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鼎湖山地区人类活动对马尾松年轮13C/12C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南亚热带鼎湖山保护区的非核心地带的旅游活动和附近工厂区污染气体的排放,影响了 年轮中的δ^13C值和窃据的δα值。旅游点年轮的δ^13C值自1965-1992年以年均-0.026‰速率下降,1980-1992年年均下降速率增至-0.044‰。工厂点的年轮δ^13C则随时间而递增,气体污染改变了δ^13C值的年际变化图式。1980-1992年,对照点、旅游点和工厂点空气CO2浓度年均增高速率分别为0  相似文献   

2.
暖温带地区几种木本植物碳稳定同位素的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乔、灌木植物叶片、树干、花、果实碳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3C值)测定和比较,发现这些植物叶片的δ^13C值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植物δ^13C值不同;种内δ^13值变化也很大,以荆条的差异最大,为6.549‰(-22.226‰--28.775‰);其次是大叶白蜡5.706‰(-23.687‰--29.393‰);核桃秋5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近二十年来雪松树轮的稳定碳同位素与气候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南京太平门的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Loud.)树轮α-纤维素的δ^13C与气候各要素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气候重建,重建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表明南京地区树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与5~7月平均降雨量及5~9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重δ^13C对应于5~7月的少雨和5~9月的高温,轻δ^13C对应于5~7月的多雨和5~9月的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盛行区树木生长与  相似文献   

4.
生长于100%、40%和16%自然光下的荷木和黧蒴幼苗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细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有一定的差别。16%和40%弱光下,δ13C的负值增加-0.54J‰到-0.89‰。Ci增大8.1-13.2μiL-1,WUE则下降6-24%。结果表明,叶片的水分和气体交换特性受生长光强的调节,叶片的δ13C值可反映其生长过程中受光的强弱状况。  相似文献   

5.
太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太湖两个钻孔岩芯有机碳同位素(^13C/^12C)的分析,发现δ^13C的垂直分布与太湖地区16000aB.P.以来古气候波动相关。根据δ^13C垂直分布曲线可推测,大约在11000-6000aB.P.,太湖地区处于温暖湿润期,气温高于现在平均温度,另一方面,根据太湖两岩芯沉积物的δ^13C值的对比发现,大约在11000-6000aB.P.,西太湖(W1B)岩芯沉积物的δ^13C平均值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6.
甘肃马衔山平车前叶片δ^13C的海拔和时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拓  陈雄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4):672-675
以甘肃马衔山自然生长的平车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月份下叶片δ^13C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叶片δ^13C值增大,生长实期叶片δ13C也高于生长后期叶片δ^13C值,并且叶片δ^13C具有年间差异。叶片δ^13C的这种变化也许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2浓度下(〉2200μmol.mol^-1)4.5年后的5种热带雨林植物和5种荒漠植物气孔导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带雨林植物在CO2浓度为350~400μmol.mol^-1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7.4±65.6)mmol.m^-2.s^-1,(2.04±0.61)mmol.m^-2.s^-1和(2.90±0.5  相似文献   

8.
以碳同位素值(δ~(13)C)作为反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辽宁地区3种典型林型—樟子松人工林(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人工林(Pinus tabulaeformis)和蒙古栎天然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进行调查并分别对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进行样品采集,探讨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其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13)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37‰~-25.10‰、-30.32‰~-24.07‰和-29.85‰~-23.51‰,且随经度的增加显著降低;统计分析也表明,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13)C值在辽西显著高于辽东,说明3种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树种叶片δ~(13)C值受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的影响较大,均随年均降水量增加显著降低,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大,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其中,又以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的影响较大(P0.01);与蒙古栎相比,樟子松和油松受降水量的影响更加明显。综上所述,3种树种叶片δ~(13)C值以及由其衍生来的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种间差异较小,而受环境因子及地理学指标降雨、海拔和经度的影响较大,这为今后基于δ~(13)C值的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22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的差异。研究发现:1.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在-3.865%--2.760%之间,与其他典型热带地区的研制结果相近,表明该地区具有世界其他典型热麻的特征;2.补蚌样地所有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低于城子样地,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在同一样地不同样线之间也存在显差异,表明水分状况和样线的方法位是样线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3.常绿植物叶片的δ^13C值显低于落叶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之间也存在显差异,水分利用状况因此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 -草原样带草原区 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 δ1 3 C值 ,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 ,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种的 δ1 3 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如羊草 (L 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家榆 (Ulmuspumila L.)、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L am.)、直立黄芪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菊叶委陵菜 (Potentila tanacetifolia Willd.ex Schlecht.)等 ) ,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如扁蓿豆 (Melissitus ruthenicus(L.) Peschkova)、羊草、家榆、小叶锦鸡儿、直立黄芪、地榆等 ) ;而少数几个种 (如达乌里胡枝子 (L espedeza davurica(L axm.)Schindl.) ,麻花头 (Serratula centauroides L.)等 )则与大多数种的情况截然相反 ,另外部分植物种则随环境因子变化不大 (达乌里黄芪 (Astragalus dahuricus(Pall.) DC.)、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狭叶锦鸡儿 (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糙叶黄芪 (As  相似文献   

11.
菠萝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与PEP羧化酶及PEP羧激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性景天酸代谢(CAM)植物菠萝(Ananascom osus (L.) Merr.)的下数第5 到第35 位叶为材料,研究稳定性碳素同位素(δ13C)值,磷酸稀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和PEP羧激酶活性的变化。11 个不同叶位叶片的δ13C值平均为- 12.94‰,最大变幅相差- 2.06‰。两个酶的活性呈单峰形变化,第8—11 位叶的活性最高,低位叶的酶活下降。本试验条件下,PEP羧激酶平均活性比PEP羧化酶高3.4 倍。结果表明,CAM 植物的暗下羧化与光下脱羧之间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老叶虽然酶活较低,但总的看来,CAM 水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 研究了两种常见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3个不同自然降水地区(内蒙古的杭锦旗和磴口县及甘肃的民勤县)的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的抗逆能力的变化。测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茎水、各潜在水源(降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δD和δ18O值, 并利用IsoSource模型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在不同地区对这些潜在水源的选择性利用情况; 同时测定了叶片的δ13C和游离脯氨酸浓度。结果表明: 在年降水量最高的杭锦旗, 这两种植物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最高, 其中油蒿主要利用0-50 cm土层中的水源; 在年降水量相对较低的磴口和民勤, 植物利用的主要水源为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 这两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白刺的脯氨酸浓度大于油蒿, 与水分利用效率无关, 但油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浓度成正比。研究表明, 荒漠植物能通过改变其水分利用策略和其他生理特性适应自然降水量的变化, 但不同植物种采用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太湖两个钻孔岩芯有机碳同位素(13C/12C)的分析,发现δ13C的垂直分布与太湖地区16000aB.P.以来古气候波动相关。根据δ13C垂直分布曲线可推测,大约在11000—6000aB.P,太湖地区处于温暖湿润期,气温高于现在平均温度。另一方面,根据太湖两岩芯沉积物的δ13C值的对比发现,大约在11000—6000aB.P,西太湖(W1B)岩芯沉积物的δ13C平均值明显高于东太湖(E2B)。据此可认为,在这一期间西太湖很可能有过海水侵入。  相似文献   

14.
提高CO2浓度对两种亚势带树苗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黛蒴和荷木的幼苗,盆栽于自然光 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500μl.L^-1或空气CO2(340μl.L^-1)的气罩3个月。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高CO2下生长的黧蒴和荷木叶平均气孔导率分别降低13%和20%,蒸腾速率下降20%和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倍以上,不同CO2浓度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度日进程曲线也有明显差异,处理后将幼苗置于自然条件下观  相似文献   

15.
南海柳珊瑚Isis sp.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啶(4)。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的神经酰胺,被命名为Isimamide,其它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 photons/m^2s),只有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2/3左右,致使小麦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新闻子交换介质Express-IonC(简称IonC)使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能得到规模纯化。以鼠颌下腺为原料,匀浆后,经Express-IonC纯化得单一组分的mNGF,用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7×10^3,比活约2.3×10^5U/mg。结果表明IonC可替代CM-52,且更适于工因子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三种钠尿肽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Dong MQ  Zhu MZ  Yu J  Shang LJ  Feng HS 《生理学报》2000,52(3):252-254
本文比较了心房钠尿肽(ANP)、C-型钠尿肽(CNP)、血管钠肽(VNP)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效应。用蛋白激酶C激动剂佛波酯(PMA)刺激体外培养大鼠PASMCs的增殖,以总蛋白含量和MTT比色OD值为指标,观察三种钠尿肽对PMA刺激大鼠P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MA(10^-9-10^-7mol/L)显著升高(P<0.05)PASMCs的总蛋白含量和MTTOD值,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山东省醒台县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250mm)的情况下,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玉秸小麦秸均不还田(对照)增产88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3,在全还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较对照增产187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仅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从植物种和生活型两个方面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自然可变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5种植物(隶属于35科65属)的叶片的δ13C值变幅,春季为-30.7‰--23.4‰,夏季为-31.5‰--25.1‰,秋季为-31.4‰--23.9‰;落叶灌木种间差异不显著(p=0.114),而常绿乔木(p=0.005)、落叶乔木(p0.001)、常绿灌木(p=0.022)、草本植物(p0.001)和藤本植物(p=0.001)的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同一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叶片的δ13C值显著大于夏秋两季(常绿乔木除外),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值在春、夏、秋3个季节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春季p=0.001、夏季p0.001、秋季p0.001),且叶片的δ13C值表现出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的规律。因此,植物种和生活型均会引起植物叶片δ13C值的变化,但δ13C受生活型变化的影响较大,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