产生相应的球蛋白,并与之结合,以消除异物的毒害。此反应称为免疫反应,此异物便是抗原,此球蛋白便是抗体。实际上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不仅有蛋白质,还有核酸、多糖、  相似文献   

5.
他认为免疫系统是由10~(12)淋巴细胞和10~(20)抗体组成,具有双重的特性,表现在(1)T、B 淋巴细胞的作用部份是协同的,部份是对抗的。(2)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时的反应可以是正的(如增值、激活、抗体分泌)也可以是负的(如抑制和麻痹)。(3)抗体分子有识别和被识别的特性,它们不但有结合部位可以识别抗原,而且有抗原决定簇可以被其它抗体分子的结合部位所识别,这种抗体分子兼指循环抗体和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镰孢体外抗原的电泳及免疫印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志波  Marquardt  RR 《微生物学报》1996,36(3):208-212
用SDS-PAGE及免疫印渍法分析了三种镰孢的体外抗原(exoantigen)和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质的部分特性,并研究了培养基对体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泳分析中,三种镰孢体外抗原及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质均具有各自菌种的特征,可作为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免疫印渍分析显示,体外抗原更适于用作免疫分类鉴定的指标,因为用体外抗原免疫动物所产生的抗体的特异性比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质要好。三种镰孢的体外抗原的抗体与种间菌株均有程度不等的交叉反应,但却不与谷物发生任何交叉反应,可用于谷物中镰孢的快速检测。在镰孢体外抗原中,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分子量在28000以上。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比蔗糖硫酸铵培养基更适于体外抗原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 昆虫生活在森林中、草原上、河川海洋里、高山峻岭的洞穴深处以及人畜的身体上,可以说是无处不有。在食性上,有植食、腐食、粪食和菌食之分。虽说它们的环境充满了各种病原菌和寄生物,但并不经常得病。众所周知,高等动物具有淋巴组织,它能产生由伽马球蛋白所组成的特种抗体,使机体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可是昆虫体内缺乏这类抗体。昆虫在遇到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染时,在体内可迅速地产生各种反应:主要有吞噬作用,囊状体的形成和分泌溶菌物质。也有人将上述几种反应归纳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本文将简述昆虫各有关防卫反应的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自1890年Behring和北里发现抗体以来,人们对机体能产生针对任何抗原的抗体的现象(免疫学上称为抗体的多样性,antibody diversity)一直迷惑不解。1987年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决定把该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47岁的利根川进(Tonegawa)时,即宣告了这个一世纪来生物学中最令人迷惑的谜底已经揭开。一、抗体生成理论的探讨本世纪初,Ehrlich提出了抗体生成的侧链学说,以说明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他预言机体内抗体生成细胞表面存在着各种能与不同抗原结合的侧链。进入体内的任何抗原都可选择一种适合它的侧链与之结合,从而复制出大量该种侧链进入血流,即为抗体。侧链学说当即被广泛接受,Ehrlich因此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荧光检测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点,使荧光素和抗体结合后不改变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所以当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和特异抗原作用时,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且在荧光显微镜下,由紫外光激发,能看到明亮的荧光。从而对标本中的微量抗原或抗体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供用户、诊室和医院需要的一些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的免疫诊断试验法在1985年年底前将冲击市场。至少这是单克隆抗体公司(Mountain View,加利福尼亚)为其研制的快速吸收衬垫法制订的一项计划。这种系统以一种反应为基础,例如,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反应发生在一种过滤器似的衬垫内)。这种衬垫可保留反应物质而使未反应物质流掉。实际上,这种基本方法并不很新,它是根据一个英国科学家(现在是单克隆抗体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11.
核素~(125)I标记在抗体或抗原后,成为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这种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仍然具有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特性,形成一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B血型抗原,并探究其作为ABO血型抗体吸附剂去除A/B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血型物质的唾液进行预处理,再与包被了抗体的磁珠混合,分离出纯度较高的A/B抗原,运用酶联免疫及凝集抑制试验验证所得抗原的抗原性及是否存在交叉反应。用未纯化A/B抗原和纯化A/B抗原包被磁珠,对含有抗A/B IgM、IgG的血清进行抗体吸附,用纯化A/B抗原对100份来自O型血孕妇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抗体吸附,分别评价其吸附效果。结果:纯化抗原与对应抗体反应后,其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抗原与A抗体0.85±0.12 vs.0.27±0.03,P0.01;B抗原与B抗体0.86±0.09 vs.0.24±0.06,P0.01),与其它类型抗体反应后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时,纯化抗原可显著抑制相应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对其它类型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没有抑制作用。血清抗体吸附实验表明纯化抗原的吸附效率比未纯化抗原的高(97.00%vs.88.00%,P0.001)。临床样本抗体吸附实验显示,纯化A抗原对抗A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纯化B抗原对抗B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结论:磁珠纯化抗原能特异性地与对应抗体结合,有效吸附血清中的血型抗体,有望作为合成A/B抗原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新型佐剂的免疫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佐剂可非特异性地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式与特异性免疫原性物质结合,从而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护能力,同时又能降低免疫物质的使用量,减少疫苗的生产成本。铝佐剂是目前被批准并普遍使用于人类的疫苗佐剂,具有安全,可靠并可显著增强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但对于细胞免疫和小抗原免疫原性物质的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新型佐剂,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两种最有希望的新型佐剂的免疫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简称RIA)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分析新技术。它综合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灵敏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两大优点,因此样品(如血、尿)无需提纯,而且能检出毫微克甚至微微克量的待测物质  相似文献   

15.
同时注射多种抗原对抗体的生成究竟有何影响?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根据生物学规律,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都有一定限度,生成抗体的机能也不能例外。余(氵贺)教授也在其所主编的教科书中指出,“机体在注射抗原后,产生抗体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抗体的生成能力既有限度,则我们有理由推测,“同时注入体内的抗原愈多,机体对每一种抗原所能生成的特异抗体可能愈少。”,但这种推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机体对同时注入的各种抗原不能同样生成抗体,或同时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E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ou XQ  Sun RY  Niu C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63-165
适当剂量的维生素E(VE),能增强抗体和补体的产生以及抗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免疫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VE缺乏或过量,能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抗原检测系统(技术)——免疫-PCR,最近由Takeshi Sano等发明。该系统以特定DNA分子作为标记物,利用链霉亲和素与蛋白A的交链物既能与生物素又能与抗体结合的双重特性,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和生物素化DNA连接起来,形成特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链霉亲和素蛋白A交链物-生物素化DNA结合物。  相似文献   

18.
在免疫学研究中,很早就开始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用于提纯抗原或抗体。其方法是先使抗原与抗体在液相中可逆结合成为免疫沉淀物,洗涤除去不反应的杂质,然后改变条件使它们解离以获得纯净的抗体或抗原。解离的方法有稀酸法、稀碱法、浓盐法、增温法等四类。  相似文献   

19.
免疫突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2,22(4):321-323
1994年科学家们首次提出,在抗原递呈细胞和CD4^ T细胞的接触界面存在的一个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域,被称为免疫突触。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突触的形成是T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和活化的关键步骤,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之间的识别过程介导了适应性细胞免疫和抗体应答反应。当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s)识别APCs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pMHC)上结合的肽段(抗原)时,T细胞信号立即被启动。TCRs与pMHC的识别,加上细胞间黏附受体的参与,共同形成了T细胞和APCs之间的特殊结构,称为免疫突触。免疫突触能介导效应分子和胞内信号在突触间隙进行有效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