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宫颈上皮内留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研究发现大多数CIN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因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的宫颈病变。对CIN早诊、早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应用HPV亚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初筛及治疗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持续感染阶段宫颈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102例HPV16持续感染者、136例非持续感染者宫颈组织P16、Ki67蛋白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组为双染阳性组、双染阴性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0.3%、44.5%及34.0%,HPV16持续感染患者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感染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的P16、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的病情持续和进展比例明显高于双染阴性组,也明显高于HPV16非持续感染(双染阴性组、双染阳性组)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进展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生率为32.5%(13/40),显著高于双染阴性组6.5%(P0.05)。结论:P16,Ki67双染阳性在HPV16持续感染阶段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疾病进展成正相关,对HPV16持续感染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有预警价值,可作为HPV16阳性早期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甲基化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宫颈非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0例、CIN Ⅱ/Ⅲ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M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PCR检测各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宫颈非癌组织、CINⅠ、CIN 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DAPK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分别为3.33%、10%、36.7%、63.3%,宫颈鳞癌组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HPV的阳性率分别为43.3%、56.7%、76.7%、93.3%,宫颈鳞癌组的 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的感染率和宫颈病变程度成正相关(P<0.05).(3)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HPV-DNA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及HPV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能有助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载量与预后的意义.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9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妇科病房就诊的190例CIN患者,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检测治疗前后HPV的载量,对病灶持续存在和复发进行分析.结果:CIN患者经LEEP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HPV平均载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随着HPV病毒载量持续时间越长,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复发率越高.结论:LEEP或宫颈冷刀锥切能显著降低CIN患者HPV载量,病毒载量影响疾病预后,其研究对随访和预后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对HPV基因型进行分析,包括低危型(如6、11、42、43、44型等)和高危型(如16、18、31、33、35、MM4型等)共23个型别。结果:98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38例,23种基因型中共检出15种HPV型别,HPV总感染率38.8%(38/98)。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感染率30.4%(14/46),检测到的HPV亚型主要是HPV43,11,6,42,31和51(其中HPV6,42,31,51检出率一致)。CINI患者HPV感染率15.4%(4/26),最常见的HPV亚型为HPV35,其次为HPV16,52,53和59(其中16,52,53,59检出率一致)。CINⅡ患者HPV感染率71.4%(10/14),以HPV16,6,11,51等亚型最常见。CINⅢ患者HPV感染率75%(6/8),HPV亚型以HPV16,18,31,53为主。SCC患者HPV阳性率为100%(4/4),HPV16检测率最高,其次为HPV52,18,33,58,59和66。结论:持续的HPV感染与宫颈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HPV基因型的检测为临床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 15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治疗组79例.治疗组患者在LEEP术后于阴道内放置保妇康栓,对照组未放置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CIN消退及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官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月到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宫腔镜辅助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181例,患者行宫腔镜辅助宫颈冷刀锥切术前均有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以及阴道镜活检及免疫组化的结果。依据病检结果分析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关系。结果在181例宫颈高级别病变中,HPV感染165例,HPV检测阳性率为91.16%。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60例,阳性率为88.40%,占阳性标本的96.97%。HPV16阳性率57.46%,占高危型HPV感染的63.03%。40~49岁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最高,但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P值均0.05)。HPV感染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子宫颈癌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高危型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颈病变是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癌前病变、肿瘤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多种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更是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目前高危型HPV病毒的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来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种基因的改变引发细胞的增殖失控。大量资料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HPV16、18型感染占了绝大部分。HPV整合状态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为免疫杀伤HPV病毒的主要靶位,L1蛋白的表达有利于激发人体细胞免疫,清除感染的细胞。HPV感染机体且病毒处于复制阶段时L蛋白才在机体中表达,但是当HP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后,L1壳蛋白将不表达,无法形成一系列免疫反应,引发宫颈癌。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高危型HPV与HPV 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V分型及其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体检的3 142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327例患者进行宫颈病理检查,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3 142例受检对象中,21种HPV型别均被检测出,阳性检出者共969例,总检出率为30.80%,其中高危型741例,检出率为23.58%。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也相应升高(P0.05),HPV16型感染阳性者宫颈癌发生率最高(P0.05)。高危型HPV阳性者中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无关(P0.05)。结论高危型HPV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预防和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