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萘质粒ND1.860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完全消化和部分消化所产生的限制片段,分别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2中克隆。通过对含有ND1.860HindⅢ片段的17个重组质粒进行限制酶分析,建立了ND1.860质粒的HindⅢ、EcoRⅠ和XbaⅠ种内切酶26个切点的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2.
通过DNA:DNA杂交技术,用NAH7质粒的全部EcoR Ⅰ片段或ECOR Ⅰ A片段作为~(32)P标记的DNA探针,研究了萘降解质粒ND1.860和NAH7之间的DNA同源性。在ND1.860的9个HindⅢ片段中,5个与NAH7有同源性,其中3个与NAH7的编码萘降解途径的EcoR Ⅰ A片段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证明铜绿假单胞菌AS1.860菌株降解萘能力与质粒的关系,我们以菌株AS1.860作供体菌,AS1.860-30(B-2~-)作受体菌进行转化。转化子BS1.860CI具备了供体株的遗传特性,转化频率为8×1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酶切图谱观察,二者质粒DNA迁移区段和酶切图谱相同,表明质粒与萘的降解及铜绿色素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病毒ki-ras表达质粒,用Eco R Ⅰ和Bam H Ⅰ酶解pUC-9DNA,小牛肠碱性磷酸酶脱磷酸,病毒ki-ras编码基因来源于Hi-Hi-3质粒DNA的Sat Ⅱ和Eco R Ⅰ酶切的0.6kb片段,用连接酶和DNA聚合酶Klenow片段将两个片段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3,免疫筛选表达质粒,从156个转化克隆中得到两株表达质粒,其中一株pKras83的p21蛋白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量的10%。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基因库及其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大小不同的11种片段。所得片段与BamHI酶解的pBR_(322)质粒DNA进行体外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LE392菌株。根据菌落杂交和插入片段的分子量等鉴定,证明获得11个插入了病毒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但其中两个大片段克隆的分子量比原片段小。通过限制酶EcoRI和BamHI酶解片段的交叉吸印杂交及用~(32)p标记的克隆片段与病毒DNA酶解片段杂交等方法,构建了病毒基因组BamHI的物理图谱。杂交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主要由独特的序列组成。  相似文献   

6.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PIC—N萘降解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PIC-N对萘、邻苯二甲酸、水杨酸等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发现该菌株以萘为底物可诱导产生芳香烃分解酶系。菌株中存在一个57.4kb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处理可产生7个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处理可产生8个片段。将以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部分酶切的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持pMFY43上,获得29个克隆株。通过对含有菌株PIC-N质粒HindⅢ片段的7个重组闰进行限制酶分析,绘出  相似文献   

8.
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chi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粘质沙雷氏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得到大小为1 500 bp特异性DNA片段(chiB基因),以pUC18质粒构建了pUC-ch iB克隆载体,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DH5α培养,并筛选出重组质粒。经测序分析,证明克隆片段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操作含长插入片段的DNA克隆时 ,经常需要进行亚克隆和测序实验。通常的方法首先是得到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谱 ,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切酶消化DNA ,分离靶片段 ,将其连接入质粒载体中进行下一步操作。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 ,步骤繁琐。在此 ,介绍一种不需要做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而根据靶片段的旁侧序列直接进行亚克隆实验的方法。首先 ,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含长插入片段的DNA克隆 ,其中一种酶切在已知的旁侧序列上 ,另一为随机选择 ;然后酶切混合物与线性化的质粒载体连接 ,转化细菌得到一“亚克隆库” ;将其中的克隆挑选入 96孔板培养后 ,按行或列混合菌液得到相应的“pool” ;最后 ,用PCR方法筛选获得含靶DNA片段的阳性克隆 ,其中所用的引物一个与已知的旁侧DNA序列配对 ,另一个与质粒载体上序列配对 ,PCR扩增已知的旁侧DNA片段以鉴定阳性克隆。多次独立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可广泛用于亚克隆和DNA步移实验  相似文献   

10.
人干细胞因子cDNA的设计、合成与克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择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分成18个长约60个碱基且相互配对的寡核苷酸片段,合成了可溶形式的人干细胞因子(hSCF)的cDNA,合成片段经纯化、5′-端磷酸化后,通过PCR进行合成hSCF的cDNA一次性组装与扩增,得到了含有可溶形式的hSCF的全部编码区及EcoRⅠ、SalⅠ位点在内的全长共515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回收该DNA片段,酶切消化,定向克隆进质粒pUC19。经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得到了全序列正确的克隆株,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提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8705染色体DNA为材料,经EcoR Ⅰ消化,过SepharcylS-400柱,得到大于400bp的酶切片段;然后随机克隆到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LC2a(hag~-,recA~-);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共得到6013个转化子,从中筛选出1个有动力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DNA,经酶切电泳鉴定,该克隆的外源片段大小为15.3kb,将其命名为pGI4015。动力、动力抑制试验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证明pGI4015中载有鼠伤寒沙门氏菌Ⅰ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利用其BamH Ⅰ和Sal Ⅰ位点删除与鞭毛蛋白表达无关的序列,构建亚克隆质粒pGI4015BS,使得fliC~I定位于更小的区域——3.8kb的BamH Ⅰ/Sal Ⅰ插入片段上。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PIC-N萘降解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IC-N对萘、邻苯二甲酸、水杨酸等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发现该菌株以禁为底物可诱导产生芳香烃分解酶系。菌株中存在一个57.4kb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处理可产生7个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处理可产生8个片段。将以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部分酶切的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质粒pMFY43上,获得29个克隆株。通过对含有菌株PIC-N质粒HindⅢ片段的7个重组质粒进行限制酶分析,绘出了该质粒HindⅢ内切酶7个切点的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3.
转移 DNA—T—DNAChilton 等人利用同位素标记的 Ti 质粒做探针,发现加入高浓度烟草肿瘤的 DNA 后 Ti质粒 DNA 的复性速度有加快的趋势,表明肿瘤 DNA 中有 Ti 质粒的顺序,但该顺序不多,而且没有检测到完整的 Ti 质粒。以后这些作者将章鱼肉碱型的 Ti 质粒 B6—806用内切酶Smal 分解成19个片段,分别用同位素标记做成探针,然后与肿瘤进行分子杂交,结果有二段 Ti 质粒的 DNA(3b 和10c)能和肿瘤 DNA杂交,这是二个相邻近的片段,称为 T-DNA(图4)。Ti 质粒中与肿瘤 DNA 同源的 DNA  相似文献   

14.
2-萘酸细菌代谢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国萍  Theophilou  S 《微生物学报》1995,35(6):421-426
采用质粒消除、转座子Tn10插入突变和回复突变等试验方法证实了2-萘酸细菌代谢途径中邻苯二酸环节的存在,探讨了2-萘酸代谢菌2-NAT菌株对2-萘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发现该菌至少带有一个质粒,该菌的2-萘酸代谢途径由质粒和染色体DNA共同编码控制。  相似文献   

15.
使用Agilent 2 10 0Bioanalyzer分析限制性显示技术 (restrictiondisplay ,RD)制备的HIV片段库 .利用合适的限制酶从质粒上获得HIVB亚型代表株U2 6 94 2全基因cDNA ,然后将目的片段进行Sau3AⅠ消化 ,在消化得到的片段两端加接头 ,利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Agilent 2 10 0Bioanalyzer两种方法分析 .结果显示 ,Agilent 2 10 0Bioanalyzer比琼脂糖凝胶电泳能更快速、直接和客观地反映RD技术制备的DNA片段的大小以及含量 ,并能对RD PCR过程中片段自身连接以及优势扩增的现象进行直接的监控作用 .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高重复顺序可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经用电泳分离获得,本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I消化恒河猴DNA分离得到一系列高重复片段。用其中最小片段与质粒pBR 322共价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后得到3个带有重组子的克隆。其中PMBI克隆用Bam HI,Pst I酶解,杂交鉴定,证明此克隆是含有重组的恒河猴高重复片段,此片段大小约为340碱基对。哺乳动物基因组相当繁杂,一般在10~9碱基对(b.p)以上,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可将其分成高重复顺序、中重复顺序及单拷贝顺序。高重复顺序在基因组中重复频率很高。可达百万次。它有许多家族,这些家族核苷酸顺序相近,但不相同,目前有证据表明,高重复顺序与基因表达及调控有关,与生物进化有关,而且还与DNA的复制及调控有关,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用。为了得到纯的单一高重复顺序,我们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建立了恒河猴高重复顺序DNA的分子克隆。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质粒消除、转座子Tn10插入突变和回复突变等试验方法证实了2-萘酸细菌代谢途径中邻苯二酸环节的存在,探讨了2-萘酸代谢菌2-NAT菌株对2-萘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发现该菌至少带有一个质粒,该菌的2-萘酸代谢途径由质粒和染色体DNA共同编码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pPL703的衍生质粒pPGV5为载体,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U21总DNA的Sau 3A酶切产物中得到1个0.54kb的启动子片段,它能促进载体上的无启动子的cat-86基因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这一片段以正、反向插入pPGV5载体,都能使重组质粒转化CU21原生质体的效率提高10~(?)至10(?)倍。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与Imanaka等报道的来自CU21中的隐蔽性质粒pBS02的能提高转化效率的1.6kb Eco RI片段是同源的。利用所得到的0.54kb Sau 3A片段构建了新的启动子克隆载体pFDC4和表达型载体pFDC11,二者都能以很高的效率转化CU21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381-A型DNA合成仪,参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CS-Ⅰ和CS-Ⅱ两个片段。以噬菌体M13mp18质粒作为载体,将两片段进行磷酸化、退火、连接和克隆,经过原位杂交,序列分析,获得了(NANP)_(10)重复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M13mp18-CS。再以酶切,从重组质粒中回收(NANP)_(10)次的片段,将其片段基因与CT-B基因融合,最后将融合基因CT-B-CS插入载体PMC055中,成功地得到含有(NANP)_(10)与CT-B基因融合的重组质粒pMC055-CS。  相似文献   

20.
链霉菌基因克隆载体及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分离的质粒pSMY1(10.8kb),将pIJ30的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tsr)克隆到psMY1上,获得了具有硫链丝菌素抗性选择标记质粒pSJ10。通过DNA体外缺失,片段播入、λ-COS片段的插入及与大肠杆菌质粒的重组等基因技术,获得了一系列psMY1衍生质粒,包括双标记质粒pSM3,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BMJ2和穿梭粘粒pNMJ1。通过对这些质粒的分析,确定了质粒psMY1的复制必需区为3.06kd的EcoRI—sphI片段。质粒pSJ10、pSM3、pNMJ1具有可选择标记,多个单一确切的可克降位点,有一定范围的宿主并能在链霉菌中稳定存在等特点,故可作为链霉菌基因克隆的载体。其中pNMJl(11.15kb)是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粘粒,能有效地运载28—38kb的外源DNA片段,并能在体外包装λ噬菌体外壳,转导大肠杆菌。利用载体pNMJl,通过λ-噬菌体蛋白体外包装,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其基因覆盖率可达90%。重组DNA分子可通过转化转移到链霉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