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苏子和荠Lin子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群  陈忠等 《广西植物》2002,22(4):370-374
对白苏子和荠Lin子两种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含量分别为40.18%和20.62%,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92.759%和92.99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其种子形状大小,纹饰特征是两种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蜀葵种子形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黄蜀葵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含有脂肪油 ,含量为31 16 % ,其主要成分为 :亚油酸 (82 179% )、油酸 (9 195 % )、棕榈酸 (4 75 6 % )、硬脂酸 (2 6 81% )、亚麻酸 (0 32 8% )等 ,此外 ,还含有 18种氨基酸和 2 4种矿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质元素 ,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达 91 815 %。因此 ,其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 ,具有潜在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构树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构树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脂肪油40.18%,主要成分为:亚油酸(85.42%)、油酸(4.29%)、棕榈酸(7.35%)、亚麻酸(0.98%)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种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4.
构树聚花果及其果实原汁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构树聚花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糖类,矿质元素等成分,其果实原汁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此外,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40.28%),其脂肪油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达(85.42),其聚花果,果实原汁,种子油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葙子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青葙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经测定,青葙子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2.85%。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225%)、硬脂酸(2.459%)、油酸(27.995%)、亚油酸(44.522%)和亚麻酸(2.374%)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79.276%。种子还含有种类较齐全的矿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六种唇形科种子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六种唇形科植物种子营养成分研究的结果表明: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在90%以上。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成分。并从种子中测定了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这六种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潜在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东京野茉莉种子油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东京野茉莉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脂肪油、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其脂肪油中人体必需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85.4%,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鱼仙草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小鱼仙草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脂肪油含量为20.26%,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5.117%)、亚麻酸(67.356%)、油酸(11.349%)、棕榈酸(4.988%)、硬脂酸(11.80%)等,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此外还测定了种子的17种氨基酸和24种矿质元素。其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潜在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细风轮菜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风轮菜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种子含大量脂肪油(23.25%),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6.929%)、亚油酸(21.813%)、油酸(4.596%),总量达93.338%。此外,种子还含18种氨基酸和18种矿质元素。因此,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松茸氨基酸与矿质元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南地区的三种松茸子实体为材料 ,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松茸子实体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 ,氨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 :采自四川通江的松茸子实体的氨基酸总含量最高 ,为 10 .5 82 % ;其次为采自重庆的松茸子实体为 9.6 0 7% ;最低的为采自云南昌隆的松茸子实体 ,为 3.381%。矿质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七种元素中 ,含量较高的有三种 ,分别为K ,Ca和Mg ,平均含量分别为 3.1× 10 4mg/Kg ,1.6 2× 10 3mg/Kg和 5 .5 8× 10 2mg/Kg。在这三种松茸子实体中云南昌隆的Fe ,Mn含量最高 ,分别为 6 2 .2 82mg/Kg和 6 .0 6 4mg/Kg ;重庆的Cu含量最高 ,为 5 2 .84 5mg/Kg;Zn的含量在这三种子实体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女贞果实及种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 (LigustrumlucidumAit.)的果实 ,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等功效 ,主治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和目暗不明等症 ,女贞子主产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和四川等省区 ,资源丰富。女贞的化学成分已有报道[1,2 ] ,作者对其全果及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较全面分析 ,旨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和仪器女贞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分批采自福建省福州市建新郊区、仓山长安山和永泰方广岩。石油醚 (30~6 0℃ )和乙醇等均为分析纯 (上海生化制品…  相似文献   

12.
以索氏提取法为对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萃取韭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韭菜籽油成分进行分析,NIST 02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SC-CO_2萃取压力为22.25 MPa、温度为40.40℃条件下萃取86.7 min时,萃取得率为17.52%,共分离鉴定出17种物质,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6.25%)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 9.05%;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69.71%)和油酸(19.53%),占脂肪酸总量的90.50%.采用索氏提取得率为16.50%,共鉴定出10种物质,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22%)为主,占总脂肪酸量的9.84%;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69.34%)和油酸(20.12%),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16%.另外SC-CO_2萃取韭菜籽油还检出单不饱和脂肪酸7-棕榈烯酸、角鲨烯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3.
白花益母草种子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花益母草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0%)、亚麻酸(30.22%)、油酸(20.28%)等,此外种子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24种矿质元素和蛋白质等成分。其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用石油醚提取香榧与油茶籽油,经过皂化、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油茶籽油中共检测出5种.均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香榧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67.91%.油茶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51.38%.本文对比分析了香榧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这两种木本食用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Erucic acid is a valuable industrial fatty acid with many applications. The main producers of this acid are today high erucic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and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which have 45%–50% of erucic acid in their seed oils. Crambe abyssinica is an alternative promising producer of this acid as it has 55%–60% of erucic acid in its oil. Through genetic modification (GM) of three genes, we have previously increased the level of erucic acid to 71% (68 mol%) in Crambe seed oil. In this study,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different aspects of oil biosynthesis in the developing GM Crambe seeds in comparison with wild‐type (Wt) Crambe, rapeseed and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We show that Crambe seeds have very low phosphatidylcholine‐diacylglycerol interconversion, suggesting it to be the main reason why erucic acid is limited in the membrane lipids during oil biosynthesis. We further show that GM Crambe seeds have slower seed development than Wt, accompanied by slower oil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first 20 days after flowering (DAF). Despite low accumulation of erucic acid during early stages of GM seed development, nearly 86 mol% of all fatty acids accumulated between 27 and 50 DAF was erucic acid, when 40% of the total oil is laid down. Likely bottleneck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erucic acid during early stages of GM Crambe seed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