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是生态学和环境学的一个中心论题。围绕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含义;其次,一方面历史地回顾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结合近20年间的研究及实验,分别从多样性与生产力、多样性与稳定性、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3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二者关系研究的主要论点;最后,对其今后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学后果,而且能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明确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评述了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 尤其是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提出了未来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应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以及全球变化和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高原4类地带性草原群落,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w.)群落、大针茅(S.grandis P.Smirn.)群落、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群落和小针茅(S.klemenzii Roshev.)群落初级生产力连续12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修波动下群落生产力及其稳定性与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是一致的,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植物多样性显下降,群东中起重要作用的植物功能群的数量逐渐减少,群落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也逐渐降低。生活型功能群组成中,多年生丛生禾草、多年生根茎禾草与苔草和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与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极显地呈正相关。生态类群组成中,旱生植物和中旱生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也与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极显地呈正相关,生态位互补效应(niche complementary effect)可能是高植物多样性群落具有高生产力的机制,而植物多样性对群落初级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不同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生境的萎缩, 造成很多植物种群数量缩减, 遗传多样性快速丧失。对于物种多样性低的生态系统, 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比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 了解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GD-EF)及其机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环境变化和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植物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结构(高营养级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初级生产力、养分循环和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功能多样性对GD-EF的影响、遗传多样性效应和物种多样性效应的比较, 以及GD-EF在生态修复等实际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还需深入研究GD-EF机制; 2)未评估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3)不同遗传多样性测度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不明确; 4)缺少长期的和多空间尺度结合的GD-EF实验; 5)遗传多样性效应相对于其他因子的作用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胡楠  范玉龙  丁圣彦  廖秉华 《生态学报》2008,28(7):3302-3311
从植物功能群角度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维持机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以及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等成为当前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植物功能群的提出和研究,为研究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途径.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功能群定义的发展历程,详细比较了植物功能群划分的依据及方法,对于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植物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动态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些研究资料表明,植物功能群整合了功能及对环境响应相似的一类植物,但植物功能特征不是绝对的、单一的,所以对植物功能群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定义及划分方法.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尺度来对植物功能群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不同的针对方向和目的,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学者们在研究生态系统时,或多或少地总要与植物功能群相联系,这大大拓宽了植物功能群的应用范围.所有前人的研究使植物功能群的概念、划分、方向、应用等诸方面越来越清晰.这要求应有一个规范、统一、明确的植物功能群研究方案,这样能使对植物功能群的研究更加深入,能整合全球所有植物功能群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李慧蓉 《生态学杂志》2004,23(3):109-11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一主题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 2 0年来的研究历史及学术界的不同观点 ,全面展示了目前在理论和实验领域的主要工作结果和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作了展望。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 ,生物多样性趋于与生态系统功能 (稳定性 )呈正相关性 ,但是多样性并非是这种关系的直接驱动力。生态系统功能 (稳定性 )潜在地依赖于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物种的功能反应特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尺度等。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中 ,重要的不只是结论 ,还应包括其中所隐含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韩涛涛  唐玄  任海  王俊  刘楠  郭勤峰 《生态学报》2021,41(8):3286-3295
功能多样性是指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物种性状值和范围,是解释和预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将植物个体尺度与群落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的相关生态学问题联系起来。虽已发展出多种功能多样性定量化研究方法,但不同方法结果差异较大,难以进行多研究间的比较研究。比较探讨各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有利于拓展功能多样性内涵,也有助于功能生态学的应用与发展。回顾了当前10种功能多样性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并指出选取合适功能多样性方法的关键在于,应考虑选取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物种、哪些功能性状、选取的功能性状数目、以及如何对功能性状权重等。对比发现,功能分散性指数和Rao二次熵系数的研究方法在众多方法中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标准化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在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利用功能多样性指数预测群落/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当前仍多侧重于理论研究,野外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是功能生态学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 全球昆虫数量和多样性均处于下降趋势, 而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本文基于森林、草地、农业、水生和土壤生态系统, 以植食性、访花、捕食性、寄生性、食果以及食腐昆虫为重点功能昆虫群, 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昆虫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并分析了发展趋势。近年来, 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维度不断拓展, 形态多样性研究不断深入, 系统发生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也显著加强。此外, 昆虫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尺度也逐步扩大, 大尺度区域性研究甚至全球范围的调查持续增长。昆虫进化历史也被引入多样性格局研究中, 并随着系统发生信息学方法的普及而被整合到生态系统建成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中。未来需要加强关键昆虫类群整合分类学研究、功能性状多样性、林冠昆虫多样性、互作网络结构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草坪无脊椎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扫网和样方法对草坪固定样地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种类的营养情况进行了功能群的划分,并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ulbert种间相遇概率、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四种多样性指数对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草坪无脊椎动物功能群组成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化;不同植被生长情况下功能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各功能群中,捕食寄生性功能群的多样性最高,而植食性功能群的种类、数量最多,但由于个别种数量的异常,其多样性反而较低,植食性功能群与捕食寄生性功能群在多样性、种类数及数量上呈现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作用的影响 :第一 ,几个关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假说 ;第二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 ,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第四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几个需要继续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植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恢复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震洪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1965-1971
生态系统恢复动力学是生态学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植物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生态系统功能等有关理论,推导了生态系统恢复动力学模型,并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阶段数据作了初步验证.基于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动力学原理.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于生态系统恢复力F1、干扰力F2和环境阻力F3的综合作用.植物多样性恢复速度的变率与植物种丰富度呈反比,与生态系统恢复总动力F呈正比.生态系统恢复力F1和环境阻力F3是初始物种丰富度s0、特定地理区域资源环境状况的函数.干扰力是干扰强度系数b和物种丰富度s的函数.当生态系统存在有害干扰的条件下,物种丰富度不能达到生态系统最高物种丰富度sm.动力学模型显示,初始物种丰富度s0越小,生态系统恢复过程越具有逻辑斯蒂性.建立了生态系统恢复力、环境阻力和干扰力的计算模型和植物多样性、干扰对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模型.生态系统恢复动力模型显示,植物多样性能增加生态系统恢复力,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玉龙  刘慧敏  胡楠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6,36(15):4609-4616
植物功能群(PFG)把一系列植物归为一个功能团体,可以作为植被随环境动态变化的基本单元,简化相关研究。植物功能群内不同物种的生理特性差异是功能群存在的基础,也影响着功能群整体的功能。采用种间联结法并结合优势种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将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各层优势种划分为4组植物功能群,研究每组植物功能群内不同物种的光合特性。对光合-光响应、最大净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合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功能群内不同物种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70.47%和74.29%,功能性状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这是物种能长期共存的主要原因。乔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7—8μmol CO_2m~(-2)s~(-1)之间,对高光强的适应能力较高。同一功能群内各层植物光饱合点在1200—1500μmol m~(-2)s~(-1)之间,差别不大。林下灌木、草本植物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乔木高。同一功能群内物种功能性状的差异及不同植物功能群间整体性状的差异,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4.
姜林  胡骥  杨振安  詹伟  赵川  朱单  何奕忻  陈槐  彭长辉 《生态学报》2021,41(4):1402-1411
群落中物种的丧失在干扰下普遍存在,但对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选取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为对象,开展优势植物功能群的梯度去除试验,以模拟长期过牧干扰下物种的损失。经过连续两个生长季的功能群去除,我们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物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上述指标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功能群的去除降低了群落高度,增加了物种均匀度,并显著影响了禾草、杂草优势比以及功能群多样性和优势度;(2)同时,去除操作显著减小了凋落物量与禾草生物量,并显著影响了群落地上生物量;(3)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禾草、莎草和杂草功能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群落生产力主要取决于禾草功能群并随物种均匀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上述结果表明,禾草在高寒草甸群落中占据竞争优势地位,植物功能群的损失主要通过改变种间竞争关系、引起有机物质丢失影响群落过程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ryland salinity presents an overwhelming threat to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habitats in Australia, and yet there remains ver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impacts of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n the biodiversity of riparian communities. Here we describe the response of a riparian plant community to stream and soil salinization, 25 year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learing of a catchment in south‐western Australia. Riparia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soil salinity, an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Despite the evidence for an impact of salinization on the taxonomic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iparian plant community,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for any effect of salinization on functional group diversity, or on ecological functioning, 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age of above‐ground plant cover.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可以从“结构-功能-服务”3个层次来理解,其中服务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或效用。维持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还需从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入手。结构和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维持的内在机制,而植物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驱动力。植物功能群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组合,其中优势植物功能群控制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分类与植物功能群密切相关,植物功能群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间更直接的桥梁。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与植物功能群间的联系,使相关研究有更明确的指向,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使研究成果更容易落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维持机制与植物功能群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4个主要方面:(1)植物功能群的内在适应性特征和外在效应是生态系统服务形成的基础;(2)植物功能群的多功能特性为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供了可能;(3)植物功能群间替代和互补效应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稳定性;(4)植物功能群能够提供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服务修复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 theory predicts a positive and asympt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more diverse plant communities to use limiting resources more fully. This is supported by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Additionally, in natural ecosystems, plant productivity is often a function of the presence and composition of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Yet, the effect of mycorrhizal fungi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We predict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AMF, productivity will saturate at lower levels of species richness because AMF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plant species to utilize nutrient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we manipulated old-field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wo species of AMF. We foun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M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productivity is positive and linear. However, in the presence of AMF,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but asymptotic, even though the maximum plant biomas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AMF treatment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AMF increase the redundancy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indicates that these symbionts must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investigations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相似文献   

18.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accelerating the rate of biodiversity loss on Earth. Plant diversity loss is predicted to reduc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primarily due to the decreased variety of carbon/energy resources. However, this intuitive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spars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most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derexplored or obscure altogether. We constructed four diversity gradients (0–3) in a five‐year plant functional group removal experiment in a steppe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nd quantified microbial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with shotgun metagenome sequencing. The treatments had little effect on microbial taxonomic diversity, but were found to decrease functional gene diversity. However, the observed decrease in functional gene diversity was more attributable to a loss in plant productivity, rather than to the loss of any individual plant functional group per se. Reduced productivity limited fresh plant resources supplied to microorganisms, and thus, intensified the pressure of ecological filtering, favoring genes responsible for energy production/conversion, material transport/metabolism and amino acid recycling, and accordingly disfavored many genes with other functions. Furthermore, microbial respi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functional composition but not taxonomic composition. Overall, the amount of carbon/energy resources driving microbial gene diversity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critical linkage between above‐ and belowground communities,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linking plant clade/taxonomic diversity to microbial taxonom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