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颅内压监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监测组39例。对比对照组、监测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对比对照组、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甘露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甘露醇使用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纳入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再出血纳为再出血组,再出血发生率为18.57%(13/70);剩余的57例未再出血患者纳为未出血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SB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凝血机制异常、术前血肿量>60 mL、入院时SBP≥200 mmHg均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较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入院时SBP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治疗与早期(24 h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重症监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术后早期发生再出血情况,比较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血压波动、血压差、有无镇痛情况,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5例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44例,未再出血患者42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9.46%(44/46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术后收缩压、有无镇痛、血压差、血压波动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压波动大是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血压差大、术后使用镇痛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手术前后血压差及术后镇痛治疗均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合理降压及镇痛治疗可减少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05例老年人(≥60岁)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分析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年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前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血肿量较小者(≤50m l)预后较好,年龄越大者预后差,患者在6小时内及6-24小时内手术则较24小时后手术预后好。结论患者术前GCS评分是H ICH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出血量有不同的预后,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疗效好,高龄患者(〉80岁)手术风险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比较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采用ADL分级评价治疗效果,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立体定向组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立体定向手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值得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斌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09,(13):2540-254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三种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8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ADL分级评价,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38例,死亡21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6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204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1,接受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和B组(n=123,接受神经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接受神经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1年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收集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不良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肺部感染、血肿清除率、中线偏移、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发病至手术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7例,其中男:86例,女:6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6±5.7)岁;高血压病程8-23年,平均(9.7±1.6)年。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位置及出血量、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预后转归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7.7%;在诸多预后因素中: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相关,根据临床症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传统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60例患者。A组患者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CSS评分以及术后24 h的血肿量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随访6个月期间,B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创伤较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死亡例数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为17.24±3.52,对照组ADL评分为22.73±5.67,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影响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135例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监测组;其中常规组予以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监测组予以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90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计算两组的预后良好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h的颅内压均小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24 h、48 h的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中低血压、急性脑膨出、颅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和非计划性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均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但预后受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都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结果:16例术后次日即拔针,10例第二日拔针,其余全部患者均在一周内拔针。术后一个月意识恢复良好者27例,重残者10例,死亡5例。结论:谊术式操作时间短,血块及时有效地清除,减轻了副损伤,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32例进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上颌窦根治术31例比较。结果:下鼻道开窗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7%,上颌窦根治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5%,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u=1.24,u>0.05)。结论: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疗效相同,而且具有无面部肿胀麻木及牙齿酸胀等并发症。能够达到上颌窦根治的目的并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肿变化情况,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联合组疗效。结果:①联合组基本痊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②治疗后21d,联合组患者N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或0.05),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患者血肿容积明显减小(P<0.01或0.05),其中联合组血肿容积减少程度和吸收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吸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Aim: To screen and identify bacteria from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which can degrade 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isomers based on dechlorinase enzyme activity and characterize genes and metabolites. Methods and Results: Dechlorinase activity assays were used to screen bacteria from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for HCH‐degrading activity. A bacterium able to grow on α‐, β‐, γ‐ and δ‐HCH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was identified. This bacterium was a novel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Sphingomonas and harbour linABCDE gene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HCH degraders. γ‐Pentachlorocyclohexene 1,2,4‐trichlorobenzene and chlorohydroquinone were identified as metabolites. Conclusion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CH‐degrading bacteria can be identified from large environmental sample‐based dehalogenase enzyme assay. This kind of screening is more advantageous compared to selective enrichment as it is specific and rapid and can be performed in a high‐throughput manner to screen bacteria for chlorinated compounds.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e chlorinated pesticide HCH is a persistent and toxic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which needs to be remediated. Isolation of diverse bacterial species capable of degrading all the isomers of HCH will help in large‐scale bioremedi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微型腹腔镜下缝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鞘状突治疗的小儿鞘膜积液10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侧( 14.3± 3.7)min,双侧(22.1± 4.2)min.术后发生阴囊肿胀16例,皮下气肿3例,脐上缘切口大网膜突出2例,线结反应2例,均经及时处理后痊愈.无复发、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下鞘状突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适用于各型鞘膜积液,具有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