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潘荣巧 《蛇志》1997,9(2):46-47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解柏油样黑便,往往因失血量过多,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共36例,抢救效果良好,现将抢救护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性28例,女性8例,18岁~39岁26例,40岁~60岁10例.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19例,胃炎并发出血的11例,肝硬化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6例.36例均以呕血和黑便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5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6例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份我院确诊十二指肠溃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263例,对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2组愈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愈后3个月的复发率5.7%明显小于12%,其次半年和一年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以p0.05为标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督促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规律、坚持治疗、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告知患者控制情绪、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故能更好的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值得推广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胃超声造影剂检测上消化溃疡。方法:采用“胃窗-85超声造影剂化水量500毫升口服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56例超声检获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36例。经手术病理,胃镜证实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B超误诊8例。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赤85%;86%。结论:胃超声造影检查对上消化溃疡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泮托拉唑联合用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00例,常规治疗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乙组患者100例,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1例患者发生头晕、头痛,余下患者均未发生因药物治疗导致严重过敏或是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半胱胺经口给药方法诱发大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离体条件下,以肠电慢波的频率和振幅为指标,观察了溃疡时十二指肠各部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表明:(1)溃疡病变均选择牲地形成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心在离幽门括约肌0.5cm左右处;(2)在幽门括约肌尾侧0.5cm处(形成溃疡部位)和1.0cm及2.0cm处(未形成溃疡部位)的溃疡大鼠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振幅的变化不甚明显(P>0.05);(3)在幽门括约肌尾侧1.0cm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振幅明显地大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而在幽门括约肌尾侧2.0cm处,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频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以上结果提示:由半胱胺诱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有加速作用,并随溃疡病变的加重,十二指肠电慢波活动似有增强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检查后按照Hp分组,则Hp阳性组患者206例,Hp阴性组患者36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溃疡部位、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之后,将Hp阳性组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Hp阳性组年龄和十二指肠溃疡率比Hp阴性组显著高,而胃溃疡率和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与胃溃疡,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观察到在半胱胺(400mg/kg×2,po)诱发大鼠十二指肠溃疡过程中,十二指肠近端pH明显降低,十二指肠壁结合粘液量减少,而十二指肠纽织DNA合成速率出现暂时性升高。这些结果提示:溃疡的生成可能与十二指肠酸化以及粘液-HCO_3~-盐屏障作用的降低有关,而与十二指肠组织修复能力的大小似无明显关系。但致溃疡剂量的半胱胺(250mg/kg,sc)并不增加shay大鼠的胃总酸排出量。因此,半胱胺导致十二指肠酸化的主要原因似不是由于其酸负荷的增加,而可能由于十二指肠对酸处置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出血是烧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以严重的大面积烧伤为多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消化道溃疡和糜烂,较难治疗,可直接或间接造成病人死亡.本文对我院自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1035例烧伤病人中发现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18例(1.75%)的治疗情况做了分析.1 临床资料 在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1岁~56岁,6岁以下14例.烧伤面积18% ~65%,平均(35±15)%,Ⅲ度烧伤10%~25%,平均(15±5)%..伤后6h以内入院10例,伤后6h以后入院的8例.13例伤后1天~7天出血,5例8天~14天出血.主要临闲表现为上腹胀痛,怕油便呕血,无前驱症状,往往在哎血或便血后才予诊断.本组有6例做了纤维内窥镜检查.在出血期行胃镜检查,并未因此加重病情,对确定出血的部位、程度、性质,决定术式都是有利的(?)2 治疗方式 本组18例中,13例行非手术治疗;5例经内科治疗元效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有3例溃疡位于十二指肠前壁,2例溃疡位于胃窦部,有4例为喷血,1例为涌血,有4例于出血后24h内手术,1例为出血后2天手术,有3例行了毕(?)式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服用阿司匹林对消化性溃疡的分别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协同致病或者拮抗作用,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2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250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组患者在服用相同的药物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使用阿司匹林是否会具有协同致病作用。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溃疡OR值明显高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服用阿司匹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低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纯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30,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09,说明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合并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胃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OR值分别为1.17、3.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均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风险,对胃溃疡发病具有协同作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无协同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钧才  覃永年 《蛇志》1999,11(1):53-54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已逐渐成为老年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复杂,在诊断、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死亡率高。我院1980~1997年共收治7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8例,女17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65例作为B组。以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印迹法急性H.pylori抗体分型。结果 A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67.6%,B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24.6%。A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94.5%;B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33.3%。A组及B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H.pylori感染率(P0.05)。两组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在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8,P0.01)。两组患者H.pylori抗体血清分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4,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是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尤其在慢性乙肝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短程三联方法比较,观察香连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杭Hp杭体(ELASE)或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患者分为4组:OACX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香连片5片)、OMCX组(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250mg+香连片5片),OAC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OOOmg+克拉霉素250mg)和OMC组(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25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单独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连续28天,并于用药结束后第28-56天内作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率的效果.同时在用药后第1、2、3、7、21和35天对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以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08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12例失访.Hp根除率检查结果显示OACX组的Hp根除率为92.9%(26/28)OMCX组为85.7%(24/28),OAC组为66.7%(18/27)和OMC组为60.0%(15/25).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症状改善情况:4组从用药第1天起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是,OACX组和OMCX组的总得分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OAC和OMC组(P<0.05-0.01).结论:OACX组和OMCX组对Hp具有相当高的根除率OACX组和OMCX组方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除Hp行之有效的方案,而且,缓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症状,OACX组和OMCX组亦为优.  相似文献   

14.
精制蝮蛇抗栓酶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贺杰明湖南攸县卫生学校412300患者,男性,24岁,中学教师,因肝功能检查发现HBsAg(+)及GPT升高,于1996年11月19日就诊。1992年11月曾患肝炎,经治疗好转。否认有消化性溃疡病史。199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与兰索拉唑进行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奥美拉唑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腹痛消失时间和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74.14%(15/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能够有效止血,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美拉联用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奥美拉唑20mg Bid 呋喃唑酮0.2g Bid 阿莫西林1.0g Bid,疗程1w。结果:45例病例中,42例愈合,40例根除,7d疼痛缓解率为87%。结论:呋喃唑酮三联疗法能有效地根除Hp,且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病人依从性好,价格适中,是较理想的方案,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粘膜,前者攻击力超过后者防御力所致。主要变现为患者突然出现腹部持续剧痛、空腹疼痛,饱后缓解等,本文主要根据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专业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影像查找病情原因,用超声确定病情部位,说明超声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病情的主要原因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素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十二指肠粘膜能合成较大数量的前列腺素(PG),这些PG在正常情况下有维持粘膜完整性和对抗致溃疡刺激的作用;而内源性PG缺乏,可能是产生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萎缩性胃炎(SAG)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又是我们贫困山区的多发病,治疗较棘手。疗程长,不易痊愈。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39岁。39岁-50岁26例,51-62岁16例,临床表现:中上腹部饱胀或者疼痛,食欲减退,暖气等为主,伴恶心呕吐者10例,伴贫血消瘦18例,伴舌炎、舌萎缩3例,伴腹泻3例,上消化道钦餐透视伴有不同程度胃下垂者7例,合并溃疡者1例。胃液分析:全部患者均进行胃液分析,胃液中游离酸减少或缺乏者36例,在组织胺注射后亦不升高,加量组织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雷贝拉唑钠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TNF-α和HMGB1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并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TNF-α和HMGB1水平、胃泌素水平、基础胃酸分泌量及并发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p=0.01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6)。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和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水平和基础胃酸分泌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与奥美拉唑相比,应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并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HMGB1水平,从而减少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