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小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目前较少报道,为了阐明小花清风藤的物质基础,该研究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的干燥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化学分析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小花清风藤干燥叶的甲醇超声提取物中进行分离共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N-顺式阿魏酰酪胺(2)、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3)、N-顺式-对-香豆酰酪胺(4)、N-反式-对-香豆酰章鱼胺(5)、N-顺式-对-香豆酰章鱼胺(6)、阿魏酸(7)、芹菜素(8)、木犀草素(9)、咖啡酸(10)、5-氧阿朴菲碱(11)、齐墩果酸(12)。其中,化合物2、4-9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ogataearin (1)、phenylalaninol (2)、对羟基苯乙酮(3)、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 gliotoxin (4)、N-苯乙基乙酰胺(5)、lumichrome (6)和dehydroxypaxilline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9.38 μmol/L。  相似文献   

3.
娄红波  王先宏  何丽莲  李富生 《广西植物》2022,42(11):1875-1883
为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该文对甘蔗茎叶以甲醇提取,提取物采用柱色谱(SiO2、Sephadex LH-20、Rp-18)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从甘蔗茎叶部位共分离鉴定22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对甲氧基桂皮酸(2)、4-甲氧基苯甲醛(3)、香草醛(4)、4-羟基肉桂酸甲酯(5)、对羟基苯甲酸(6)、(2-羟基苯基)(苯基)甲酮(7)、对甲基苯甲酸(8)、咖啡酸甲酯(9)、乌头酸A(10)、乌头酸E(11)、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12)、槲皮素(13)、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硫代二丙酸双十八烷基酯(16)、α-conidendrin(17)、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8)、3-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19)、木犀草素(20)、(5S,6S)-5,6-dihydro-3,8,10-trihydroxy-5-(4-hydroxy-3-methoxyphenyl)-6-hydroxymethyl-2, 4-dimethoxy-7H-benzo [c]xanthen-7-one)(21)和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2),其中化合物2-3、7-11、14-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通过DPPH法对含量大的15个化合物(1-9、11-16)进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筛选,其中化合物12(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为 49.58 μg·m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甘蔗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木香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柱色谱技术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 3-吲哚甲酸(1)、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原酮(2)、芫花素(3)、4', 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洋芹素-7,4'-二甲醚(5)、 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刘华  靳永亮  张纪越  朱伶俐  盛天露  刘峰 《广西植物》2020,40(12):1699-1705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化合物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海南特有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深入研究华石斛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MCI小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得到的10个化合物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4,5-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2)、华石斛素C(3)、对甲氧基苯乙醇(4)、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5)、对羟基苯丙酸乙酯(6)、丁香醛(7)、3-羟基苯甲醛(8)、3,9-dihydroxy-megastigma-5-ene(9)和(9Z,12Z)-9,12-二烯十八碳酸甲酯(10)。其中,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的有化合物1、4-6、8-10。通过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2、4和化合物 9能够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锐尖山香圆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锐尖山香圆(Turpinia arguta (Lindl.) Seem.)叶中分离得到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1), 3β,6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2), 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3), 3β,6β,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4), 1 α, 3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5), arjunglucoside II (6), rosamultin (7), 3β-O-β-D-glucopyranoylcincholic acid (8), cinchonaglycoside C (9), mussaendoside S (10) 和3β-O-β-D-glucopyranosyl quinov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1)。除化合物16,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植物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ic acid (1)、cussovantonin B (2)、ent-16-kauren-19-oic acid(3)、ent-3β-hydroxy-16-kauren-19-oic acid (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5)、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6)、3α-angeloyloxypterokaurene L3 (7)和pterokaurene L3 (8)。化合物4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26为首次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五氟苄溴进行底物五氟苄基衍生化并结合GC-MS 分析表明,化合物3在南美蟛蜞菊茎和叶中的含量分别为(1.00±0.21) mg g-1 FW和(0.78±0.04) mg g-1 FW。  相似文献   

9.
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呋喃(1)、肥牛木素(2)、3-吲哚甲酸(3)、3,9,13-megastigmanetriol (4)、穗花杉双黄酮(5)、yucalexin P-21 (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4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毛山小橘(Glycosmis craibii)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毛山小橘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de-N-methyl-O-noracronycine (1)、去甲山油柑碱(2)、glycocitrine Ⅱ (3)、acrifoline (4)、3-hydroxy- 2, 4-dimethoxy-10-methyl-9-acridanone (5)、阿塔宁(6)、glycosolone (7)、3-(3?, 3?-dimethylallyl)-4, 8-dimethoxy-N-methyl-quinolin- 2-one (8)和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 (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其中化合物23569为首次从山小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丁同同  邓颖  邓璐璐  李江  穆淑珍 《广西植物》2021,41(7):1070-1076
为了研究鄂西清风藤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鄂西清风藤中提取分离化合物,并采用PNPG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从鄂西清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ronuciferine (1)、(6R, 6aS, P)-Isocorydine (2)、N-methylhernovine (3)、N-formyldehydroanonain (4)、Roemerine(5)、(-)-Tetrahydropalmatine(6)、N-feruloyltyramine (7)、N-p-coumaroyltyramine (8)、Quercetin(9)、Dibutylphthalate(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法筛选体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7、8、9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为6.1~38.8μmol·L~(-1),其中化合物7、8的活性是阳性药阿卡波糖的40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研究,为该植物在降血糖方面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为一种傣族传统的药用植物,常用于治疗诸疮肿毒、皮肤瘙痒、跌打损伤、刀枪伤等疾病。为研究拔毒散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其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炎症模型,评价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拔毒散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 kaempferol-3-O-rutinoside(2)、槲皮素(3)、20-hydroxyecdysone(4)、α-ecdysone(5)、22-deoxyecdysterone(6)、abutasterone(7)、pterosterone(8)、icariside E5(9)、icariside E3(10)、(+)-syringaresinol(11)、pinoresinol(12)、balanophonin B(13)、N-trans-feruloyl tyramine(14)、(-)-loliolide(15)、棕榈酸(16),其中化合物1-3、9-13、1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μmol·L-1的浓度下,化合物1、4、5无明显抑制NO生成作用,而化合物2、3、6-16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NO生成,其中化合物2、3、11-14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8.63、40.76、21.46、14.32、16.82、42.31 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拔毒散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具有抗炎效果的物质基础,验证了其传统用途的科学性,为其进一步在医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陆地革菌(Thelephora terrestri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 -醇 (1),(22E, 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6β -三醇 (2),(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3),24-亚甲基羊毛甾-8-烯-3β -醇 (4),熊果酸 (5),木栓酮 (6),cerebroside B (7),(2S,3S,4R,2'R)-2-(2'-羟基二十二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 (8),(2S,3S,4R,2'R)-2-(2'-羟基二十三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 (9)。  相似文献   

14.
采用95%乙醇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分部,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研究钩枝藤茎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分离得到5个已知二氢黄烷类化合物(-)-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1)、3,3',5,5',7-五羟基黄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表没食子酸儿茶素(5)和1个酚类化合物(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酸)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1、2、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is L.)中的化学成分,从其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 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Z)-3-hexenyl glucoside (1),(Z)-3-hexenyl 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erythritol-1-O-(6-O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3),2,3,4,5-tetrahydroxyhexyl-6-O-trans-caffeoyl-β-glucopyranoside (4), 1,2,3,4-tetrahydroxy-2-methylbutane-4-O-(6-O-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5),咖啡酸 (6),迷迭香酸 (7),methyl rosmarinate (8),methylbenzoate-4-β-glucoside (9),benzyl-β-D-glucopyranoside (10),benzyl-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11),1,2-di-O-β-D-glucopranosyl-4-allylbenzene (12)及(+)-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13).其中,化合物1~58~13 为首次从迷迭香属分离得到,并修正了化合物13 的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16.
简便快速纯化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NH4)2SO4和CCl3COOH沉淀,及Cibacron blue F3G-A-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经二步提纯了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PAGE鉴定,在阳极端仅显示一条蛋白带。Schiff氏试剂染色阳性,证实为糖蛋白。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45000。免疫电泳结果表明,纯化的α1-酸性糖蛋白与兔抗人全血清及免抗人α1-酸性糖蛋白均呈现单一沉淀弧。氨基酸组成测定亦与文献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方法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1 (1)、人参皂苷Rh1 (2)、三七皂苷R8 (3)、竹节参皂苷IVa (4)、越南人参皂苷R10 (5)、人参皂苷Rg1 (6)、菠菜皂苷A 28-O-β-d-葡萄糖苷 (7)、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 (8)和姜状三七苷R1 (9)。化合物13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5为奥克梯隆醇型皂苷,此类皂苷在该植物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 (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 (2)、β-没药烯 (3)、α-姜黄烯 (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5)、香草醛 (6)、姜油酮 (7)、6-姜烯酚 (8)、阿魏酸十八烷酯 (9)、维生素E醌 (10)、5-羟甲基-2-糠醛 (11)、硫代乙酸酐 (12)、吲唑 (13)、棕榈酸 (14)、角鲨烯 (15)和二十六烷 (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万寿菊苷(1)、7-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2)、4'-甲基醚万寿菊苷(3)、3-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6)、1,4-bis(2-benzoxazolyl)naphthalene (7)。其中化合物1~4 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胚轴为京族常用治疗乙肝中草药。为研究木榄胚轴中化学成分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该文采用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木榄胚轴不同萃取部位抗HBV活性,使用现代色谱和波谱方法对活性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获得的化学成分抗HBV活性。结果表明:(1)红树木榄胚轴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抗HBV活性;(2)从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胸腺嘧啶(2)、腺嘌呤核苷(3)、oryzalactam(4)、正丁基-O-D-吡喃果糖苷(5)、nortetillapyrone(6)、(4R,6S)-4-methoxyl-2,3-dihydroaquilegiolide(7)、(4R,6S)-2-dihydromenisdaurilide(8)、没食子儿茶素(9)、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0)和(-)-南烛木树脂酚-9-O-β-D-木吡喃糖苷(11),其中化合物4、5、7和8为首次从药用红树木榄中获得,化合物4具有抗HBV 活性,其抑制率为23.59%。该研究丰富了木榄胚轴抗HBV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