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镉胁迫对桂花生长和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是长江流域镉污染地区普遍栽植兼具绿化、观赏和净化环境等重要价值的园林树种之一。为了解镉胁迫条件下桂花生长适应特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下(CK: 0 mg·kg-1; I: 25 mg·kg-1; II: 50 mg·kg-1; III: 100 mg·kg-1; IV: 200 mg·kg-1)一个生长季节内一年生桂花生物量生产、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C、N、P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生产及C、N和P积累量均表现出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较高浓度镉处理(II、III、IV)明显抑制了桂花的生物量生产、C、N和P的积累, 显著改变了生物量及其C、N和P积累量的分配格局, 但相对较低浓度镉处理(I)对桂花生物量生产以及C、N和P的积累与分配特征影响并不显著。一定浓度的镉胁迫处理(I、II、III)表现出提高桂花N的利用效率而降低P的利用效率的趋势, 但重度镉胁迫(IV)均降低了桂花N和P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桂花具有一定的抗镉胁迫能力, 但较高程度的镉胁迫显著影响了桂花生长及养分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s × Populus nigra)在不同铅(Pb)胁迫条件下的生长适应特性,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 研究了长江上游典型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上欧美杂交杨碳(C)、氮(N)和磷(P)积累与分配特征对不同浓度Pb胁迫(CK: 0 mg·kg-1; T1: 200 mg·kg-1; T2: 450 mg·kg-1; T3: 2000 mg·kg-1)的响应。欧美杂交杨总C、N和P积累量在两种土壤中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且钙质紫色土中欧美杂交杨总C、N和P积累量在各处理浓度下均高于酸性紫色土。Pb胁迫处理明显改变了欧美杂交杨各器官C、N和P的分配格局。与对照相比, Pb胁迫处理使酸性紫色土中欧美杂交杨细根C、N和P积累量的比例明显增加, 叶C、N和P积累量的比例则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相对于酸性紫色土, 钙质紫色土中欧美杂交杨细根C、N和P积累量的比例明显降低, 其叶C、N和P积累量的比例则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两种土壤中欧美杂交杨P的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而T2、T3处理下两种土壤中N的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 在N素缺乏的情况下, 酸性紫色土中欧美杂交杨P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钙质紫色土, 因此酸性紫色土中植物C、N和P积累、分配与利用更易受到Pb胁迫的影响。同时也表明, 钙质紫色土中欧美杂交杨通过改变养分分配格局将资源更多地分配于养分利用器官维持自身的生长, 能更好地适应Pb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锌(Zn)、苯并[a]芘(B[a]P)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生长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小麦生物量下降,株高降低,300mg·L-1ZnSO4和54mg.L-1B[a]P的复合胁迫使小麦幼苗地上及地下干重分别下降36.4%和51.7%,明显高于单一胁迫.各处理SOD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低于对照,POD、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复合胁迫POD活性最高,CAT活性最低.Zn、B[a]P及其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且以复合胁迫最为显著.Zn、B[a]P联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Zn (0、1.0、5.0、10.0和20.0 mg·kg -1)对不同油菜品种(‘罗平金菜子’ (Brassica juncea)、‘二牛尾’ (B. juncea)、‘溧阳苦菜’ (B. juncea)、‘南通黄油菜’ (B. chinensis)、‘H33’ (B. napus))的光合特性、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及籽粒富锌的影响。结果显示, 5个油菜品种在品种之间、Zn处理浓度之间, 根、茎、叶、籽粒及植株干重、光合特性、Zn含量和积累量的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品种与Zn浓度的交互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在Zn ≤ 5.0 mg·kg -1范围内, Zn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以及蒸腾速率(Tr), 提高了油菜茎、叶、籽粒干重及总干重。油菜产量(籽粒干重)在5.0 mg·kg -1 Zn时达到最大值, 各品种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7.7%、23.4%、29.5%、82.6%和18.0%。在Zn处理浓度为20.0 mg·kg -1时, ‘罗平金菜子’、‘二牛尾’、‘南通黄油菜’和‘溧阳苦菜’根尖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细胞壁增厚、细胞核萎缩且内容物较少, 而‘H33’中根尖细胞结构较CK处理差异不明显, 细胞结构较为完整。5个品种的籽粒Zn积累量随Zn浓度先增加, 在5.0 mg·kg -1 Zn时达到最大值, 然后下降。‘二牛尾’的籽粒Zn含量和籽粒Zn积累量在5.0和10.0 mg·kg -1 Zn处理时为5个品种最高或次高, 分别为172.34和164.10 mg·kg -1、2.932和2.575 mg·pot -1。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选取处于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研究土壤Cu、Cd胁迫条件下,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单独接种、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美味牛肝菌混合接种处理,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和重金属积累分布状况的影响,探讨不同接种对油松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菌根接种不仅促进寄主油松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而且显著降低油松体内的重金属积累浓度,减少重金属由根部向植物茎叶部分的转运。与单一接种相比,混合接种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重金属对寄主的生物毒性,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向油松体内的转运。这种优势在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尤为明显。该实验中,在3 mg·kg-1 Cd胁迫下,混合菌根油松的茎叶和根部Cd浓度仅为未接种对照的59.1%和70.7%,比单一菌根降低了11.3%和18.1%,而混合菌根植物的茎叶和根部生物量干重则分别为未接种对照的1.14和1.20倍,单一菌根为未接种对照的1.18和1.17倍。在400 mg·kg-1Cu胁迫下,混合菌根植物茎叶和根部的干重分别是未接种植株的1.01和1.09倍,而混合菌根植物茎叶和根部的Cu浓度仅为未接种植株的61.8%和79.6%,比Boletus edulis菌根植物的Cu积累浓度下降了0.7%和3.8%。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控制土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Cd胁迫对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镉处理水平(CK:0 mg·kg-1,T1:5 mg·kg-1,T2:20 mg·kg-1,T3:50 mg·kg-1,T4:100 mg·kg-1)。分别测定每个处理下檫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随着处理Cd浓度的升高,檫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先增加后下降,T2处理下取达到最大值;②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间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差异不显著,檫木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③随着Cd浓度升高,檫木叶片的Pnmax(最大净光合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T1处理条件下,檫木叶片的初始量子效率(α)值最大;檫木叶片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综上表明,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檫木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在T1、T2处理下高于CK,体现了Cd胁迫“低促高抑”的效应;随着Cd浓度处理升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光响应参数较CK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Cd胁迫对檫木光合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以二年生盆栽平邑甜茶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秸秆和氮肥配比条件下平邑甜茶的生长、15N尿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碳氮比等参数, 发现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平邑甜茶植株的生长及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园土和秸秆比在45:1的水平, 同时配施氮肥(N 300 mg·kg-1)时, 植株株高、茎粗和植株总干重的值最高, 分别为85.33 cm、8.05 mm和74.68 g; 植株的全氮、15N吸收量和利用率也最大, 分别为0.938 g、0.029 g和9.74%。不加秸秆而仅施加氮肥(N 200 mg·kg-1)的对照(CK)的根冠比最大, 为1.54, 显著高于其他各种处理。各试验处理地上部分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地上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大于地下部分, 且CK各器官Ndff值最高,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为7.94%和4.69%。除CK外, 各处理15N分配率均是地上部>地下部。秸秆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C/N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C/N比与植株地下部分Ndff值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 < 0.01), 与植株整株Ndff值有显著负相关性(p < 0.05)。建议果园秸秆配施氮肥时, 控制秸秆施用量在45:1水平, 氮肥在200-300 mg·kg-1之间较好。  相似文献   

8.
美人蕉对镉的胁迫反应及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人蕉(Canna indica)是我国城区普遍栽植兼具绿化、观赏和净化环境等重要价值的地被植物。为研究美人蕉对Cd的胁迫反应及积累特性, 使用盆栽方法对美人蕉进行不同含量水平Cd处理, 测定其生长过程中部分形态、生态、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收获后体内Cd含量。结果表明, Cd含量小于1 mg·kg-1时对美人蕉生长影响不大, 大于5 mg·kg-1时抑制美人蕉生长。Cd含量小于5 mg·kg-1时延长了美人蕉的花期。随着Cd含量的增大, 美人蕉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逐渐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Cd在美人蕉体内的分布为根系>地上部分, 随着Cd含量的增大, 美人蕉根系和地上部分Cd含量逐渐升高、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逐渐降低; Cd含量为20 mg·kg-1时美人蕉对Cd的积累量最大, 为5.89 mg·株-1。综合分析美人蕉的生长、生理生态变化及富集Cd的能力, 美人蕉适于土壤Cd含量小于1 mg·kg-1条件下的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9.
改变凋落物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7年1月至12月, 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通过改变杉木林凋落物输入, 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群落去除凋落物、加倍凋落物土壤呼吸速率及5 cm土壤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对土壤温度和湿度产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 对土壤呼吸全年产生的差异接近显著(Marginal significant)(p=0.058)。按植物生长期分别分析, 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差异, 在生长旺盛期差异显著(p=0.003), 在生长非旺盛期差异性不显著(p=0.098)。去除凋落物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59.2 mg CO2·m-2·h-1, 比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180.9 mg CO2·m-2·h-1)低15.0%, 加倍凋落物的土壤呼吸为216.8 mg CO2·m-2·h-1, 比对照处理高17.0%。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土壤呼吸季节动态趋势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相似, 它们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 模拟方程分别为: y=27.33e0.087 2t(R2=0.853, p<0.001), y=37.25e0.088 8t(R2=0.896, p<0.001)。去除和加倍凋落物的Q10值分别为2.39和2.43, 均比对照2.26大。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之间关系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使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改变凋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证明凋落物是影响土壤CO2通量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叶辉  王军邦  黄玫  齐述华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12):1237-1247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 P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以97个野外草地样点实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对模拟NPP进行验证, 模拟NPPANPP线性显著相关(R 2 = 0.49, p < 0.001)。利用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 分析了近9年青藏高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2000-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年平均PUE沿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和气温对植被PUE有着重要的影响; PUE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较大, 其中农田PUE最高, 高寒草甸PUE高于高寒草原。在不同降水区域植被PUE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同, 降水量低于90 mm的区域, 植被PUE值最低((0.026 ± 0.190) g C·m -2·mm -1, 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大(变异系数CV = 721%), 与降水量和气温不相关(p = 0.38)。降水量为90-300 mm的地区, 植被PUE较低((0.029 ± 0.074) g C·m -2·mm -1, 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较大(CV = 252%), 与降水量和气温显著相关(p < 0.001), 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PUE空间变化的43.4%, 其中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1.7倍。降水量为300-650 mm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的45%, 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原, 植被PUE较高((0.123 ± 0.191) g C·m -2·mm -1, 平均值±标准偏差), CV为155%; 植被PUE的空间变化与降水量和气温极显著相关(p < 0.001), 降水量和气温能够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7.8%, 但以气温影响为主导, 其影响是降水量的1.5倍。降水量为650 mm的区域, 植被PUE达到最高(0.26 g C·m -2·mm -1)。降水量为650-845 mm的区域主要是西藏林芝地区, 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 PUE最高((0.210 ± 0.246) g C·m -2·mm -1, 平均值±标准偏差)、波动最小(CV = 117%); 降水量和气温可解释植被PUE空间变化的93.1% (p < 0.001), 降水量的影响是气温的3.5倍, 但其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1.
5-氨基乙酰丙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Cl胁迫下番茄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以‘金鹏一号’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50 mg·L-1或根施10 mg·L-1 ALA对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Fm′、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光化学反应Pc)均显著降低,根施或叶施ALA均可以提高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的光合能力,但两种处理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叶面喷施50 mg·L-1ALA或根施10 mg·L-1ALA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Pn、Tr、gs和Ci,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了NaCl胁迫下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减轻了光抑制.根施ALA对叶绿素含量的作用效果较好,而叶施ALA对光合参数的作用效果较好,两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显著.叶面喷施或根施ALA可以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性,其调控作用与促进叶绿素合成与稳定、维持正常气孔开闭、降低气孔限制,进而提高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的光合能力和PSⅡ光化学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镉胁迫下三种藓类植物的细胞伤害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 胁迫下3种藓类植物的细胞伤害、光合色素含量和Cd 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对Cd 胁迫的反应敏感性和耐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 (1 mg·L-1)胁迫显著损伤尖叶拟船叶藓和匍枝青藓叶细胞,3种藓的叶细胞伤害率随Cd 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高浓度Cd (100 mg·L-1)胁迫下的细胞伤害率大小为匍枝青藓>湿地匍灯藓>尖叶拟船叶藓.低浓度Cd 胁迫(1 mg·L-1)对3种藓类植物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Cd 胁迫浓度的增加(≥ 10 mg·L-1),3种藓类植物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降幅顺序为匍枝青藓>湿地匍灯藓>尖叶拟船叶藓;1和10 mg·L-1 Cd胁迫对3种藓类植物叶绿素a/b值无显著影响,100 mg·L-1 Cd胁迫下湿地匍灯藓和匍枝青藓叶绿素a/b值显著下降;Cd胁迫对匍枝青藓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最大,1 mg·L-1 Cd下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3种藓类植物均能显著地富集Cd,其体内Cd累积量以尖叶拟船叶藓最高,湿地匍灯藓次之,匍枝青藓最少.细胞伤害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可用来指示3种藓类植物对Cd胁迫的敏感性差异.尖叶拟船叶藓对Cd胁迫的耐受性最强,湿地葡灯藓和匍枝青藓相对较弱.3种藓类植物对Cd胁迫的耐受性与其体内Cd累积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肥配施对超高产冬小麦济麦22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不施氮磷肥)和低氮低磷处理(N、P分别为225和75 kg·hm-2)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合理的氮磷处理(N2P2,N、P分别为300和150 kg·hm-2)可以减弱甚至使光合“午休”现象消失;“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肥量增加,小麦的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和蒸腾速率(Tr)均逐渐增强.磷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小于氮素,当施磷量超过150 kg·hm-2时,小麦Pn随施磷量的增加程度有所减缓,甚至下降,各处理中以N2P2处理Pn、Gs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差异最显著.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磷肥次之,而氮磷肥配施对Pn、Gs、Tr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当N、P分别为300和15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超高产冬小麦的Pn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骆驼蓬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g·kg-1)Ni、Cu处理对骆驼蓬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i浓度的增加,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所致;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在50 mg·kg-1 Cu处理时达到峰值,叶绿素a和b、Pn、Gs、Tr、Ci、Fv/Fm及各项生长指标值在100 mg·kg-1 Cu处理时仍微高于对照,而后随Cu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 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qN呈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王玲丽  刘文哲 《植物研究》2015,35(5):704-709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分别对喜树营养器官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筛选红色、黄色和褐色3个不同的细胞系;运用HPLC法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并在培养基中外加诱导子,分析其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幼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相对高于其它,红色和黄色的细胞系在不同的外植体中其喜树碱含量均高于褐色的细胞系。但从整体看来,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远远低于原植物中的含量。外加诱导子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有影响,浓度为0.1 mg·L-1,1 mg·L-1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提高,0.1 mg·L-1的水杨酸对喜树碱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茉莉酸甲酯的影响不大;浓度为3 mg·L-1,5 mg·L-1的水杨酸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降低;3 mg·L-1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降低,5 mg·L-1处理的愈伤组织中未检测到喜树碱。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1956年(51龄)和1981年(26龄)人工植被区及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Pn)变化,及其与结皮含水量(>100%、40%~60%和<20%)、大气CO2浓度(360和700 mg·L-1)和温度(13 ℃、24 ℃ 和28 ℃)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1龄、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Pn分别为3.4、4.4和3.2 μmol·m-2·s-1,且51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藻结皮含水量对其Pn影响显著,且中等含水量(40%~60%)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低含水量(<20%)和高含水量(>100%);CO2倍增(700 mg·L-1)后,中等和高含水量藻结皮的Pn增加了1.8~3.3倍,而低含水量时,藻结皮的Pn变化不明显;高含水量和中等含水量处理时,24 ℃和28 ℃条件下藻结皮的Pn较13 ℃时提高27%~66%,而在低含水量时,不同温度的藻结皮Pn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1956年(51龄)和1981年(26龄)人工植被区及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Pn)变化,及其与结皮含水量(>100%、40%~60%和<20%)、大气CO2浓度(360和700 mg·L-1)和温度(13 ℃、24 ℃ 和28 ℃)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1龄、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的藻结皮Pn分别为3.4、4.4和3.2 μmol·m-2·s-1,且51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26龄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藻结皮含水量对其Pn影响显著,且中等含水量(40%~60%)藻结皮的Pn显著高于低含水量(<20%)和高含水量(>100%);CO2倍增(700 mg·L-1)后,中等和高含水量藻结皮的Pn增加了1.8~3.3倍,而低含水量时,藻结皮的Pn变化不明显;高含水量和中等含水量处理时,24 ℃和28 ℃条件下藻结皮的Pn较13 ℃时提高27%~66%,而在低含水量时,不同温度的藻结皮Pn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杨松  王志香  周光益 《生态科学》2009,28(4):305-310
选择三种乡土树种樟树、大头茶和红鳞蒲桃,喷洒含有不同浓度的Cu和Pb溶液,同时设置一个没有喷洒重金属的空白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Cu为0 mg·L-1、50 mg·L-1、150 mg·L-1、250 mgL-1;Pb为0 mg·L-1、10 mg·L-1、20 mg·L-1、30 mg·L-1.培育期结束后测量三个树种的树高;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生物膜的透性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三种乡土树种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都受到了显著的抑制,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相较而言红鳞蒲桃长势较好.(2)随着Cu、Pb浓度的升高,植物叶片的质膜透性变强,受到的伤害增大.Cu250 mg·L-1下樟树叶片生物膜受到伤害最大,而在Pb30 mg·L-1下大头茶叶片质膜受到伤害最大.(3)SOD活性在Cu的胁迫下呈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但大头茶的SOD活性在一直增加.(4)在Pb的胁迫下,SOD的活性随胁迫的浓度的升高一直下降,只有红鳞蒲桃在后期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于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实验林场布设了人工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共设置3个氮(N)添加梯度,分别为对照(CK 0 g·N·m-2·a-1)、低N(LN 2.5 g·N·m-2·a-1)和高N(HN 5.0 g·N·m-2·a-1),旨在探讨N沉降对天然次生林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鲜叶、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以及鲜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和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模拟N沉降处理下白桦、山杨鲜叶的C含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影响,LN处理显著降低了山杨鲜叶N、P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C:N、C:P和N:P(P<0.05);HN处理显著增加了白桦鲜叶N含量和N:P,显著降低了C:N(P<0.05)。(2)白桦、山杨鲜叶N、P重吸收率在两个梯度N添加下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为负值。山杨鲜叶N重吸收率与P重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鲜叶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3)N添加可以提高2种树木叶片氮素光合利用效率(PNUE)(P<0.05)、净光合速率(Pn)(P<0.05)。白桦鲜叶N含量与Pn、PNUE呈显著正相关(P<0.05);白桦、山杨鲜叶比叶重(LMA)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n与PNUE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试验研究表明:在生长季,白桦、山杨鲜叶中N、P均表现为富集状态,土壤养分及外源N可供林木较快吸收并促进其生长,无需从凋落叶中吸收养分。N添加可以增强白桦、山杨鲜叶的光合性能,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叶片发育。HN对长白山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7):749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polyphenols synthesis promoted by chitosan elicitor in Pinus koraiensis.
Methods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were cultured for eight days under different chitosa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CR media and the accumulations of polyphenols and proanthocyanidins were measu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itosan concentration for optimal polyphenols accumulation. The changes in polyphenols accumulation, activities of defense enzymes, and activities of key enzymes for polyphenol synthesis were then studied in P. koraiensis seedlings under the optimal chitosan concentration.
Important find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at the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50 to 200 mg·L–1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polyphenols and proanthocyanidins in P. koraiensis seedlings. The effect of induction by chitosan reached the peak at 100 mg·L–1. The polyphenols accumulation in P. koraiensis seedlings treated with chitosan reached (9.91 ± 0.68) mg·g–1 in fresh mass, which was 1.64 times the content in the control. The accumul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reached (2.52 ± 0.11) mg·g–1 in fresh mass, which was 1.53 times the accumulation in the control. Activities of defense-related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peroxidase, and catalase) and polyphenol biosynthesis-related enzyme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se, and cinnamate-4-hydroxylase) in P. koraiensis seedling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chitosan elicitor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1. Chitosan could significantly activate defensive response and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in P. koraiensis, thus promoting the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of polyphenols and enhancing the resistance of P. koraiensis seed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