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金花茶、小果金花茶、扶绥金花茶、龙州金花茶和陇瑞金花茶等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试验材料,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其花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花色与类黄酮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金花茶组植物花中共检测到8种类黄酮成分,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Lu7R)、芸香柚皮苷和圣草素为金花茶组植物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3G)、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7G)、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3R)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Km3G)为扶绥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中类黄酮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扶绥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较低;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主要类黄酮成分为Qu3G、Qu3R和Pg3G,扶绥金花茶为Qu3G和Qu7G,陇瑞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为圣草素和芸香柚皮苷; Qu3G和Qu3R是决定金花茶组植物花瓣呈现黄色的主要成分,圣草素与花瓣红晕显著正相关,Pg3G影响花色鲜艳程度。  相似文献   

2.
九种金属离子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Fe~(2+),Fe~(3+)……Ca~(2+)等9种金属离子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Fe~(2+),Fe~(2+),Cu~(2+),Zn~(2+)对该色素颜色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Mg~(2+),Al~(3+),K~+,Na~+,Ca~(2+)等5种金属离子有增强其吸收值的作用,其中Al~(3+)增色作用最为明显,Ca~(2+)护色作用较为突出,但它们的作用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为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以野牡丹(M.candidum)、白花野牡丹(M.candidum f.albiflorum)、印度野牡丹(M.malabathiricum)、白花印度野牡丹(M. malabathricumvar.alba)、毛稔(M.sanguinrum)5种野牡丹属植物材料,采用目测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与测定,通过徒手切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测定花瓣pH值、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对花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牡丹属植物花瓣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紫罗兰色系主要含花青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系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牡丹和毛稔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印度野牡丹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白花野牡丹和白花印度野牡丹花瓣没有发现色素积累;紫罗兰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突起,白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扁平状,它们下表皮细胞全呈不规则的扁平状。野牡丹属植物花色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明度L*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蓝度b*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瓣中花青素苷含量与其明度L*和蓝度b*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花瓣红度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色主要由花青素苷决定,花青素苷含量、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形状等是引起花色呈现多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黄色条纹蛋白(Yellow stripe-like protein,YSL)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金属吸收、转运蛋白,主要参与植物Fe~(3+)的吸收及对Fe~(2+)、Zn~(2+)、Cu~(2+)、Ni~(2+)和Mn~(2+)等金属离子的转运。目前,对于黄色条纹蛋白在植物体内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以及突变体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关于YSL基因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旨为研究植物吸收铁的作用机理及生物强化谷物籽粒中的铁含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红色、红心白边、粉红、玫红、黄色、黄心红边、浅粉和白色8种花色丽的格海棠花瓣为试验材料,采用目视测色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采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测定分析花瓣中花青素苷的成分和含量,为探讨丽格海棠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丽格海棠的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红度a*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红度(a*)和彩度(C*)值与明度(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a*和C*是影响L*的主要因素。(2)红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表皮细胞和海绵组织中;红白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中,且下表皮积累量更多;粉色花和玫红花品种花瓣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细胞;黄红花和粉白色花品种花瓣上表皮中含有少量色素,而黄花和白花品种花瓣几乎没有色素积累。各花色丽格海棠花瓣上表皮细胞均为圆锥形,且红花和红白花品种锥形化程度最高,它们花瓣下表皮细胞均呈扁平的长方形。(3)8个丽格海棠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出15种花青素苷,其中10种为芍药素苷,3种为矢车菊素苷,1种为锦葵素苷,1种为飞燕草素苷,酰化花青素苷占多数;红花品种花瓣中总花青素苷含量最高,玫红花品种次之,黄花和白花品种中未检出;除粉红花品种外,其余含花青素苷的品种中芍药素苷含量最高,均占总花青素苷含量的50%以上,是花瓣的主要呈色物质。(4)丽格海棠花瓣中总花青素苷含量与其红度(a*)、彩度(C*)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其L*值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花青素苷的积累有利于丽格海棠花瓣红色化,并影响其花瓣彩度(C*)及明度(L*);色素分布细胞数量和上表皮细胞锥形化明显影响花瓣呈色,且花瓣主要的呈色物质为芍药素苷,酰基化修饰可能影响其明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西茉莉花茎糖类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大孔树脂吸附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单体分离纯化,根据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测定所得化合物对DPPH、O_2~-·、OH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olihuaside A、Sambacoside A、Sambacoside F和Cycloolivil(环橄榄树脂素)。4个化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O_2~-·自由基、OH自由基,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中分离得到,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糖类成分清除自由基、还原Fe~(3+)、与金属离子(Fe~(2+))螯合等活性有关,且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稀土元素中丰度最大的铈(Ce)为代表污染物,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采用RAPD-PCR和MSAP-PCR技术研究Ce对斑马鱼基因组DNA损伤及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e~(3+)(0、5、10和20μmol·L~(-1))胁迫斑马鱼28天后,Ce~(3+)主要在斑马鱼肝脏中富集(BCF:5.49~9.33),其次为腮(BCF:3.58~4.49)和肌肉(BCF:0.13~0.25);RAPD-PCR分析显示,Ce~(3+)(10μmol·L~(-1))胁迫能够诱导斑马鱼肝脏DNA的损伤;MSAP-PCR分析显示,Ce~(3+)胁迫引起的斑马鱼肝脏基因组DNA甲基化总变化率分别为8.93%(CK)、9.12%(5μmol·L~(-1))、15.56%(10μmol·L~(-1))和28.83%(20μmol·L~(-1)),其中低浓度胁迫下,斑马鱼肝脏基因组DNA去甲基化(D)型显著增加,高浓度下,甲基化(M)型显著增加,DNA甲基化多态性亦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变大;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特异性甲基化条带与zinc finger protein STZ/ZAT10、ABC transporter 1、cell cycle control phosphatase superfamily protein等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RAPD标记相比,DNA甲基化标记对Ce~(3+)的胁迫响应具有高敏感性。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稀土元素生物学效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法,对其进行不同浓度铝(Al)的胁迫处理(0、100、200、300、400、500 mg/kg),并测定植株胁迫后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Al胁迫会抑制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Al~(3+)含量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其中,土壤Al~(3+)含量为500 mg/kg时对植物株高和地上部的干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当Al~(3+)含量为100 mg/kg时对植物根长和根干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随Al~(3+)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其中Al~(3+)含量为500 mg/kg时,叶绿素a、叶绿素b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6.81%和46.57%。地上部和根系中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和SOD活性均随Al~(3+)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上述地上部4个指标均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9.
紫茉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庭院花卉之一,具有丰富的花色。但不同花色紫茉莉在开花过程中的花色变化规律及其呈色机制还不清楚。以紫红色、黄色和白色紫茉莉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色差仪测定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开花时期不同花色紫茉莉花色表型及各类色素含量,探讨了其花色和色素变化规律,揭示其呈色机制。结果表明,从花蕾期到盛开期,紫红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明度L*值和色相b*值减小,而色相a*值、色度C*值和色度角h值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黄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盛开期具有最高的色度C*值、色相a*值和b*值,整个开花过程具有较稳定的叶绿素和总黄酮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白色紫茉莉花冠由淡绿色转变为白色,过渡期具有最高的明度L*值、色度C*值、色相a*值和b*值,整个开花过程花色素苷和总黄酮含量较低,但随着开花进程逐渐升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稳定,过渡期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时期。可见,不同花色紫茉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而其差异性与其相应的色素成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结合铁及其他金属离子的转铁蛋白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了结合不同金属离子的人转铁蛋白(HTf)与人胎盘转铁蛋白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Cu~(2+)-、Mn~(2+)-、Co~(3+)-和Al~(3+)-HTf与人胎盘转铁蛋白受体的结合能力与结合铁的HTf相类似,提出转铁蛋白可能参与从母体向胎儿运输金属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14个扦插培育的甜叶菊品种叶为材料,从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进行纯化前处理,采用HPLC法对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所含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XAD~(-1)6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吸附-解析性能最佳。(2)经优化,上样液浓度1.20 mg·mL~(-1)、样品溶液pH 3、解析液乙醇体积分数70%时XAD~(-1)6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3) HPLC检测分析表明,在14个品种中共检测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六种绿原酸类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均为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C,而在品种3、5、13、14中没有检测出异绿原酸B。(4) 14个品种中6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异绿原酸A 20.55~54.3 mg·g~(-1)、绿原酸17.96~32.93 mg·g~(-1)、异绿原酸C 4.15~19.49 mg·g~(-1)、新原酸0.61~4.61 mg·g~(-1)、隐绿原酸0.52~3.11 mg·g~(-1)、异绿原酸B 0.0~3.17 mg·g~(-1),6种绿原酸类成分总量为43.9~97.8 mg·g~(-1)。可见,不同品种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甜叶菊品种可用于开发获取绿原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GO)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该文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添加0、10、20、30、40、50 mg·g-1 GO进行多年生黑麦草培养,并测定植物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10、20 mg·g-1 GO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无显著影响;30~50 mg·g-1 GO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50 mg·g-1 GO浓度下多年生黑麦草株高和生物量均最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6.8%和27.1%。(2)当GO浓度达到30 mg·g-1时,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在50 mg·g-1 GO处理时达到最低。(3)高浓度的GO处理(40、50 mg·g-1)虽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该研究采用氯化铝显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以抗坏血酸(Vitamin C,V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应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总黄酮(202.45 mg·g~(-1))和总酚(485.94 mg·g~(-1))含量最高,且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并强于阳性对照Vc(P0.05)。因而,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彩叶玉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钙素水平对玉簪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素水平的提高,彩叶玉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Ca~(2+)90 mg·L~(-1)时;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Ca~(2+)50 mg·L~(-1)时;初始荧光(F_0)和最大荧光(F_m)值在0~360 mg·L~(-1)钙素水平下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90 mg·L~(-1)时;Pn和Gs值的变化与Ci值成正相关。同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均表现为单谷曲线,在Ca~(2+)90 mg·L~(-1)时达最小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彩叶玉簪Pn下降主要由气孔引起,叶面喷施90 mg·L~(-1)的Ca~(2+)可增强彩叶玉簪光合作用,降低保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褐纹报春苣苔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区野生花卉,目前尚未有褐纹报春苣苔组培快繁的研究报道。该研究以褐纹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NAA 0.10 mg·L~(-1)+活性炭0.05 g·L~(-1),增殖系数为11.09;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TDZ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0mg·L~(-1),分化系数为12.46;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L~(-1)+活性炭0.05 g·L~(-1)或1/2MS+IBA0.5 mg·L~(-1)+活性炭0.05 g·L~(-1),生根率为100%。该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褐纹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体系,为今后褐纹报春苣苔的种苗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滕杰  曾贞  黄亚辉 《广西植物》2018,38(5):568-576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不同叶位对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的嘌呤生物碱组成特点以及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黄酮、茶氨酸等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房茶的嘌呤生物碱组成及配比显著区别于茶叶植物凤凰单从(C.sinensis),同时具有可可碱、咖啡碱和苦茶碱三种组分,而且可可碱含量最多,为13.46~39.72 mg·g~(-1),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51~2.02 mg·g~(-1),苦茶碱含量介于两者中间并随芽叶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茶叶植物只存在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变化分别为22.22~53.13 mg·g~(-1)和0.47~12.82 mg·g~(-1)。在相同叶位中,秃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为EGCGCECGEGCECGCCGGCG,且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接近,保持为40~50 mg·g~(-1)。除黄酮含量在各叶位变化趋势不大外,其他品质成分含量变化基本符合第1叶芽第2叶第3叶第4叶,一芽二叶的含量介于第1叶和第2叶之间的规律,而茶多酚、黄酮、茶氨酸等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秃房茶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特别是嘌呤生物碱的组成及配比特点,且含有特征性成分—苦茶碱。该研究结果为生物碱代谢机理、特异茶加工、功能成分开发、低咖啡碱资源、选育种等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自选育的白花泡桐优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以0.1%升汞处理7 min;合适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培养30 d,芽诱导率70%;合适的继代增殖方法为在高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4.0 mg·L~(-1)+IBA 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和低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0.4 mg·L~(-1)+IBA 0.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中交替培养,获得的丛生芽长势良好,玻璃化率低于5%,增殖系数大于6.0/25 d;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蔗糖20 g·L~(-1)+卡拉胶3.4 g·L~(-1)(pH 5.8),培养14 d,得到白花泡桐生根苗,每株长根5~10条,根长3~5 cm,生根率98%,根系洁白、根毛少而短,易于清洗。将生根苗按照常规方法炼苗后移栽于温室大棚中,50 d后即可出圃,此时平均苗高1.0 m、地径1.0~2.0 cm,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铜、锌、镉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Cu~(2+)、Zn~(2+)、Cd~(2+)单一胁迫为对照,探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Zn~(2+)、Cd~(2+)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Pro)、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浓度(100 mg·L-1)的Zn~(2+)胁迫时含量最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Cu~(2+)浓度为200 mg·L-1时含量最高,达到1 200 mg·g-1FW; Cd~(2+)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根系活力在Zn~(2+)浓度为100 mg·L~(-1)时最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低浓度的Cu~(2+)、Zn~(2+)、Cd~(2+)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具有促进作用。Cu~(2+)、Zn~(2+)、Cd~(2+)复合胁迫时对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复合胁迫时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增后减。这表明麻疯树对三种重金属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过高浓度的胁迫会影响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一些指标,但是麻疯树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伤害降到最小。此外,重金属复合胁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一胁迫对麻疯树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南十种桉树的热值与灰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是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之一,了解桉树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能为合理利用桉树能源林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采用热量计和马福炉对华南尾巨桉等10种桉树的不同器官进行热值和灰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种桉树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和树皮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5.10~21.06 kJ.g-1和16.50~22.11 kJ.g-1,器官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以树叶最高(19.50和20.56 kJ.g-1)、树皮的最低(17.32和18.09 kJ.g-1),说明树叶所含的高能有机物质比其它器官多;不同器官的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在不同品种中的大小排序不完全一致。灰分含量在0.14%~8.5%之间,器官平均的灰分含量以树叶最高(5.13%)、树干最低(0.30%),说明树叶所含的矿质元素较多。不同器官的热值与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植株个体的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均以尾叶桉最高(18.99和19.18 kJ.g-1),以托里桉最低(17.53和17.86 kJ.g-1);灰分含量则以托里桉最高(1.90%)、巨桉最低(0.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干质量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由于理想的植物燃料应具备热值高与灰分含量低的特点,结合该研究的结果分析,托里桉作为燃料资源利用不理想,以尾叶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土壤铅胁迫对苘麻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浓度铅污染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程度,揭示苘麻对铅胁迫的光合适应能力,在铅污染土壤区域提供潜在物种。该研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500、1 000、1 500、2 000 mg·kg~(-1)),分析了在不同浓度铅污染胁迫下,苘麻的铅积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铅浓度在1 000 mg·kg~(-1)以下时,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值分别与空白组的P_n、G_s、F_v/F_m、ETR值相比均不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1 000 mg·kg~(-1)时,苘麻的光合活性未受到损伤,有很强的光合适应能力。苘麻生物量在500、1 000 mg·kg~(-1)铅胁迫下为空白组的88.6%、106%,苘麻能够正常生长,说明苘麻能够适应铅污染的胁迫。当铅浓度低于1 000 mg·kg~(-1)时,苘麻地上部与地下部对铅富集与转移的效果较好,表明在铅污染区苘麻也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根据铅污染土壤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苘麻在低浓度铅污染修复效率高的特点,认为苘麻可以作为铅污染地区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