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背飞虱属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77,(4):440-444
白背飞虱属(Sogatella Fennah,1956)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全世界现有19种和3个亚种,按国内外文献记载我国有3种,据笔者收集的标本,至目前为止发现我国有5种,其中3种系新种,现将此3新种描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安徽农学院。  相似文献   

2.
丽斑麻蜥     
邹寿昌 《四川动物》1989,8(3):45-46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是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型蜥蜴,俗名麻蛇子。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并参考有关资料,对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作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分类和分布丽斑麻蜥属蜥蜴目、蜥蜴科、麻蜥属。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麻蜥有50种左右,我国现知9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最为常见。该种的模式标本采于山东烟台。近年有人将分布于我国的丽斑麻蜥分为二个亚种,即指名亚种(E.a.argus)和北方亚种(E.a.barbouri)。前者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后者则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  相似文献   

3.
壁虎属三新种兼记铅山壁虎(蜥蜴目:壁虎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壁虎属Gekko在我国的壁虎科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过去已知的包括六个种另二个亚种(Stejneger,1932;陈兼善,1969)。1975—1980年间,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在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等省区采到壁虎属标本1637号,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提供了贵州省的部分壁虎标本。研究中发现三个新种,确定多疣壁虎铅山亚种 Gekko japonicushokouensis应改隶种级。中国的壁虎属现在已知的共十个种另一个亚种,检索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 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鉴定, 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 对照现有文献, 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8 亚种和32 变种) , 其中新记录95 种( 包括3 变种1 亚种) ; 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 含9 属52 种, 占总种数的9.6% , 青藓属是第一大属, 包括有29 种, 占总种数5. 3% ; 科内种数( ≥19 种) 优势科有10个, 属内种数( ≥6 种) 的优势属有22 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 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 . 6%、北温带成分占23 . 0%、热带亚洲成分占17 . 8% , 温带亚洲成分为10. 6% , 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 .4% , 这5 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 , 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经过研究鉴定,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对照现有文献,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科、164属、545种(包括8亚种和32变种),其中新记录95种(包括3变种1亚种);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含9属52种,占总种数的9.6,青藓属是第一大属,包括有29种,占总种数5.3;科内种数(≥19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22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6、北温带成分占23.0、热带亚洲成分占17.8,温带亚洲成分为10.6,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4,这5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羚牛(Budorcastaxicolor),别名扭角羚,隶属偶蹄目牛科,有4个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B.t.taxicolor)、不丹亚种(B.t.whitei)、四川亚种(B.t.tibetana)和秦岭亚种(B.t.bedfordi),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为中国所特有(吴家炎,1986;吴家炎等,1990)。羚牛四川亚种(简称四川羚牛)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四川盆地西缘和西北缘的中高山地带,其分布区跨越岷山山系、邛崃山系、相岭山系、凉山山系、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系(吴家炎等,1990;胡锦矗、魏辅文,1993;魏辅文、胡锦矗,1993);秦岭亚种(简称秦岭羚牛)仅分布于秦岭山脉的山地森林中(吴家炎等,1983,1990;吴家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安徽沿江江北无为地区下志留统笔石,描述11种、3亚种,其中6新种、3新亚种。  相似文献   

8.
安徽麝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80年代安徽麝[Moschus (moschiferus/berezovskii)anhuiensis]被发现以来,其分类地位一直众说纷纭。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安徽麝模式皮张标本进行了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麝同麝属中其他种的遗传分化已经相当明显.分子系统学的分析表明,安徽麝是一个单系群,它同麝属其他种的DNA序列差异已达到种间分化的程度。因此,线粒体DNA序列的证据支持将安徽麝列为麝属中一有效种(Moschus anhuiensis),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原麝或林麝的亚种。  相似文献   

9.
草莓(Fragoria L.)属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在果树园艺上属浆果类草本植物。我国东北、山东、安徽、陕西、四川、云南、新疆等地的山区都有野生草莓,它们分属8个不同的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林姬鼠两亚种(韩国的指名亚种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DNA 的变异程度并确定朝鲜亚种的分类地位,我们分别将来自韩国和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两亚种的线粒体DNA 的细胞色素b 基因和控制区进行了测序分析。我们将测序所得到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与来自基因库的大林姬鼠5 个亚种的相应的单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林姬鼠可分为4 个类群[类群1:韩国大林姬鼠指名亚种;类群2:中国长白山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俄罗斯外加贝尔的majuculus 亚种;类群3:中国长春的东北亚种、俄罗斯Primorye(俄罗斯远东地区) rufulus 亚种、俄罗斯库页岛(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海道地区的giliacus 亚种;类群4:中国黑龙江海林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的控制区序列分析显示韩国指名亚种也不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亚种。本研究的类群1,2 和3 与Serizawa et al. (2002)的研究的K、S 和R 的分支相对应。这表明韩国指名亚种(类群1 和分支K)的线粒体DNA 与其他类群不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细胞色素b 基因构建的系统树中,东北亚种可以与类群2 (分支S)及类群3 (分支R 的不同亚种聚合在一起。我们认为线粒体DNA 的母性遗传与两个相邻亚种的个体之间的种内杂交造成了基于细胞色素b 序列对东北亚种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我们提出对这些显示出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东北亚种不能只用细胞色素b的数据进行亚种分类,还应该结合形态学和核DNA 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我们还发现韩国的指名亚种的细胞色素b 序列在平均距离16. 93% 的基础上不同于来自基因库的A. speciosus。Jones and Johnson (1965)指出了韩国的大林姬鼠在形态上的区别,所以我们认为韩国的大林姬鼠指名亚种A. p. peninsulae 是一种具有形态和遗传特异性的地方亚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原麝一新亚种——安徽亚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大别山区的原麝与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原麝指名亚种有所不同,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原麝安徽亚种 Moschus moschiferus anhuiensis Wang Hu et Yan su-bsp.nov. 正模:佛麝7903号,♂成体,1979年3月27日采于安徽金寨县长岭(北纬31°10′42″,东径115°53′48″),海拔约500米。 配模:佛麝7904号,♀成体,1979年4月14日采于安徽霍山县下符桥,海拔约100米。 副模:佛麝7915号,♀成体,1979年2月21日采于安徽六安县独山,海拔约150米。 以上正、副模标本存于安徽大学生物系标本室,配模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我校收藏的鸟类标本中,有两个亚种以往未见分布四川的报道,现简介如下:1棕腹杜鹃华北亚种Cuculus fugax hyperythrus Gould1幼♂。1973年10月24日采于屏山县五指山,海拔1400米。体形较华南亚种(nisicolor,翅长短于183毫米)为大,翅长202毫米;枕部具显著的白色块斑;下体除颏呈暗灰色外,其余概白色;胸、腹和两胁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据以往报道,此鸟曾见于我国东北中部和南部,河北(夏候鸟);山东、江苏、安徽(旅鸟);福建和广东(冬候鸟)。在四川可能为罕见旅鸟。2田鹨云南亚种Anthus novaeseelandiae rufulus Vieillot6♂♂,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在中国有分布的库蚊属Culex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ITS2序列进行测序,构建和讨论这些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测定了库蚊属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库蚊属另外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对库蚊属40个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其中2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进行碱基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饱和度分析,并对COⅠ+ITS2序列进行ILD(incongruence length difference)检验。分别使用2种分子数据集(COⅠ和ITS2)的核苷酸序列,用最大似然法(ML)、贝叶斯法(BI)、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推断这些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Kishino-Hasegawa(KH)和ShimodairaHasegawa(SH)检验评估这4种系统树间的差异,确定最为合理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本研究新测序获得20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分别为625~685 bp和300~559 bp。COⅠ和ITS2序列在库蚊属成对蚊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002~0.198和0.006~1.807。库蚊属23个种(亚种)的COⅠ+ITS2序列的ILD检验结果显示,数据集具有不相容性,因此COⅠ+ITS2序列不适用于这些种(亚种)的系统发育研究。经KH和SH检验显示,4种系统发育树中,基于COⅠ序列构建的BI树最为合理,而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MP树最为合理。基于COⅠ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BI树显示,除幼小库蚊Cx.infantulus和短须库蚊Cx.brevipalpis外,各亚属间成员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归类结果吻合;路蚊亚属Lutiza和包蚊亚属Barraudius都归入库蚊亚属Culex内;梅蚊亚属Maillotia和新库蚊亚属Nexoculex聚为一支;库状蚊亚属Culiciomyia、真黑蚊亚属Eumelanomyia和簇角蚊亚属Lophoceramyia均显示为单系。基于ITS2序列所构建的MP树显示,各亚属间和种(亚种)间关系混乱。【结论】重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表明库蚊亚属不是一个单系群。在重建库蚊属系统发育关系时,相较于ITS2和COⅠ+ITS2,COⅠ是更为理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为中国库蚊属中各亚属和各种(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林区产的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si)与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模式亚种(R.e.edwardsi)、分布于四川的亚种(R.e.gigas)明显不同,与国外产的马来半岛亚种(R.e.ciliatus)、苏门答腊亚种(R.e.setiger)及苏门答腊西部亚种(R.e.siporanus)亦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小泡巨鼠海南亚种Rattus edwardsi hainanensis Xu et Yu subsp.nov.。  相似文献   

15.
人工繁殖的东方田鼠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南 17个省区 ,在韩国及俄罗斯也见报道。国内对该鼠的 5个亚种 ,即指名亚种 (M .f.for tis) (西北 )、东北亚种 (M .f .pelliecus)、辽宁亚种 (M .f.dolichocephalus)、长江亚种 (M .f .calamorum)和福建亚种 (M .f .fujianensis) (华南 ) ,作过一般生物学描述[1] ,对于东方田鼠研究得较多的是长江亚种 ,6 0年代有人对该种动物的生态学特点进行了报道 ,近期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种群动态、繁殖特性、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腺病毒B亚种31条基因组序列及D亚种39条基因组序列为研究材料,利用ImperfectMicrosatelliteExtractor和DNAMAN软件对这些基因组序列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腺病毒B、D亚种基因组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平均相对密度是十分接近的,但在不同类型SSR中分布情况又有所不同。D亚种中二型SSR明显高于B亚种,在两亚种一型SSR中(A)n、(T)n都是比较多的,而在两亚种二型SSR中的(CG/GC)n表现出了较高的偏好性。在同亚种多序列比对分析中,D亚种表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B、D亚种中SSR的这种特异性分布可能与它们的进化机制和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18.
2006—2013年,采集到甘肃省花尺蛾(Geometridae:Larentiinae)标本1870号,鉴定出花尺蛾77属213种及亚种。其中游尺蛾属(Euphyia)和15种及亚种为甘肃新记录。7个优势属(Photoscotosia,Dysstroma,Rheumaptera,Xanthorhoe,Stamnodes,Eulithis,Epirrhoe)含58种,属占总数9.09%,种占总种数27.23%。不同采样区之间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甘肃省花尺蛾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呈现出中段高(陇东、甘南地区)、两端较低(定西、河西地区)的现象,这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有关。分析213种及亚种花尺蛾的区系特征,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有107种及亚种,占总种数50.23%;东洋界种类有21种及亚种,占总种数9.86%;两界兼有种类有85种及亚种,占总种数39.91%,即古北界成分占优势,同时具有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前额蚤后凹亚种Frontopsylla(Orfrontia)frontalis postcurva,新亚种 鉴别特征:新亚种♂不动突较短、♀第7腹板后缘内凹浅而较小,与前额蚤天山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dubiosa Ioff(1946)及前额蚤贝湖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baikal Ioff(1946)较相似。但新亚种♂第8腹板后缘有一宽凹,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是湖亚种均为圆凸,因此易于鉴别;但♀区别甚微,通常后凹亚种后足第2跗节长端鬃较长,接近或达到第4跗节端,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湖亚种则较短、通常仅达后足第3跗节之1/2处。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张雁云 《动物学研究》2004,25(2):127-131
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作为遗传标记 ,探讨红喉姬普通亚种 (Ficedulaparvaal bicilla)和指名亚种 (F .p .parva)的分类地位。应用Kimura 2 parameter法计算出红喉姬普通亚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 0 2 % ,而与指名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4 % ,两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间的遗传距离。结合形态学的特征我们认为 :红喉姬指名亚种和普通亚种应为两个独立种 ,分别为红喉姬 (F .albicilla)和红胸姬 (F .parva) ,两者的分化时间为 3 15~ 3 2 5百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