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卵胎生,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Cantor)卵生,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资料尚缺。我们先后获得两条竹叶青母蛇产仔和一条烙铁头产卵,今列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4年6月-1995年2月对新属新种莽山烙铁头蛇Ermiamagnshanensis的生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记录到该种蛇生殖前后的生态习性、产卵时间和数量、孵出仔蛇的时间等资料。 相似文献
3.
4.
烙铁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毒蛇,又名烂竹蒿、干竽苗、野猫种、吊树猫等,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湖南、福建、台湾、海南、四川、甘肃、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越南。该蛇体较细长、头明显呈三角形并颈细、状似烙铁而得名。头背部都是小鳞片、上颌前方有一对较长的管状毒牙。眼后至口角有一黑色纹带,背面为棕褐或褐色,背中央约有50个以上紫棕色斑块,镶有浅黄色边。一般多栖息于海拔200—1400米以内山区、丘陵地带,常见于灌木林、竹林、溪边、田野、住宅等阴湿环境或柴草垛、石缝中;有时见于树枝、树洞、鸟窝中。每年6—7月产卵5—13枚。 相似文献
5.
7.
8.
本文描述在湖南宜章莽山发现的蝰科烙铁头蛇属的一新种。此蛇采到不久,中央电视台于1989年11月曾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9.
广义烙铁头属三种烙铁头的核型及分类地位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3种烙铁头蛇的核型。其中,烙铁头2n=36=16M(14V+2SV/V)+20m,ZW型性决定,Z为V型,W为SI/SV型,Z明显大于W;菜花烙铁头2居群2n=36=16M(14V+2SI)+20m,ZW型性决定,Z为V型,W为SI型,Z明显大于W;云南竹叶青2n=36=16M(12V/SV+2SV/SI+2SI)+2m,无异型性染本,对3种的核型及烙铁头属已知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云南竹叶 相似文献
10.
1994~ 2 0 0 3年间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人工孵化繁殖 ,总计孵出幼蛇 89条。从 2 0 0 0年起 ,孵化率最高达 79%。 相似文献
11.
莽山烙铁头蛇的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莽山烙铁头蛇 ( Ermia mangshanensis)是中国特有蛇种 ,于 1 989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 ,1 990年被学术界正式命名 [1]。我们于 1 990~ 1 997年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的前期调查 ,于 1 998~ 2 0 0 0年对其进行了专项调查[2 ]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时间和方法1 .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是 1 990~ 2 0 0 0年 ,其中前期调查是1 990~ 1 997年 ,专项调查是 1 998~ 2 0 0 0年。1 .2 调查方法 前期调查以走访调查为主 ,实地调查为辅 ;专项调查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 ,兼顾走访调查。 ( 1 …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7岁,农民,于清晨5时30分去房屋外柴棚取柴时,被爬在柴棚门上边的烙铁头蛇咬伤右眼睑下部,距眼球约5mm处,顿觉头昏眼花,疼痛难忍,半小时左右伤口周围开始肿胀,眼无法睁开,而后渐渐向整个头部、颈部及胸部和上肢蔓延。于上午11时10分入院。... 相似文献
13.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也是蛇伤病例的主要病因蛇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据广西蛇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占蛇伤病例的11·6%[1]。我县位于广西南部六万大山,毒蛇种类较多,近年来我院诊治的12例烙铁头咬伤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2006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各种毒蛇咬伤中确诊为烙铁头咬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患者多于天气闷热时入夜后,在树前屋后、柴草堆处被咬伤。1·2诊断依据患者被蛇咬伤时看清该蛇或将该蛇一… 相似文献
14.
四川烙铁头蛇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蝰科蝮亚科的烙铁头蛇属(Trimeresurus Lacepede,1804)已知有30余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主要是南亚及东南亚,以及东亚的我国及日本琉球群岛。本属在我国,基本上分布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西南区、华南区及华中区,共知有7种。1972年,我所第五研究室植被组的同志在四川省西部横断山区乡城县采到烙铁头蛇属标本10号,经研究,系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莽山烙铁头蛇的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莽山烙铁头蛇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只在中国湘粤边界一带有分布,是中国特有的濒危蛇种。1994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一级优先保护动物;1998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极危等级的生物种;多次列入IUCN红色保护名录。开展对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工繁殖研究,扩大其种群数量,是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的唯一和关键的措施。我们从1994年起就开展了对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研究,并成功繁殖100条莽山烙铁头幼蛇。在养殖莽山烙铁头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食物链狭窄、繁殖率低下、种群内亲杀、疾病与寄生虫等几种因素,严重影响莽山烙铁头蛇的成活率,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威胁着这个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莽山烙铁头蛇的濒危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莽山烙铁头蛇地方名白尾蛇,是中国特有种,只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分布。由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种群。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下,其数量正迅速减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境况十分令人担扰,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绝灭。 相似文献
17.
烙铁头蛇是世界上剧毒的蛇种之一,其所携带的毒素能够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湖南烙铁头蛇蛇毒蛋白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通过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获得完整的烙铁头蛇毒全蛋白质的图谱,经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应用PDQuest软件对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有83个蛋白质组分被检测出来。其中大约90.00%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在15~45 kDa之间,大约72.29%的蛋白质等电点(pI)在4.0~7.0之间。通过对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学研究,获得其蛇毒蛋白质组分的表征特点,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各组分的身份和潜在功能奠定基础,既可以提出新的治疗方案又可以为新的药理应用提供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19.
1988年10月3日,在安徽省东至县马垠乡园口村山上采到一条雌蛇,标本编号88101,经鉴定为山烙铁头华东亚种Trimeresurus monticola orientalis,系安徽蛇类新纪录。此标本保存于本所标本室。头较短,吻较圆钝,头背长与宽几乎相等,近等边三角形,灰白色。体背棕褐色,具深褐色斑点,有二行较规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斑23个,尾斑2个。腹面灰色。体长580mm,尾长93mm,重235g。头背为细鳞,背鳞25—23—19,腹鳞138,尾下鳞36对,上唇鳞9片,下唇鳞10片,鼻鳞和鼻间鳞较大,左右鼻间鳞相切,眶上鳞间小鳞6片,眼径2mm。管牙二枚,间距14mm。山烙铁头在安徽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