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测定了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S.carpocapsae Biosys、S.glaseri NC52、S.longicaudum X-7、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06和H.indica LN2共6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腰果细蛾Acrocercops syngramma Meyrick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线虫S.carpocapsae All、Biosys品系与线虫S.glaseri NC52对腰果细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显著高于其它线虫,但供试的6个线虫品系均未能在腰果细蛾幼虫体内繁殖下一代,说明供试线虫在腰果细蛾幼虫体内难以繁殖。选择小卷蛾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All进一步研究其对腰果细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All线虫对腰果细蛾3龄幼虫处理24 h后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9.88 IJs/虫。腰果细蛾各龄幼虫和蛹对小卷蛾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All均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但不同幼虫龄期和处理时间敏感程度不同。小卷蛾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All对不同龄期腰果细蛾幼虫和蛹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线虫在20世纪初后已发展成为生物防治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生防制剂被广泛使用,且可与杀虫剂混用.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对宁夏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臭椿沟眶象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是化学防治,但效果不理想.为了降低对臭椿沟眶象幼虫的农药使用剂量并提高防治效果,须筛选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适合的杀虫剂.本研究测试了4.5%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溶液剂、5%啶虫脒乳油对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长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X-7存活以及侵染率的影响,以筛选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致死效果好、能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的杀虫剂和混用配比.结果 表明,3种杀虫剂对2种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吡虫啉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效成分为88.97 μg/mL、17.79 μg/mL的氯氰菊酯和有效成分为307.89 μg/mL、61.58 μg/mL的啶虫脒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3种药剂与X-7、All混用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均表现为增效或叠加作用,其中有效成分为8.89 μg/mL的氯氰菊酯和有效成分为7.67 μg/mL的吡虫啉与线虫X-7混用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表现出增效作用,致死率分别为41.67%、54.17%,其它浓度和其它药剂与2种线虫混用的各处理均表现为叠加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开展野外防治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其感染期幼虫是昆虫病原线虫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唯一虫态,对昆虫病原线虫基因功能的研究及转基因改造有助于推进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本研究基于昆虫病原线虫"噬母现象"的原理,以不同的孵育液孵育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怀卵成虫,找到可以简单快速从怀卵成虫直接获得整齐龄期的感染期幼虫的方法,为该线虫卵或性腺的RNA干扰后感染期幼虫的收集及生物测定提供基础,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转基因改造以提高其环境耐受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使用冷冻方法防治昆虫标本虫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  刘虹  陈小琳 《昆虫知识》2005,42(1):96-98
皮蠹幼虫对昆虫标本的蛀蚀是我国北方地区标本保藏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经12次的试验观察表明,花斑皮蠹幼虫TrogodermavariabileBallion在冰柜中放置位置不同其冷冻致死率亦不相同置于冰柜表层的,死亡率介于0~50%;上层的死亡率为95%~100%;中上层及中层死亡率达100%。放置在表层及上层的皮蠹幼虫,在经2d以上的冷冻处理后部分个体出现复活。因此,对那些原先放置上层及表层的标本,第1次冷冻结束后,间隔数天应再进行第2次冷冻,以提高和巩固冷冻杀虫效果。经3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冷冻方法治理皮蠹幼虫为害效果明显,可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侵染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借助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鉴定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类型,并对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不同时间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总数目进行统计;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侵入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包囊反应;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吞噬活性;检测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体内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血浆的抗菌活性。【结果】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共发现5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别为原血细胞、粒细胞、类绛色细胞、珠血细胞和浆血细胞。注射1 μL侵染期(infective juveniles, IJs)小卷蛾斯氏线虫(3 IJs/μL)后9和12 h,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总数目显著增多。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不能包囊活的以及冷处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但可以包囊热处死的线虫。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会显著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活性,但冷处死和热处死的线虫不能。注射1 μL(3 IJs/μL)小卷蛾斯氏线虫后,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PO活性总体呈“下降 升高 下降”变化趋势;体内抗菌肽基因Attacin-A2, Attacin-B1, Cecropin-B3, Cecropin-D, Gallerimycin, Gloverin-3以及Lebocin-2的表达水平在线虫侵染后12 h时显著上调,24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或低于对照水平;血淋巴抗菌活性水平在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12 h时显著升高,24 h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在侵入早期会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天然免疫反应来建立感染;随后草地贪夜蛾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试图抵御小卷蛾斯氏线虫的侵染;后期随着线虫的成功定殖,草地贪夜蛾的免疫系统最终被抑制或破坏。本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线虫 草地贪夜蛾的免疫互作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善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种木蠹蛾的形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蠹蛾为阔叶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山东境内普遍发生,有些地方已酿至成灾,严重威胁着防护林及城市行道树的正常生长。笔者从1979年着手对省内该类害虫进行研究,发现种类繁多,且混杂发生,在种类辨认中颇易造成错误,现就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榆木蠹蛾(即柳干木蠹蛾、黑波木蠹蛾、柳乌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lkr.、东方木蠹蛾Holcocerus orientalis Gaede.、小木蠹蛾(即小褐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gr.四种木蠹蛾的形态特点整理如下: 一、成虫形态 蒙古木蠹蛾 体长24.5—33毫米,翅展58—69毫米。触角雌雄均为单栉齿状,栉齿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 Staudinger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后的肠道转录组,旨在挖掘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为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数据。【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取食3种不同寄主树种(洋白蜡、银杏和国槐)15 d后的肠道转录组,使用BLAST软件对unigene序列进行GO和KEGG富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结果】取食国槐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有916个,取食银杏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163个,取食银杏与国槐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62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与解毒代谢、水解酶和转运蛋白等密切相关;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肠道差异基因中,解毒酶(17个)和消化酶(20个)的差异基因数量都明显多于保护酶(5个)。本研究筛选出2个解毒酶基因、3个消化酶基因和1个保护酶基因,可作为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适应机制的重点研究对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响应不同寄主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制剂产业化需要有效的贮存方法.本试验利用国产硅藻土和高分子凝胶,比较硅藻土和凝胶不同比例、不同温度及添加防霉剂,对线虫存活率、霉菌控制和线虫毒力的影响.线虫在10℃下24周后存活率仍达90.5%,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感染率仅下降19.5%.23℃下贮存8周时,存活率高于93%,但16周后几乎全部死亡;对测定昆虫的感染率8周后下降了26.8%.加入的食品抗霉剂对线虫存活率和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防霉效果仅维持2周.结果表明,利用国产硅藻土可贮存Steinernema carpocapsae线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治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本研究采用皮透与13种农药分别组配,利用树干喷雾法,筛选防治小线角木蠹蛾的最佳组配剂.结果表明,防治当年孵化的小幼虫,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SC)配比为2∶1的1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5.94%;防治跨年度的大幼虫,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到90.13%.结果发现采用皮透与15%氯氟·吡虫啉SC配比为2∶1的3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本研究为小线角木蠹蛾等蛀干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探索出了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防治效果,将昆虫病原线虫与环境友好型化学杀虫剂混用是一条有效途径。【方法】测定了噻虫嗪与6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效果,以及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田间推荐浓度噻虫嗪(100 mg·L~(-1))对6种供试线虫存活无显著影响。处理后3 d,低浓度噻虫嗪(15 mg·L~(-1))分别与6品系线虫混合后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其死亡率明显高于线虫和噻虫嗪单用处理。小卷蛾斯氏线虫SF-SN+噻虫嗪、印度异小杆线虫LN2+噻虫嗪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噻虫嗪3种组合发挥杀虫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25~30℃和25~3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8%,也显著高于其他湿度。大田条件下,施用后7 d,单用噻虫嗪、线虫+噻虫嗪组合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线虫,且以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93%以上。【结论】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品系与噻虫嗪组合联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整理木蠹蛾科标本时,发现木蠹蛾亚科Cossinae一新属新种,兹记述如下: 叉钩木蠹蛾属Bifiduncus, gen.nov. 触角双栉状,直到端节均具栉齿,无单眼;下唇须较短,后足胫节2对距。 前翅副室很小;小中间室更小,仅为Cula—Culb的1/2;后翅Sc游离,小中间室发达,为Cula—Culb的2倍以上,Culb从中室3/4处分出。 钩形突末端分文,凹入很深。颚泡极大,抱器基部宽、末端尖;基刺突极为发达,末端伸达抱器3/4处,长于抱器长度的1/2。阳茎无角状突。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烟草小地老虎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烟田的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为了探明不同品系的昆虫线虫对烟田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在室内采用生测试验法,以滤纸为介质,测定了斯氏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共5个品系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个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均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具有致病力,其中斯氏线虫S.carpocapsae-A11(Sc-A11)对小地老虎的致死速度最快,侵染24 h、36 h和72 h后小地老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3%、69.7%和86.7%,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小地老虎的死亡率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至96 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100%,Sc-A11侵染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它线虫品系,可见Sc-A11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致病力最强,为最敏感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Sc-All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72 h时分别为86.7%、43.3%,化蛹率为23.7%,Sc-All不侵染小地老虎蛹。盆栽烟草上线虫Sc-A11剂量为20头IJs/cm~2施用3次和线虫剂量为80头IJs/cm~2施用2次的处理的保苗效果最好,3 d后保苗效果分别为79.64%和76.85%,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莉蔺 《昆虫知识》2007,44(3):309-309
当环境恶化时繁殖型线虫可以改变自身发育模式进入扩散周期,并利用环境化学信息准确寻找适宜生存的健康寄主或食物,进行短距离迁移。伞滑刃属植物寄生线虫的扩散迁移需要借助媒介昆虫的携带。松材线虫在松树死亡后就会形成分散型3龄线虫,并准确定位墨天牛属老熟幼虫,90%以上聚集于蛹室周围,形成“蛹室效应”,并被天牛携带到新寄主,1头天牛有时可携带上万条松材线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森林害虫化学生态组最新研究揭示了松材线虫扩散迁移的化学信息机制:线虫如同昆虫一样可以辨别信息混合物比例。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 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8~9节之间,为一个可外翻的腹褶,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形体。羽化后2天未交尾的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腹面中央由密集的柱形细胞组成,向两侧延伸至背部,细胞由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上有多层几丁质,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 et Chen)是严重危害沙棘林的重大钻蛀性害虫。在辽宁建平,4年1代,幼虫16龄。本试验旨在研究辽宁建平沙棘木蠹蛾的成虫发生规律,明确其幼虫虫口数量与成虫诱捕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基于"3S"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耦合的虫灾监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栽植的健康沙棘根部接入不同虫龄的幼虫,统计可发育为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的幼虫龄期范围。设定样地,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各样地幼虫数量并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成虫进行监测。将成虫诱捕量与不同龄期范围的幼虫数量进行曲线回归分析,获得监测林间幼虫数量的最优模型。【结果】5月下旬时已达12~16龄的幼虫均可在当年发育为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沙棘木蠹蛾在辽宁建平经历3个羽化高峰,在不同乡镇,其成虫期长短有较大差别(76~95 d不等)。当年13~16龄幼虫数量与成虫诱捕量的二次函数拟合效果最佳,即y=0.001x2+0.321x+38.783,R2=0.649,P0.05。【结论】明确了沙棘木蠹蛾幼虫在辽宁建平当年可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的龄期范围,确定了其在3个试验地的成虫期和羽化高峰,构建了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成虫以监测林间幼虫虫口数量的数学模型,为航空、航天遥感的虫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防治效果,将昆虫病原线虫与环境友好型化学杀虫剂混用是一条有效途径。【方法】本研究测试了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s bacteriophora Taishan strain H06品系、Steinernema carpocapsae strain SF-SN和All品系存活及侵染率的影响,及低剂量化学杀虫剂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对韭蛆3龄幼虫的作用效果。【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含量为2.00、0.40、0.20和0.10μg·mL-1)和吡虫啉(25.00、5.00、2.50和1.25μg·mL-1)对H.bacteriophora H06和S.carpocapsae All的存活无显著影响,3品系线虫毒死蜱(8.00μg·mL-1)对3品系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3品系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3种药剂分别与3品系线虫混合后处理韭蛆,韭蛆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线虫和杀虫剂单用处理。药后3 d,SF-SN与毒死蜱(8.00μg·mL-1)、吡虫啉(25.00μg·mL-1)和高效氯氰菊酯(2.00μg·mL-1)混合处理韭蛆,分别比单用杀虫剂提高防效34.20%、21.18%、54.99%,优于另外两种线虫与3种药剂混用的效果。【结论】供试线虫中,SF-SN品系与上述杀虫剂联合防治韭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离了来自新疆和田地区间作绿豆的4年枣0-40 cm根际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线虫XJZL1409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共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侵染期线虫和线虫致死的大蜡螟幼虫血腔直接分离,采用传统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5龄幼虫接种菌株细胞发酵液测定致病性。菌株形态学特性结合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线虫XJZL1409的共生菌被鉴定为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subsp. laumondii。室内菌液注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侵染致死的幼虫体色呈灰绿色;接种48 h后,每头幼虫接种菌液量为500 CFU时校正死亡率就可以达到100%; 48 h时致死中浓度LC50为10. 74 CFU/m L。同时菌液口服杀虫毒性结果表明,第5天时待测菌株菌液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21. 21%,体重抑制率为20. 02%。因此,昆虫病原线虫XJZL1409的共生菌为P. luminescens subsp. laumondii对大蜡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注射毒性,为研究线虫的致病机制及发掘新抗性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Red 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红脂大小蠹越冬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为一11.98±2.55℃,是一种耐冰冻的昆虫.红脂大小蠹的过冷却点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种群问有明显差异,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低龄幼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的幼虫问没有明显差异.红脂大小蠹幼虫在冬季至少町以忍受-23.5℃的大气温度安全越冬.从2001年开始引入我国的云杉大小蠹的捕食者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cyll.)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8.05±2.76℃,低于红脂大小蠹所有虫态的过冷却点,说明比红脂大小蠹有更强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