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17与IL-23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其中包括56例为缓解期组,42例为急性发作期组,对照组为20例体检健康者,观察三组的血清IL-17、IL-23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PEF%、FEV1%、V50%、V25%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00),血清IL-17与FEV1负相关(r=-0.592,P=0.000)、与PEF负相关(r=-0.515,P=0.000),IL-23与FEV1负相关(r=-0.598,P=0.000),与PEF负相关(r=-0.532,P=0.000)。结论:血清IL-17和IL-2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形成,并能影响疾病的进程,两者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总IgE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血清中IL-17,IL-17R及IgE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17R及IgE的含量均明显升高.IL-17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gE成正相关(r=0.9678,P<0.05),而IL-17R与IgE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7和IL-17R均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新指标,且降低IL-17的含量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哮喘过敏原刺激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300U/L尘螨抗原提取物作为过敏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尘螨抗原提取物刺激对16HBE细胞NF-κ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用NF-κB(p65)sh RNA沉默16HBE细胞内NF-κB表达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在过敏原刺激诱导16HBE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过敏原刺激后使16HBE细胞内NF-κB(p65)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明显诱导16HBE细胞凋亡和活化型caspase-3水平上调,沉默NF-κB可使过敏原刺激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率降低和活化型caspase-3水平上调减少。结论 NF-κB可介导哮喘过敏原刺激后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表达的人IL-6复性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法复性,筛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条件。结果显示,复性液的浓度、pH值、复性时间和复性蛋白浓度,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复性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复性液为2mol/L尿素、pH8.5、复性时间为24h和复性蛋白浓度50μg/ml条件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烟曲霉在体外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形态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及用real-time PCR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烟曲霉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时间的延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发生改变,其回缩、变圆量逐渐增加,凋亡率亦逐渐增加,凋亡基因BaK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影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形态,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凋亡基因的表达。共培养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烟曲霉的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的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的水平分别为(8.51±2.68)pg/ml、(7.81±5.41)pg/ml和(1093.42±831.21)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的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血清IL-6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血清IL-17水平与IL-6、TGF-β1的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7、IL-6和TGF-β1水平的升高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IL-6和TGF-β1可能不是血清中IL-17生成的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明确HRV的致病机制能为有效防控该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为确定1B型HRV(human rhinovirus type 1B,HRV1B)感染致宿主细胞的代谢组改变及差异性,本文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HRV1B感染人扁桃体上皮细胞UT-SCC-60B和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后代谢组的改变情况.HRV1B感染UT-SCC-60B细胞6h和12h分别有21个差异显著代谢产物(differentially significant metabolites,DSMs)(上调13个、下调8个)和51个DSMs(上调42个、下调9个),HRV1B感染UT-SCC-60B和BEAS-2B细胞6h和12h后,比较分析发现分别有303个DSMs(上调69个,下调234个)和324个DSMs(上调88个,下调236个),未知DSMs占据比例较大.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的比例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酮基脱氧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垂盆草甙、组氨酸-甘氨酸、腺苷酸等涉及到胆汁酸代谢、脂肪酸和脂质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因此,细胞水平表明HRV1B感染改变了人上皮细胞的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IL-17、IL-6和IL-10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了78例接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的患者的血样,并将样品分为AMI、UA和SA 3组,通过ELISA实验检测3组患者中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最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失衡,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水平也出现异常。ACS患者存在IL-10、IL-6和IL-17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是由Th17/Treg细胞失衡引起的,Th17/Treg细胞失衡同时影响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的表达,因此在ACS发病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IL-8的影响。方法:BEAS-2B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丹皮酚(15μmol/L、30μmol/L)预处理1 h,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M2.5悬液(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对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的影响。结果:随着PM2.5悬液浓度的升高,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逐渐增高;丹皮酚干预后能够显著降低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丹皮酚具有抑制PM2.5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表达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Ⅱ,10)血清含量,揭示二者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病机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第l、3、7、14天血清中IL-17和IL-10的含量变化,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7和IL-10含量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IL-17和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升高,第3天时二者含量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段IL-17和IL-10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脑梗死组血清IL-17和IL-10含量明显升高。监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IL-17和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及为IL-10应用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诱导人鼻钻膜上皮细胞分泌粘蛋白MUC5AC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在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株HNEpC,用不同浓度的SEB孵育细胞0~24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UC5AC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MUC5A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磷酸化。同时采用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ALE)siRNA干扰其表达双察其对TGF-α分泌的影响最后采用TGF-α中和抗体、EGFR抑制剂AG-1478或TALE抑制剂TAPI处理细胞,观察其在介导MUC5AC分泌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 ng/mL、10 ng/mL和100 ng/mL SEB作用鼻黏膜上皮细胞24 h后,可明显诱导其分泌MUC5AC并表达其mRNA,且其分泌水平随着SEB浓度的增高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SEB也能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泌TGF-α,并磷酸化EGFR。给予10μmol/L TALE抑制剂TAPI处理细胞后,TGF-α和MUC5AC分泌水平显著减少,采用TALE siRNA干扰其表达后,TGF-α和MUC5AC也得到了类似结果。采用TGF-α中和抗体预孵育细胞30 min后,可明显抑制EGFR磷酸化。此外,TGF-α和EGFR中和抗体以及AG-1478预处理也可降低MUC5AC分泌。以上结果表明SEB经TALE/TGF-α/EGFR诱导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MUC5A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退变椎间盘标本23例,正常椎间盘标本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17和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明显增多(P<0.05);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和RORγt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19,P<0.001);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7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显著相关(r=0.4714,P<0.01)。结论:IL-17含量增加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并且可能对椎间盘退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IL-6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6(IL-6)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其表达条件,为IL-6的高效表达提供试验依据。以人T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IL-6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ting及人IL-6检测试剂盒分析鉴定。在保持菌种不改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IPTG的浓度、培养时间、卡那霉素浓度、培养温度等来优化IL-6表达条件。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IL-6成功构建,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2 kD的IL-6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经人IL-6试剂盒检测显示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在IPTG浓度400μmol/mL,卡那霉素浓度50μg/mL,40℃培养6 h的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可占总蛋白表达量的40%。成功构建人IL-6原核表达载体且获高效表达,为研究IL-6生物学活性及产品开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8例、甲状腺癌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和比较其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并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与其年龄、病程、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腺瘤组血清IL-17、IL-35、SIL-2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随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血清IL-35水平随甲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随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血清IL-35水平随甲状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血清IL-17、SIL-2R水平与甲状腺癌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2、0.439,P均0.05)。血清IL-35水平与甲状腺癌病理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5)。血清IL-17与IL-35呈显著负相关(r=-0.323,P0.05),IL-17与SIL-2R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5),IL-35与SIL-2R呈显著负相关(r=-0.415,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IL-17、SIL-2R水平均显著上调,IL-35水平显著下调,其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研究白介素25(IL-25)、白介素33(IL-33)和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哮喘儿童发病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哮喘儿童患者90例,分为急性发作期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临床缓解期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哮喘儿童患者的血清里面IL-25、IL-33、Eotaxin的表达情况,同时对三者在患儿血清水平中的关联性加以分析。在急性发作期组的30例哮喘儿童患者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和临床缓解组的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患者血清中Eotaxin的水平与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的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与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水平属于正相关的关系。白介素25(IL-25)、白介素33(IL-33)和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在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密切关联,可以考虑作为潜在的靶点应用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STAT1、STAT3、STAT4、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普通RT—PCR检测16HBE细胞STAT1、STAT3、STAT4、STAT6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16HBE细胞STAT1、STAT4、STAT6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在不同的时间点处理16HBE细胞,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16HBE细胞STAT1、STAT3、STAT4、STAT6的mRNA表达。结果1μg/m1的LPS处理16HBE细胞1h组、0.25μg/m1的LPS处理16HBE细胞4h组、1μg/ml的LPS处理16HBE细胞4h组STAT1、STAT4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0.25μg/ml的LPS处理16HBE细胞2h组、1μg/ml的LPS处理16HBE细胞2h组、10μg/ml的LPS处理16HBE细胞2h组STAT1、STAT4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1μg/ml的LPS处理16HBE细胞1h组STAT6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所有LPS处理16HBE细胞组STAT3的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结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STAT1、STAT3、STAT4、STAT6的mRNA和STAT1、STAT4、STAT6的蛋白,一定剂量的脂多糖在某些时间点分别刺激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1、sTAT4、STAT6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白细胞介素IL-17A对肝硬化组织中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表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择5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9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两组脾静脉内皮上的TF表达和血清IL-17A水平,以及IL-17A诱导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中的TF表达和活性。另外,考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对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内皮细胞TF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肝硬化组的脾静脉内皮上的T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24.65±4.02) pg/m L相比,肝硬化组IL-17A水平显著升高(46.78±7.68) pg/mL。用不同浓度和时间的IL-17A诱导HUVEC,可导致TF表达和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升高。IL-17A (100 ng/mL)处理可诱导HUVEC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逐渐升高,6 h以后逐渐降低。使用10 mmol/L NAC (ROS清除剂)和2 mg/mL IL-17受体C抗体(Interleukin-17 receptor A, anti-IL-17RA)预处理HUVEC 2h,可抑制TF表达和活性。添加人IL-17抗体(1μg/mL)和NAC (10 mmol/L)的两组血清TF表达和活性显著降低。另外,对照组血清中IL-17A的添加量达到80 pg/mL时,TF活性及表达水平与肝硬化组一致。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IL-17A诱导的TF表达通过活化ROS介导,靶向IL-17A和ROS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治疗与TF相关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16-HBE细胞系,予LPS、IL-17A进行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IL-17A组、IL-17A+LP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4、IFN-γ、IL-6、IL-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蛋白激酶(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ERK、P-P38、P-JNK)的表达。体外培养16-HBE细胞系,予LPS、IL-17A以及ERK1/2抑制剂(U0126)、p38抑制剂(SB203580)和JNK抑制剂(SP600125),分为空白对照组、LPS+IL-17A组、IL-17A+LPS+UO126组、IL-17A+LPS+SB203580组、IL-17A+LPS+SP600125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4、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IL-17A组,细胞上清中IL-6、IL-8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IL-4的表达降低(空白组vs LPS组P0.01,空白组vs IL-17A组P0.05),细胞内磷酸化ERK、P38、JN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空白组vs LPS组P0.05,空白组vs IL-17A组P0.01)。IL-17A+LPS组细胞上清中IL-6、IL-8、IL-4水平及细胞内P-ERK、P-P38、P-JNK的表达较LPS、IL-17A组更高(P0.05)。添加ERK、P38和JNK抑制剂后,与LPS+IL-17A组对比,IL-17A+LPS+U0126组、IL-17A+LPS+SB203580组和IL-17A+LPS+SP600125组细胞上清中IL-6、IL-8、IL-4水平下降(P0.05)。结论:IL-17A可能通过上调IL-6、IL-8的表达加重LPS诱导的16-HBE细胞炎症损伤,MAPKs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rBMSC)抵抗人血清介导的异种体液性杀伤的作用及其主要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 大 鼠BMSC,将第4 代的rBMSC 作为实验材料,以大鼠淋巴细胞(rLC)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两种细胞异种抗原alpha-Gal 的表达情况,体积分数20%正常人血清对两种细胞的杀伤作用、两种细胞分别与正常人血清中天然抗体IgM 和IgG的结合情况, 以及与正常人血清作用后补体C3c、C4c、C5b-9 在两种细胞上的沉积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rBMSC。相对于rLC,rBMSC 对 人血清介导的异种体液性杀伤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P<0.01);rBMSC 上alpha-Gal的表达显著低于rLC(P<0.05);rBMSC 与人血清 中IgG和IgM的结合量显著低于rLC(P<0.01);与正常人血清作用后,rLC 可见显著的C3c、C4c 和C5b-9 沉积,但rBMSC仅有 较少C3c 和C4c 沉积,两种细胞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BMSC 能明显抵抗人血清介导的异种体液免疫杀 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BMSC 低表达异种抗原琢-Gal及抑制了补体攻膜复合物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