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虻科(Vermilionidae)的潜穴虻属 (Vermiophis Yang)自1979年以陕北的甘泉潜穴虻(V.ganquanensis Yang)为模式种建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与重视,一些同志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刘思孔、北京农业大学的李法圣、山东农业大学的墨铁路、甘肃文县农校的刘松林等,协助采集或寄送标本,对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作者深表谢意。美国伊利诺伊州自然历史调查所的分类学家D.W.Webb,南非纳塔尔省博物馆长B.R.Stuckenberg博士等均要求借用或交换作者的模式标本,因为这是我国特有的一属穴虻。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妈蚁种数,各家报道不一,Francis Bernard(1968)为7,600种;S.H.Skaife (1961)为10,000种;E.O.Wilson (1971)按照W.L.Brown的推算认为在12,000-14,000种之间;另据W.L.Brown和R.W.Taylor(1979)报告则在10,000种之谱。我国的妈蚁种数尚无完整的调查统计,较系统的名录仅见于N.Gist Gee(1925)和W.M.Wheeler(1930-31)的报道。后者记载有138种、54亚种、53变种,总计245个型。其中约1/5属古北区系、4/5属东洋区系。由于他们记载的种类多限于我国东南沿  相似文献   

3.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首次对古北和东洋区长足虻亚科的24属3亚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足虻亚科为一严格的单系群,其中Ahercostomus、Allohercostomus、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一单系群,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姐妹群.原为寡长足虻属Hercostomus亚属之一的Gymnopternus与新属Setihercostomus的亲缘关系较近,为有效属.粗柄长足虻属Ludovicius与Sybistroma为一严格单系群,建议合并为一属.弓脉长足虻属Paraclius Coquillet应为Pelastoneurus的异名.建立3新属,即准长毛长足虻属Aphypophyllus gen nov,模式种Ahy-pophyllus sinensis(Yang,1996);准白长足虻属Aphalacrosoma gen nov,模式种Aphalacrosoma postiseta(Yang et Saigusa,2001);毛颜寡长足虻属Setihercostomus gen nov.,模式种Setihercostomus zonalis(Yang,Yang et Li,1998).原为寡长足虻属的亚属Ahercostomus提升为属,模式种Hercostomus(Ahercostomus)jiangchenganus(Yang et Saigusa,2001).建立的新组合为:Ahypophytlus sinensis(Yang,1996)comb. nov. , Aphalacrosoma hubeiense (Yang, 1998) comb. nov., A. postiseta (Yang et Saigusa, 2001) comb. nov.,A. sichuanense (Yang et Saigusa, 1999) comb. nov., Seti hercostomus setifacies (Stackelberg, 1934) comb. nov., S. zonalis (Yang, Yang et Li, 1998)comb. nov., S. wuyangensis (Wei, 1997) comb. nov., S. huangi (Zhang, Yang et Masunaga, 2004) and Ahercostomus jiangchenganus (Yanget Saigusa, 2001) comb. nov. .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吸血虻类记略(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77,(1):106-118
本文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及上海昆虫研究所收藏的我国华南五省(区),包括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的吸血红类共4属 45种。其中斑虻属(Chrysops)10种,包括 1新种及 1新亚种;瘤虻属(Hybomitra)1新种;虻属(Tabanus)25种,包括 5新种;麻虻属(Chrysozona)9种,包括 2新种及 1新亚种。  相似文献   

5.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9,32(1):101-104
本文记述青海省瘤虻属一新种,以及过去未记载的Haemetopota ustulata(Kr(?)ber),Tabanus grandicaudus Xu,的雄虫。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无带瘤虻Hybomitra(Tibetomyia)afasciata新种(图1)  相似文献   

6.
平舞虻亚属Planempis Frey,1953为舞虻属Empis一个中等大小的类群,全世界已知46种,仅局限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我国已知8种.本文发现平舞虻亚属Planempis在我国四川有分布,记述3新种:黄足平舞虻Empis(Planempis)flavipedalis sp.nov.,黑足平舞虻Empis(P...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中国海南的优多水虻属(双翅目,水虻科)1新种:蓝斑优多水虻 Eudmeta coerulemaculata sp.nov.,编制了该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蚂蚁     
妈蚁隶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蚁科在系统发育上与胡蜂总科(Vespoidea)和土蜂总科(Scolioidea)最为接近。其多型现象和营社会性生活方面则与胡蜂总科和蜜蜂总科(Apoidea)相近似。关于蚁科的起源问题,早期的蚁学家C.Emery(1896)和A.Forel (1921-23)认为蚁蜂科(Mutillidae)是蚁科的祖先;然而W.M.Wheeler(1928)、W.L.Brown和W.L.Nutting(1950)则认为臀钩土蜂科Tiphiidae是蚁科的祖先。  相似文献   

9.
突颊剑虻属Bugulaverpa首次在中国被发现,自此分布于旧世界的塞洛提剑虻族Cyclotelini的3个属(环剑虻属Procyclotelus,沙剑虻属Ammothereva和突颊剑虻属Bugulaverpa)均在中国被记录。本文记录中国突颊剑虻属1新种:海南突颊剑虻Bugulaverpa hainanensis sp. nov.。该种额为亮黑色,仅在侧缘各有1个半圆形的灰白粉斑。单眼瘤被灰白粉。中足胫节褐黄色。雌虫生殖叉前缘有2个明显的突起。  相似文献   

10.
<正> 虻科(Tabanidae)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的雌性成虫大部分吸血,不但是畜牧业上的重大害虫,而且还能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与人、畜关系极为密切。 在草原或山区,当虻的数量很多时对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威胁很大,特别对牲畜,常在叮咬处引起大量流血。据报道,小型虻咬伤一次失血可达40毫克,最大型的虻如,虻属(Taba-nus)、瘤虻属(Hybomitra)中的某些种类则一次可使动物失血200毫克。有人曾记录,一头家畜在一个夏天可失去100毫升的血。虻的唾液中含有有毒物质可阻碍血液凝固,并含有扩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虻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作1989—1995年对云南省虻类调查的结果,共记述虻类2亚科、6属、123种和亚种及分布。其中已发表4个新种和一个未定种,19种是云南省新记录(右上角“*”标记)。  相似文献   

12.
摘要:越南的缺脉舞虻亚属Coptophlebia以前仅知1种。本文记述3新种:双色缺脉舞虻Empis (Coptophlebia) bicoloripes sp. nov., 长鬃缺脉舞虻E. (C.) longisetosa sp. nov.和王氏缺脉舞虻E. (C.) wangi sp. nov.。文中还编制了该亚属越南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蚁狮在砂土地做漏斗状穴,捕食掉入“陷阱”的蚂蚁等小虫,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在双翅目中也有类似的情况,那就是鹬虻科中穴虻亚科的幼虫。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一些博物学家对这类昆虫的生活习性做过不少观察:1752年Degeer的论文要算是最早的了,当时他称之为“Sandmasken或masklejonet”(瑞典语——砂蛆);DeReaumur(1753)的报告中则称为“verlion”(蛆狮);Linne 1758在其  相似文献   

14.
金鹬虻属Chrysopilus Macquart是双翅目鹬虻科(Diptera:Rhagionidae)中的大属,已知约270种,广泛分布于各大动物地理区。我国曾记载台湾省有9种,东北地区有日本的共同种C.dives Loew,近年我们陆续记述了20多个新种。内蒙古的金鹬虹属则为初次报道,本文根据我们1978年采集的标本描记一新种和一内蒙古新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云南省双翅目舞虻科合室舞虻亚科(Tachydrominac)的11个新种,分别隶属于平须舞虻属(Platypalpus)和隐肩舞虻属(Drapetis)。  相似文献   

16.
双翅目的鹬虻科(Rhagionidae)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性的昆虫,金鹬虻属(Chrysopilus)的种类有些捕食蝗卵、象虫幼虫等而甚有益,国外曾用于生物防治。金鹬虻属为本科的一个大属,已知270余种。我国除台湾省有9种外,仅东北地区记录过一种,最近我们研究了云南和广西的标本又增加了11新种;本文记述陕西的5个新种,有的也分布于甘肃、宁夏和山西等地。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我校昆虫标本室,三斑金鹬虻的一对副模分藏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周氏金鹬虻则以周尧教授的姓氏来命名,感谢他对后辈的热情栽培,对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金叶子属分类、分布与演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93,13(4):297-305
<正> 金叶子属(Craibiodendron W.W.Shmith)是杜鹃花科中的一个小属,含6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其现代分布中心在我国的云南南部。在杜鹃花科中,金叶子属与米饭花属(Lyonia Nutt.)、马醉木属(Pieris D.Don)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完成(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该属工作过程中,查阅了近500号本属植物标本,并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本属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认为有必要对本属的分类、分布及演化趋势进行讨论。现将研究心得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谭运洪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122-2123
报道了云南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 W.T.Wang)。该属为中国特有属,仅单座苣苔(Metabriggsia ovalifolia W.T.Wang)和紫叶单座苣苔(Metabriggsia purpureotincta W.T.Wang)2种,分布于广西西部、北部及贵州南部,在云南的发现对研究其地理与区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蜂虻交尾     
<正>蜂虻,英文名:Bee Fly,为双翅目(Diptera)蜂虻科(Bombyliidae)昆虫,全世界已知有16亚科221属5 000余种,中国已知有5亚科28属233种,因很多种类拟态熊蜂、胡蜂和姬蜂,故得名蜂虻。蜂虻成虫喙长而突出,用以吸食花蜜和恫吓敌害,幼虫寄生或捕食其他昆虫,因此,蜂虻可以作为传粉昆虫和天敌资源昆虫研究,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20.
记述我国猎舞虻亚属1新种:双鬃猎舞虻Rhamphomyia (Rhamphomyia) biseta sp. nov., 编制了中国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