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因其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旱、耐高温等功能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区。研究报道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对植株耐盐性及耐旱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对苦豆子种子进行萌发处理,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苦豆子的总RNA,利用逆转录试剂盒获得苦豆子的cDNA,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了苦豆子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及可能的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基因编码548个氨基酸,与豆科植物大豆GlNHX1的一致性最高为86%;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其具有10个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对其3D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是一个富含α螺旋的桶装蛋白质。这些预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克隆的基因为苦豆子液泡膜逆向运输蛋白Na~+/H~+基因,这将为荒漠植物苦豆子抗逆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根、茎、横走茎及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生物碱在苦豆子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苦豆子根、茎及横走茎的初生生长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发育规律一致,但在次生生长时,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平周分裂只形成薄壁组织,从而将次生维管组织也分离成束.茎与横走茎的功能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是等面叶,上下表皮内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布,其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发育规律一致.在茎、横走茎及叶主脉中,韧皮部的外侧都包围有纤维束,其来源都是原生韧皮部.应用硅钨酸、碘化铋钾及I-KI溶液进行沉淀反应,测定出生物总碱在苦豆子根、茎、横走茎及叶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3.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中旱生且耐盐碱,多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地带中的植物,属于新疆伊犁河谷山地草原典型毒害草之一,其强大的根系是吸收土壤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以伊犁河谷4种不同生境(林下、荒地、路边、农田)的苦豆子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为对象,分析苦豆子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探讨苦豆...  相似文献   

4.
伊犁河谷苦豆子C、N、P含量变化及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东  陈亚宁  李卫红  朱成刚 《生态学报》2018,38(17):6163-6170
研究苦豆子不同器官中碳、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植物蔓延的生态学机制。系统分析了伊犁河谷苦豆子根、茎、叶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苦豆子C、N、P含量均值分别为391.40、13.17、1.51mg/g,C∶N、N∶P、C∶P均值分别为45.61、8.52、326.38。苦豆子根、茎、叶在整个生长季内C、N、P均值含量变化一致,为叶茎根。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中规律则不同,C含量随着生长时期的增加而增加,N和P的含量则随着生长时期的增加而减少;苦豆子根系中的C、N、P含量有随着深度变化而递减的趋势;器官间的差异性说明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对C、N、P的吸收利用具有特异性。植物叶片中C、N、P含量和N∶P普遍较低,苦豆子生长受N、P的共同限制,更容易受到N元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苦豆子(Sophora alpoecurides)又名苦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中部以上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2对。顶生总状花序长15厘米,花白色稍带黄绿。荚果圆柱形,种子宽卵形或卵形。花期5—6月,7—8月果实成熟。苦豆子大量分布我国西北地区,是荒漠、半荒漠地带的典型指示植物,在荒漠区的盐化覆沙地上,成为优势建群植物。苦豆子是耐盐旱生植物,不耐水湿  相似文献   

6.
伊犁河谷苦豆子植冠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果实成熟后在植冠宿存延迟释放种子,是沙生生境植物的一种适应性性状。以分布于新疆霍城县荒漠草原内的野生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野生苦豆子的植冠种子库的大小、种子活力、对土壤种子库的补充及其脱落动态。结果表明:在3月上旬,苦豆子植冠宿存种子的规模为271±124粒·m~(-2);其中,完整种子达144±138粒·m~(-2),构成了苦豆子的植冠种子库;对种皮进行机械破损后,植冠种子库的种子发芽率达76.98%±11.89%,种子活力指数保持在72.44±39.01;苦豆子生殖株植冠种子库种子宿存的时间长达9个月,可以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有效补充土壤种子库,并与土壤种子库共同执行种群更新和群落演替的繁殖体供应库的功能。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苦豆子的繁殖生态学特性,解析其在伊犁河谷恶性蔓延的生物生态学机理,为伊犁河谷草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饲用植物有40科118属172种.并介绍了该区域饲用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区系分布、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等,并对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苦豆子甲醇和水提取物分别与埃玛菌素混合,在室内测定了两混合物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甲醇提取物 埃玛菌素和苦豆子水提取物 埃玛菌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口服毒力明显高于埃玛菌素,其LC50值分别为0.19、0.32和0.51 mg.L-1;用两混合物以及埃玛菌素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试虫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的繁殖力均呈现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工模拟水热条件下苦豆子2种群硬实破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2个种群的苦豆子为材料,根据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2种存在方式:埋藏于土壤中和停留于土壤表面,模拟湿热和干热2种条件,并设置阿拉善干旱荒漠区可能出现的温度条件探讨自然条件下苦豆子硬实的破除机理.结果表明:苦豆子两种群硬实的破除对环境因子(温度、变温、湿度)的响应不同,高温(50~60℃)是两种群硬实破除都需要的条件,而单一的高温处理只能显著破除额济纳旗种群苦豆子的硬实;高温(60℃)和湿度(沙水质量比100:5)的结合可显著破除两种群苦豆子硬实,使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的苦豆子硬实丧失率分别达91%和87%;不同种皮颜色和种脐厚度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引起两种群苦豆子硬实破除对环境因子响应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苦豆子生物碱的研究与苦豆子综合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槐属植物苦豆子的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生物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苦豆子是豆科、槐属的一种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总结药用植物苦豆子的研究现状,并于2019~2020年调查了苦豆子的野外自然地理分布区,收集了苦豆子群体水平上的标本、DNA材料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植物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各种农副产品——秸秆、秕壳、枝叶中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由于大量纤维素的存在不仅降低饲料的饲用价值,而且也降低了粮食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串。这就限制了在农村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含量高的农副产品的利用。如何将这类饲料化粗  相似文献   

13.
宁夏苦豆子资源基本情况及综合开发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宁夏境内苦豆子资源主要分布和综合开发现状以及资源保护情况,提出了苦豆子急需解决的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生物碱单体的结构改造、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运用到苦豆子的生产实际中,进一步对基础药理活性的筛选及研发产品的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破碎化生态格局中斑块面积和斑块隔离度对生物种群有一定的影响。苦豆子是宁夏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物种,其分布呈现典型的斑块化格局,豆荚螟是其种子的主要害虫。本文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的余家湖(YJH,6个斑块)和羊场湾(YCW,7个斑块)两个样地共选择了13个苦豆子斑块,采用五点取样法采摘苦豆子豆荚,室内剥检统计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与危害率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YJH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2 629. 08 m~2,苦豆子平均盖度50. 33%,斑块间豆荚及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 0. 05); YCW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1 010. 34 m~2,苦豆子平均盖度31. 14%,斑块间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不显著(P 0. 05)。13个斑块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均差异显著(P 0. 05)。斑块面积对豆荚螟数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并不显著(R2=0. 084)。两样地间豆粒的危害率并无显著差异(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斑块连接度指数与豆荚危害率(r=-0. 2215)、豆粒危害率(r=-0. 4102)、豆荚螟数量(r=0. 0561)有一定的相关性。斑块面积对苦豆子种实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影响不显著,但斑块隔离度增加,能够减轻苦豆子种子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我国饲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草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饲用植物资源,不仅有利于缓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饲草、饲料紧缺的现状,有助于破解"人畜争粮"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草食畜牧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达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的目的。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并对饲用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同时,针对饲用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分析其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从饲用植物自身特性、石漠化地区地质地貌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识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指出综合开发利用石漠化地区饲用植物资源,有利于促进石漠化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将苦豆子甲醇提取物和苦豆子水提取物分别与埃玛菌素混合,得到苦豆子甲醇提取物·埃玛菌素(简称苦醇·埃)和苦豆子水提取物·埃玛菌素(简称苦水·埃)2种混合剂,在室内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法,研究了2种混合剂低致死剂量对小菜蛾的影响,并对其F_1代幼虫、蛹以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埃玛菌素、苦醇·埃和苦水·埃3个处理对小菜蛾F_1代各龄期均有影响。其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23、4.81和5.70,而对照组种群趋势指数则为28.03。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根瘤菌数值分类及DNA-DNA杂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气候比较干旱,生长的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而有些豆科植物如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苦马豆(Swainsoniasalsula)、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却能很好生长.这些豆科植物的生长,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作为饲用牧草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于黄土高原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研究尚很少.为此,作者在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宁夏及甘肃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根瘤菌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部分菌株进行了数值分类和DNA同源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沙湖的一个典型的干旱区草本型植物群落——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禾草-非禾草型)群落为研究对象, 自芨芨草-苦豆子聚生丛的基部向丛间裸地依次划分为植冠区、过渡区和空旷区3个分区, 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优势种根系生物量密度在这3个分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研究了干旱胁迫生境中芨芨草和苦豆子的根际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平方向上, 芨芨草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植冠区, 而苦豆子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在3个分区间无显著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 芨芨草的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和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从植冠区到空旷区埋深渐深, 而苦豆子的根系总生物量在3个分区主要分布于10~30 cm土层, 但其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层从植冠区向外呈上升趋势; 同时发现, 在植冠区, 根系总生物量密度较高, 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不同, 但在空旷区和过渡区, 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趋于一致。群落中两个主要植物种的根系在植冠区具有垂直层次的分异性, 在不同分区间具有水平分布格局的差异性, 这可能是群落中两种主要植物种间为了避免根系间直接竞争共同适应干旱胁迫生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疆胭珠蚧Porphyrophora xinjiangana Yang普遍分布于新疆玛纳斯、沙湾以及阿尔泰地区,寄生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根部。苦豆子被害后先是变黄,然后干枯,一般多发生在沙性土壤中。在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路边及辽阔的万亩荒原上,苦豆子丛生成片,遍地皆是。植株受害严重时,其受害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1980年,我们在玛纳斯县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20.
新疆苦豆子根瘤菌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对于干旱荒漠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生长特性与根瘤菌有密切关系。我们对分离自新疆苦豆子根瘤的67株根瘤菌及36个模式菌株进行了118项表型性状的测定,包括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和染料的抗性、耐盐性、初始pH值生长范围、生长温度范围及石蕊牛奶反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对测定结果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获得数值分类树状图。结果表明:新疆苦豆子根瘤菌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敏感性以及对染料的抗性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新疆苦豆子根瘤菌能耐受低温,并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初始pH值为9-1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92.5%的菌株能耐受3.0%的NaCl,91.0%的菌株能耐受4.0%的NaCl,有18株菌甚至能耐受5.0%和6.0%的NaCl。聚类结果表明, 在84.8%的相似性水平上,67个供试菌株构成了4个新的表观群,第Ⅰ、Ⅱ、Ⅲ、Ⅳ类群分别有21、7、4、3个菌株,中心菌株分别为NWBC152、NWTKX101、NWYJS12、NWLP112。此外,数值分类结果还表明,苦豆子根瘤菌与模式菌株的相似性较低,它们所形成的4个独立群可能有新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