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编辑老师:您(们)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向贵刊求教。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有关介绍朊病毒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简单地介绍这类病毒的特别结构和复制增殖方式的。但在对其复制的方式上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例如贵刊在2002年第37卷第3期第54页的一段材料中说朊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其宿主的DNA中,它的复制过程符合遗传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由核酸到蛋白质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但是在贵刊2002年37卷的第6期第52页和第12期第35页的两则材料中,又指出朊病毒的复制倍增不是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从朊病毒自身蛋白质为模… 相似文献
2.
3.
4.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即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ovin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疯牛病被认为与朊毒体(Prion)有关,朊毒体是由正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或者PrPC)发生构象改变后形成的异常蛋白(PrPSc)。疯牛病的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PrP的起源及其功能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鱼类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正在展开中,由于鱼类PrP相关蛋白与朊蛋白的结构相似,鱼类感染TSE类似病存在理论上的风险。本文全面地综述了疯牛病的概况、朊毒体的特性、朊毒体与哺乳动物朊蛋白、鱼类PrP相关蛋白(PrP1、PrP2和PrP3)及鱼类其他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情况,为国内水生动物PrP相关蛋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知核糖体蛋白L21(RPL2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叶片全长cDNA文库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分析,获得1条石蒜RPL21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LrRPL21,GenBank登录号为FJ972626;序列全长709 bp,编码1条具有1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采用多种分析程序对石蒜RPL21的理化性质以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石蒜RPL21的预测分子量为18 628,理论等电点为10.36,分子式为C833H1348N254S4,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668,为亲水性蛋白;石蒜RPL21与其他8种植物RPL2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百分率均较高,达到85%~95%;根据系统树可推测其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RPL21的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f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3’RACE技术克隆植物泛素基因,是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的基础。方法:本研究从桑树(丰驰桑)(Morus bomby-cis)幼叶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根据已报道的泛素基因序列设计1条正向引物,利用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技术进行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690 bp的泛素基因片段。该片段5’端为编码156个氨基酸残基的阅读框,3’末端有219bp的非翻译区。结论:同源分析表明,此cDNA序列为泛素延伸蛋白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DQ839403)。用Genedoc软件对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桑树泛素延伸蛋白与马铃薯、烟草、陆地棉、黄瓜的泛素延伸蛋白以及苜蓿的核糖体S27A蛋白的同源性都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巢式PCR技术克隆牡丹泛素延伸蛋白基因,为泛素蛋白降解系统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牡丹基因表达水平研究提供内参基因。方法: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叶片、花瓣、花萼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已报道的泛素延伸蛋白基因设计巢式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一条389bp的牡丹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129个氨基酸残基。结论:通过Blastn比对分析表明:牡丹泛素延伸蛋白基因与番茄、水稻、拟南芥等植物的泛素延伸蛋白基因一致性达到10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以上。确认该片段即牡丹泛素延伸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9.
朊蛋白病是一组致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特征之一是正常的细胞朊蛋白 (PrPC)转变为有感染性的疾病相关蛋白PrPSc。目前朊蛋白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White等的研究表明 :抗朊蛋白单克隆抗体ICSM 18能抑制朊病毒复制 ,延缓朊蛋白病的发展。动物实验表明 ,持续进行这种被动免疫治疗的小鼠健康生长长达 5 0 0天以上 ,且未出现自身免疫反应的副作用 ;而对照组未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小鼠的平均存活期仅为 197天左右。该研究表明 ,ICSM 18几乎不与PrPSc结合 ,而与PrPC 有高亲和力 ,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通过识别PrP的抗原决… 相似文献
10.
人蛋白C 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人蛋白C cD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以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针对人蛋白C c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胎肝总RNA中钓取人蛋白C cDNA,将其克隆入pIRES neo载体中,通过酶切和PCR鉴定出重组体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大小为1386bp的人蛋白C cDNA基因,成功构建人蛋白C cDNA载体pIRES/hPC,为进一步进行人蛋白C cDNA的表达和活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可可西里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冬季蠕虫卵粪检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在可可西里地区收集到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新鲜粪便各36、16、13和20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其在冬季的寄生蠕虫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藏羚羊、藏原羚粪便中均存在有细颈属线虫、马歇尔属线虫和莫尼茨属绦虫虫卵,藏羚羊的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藏原羚感染率为15%~65%,感染强度EPG各自为11.1、2.45和12.65。野牦牛粪样有古柏属和毛圆属线虫卵,感染率在75%~87.5%之间,感染强度EPG为9.06和5.93;藏野驴粪样有裸头属绦虫卵和园形科线虫卵,感染率在31%~100%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3.77和104。粪检表明:冬季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蠕虫感染率高、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动物处于带虫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爱羚: 第一只家养成功的藏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藏羚 (Pantholops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隶属于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1~ 4 ] ,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的高寒荒漠化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地区 ,海拔一般在 4 10 0~ 5 5 0 0m之间 ,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国际社会对藏羚羊的保护高度关注 ,但由于缺乏对该物种的科学认识 ,保护措施只能以反盗猎和打击藏羚羊绒及其制品的走私贸易为主[4 ] 。我们在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 ,开展了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的研究 ,并… 相似文献
13.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探讨藏羚羊对异地环境的行为学适应,对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季节间的比较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和统计了异地圈养藏羚羊冷季和暖季的卧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暖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时间占全天活动时间的比例(卧息比例)上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26,P0.05;卧息比例:Z=-1.357,P0.05);在冷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上也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4,P0.05;卧息比例:Z=-0.307,P0.05)。雄、雌性藏羚羊的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没有季节差异(雄性卧息时间:Z=-1.465,P0.05;雄性卧息比例:Z=-1.631,P0.05;雌性卧息时间:Z=-1.742,P0.05;雌性卧息比例:Z=-1.852,P0.05)。季节和性别对藏羚羊卧息行为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F=0.057,P0.05)。总之,藏羚羊卧息行为之间既没有性别差异也没有季节差异,与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的卧息行为相比,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已经调整其行为学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沿线白昼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To study effects of traffic during daytime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we conducted surveys on the migration of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between Kunlun Mountain Pass to Wudaoliang,using line transects (L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2001 and 2002,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64 days with 17 days in 2001, and 47days in 2002. The Stationary Observation Method (SOM) was also adopt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of the disturbance from traffic when antelopes passing the highway and the traffic situation from August 6 to 28 (6 : 30-19: 00), 4 to 20 (6: 00- 18: 00) and from December 21 to 29 (9:00- 19: 00) in 200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eriod of migration in 2002 was more prolonged than in 2001, and it took at least 45 min for each group to cross the highway, with success ratio of only 30.2 %, and the traffic flow of summer daytime was 76/h, while the winter‘s traffic flow was 29/h. Highway and rail traffic should be managed during daylight hours from June to August, to allow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antelopes. Also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a further survey should be emphasized for the protection on the specie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4) : 669-674, 2004]. 相似文献
15.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对其开展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了获取足够的遗传信息并进一步研究藏羚羊在核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可可西里地区的75个藏羚羊干皮张样本进行了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从来自牛和绵羊的25个微卫星基因座中筛选到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基因座(MCM38,MNS64,IOBT395,MCMAI,TGLA68,BM1329,BMS1341,BM3501和MB066)。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了这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等指标并估算了种群数量。结果在75只藏羚羊中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7~12个,平均每个基因座检测到9.4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处于4.676~9.169之间,平均为6.519;基因频率分布在0.007~0.31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753~0.881之间,平均为0.818;观察杂合度为0.791~0.897,平均为0.844,期望杂合度为0.786~0.891之间,平均为0.838±0.0132,各基因座观察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比较接近。固定指数为-0.269~-0.097,平均为-0.163。Shannon’s指数为1.660~2.315,平均为1.990。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显示这75个体均来自同一种群。结果表明该种群在核基因水平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For most proteins,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s are a viable method to identify functionally and structurally important amino
acids, but for most organisms, there is a subset of proteins that are unique or found in a few closely related organisms.
For these proteins, 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duce sequence alignments that are useful in identifying functionally or structurally
important amino acid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ino acid conservation and five factors (the amino acid’s
identity, N-terminal neighbor, C-terminal neighbor, the local hydropathy of surrounding amino acids, and the local expected
net charge of the surrounding amino acids based on the primary sequence) in Escherichia coli proteins. For four of the factors examined (all but the amino acid’s identit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conservation for some of the standard 20 amino acid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ll five factors, we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a score based on the primary sequences of a subset of E. coli proteins that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dictive value with respect to predicting conserved amino acids in other E. coli proteins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roteins. As these five variables show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ith conservation, we have termed them conservation factor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7.
雌性藏羚迁徙对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雌性有季节性的生殖迁徙行为。产仔前,分布在各地的雌性藏羚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向青藏高原西北部可可西里的太阳湖、卓乃湖、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慕孜塔格峰等产羔地迁徙,产羔后一段时间又返回原栖息地。对这种特殊的迁徙现象,已有一些假说用来解释,但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常年温度低,在藏羚分布区降水主要以固态形式为主,并且青藏高原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变的特点和藏羚迁徙的方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假设,以此来解释藏羚迁徙的原因。我们的假设是:藏羚迁往产羔地产羔是为了躲避固态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以保证新生羚羊有高的存活率;藏羚迁往的产羔地曾是它们的故乡。笔者主要分析了提出这个假设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帕里牦牛只有AA基因型,江达牦牛只有AB基因型,康布牦牛、嘉黎牦牛、巴青牦牛、桑日牦牛、斯布牦牛均缺少BB基因型,丁青牦牛、类乌齐牦牛缺少AB型,均存在严重偏态;桑桑牦牛、工布江达牦牛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除江达牦牛外,其它10个牦牛类群中AA为优势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除帕里牦牛、巴青牦牛外,其它9个牦牛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对拟应用于航天飞船模拟试验的实验动物恒河猴进行朊病毒基因检测和分析 ,了解其朊病毒疾病易感性 ,进而为该试验所用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朊病毒疾病的遗传数据。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猴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 ,采用PCR方法扩增恒河猴朊病毒基因 ,将其克隆到T—VECTOR ,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恒河猴PRNP基因片段为 76 2bp ,该基因内无内含子 ,包含了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 ,编码 2 5 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 2 7 6× 10 3。与已报道的猴的相应序列作比较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5 %以上 ,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5 %以上。其中发现了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N97S ,H10 0N和未曾见报道的Q5 2E点突变位点 ,以及沉默突变位点A78G ,T84C ,T4 95C ,A5 6 4G ,C6 5 4 ,未发现与朊病毒敏感性连锁的氨基酸多态位点P10 2L、M12 9V ,N171S和E2 19K。结论 航天医学实验所用 17只恒河猴不存在朊病毒敏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